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陈建秋
在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中有这样的一个活动,研究流水会不会改变石头的模样。
以前许多上课老师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比较明显的实验效果,往往特意去准备一些风化比较严重或质地比较柔软的石头。
但也有老师认为为了实验结果更真实,应该选一般的石头,在课堂的模拟实验中即使看不到什么明显的变化也是一种收获。
希望大家踊跃发表各自的观点,投票并跟贴说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8 0:32:57编辑过]
附上一个很有意思的内容,教科版的教材不断优调整,以下是关于这个内容的调整,不知道大家从中感受到什么: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三课《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课题改为“岩石会改变模样吗”。P51页第三段“我们能描述岩石风化的过程吗?”删除。
转贴课程网网络研修班群中192共享阳光 观点:
192共享阳光(694921089) 16:09:49该(准备特殊的石头)这是上课,40分钟要有效益,这是模拟实验,不是把石头在自然界的变化如实呈现出来,为了加快风化,教材还有燃烧加热石子的实验呢,如果选一般的石头做模拟实验,就如同让太阳照射石头,让学生观察石头的变化.
投票了:既然做模拟实验,效果必须出来才行的,材料的选择应该是可以选择的
风化、流水的搬运作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是无法追求真实的吧
乱讲了,欢迎批评
呵呵
我的观点也是:在课堂的模拟实验中即使看不到什么明显的变化也是一种收获。
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看不到明显变化,但他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到了从中的乐趣,更符合自然规律。
但如果更好的话,可以准备有结构的材料,两种石头都准备,可能就更有说服力了!
其实两种做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比较偏向第二种,也就是不准备特殊的石头.
这节课有3个主要活动,分别是流水、温度和植物对岩石的改变。我觉得,如果教师要把这节课上的有深度,主要是在第一活动上做文章,也就是流水对石头的改变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以真实情境为依据的,我们教师准备特殊的石头,确实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是,这样的行为其实功利心比较强,或者说仅仅是为了教师顺利的完成本课教学,而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参与和发展.事实上,流水对石头的改变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为什么要急功近利的让学生在课堂上用短暂的时间看到这个变化呢?这个变化的真实性有多少呢?如果在课堂上,学生用的是一般的石头(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比较硬的),他就会发现看不到什么变化,那么,流水不能改变石头的模样吗?我们没有看到现象就能确定没有现象吗?
让学生看到变化,这其实比较粗浅层次的,学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思维参与,仅仅是老师告诉我们这样做,然后我确实是看到了。而如果学生没有看到变化,这就可以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我们看不到什么明显的变化,难道流水真的不会改变石头的模样吗?如果不能,那为什么上游和下游的石头有那么多的不同?谁在改变着它们?还是屋檐下的石头上的凹点,不正是水滴石穿吗?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主动的思考,继而教师可以预引导,是不是我们的时间不够长,如果我们的实验时间足够长,会不会改变,怎样改变——从而让学生得到流水改变石头的模样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改变是必然的.这样的活动设计,就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有思维的参与,而不是仅仅是热闹的做做实验看看结果.
呵,事实上就那样用点水,摇摇瓶子,改变石头的模样,不是本质主流的现象,可教师为了能让学生看到这个现象,去寻找特殊的石头,只能是说明为了教师为了自己的课上的顺利而安排的,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出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教师顺利上课,还是为了学生真正意义的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8 17:20:50编辑过]
我当时上这个部分时,提前让学生用干净的塑料瓶装纯净水,在放石头之前观察水的样子,然后把洗干净的石头放进去,再观察水是否发生变化.接着开始摇.最后观察水的变化.虽然石头短时间内变化不大,但水的变化却是很大的.这样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流水对石头的改变.
我觉得本课模拟实验的安排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看到风化现象的过程与效果,但并不是意味着老师在告诉学生几分钟时间内石头就被破坏风化了。较好的一种做法是,大部分的组选择的是容易碎的石头,安排其中1、2组放不宜碎的坚硬些的石头。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既让学生看到了风化的现象,同时让学生观察为什么这一组的石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呢?从而明白自然界的石头的风化现象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 如果选用坚硬的石头,几个模拟实验下来石头根本就没有变化,我想就失去了一部分模拟实验的价值。为什么要选择典型的有结构的材料?就是要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经历科学家的探索历程。让学生体验风化的过程与效果,知道风化原来是这样进行的,如果让学生等上几年来观察发现自然界的风化现象,我想恐怕只有科学家才能做到,我们毕竟是小学启蒙科学,要缩短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在短短的一堂课里得到经历、体验。
盛国荣
两种石头都应该准备,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产生矛盾,这样更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选风化已很严重的石头,能说明风化对石头的影响,现象明显,选择质地坚硬的、新石头,实验现象虽不明显,但能反映出石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是缓慢的,有一定的真实性。
这么亲爱的客人,请在论坛注册一个用户名吧
我认为应该准备特殊的石头。实验结果的真实应该是针对实验现象而言的,并不是一定要为了真实而严格地把课堂场景设计得和自然场景完全一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31 22:09:30编辑过]
弄不明白(723124279) 12:51:31
兔子先生您好!看了您关于该不该选用特殊的石头的文章,感觉很好。不过,谁对石头的作用还有很多。比如在岩洞里面,还有滴水成石的例子,谁对岩石作用的改变是否与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关呢?难道仅仅是水的原因吗?比如碳酸类岩石就有可能是在海底长期化学沉积的结果。我们用各种石头来做实验才是科学的,不要排除风化的,甚至还要加上石英岩等水很难改变的石头,这样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会有黏土,有细沙,有卵石。黏土不也是风化岩石的结果吗?我们不仅仅停留在侠义的“岩石”上,我曾听一位专家说,土壤也是岩石,我想他说的是广义的岩石那么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多方面的了,流水可能造成一些岩石在短期内就有明显的变化,也对有些岩石是需要经过长期的作用的。需要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鉴于您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影响较大所以提出这个观点。请您明鉴。
秦爱军
追求论述得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