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六下年级《我们身边的物质》前后矛盾 [复制链接]

1#

[讨论]六下年级《我们身边的物质》前后矛盾

物质的变化单元第一课,存在一个问题,请老师们讨论


课文一开始让学生理解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接下来,课本图示两种变化,一种是化学变化,一种是物理变化。


 


然而,


易拉罐在变形后,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


有些学生说有,易拉罐在变形后就产生了声音,声音也是物质啊。


想想也是,玻璃棒在摩擦后还有电呢?电也是物质啊,那摩擦玻璃棒是否是化学变化呢?


如果按照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来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恐怕前后矛盾。


请看课本p29“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 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还有,人的生长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呢?


两种云碰在一起是不是化学变化呢?

分享 转发
TOP
2#

值得思考啊
课堂因细腻而深远!
湖州市长兴县包桥中心小学 313100
QQ:51304613 微信:y51304613
TOP
3#

版主考虑得倒还挺细,佩服。值得学习!
TOP
4#

我想这里的物质可分成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像空气、声音、火、电等是无形物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看它有没有生成新的有形物质。人的生长是属于生物变化,它不同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上是我的一些粗劣的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TOP
5#

无形有形又是模糊概念。有无形物质和有形物质这样的概念吗?怎样区别呢?


请专家指教啊!


 

TOP
6#

看楼主的问题,想到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也不会两次踏入相同的河流”。楼主应该看到教材上有一句话,“物质会发生变化”。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认知水平本人认为教材所要求的涉及的关于物质变化的深度是合适的。课标没有要求我们去深入探讨声、光、电等物质,这样的设置也是合理的,否则将会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当然并不是说就不讨论了,在今后的高一级的学习中学生还是有机会去研究的)我们小学科学课是学生的科学启蒙课。我们小学阶段所要研究的东西都是比较肤浅的,学生容易接受的,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的科学知识。故而我认为在教学中一些有深度的知识不易轻易下定义,而是让学生慢慢去研究,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他们自然而然就明白了。这是我的一点认识,仅供参考。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TOP
7#

教材还在不断地改进中,总能发现一些问题。


其实,按照教材的用意,六年级的学生能准确判断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就实现预期目标了,至于后面提出的问题,正好可以激发学生课外自己去探究。

TOP
8#

有些学生说有,易拉罐在变形后就产生了声音,声音也是物质啊。


 


易拉罐在变形时应该是发出了声音,这声音的发出是由于易拉罐的振动引起的。如果发出声音的都是化学变化,那么世界上就没有物理变化了。


 


想想也是,玻璃棒在摩擦后还有电呢?电也是物质啊,那摩擦玻璃棒是否是化学变化呢?


 


玻璃棒它是本身带电,只不过在摩擦后之后电荷发生转移而已。


 


 

TOP
9#

谢谢老师指教,8楼白云的家做了详细的解释,谢谢!


但教材本身的问题依然存在。


课本中明确指出p29“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 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又指出声音是物质。


因为易拉罐变形产生了声音,所以易拉罐变形是化学变化。


这是学生的逻辑,这个逻辑很严密。不能用楼上的老师:“如果发出声音的都是化学变化,那么世界上就没有物理变化了。”这样的话来对学生解释吧。


 


另外要再请教白云的家,产生声音与发出声音有什么不同。

TOP
10#

我们课堂上也有学生这么说,后来我请教了初中的老师,在初中里,声、光、电、热等是能量。“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需要能量的。”一般来说,“能量”与“物质”不是从属关系(即谁属于谁的关系)。但广义上讲,能量也属于物质。我们小学课本上说的“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就是“广义的”物质。


易拉罐压扁是产生了声音,不过这是物理变化所“伴随”的现象,易拉罐还是那个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易拉罐,没有“变成”声音这种物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5 20:20:45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