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沈佳丹2022年网络研修专贴 [复制链接]

1#
勤学习、勤反思、勤更新
分享 转发
TOP
2#

       3月15日,这个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我们如期进行了每月的网络研修,本次研修我有幸聆听了余沁、戚调菊、郭建军三位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的经验。余沁老师,一个教龄五年的青年教师,她在平时教学中善于多思多想,笔耕不缀。扎根于实践、扎根于课堂的观点,非常值得我学习的。我是第二次听戚调菊老师讲座,第一次她讲了如何挖掘教学中的亮点把它做成精品贴,那时我就被她善于发现、善于实践、善于总结的精神所打动。这次又听到她用自己的少年情怀把中医药带进校园,开发出一系列丰富课程,在认、种、用中草药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了中草药的作用及功效,激发了对中国中草药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让我很是佩服。郭建军老师,熟知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随笔发表自己的观点,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通过每月研修后写随笔,把专家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认识。网络研修是科学老师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是所有科学老师思维的一次碰撞,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垫脚石。                                                                                                                                                                                                                              ——记3月网络研修
TOP
3#

为沈老师开始2022年的成长记录点赞。
TOP
4#
TOP
5#

勤反思吗,真的很关键!
TOP
6#

TOP
7#

       四月的省网络研修活动是关于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培训。这次带来的课例是丁言君老师《运动的小车》,这是一节给我印象深刻的示范课能量。
       丁老师在课前调查学生对“运动和能量”的前概念,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已知的部分,影响这节课的设计,包括问题的提出、情境的设定和拓展等等。
      丁老师的课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深挖课堂的内涵,通过一个神奇的小电风扇,让学生感受用火、用光、用人都可以使扇叶转动。这样做很好的烘托了课堂氛围,学生能够持续的高质量的学习提供了动力。
      丁老师从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出发,校园门前刹车到10公里每小时。通过真实情境引入到学生的体验活动,小车撞击手掌小车撞击,木块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小车具有能量。实验的研讨落脚点也是在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更安全的保护自己。以素养为导向,学以致用重点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科学课。
     丁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与学生沟通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都很强,是一个能让让学生信服和敬仰的。                                                                  ——记四月研修有感
最后编辑米到纳米 最后编辑于 2022-04-20 19:21:58
TOP
8#

观察”环节在小学科学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性


    1. 通过观察,树立学生求真精神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描述和解释世界,其与艺术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求真。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强调观察的客观性、求真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构建客观、真实环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树立求真的科学精神。正如《时间的流逝》这一课中,学生通过对不同情境下的一分钟时间的观察,体会到时间流逝的均匀,排除人感受的影响,体会科学的求真性。

    2. 通过观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科学课强调动手操作,但它的“动手”是有别于劳技课的。劳技课追求学生动手能力将事物做得更加精巧美观,而科学课强调操作方法和步骤的规则性,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能通过观察认识世界的规律。而通过观察也能反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为例,学生为了更好地观察到洋葱表皮切片中的细胞,在不断地调整中,更好地掌握了使用方法。

    3. 通过观察,促进学生交流研讨

交流研讨是科学课中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生生之间、小组内、小组间、师生间的思维碰撞——梳理现象——得出结论。如果把它比作工厂生产产品,那么观察就是生产所需的原料。学生在此环节所交流的都是观察中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观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交流研讨,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像《我们来做热气球》一课中,学生要了解分析热气球升空的原因,就需要多次不断地观察热气球升空的过程。

TOP
9#

       5月7日,我们定海区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研修社的全体成员齐聚沥港中心小学,围绕“重构学习方式,赋能学生成长”为主题进行研讨活动。本次活动聚焦“项目化”的课堂,在我看来这种一节课内完成的项目是一种典型的微项目。许多一线教师都在尝试以单元整体展开的“大”项目,比如五年级《船的研究》、四年级《电路》、六年级《小小工程师》等等。这些项目依托单元的大概念展开,有着充裕的时间、完整的项目化活动脉络、学生的主动投入,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些项目对于教师的项目设计、教学把控和评价反馈能力要求也很高。基于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和对教学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也可以将目光关注到一些“微项目”上。“微项目”是指立足课标,围绕科学核心素养,以真实生活情境为驱动,且能在一个课时内完成的项目。微项目教学具有课时短、易实施、能动性强等特点,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戴娜老师执教的《让资源再生》和沈梦薇老师执教的《动物的繁殖》就是这类的典型课例。
TOP
10#

         5月15日,准时坐在电脑前,进行本次的每月研修。本月的研修主题是张丰教授的《对项目化学习深度的剖析与挖掘》,张教授的讲座解答了我们对于项目化学习的一些疑点。基于课程,项目化学习更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应用、拓展,更能促进深度学习。其中,“学习支架和评价表”,是项目化学习活动中非常关键的点,需要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好好设计。将项目化教学融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对达成学生科学素养的育人目的、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我们仍然要对项目化的教学保持一种反思的态度毕竟没有任何一种学习方式和课堂组织形态是完美的,项目化教学也有它的适用性。
                                                                                                ——5月研修有感
TOP
11#

慢慢学习,悄然收获。
TOP
12#

下个月又要到白泉小学举行教研活动了。
TOP
13#

在反思中前进
TOP
14#

      新教材十分重视多重感官的应用观察,一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第3课《观察叶》,就提出运用多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摸、鼻子闻、耳朵听等方式观察叶子。后续《我们周围的物体》,《我们自己》等单元也有过多次巩固强调。针对这些内容,我们教师在上这些课时,应在完成主要教学目标之外,多次强调,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多感官联动观察意识。一般教师可在实验指导环节用言语激励引导,在实验环节黑板贴图增强,在学生交流环节用固定句式规范等等,以期在低年级段就形成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的概念。
      当然除了身体的感官观察之外,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我们也可更多地引入工具突破学生的观察局限,从简单的放大镜到精密的显微镜,再到现今不断发展的手机APP都可以引入学生的观察中去。
TOP
15#

观察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深入科学探究的重要条件
TOP
16#

   正值期末阶段,为落实“高效课堂、有效复习”的目标要求,探讨小学科学复习课的时效性,帮助教师理清复习思路,探寻科学有效复习策略,优化复习质量,6月8日,定海区小学科学期末复习研讨活动在白泉中心小学举行。定海区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研修社成员和袁优红名师工作室成员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由三节复习课和一场专题讲座组成。第一节课是由白泉中心小学沈芳璐老师执教的《宇宙》单元复习课。沈芳璐老师创设宇航局要写给外星人的一封信作为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同时沈老师重视学生复习的自主性,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组知识梳理,加强生生交流研讨,学生的参与度较高。第二节课是由马岙中心小学的董丹凤老师执教的《电路》单元复习课。董丹凤老师通过设计“多重挑战”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将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梳理,重点交流了电流在电路中的情况,突破学生对于电流在灯泡中的流动这一难点,放手让学生去交流。第三节课是由育华(国际)学校的杨智超老师执教的《热》单元复习课。杨智超老师从细节出发,始终以热量的传递为线索进行复习梳理,设计保温杯和学生问答环节,增强了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兴趣。

    这三节课从学生学情出发,重视“生生交流”,激发学生用所学解决综合实际问题,十分值得一线科学教师进行学习和借鉴。

下午的活动中,浙江省特级教师袁优红老师进行了《让科学复习课有效有趣》专题讲座,袁优红老师从义务教育课程建议的要求和试题命制的发展趋势出发,阐述了科学复习中需要把握的四个方面:1.以课本为中心,梳理教材,形成知识网络;2.借助科学知识与概念,回顾重点的科学探究实验;3.在学习中容易混淆的知识概念,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遗漏点和模糊点进行研讨辨析;4.用所学解决各种综合实际问题,高阶思维的培养。

       最后,定海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林宏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复习不必拘泥于一种方法,但要注重生生交流,提高复习效率与参与度,注意理清考试与复习的关系,只有平时踏实地探究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结果。

       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老师们也将不断探索科学复习的新思路,在教育之路上继续挖掘教学本质,落实学生科学素养,把复杂的课上简单,把简单的课上出内涵。

最后编辑米到纳米 最后编辑于 2022-06-15 20:15:13
TOP
17#

       6月15日晚,每月一次的网络研修如期而至,本次讲座是由来文老师带来的,主题是《项目学习2.0走向3.0版本:育人模式的实践新样态》。来老师向我们阐述了项目化学习的生长点是国家课程标准。融入的方式可以是对已掌握知识的运用。也可以是通过项目化参与和体验习得的新知。她还特别强调,项目化学习还必须培养学生获取获取信息、批判分析信息、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学习的学习内容绝不仅仅是教材里的知识,更应该能体现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来老师的讲座中非常生动的举例了“来文邀请喻伯军老师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生活场景,在项目式设计过程中,还分析了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行为、以及各个问题的痛点和解决的机会。来老师的讲座中还提到了很多项目设计的途径,如:用户体验地图、思维导图、吐槽大会、拆分、SCAMPER(拆分、转换、替代等)、调查+同理法。听完讲座,对于我来说,项目开发终于不是“揪着头发,拧着大腿”的痛苦经历了。
       通过学习,我觉得项目化真的是一个非常值得我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项目化往往是以项目为主题,学生在特定项目的驱动下进行主动的一系列的科学活动。因此教师要去思考如何组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项目,用驱动性的问题带动学生。在讲座中来教授还提到了很多实现项目设计的途径:如思维导图、吐槽大会、拆分等等,因此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也可以借助来教授说的这些方法尝试进行项目化设计。
                                                                                       ——记六月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网络研修
TOP
18#

👍🏻👍🏻👍🏻
TOP
19#

慢慢学习,慢慢积累
TOP
20#

       6月15日晚,每月一次的网络研修如期而至,本次讲座是由来文老师带来的,主题是《项目学习2.0走向3.0版本:育人模式的实践新样态》。来老师向我们阐述了项目化学习的生长点是国家课程标准。融入的方式可以是对已掌握知识的运用。也可以是通过项目化参与和体验习得的新知。她还特别强调,项目化学习还必须培养学生获取获取信息、批判分析信息、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
米到纳米 发表于 2022/6/20 14:21:30 笔记真好!
TOP
21#

在学习中不断前行。
TOP
22#

在学习中积累、反思
TOP
23#

       本周五晚上,我们有幸聆听了曹老师《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的讲座。曹老师通过举实例的方法,让我们对新课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新课标重视核心素养,科学核心素养分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这也是科学新教材的新四维教学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经过一定的教育后形成的适应社会与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教师更要教书育人。通过曹老师的讲解,我们获得了对素养的更深刻的理解。曹老师在讲座中还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国际测评PISAPISA学生在科学、数学、阅读领域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主要体现知识或经验应用于真实情景问题的能力上。也就是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根据原理解释,根据证据做出选择,才是真正体现核心素养,是多维度的,而不是识记知识的考核。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新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能时刻从新课标出发,落实好素养的要求。
                                                        ——记小学科学网7月网络研修
TOP
24#

   8月15日,我有幸聆听了北京交通大学的陈征副教授的讲座《青少年科学教育中的思维方法与实践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要引导学生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具有科学性的展开呢?陈教授向我们分享了物理学研究问题基本步骤值得科学课上去借鉴:提出问题-将问题简化(建立理想模型)-提出理论预言-对照验证-得出结论并实践-不断重复,修正结论。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还可以把握最基本的核心思想:先化繁为简,再化简为繁。科学的问题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经常是复杂的问题,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我们应该把科学方法在一个个具体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比如,小学科学阶段经常碰到的对比实验,关键在于两个实验小组之间要研究什么条件,就让什么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全部相同。在低年级阶段,教师需要有更多讲解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对比实验要这样设计,而到了高年级阶段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围绕这一点自己去设计对比实验。当然最好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对比实验的思维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记八月研修反思

TOP
25#

         又到了每月一次研修学习的时间,这次的学习有两块内容组成:一是潘挺挺老师关于素养导向下的课例《身体的“总指挥”》,二是施昌魏老师的专题评课。《身体的总指挥》一课是学生关于“脑”的认识,虽然人人都有脑,但是脑对人体的作用学生的认识是模棱两可的。本课主要由两个活动,活动一:回忆总结脑的功能。活动二:两个记忆游戏大比拼。通过记忆文字和图片,抽样统计全班同学的记忆个数。引导学生比较文字记忆和图形记忆大脑上的区别。引导学生对大脑产生好奇和疑问。潘老师通过浏览博物馆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地体验、发现、认识脑的组成及作用,在自主探究中科学思维得到了很好地提升……精彩的活动环节,学生意犹未尽,也引发我们听课者的深入思考。本节课的亮点在于课前做丰富的调查为课堂环节,做好铺垫。博物馆式的探究活动,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主动学习最后的研讨过程就顺理成章。                                                                                                              ——9月每月研修反思
TOP
26#

         1028日,我有幸参加了定海区城西小学举行的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有三节课例,分别是城西小学崔力老师的《用水计量时间》、绿城育华学校杨智超老师的《斜面》、舟嵊小学屠琴老师的《风的成因》。三节课例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新课标强调科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利用用大概念的背景进行备课,每节课都应以一条儿童思维进阶的主线,环环相扣,使学生脑海中建构的思维框架一步步变得丰满。崔老师从古人水钟计时引入,通过观察水流速度不均,发现水位高低不同导致无法计时,从而尝试解决问题以达到计时目的,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杨老师的《斜面》一课,新旧教材关于斜面的内容变动不小,老教材比较注重斜面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角度的省力情况的探究,新教材以体验为主,让孩子经历古人的发现改进的过程,从而认识斜面的作用。在真实情境下,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斜面为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省力,从而认识斜面的作用,将技术与工具的价值观很好地融合在每个活动中。屠老师的《风的成因》一课,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精巧,层层递进,帮助儿童一步一步建立风的成因的思维框架,将风的成因做深做透。

最后编辑米到纳米 最后编辑于 2022-10-30 14:20:58
TOP
27#

  STEM活动和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大的不同: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解生活中的科学基础知识;而STEM活动更加注重让学生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学生开展STEM活动之初为他们提供思维框架,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组内分享的过程,整理思路进行创新,最终得出最佳方案。

    在生活化提炼的课堂《我们的风帆小车》中:教师引出风帆小车后就展示了工程师的设计图,并将其简化只留下大体的形状和长宽等基本数据,这一步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建立了设计的基本框架。设计就应该是基于一定的要求和框架,不能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风帆安装图的设计和风筝设计图,给学生参考,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在学生自主设计之后进行组内分享交流,选出一个最好的设计作为小组的设计图,并且在这张设计图上可以再次融合小组成员的想法进行修改。

TOP
28#

        11月15日,浙江省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又来了,这次安排了一堂由陈滔老师执教的课例《金钱豹去哪了》和徐春建老师的项目化讲座,内容丰富,干货满满。陈老师上采用项目化形式教学,给人耳目一新。整堂课围绕寻找金钱豹去哪儿了?这一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展开。学生通过模拟表演,观察、分析与讨论,认识在食物链中能量依次传递、流动的方向和数量变化,演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形成食物链。通过不断地深入交流加深对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理解,意识到生物与环境的联系,生物群落的稳定,生态系统的平衡,理解食物网。帮助学生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保护一种动植物就是保护很多种动植物。同时学生对自己和其他小组的食物链模型产生质疑,分析论证,完善对食物链的认识。徐春建老师在讲座中提出一线教师要基于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设计项目。他认为,项目化学习的首要条件是“真实情景”,这个情境必须是来源于学生真实的需求,并且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虽然项目化学习是基于实践的,但其需要科学知识的支撑,具体到每个项目,科学概念必须正确。

最后编辑米到纳米 最后编辑于 2022-11-16 19:58:45
TOP
29#

学习中成长,成长于实践之中。
TOP
30#

     11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定海区小学科学青研社联合丁红霞名师工作室在舟嵊小学举行“研讨新课标 运用新理念”课例研讨活动。早上由于教共体活动错过了励启赟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孩子》一课和8位老师的新课标解读很是遗憾,特别是《大自然的孩子》一课是非典型的“科学课”,一直很想知道励老师会如何去进行改变。下午的8位青年教师的课标学习成果和教研员林老师的讲座也让我收获颇多。今年4月新版课程标准在科学课程性质、学科培养目标、科学课程内容、科学课程学业质量及科学课程评价五方面做了重大的调整。同时新版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课程理念。青年教师们通过对新课标的研读都紧紧抓住了核心素养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学习进阶等关键信息,虽然,都是年轻教师的教学体会,但是大家都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领悟新课标理念。学习和感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科学教学设计时要牢牢把握核心素养核心概念聚焦学习进阶,让新课标理念在每一堂科学课中体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