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六下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教学感受 [复制链接]

1#

关于材料,爱牛提供的材料对于连接是不错的,但是个人感觉这个连接材料还是会限制孩子们的发挥,因为我们学校只购买了一箱,所以我全部都是只提供学生学具带里面的吸管和胶带,一组4包,效果也很不错,尤其是学具带提供了软管和硬管,在制作之前,学生会思考把软管用于加固,框架主体用硬管,但是在实际制作或者后期交流中,学生很容易发现硬管更应该用于加固,这对于孩子们思维的提升有明显的效果。其他材料能否添加?由于书本前面有添加滚珠或者弹簧的,所以第一个班级我也答应可以添加自己带来的材料,由于中间隔着周末和周一,学生添加的材料也越来越多,例如硬的吸管抵在中间,木棒支撑,弹簧等,最后这个班级所有小组的承重都很高,能达到60多本作业本,但是我也感觉这样可以随意添加材料好像不是特别的公平,剩下班级要求不能添加的,制作的成品也有承重很好的,但是美观程度大打折扣,如何取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于课程安排,对于第三课和第四课的设计塔台,按照作业本第三课的材料,还提供了砖头,但是接下来却只能使用吸管,开始按照书本上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孩子们设计得很好,个别设计砖头直接叠上去的,也没有问题,但是第四课却要求只能用吸管,部分同学前面的设计完全被抛弃,而且相当费时,交流改进的时间也完全不够,后来的班级我就在第三课直接要求学生只能用吸管设计塔台模型,这样第四课就能用来交流改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学生实验时思路也更加清晰了。还有第六课,测试塔台模型,开始我是自己测试的,但是效率太低了,一节课下来测8组根本来不及,但是让学生自己测试,又没有这么多材料,也很难保证公平,成本的计算,排序,美观的评分,每一项都很难,特别是美观,大家都差不多,是按照创意还是按照结构呢?实在是评不下来,不知道各位老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我感觉不管怎么评学生都会觉得我偏心了,他们评的话,又要花很多的时间。

因为我们没有个人实验室,只能在教室建造,学生乐此不疲,中午、下课争分夺秒的建造加固,中午回家后还有材料丢失,塔台被破坏这些事情发生,和我告状的时候我感觉还是很难受的,关键我基本抓不出是谁弄的。还有最后改进好的塔台模型,怎么处理更好呢?感觉很为难。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需要好好管理。
TOP
3#


关于材料,爱牛提供的材料对于连接是不错的,但是个人感觉这个连接材料还是会限制孩子们的发挥,因为我们学校只购买了一箱,所以我全部都是只提供学生学具带里面的吸管和胶带,一组4包,效果也很不错,尤其是学具带提供了软管和硬管,在制作之前,学生会思考
赵雅珉 发表于 2022/3/11 13:07:55

主要是材料的限制,不考虑材料的限制,可比性不强。
吕坚
TOP
4#


关于材料,爱牛提供的材料对于连接是不错的,但是个人感觉这个连接材料还是会限制孩子们的发挥,因为我们学校只购买了一箱,所以我全部都是只提供学生学具带里面的吸管和胶带,一组4包,效果也很不错,尤其是学具带提供了软管和硬管,在制作之前,学生会思考
赵雅珉 发表于 2022/3/11 13:07:55

学生对这个单元的兴趣远远超乎想象,就连房屋的结构与系统,女生表现的都比较有兴趣。
吕坚
TOP
5#

挑战难度一个又一个,探索、成长空间无限,未来未知魅力无穷
TOP
6#

这个单元围绕建塔台活动,活动兴致很高,但有一种为活动而活动的感觉!
TOP
7#

回复 3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确实是这样,但是有了限制很难有创新,下次可以让他们加入美化的装饰,不能加承重的装饰可以好一点
TOP
8#

回复 6楼金亚军的帖子

真的有这种感觉,尤其投标时学生问学校真的要造塔台嘛?把我问懵了不知道怎么回答
TOP
9#

回复 4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是的,很多成绩差的,动手能力好的很积极的参与,放学都不回家造到6点多,赶不走的那种
TOP
10#

回复 2楼徐玉红的帖子

课时是完全不够的,都想精益求精,保守估计需要3个小时以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