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3扔砖换玉-记录帖 [复制链接]

1#
2023扔砖换玉-记录帖
最后编辑扔砖换玉 最后编辑于 2022-12-31 20:28:56
分享 转发
TOP
2#

2022扔砖换玉-汇总1
TOP
3#

2022扔砖换玉-观课议课
TOP
4#

2022扔砖换玉-读书感悟
TOP
5#

2022扔砖换玉-课堂点滴
TOP
6#

2022扔砖换玉-有必有答
TOP
7#

网络研修-科学网
TOP
8#

网络研修-吹毛求疵
TOP
9#

按类别记录,是个不错的办法。
TOP
10#

按类别记录,是个不错的办法。
喻伯军 发表于 2022/1/1 19:20:40
万分感谢喻老师的回复。感动中……
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
TOP
11#

#观课体会# 001
前段时间,看了推送的几节一等奖的课,给自己很多的启示:
首先是鉴于当下受疫情影响的特殊状态,评比课多是采取录像的形式,这就要求执教老师一定要想好,要在评委所能看到的屏幕上,呈现怎样的画面,如何地切入。人工录制要比电脑录制更能做到这一点,虽然在费用上要多很多,但有舍有得。
其次是环节的设计要“巧”,熟能生巧的巧,而不是弄巧成拙的巧。巧得前提是对教材正确、深入的解读。
第三是课前的准备,教具的准备,打算让孩子用何种方式来记录,如食物营养的塔形设计,妙!
实验器材的选用,优化,一定要在课前做好下水实验,唯有如些,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指导有方”。
最后编辑扔砖换玉 最后编辑于 2022-01-02 10:49:39
TOP
12#

心中有数,指导有方——需要教师对学生和内容有足够的了解,必要的试教少不了!
王老师是有心女人,每个留好汇总帖,按类别登记!
能坚持必定有收获,有的时候组建一个志同道合的小组很重要!

建议王老师发帖的时候,如果字数相对有点多,建议调大字号,方便阅读!
TOP
13#

目录很清晰,学习了!
TOP
14#

欢迎开贴。
TOP
15#

欢迎开帖👏
TOP
16#

按不同的类别分楼层,更清晰明了。
TOP
17#

2021,一起在论坛中成长,记录
TOP
18#

科学好课的几点共识-徐春建

科学好课的几点共识——徐春建《科教导刊》第468期

好课以“为学生而教”为根本
即你的课堂是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而教,那学生是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得到高效发展,就成为衡量这节课是否为好课的主要标准;
好课的最终评终者不应该是校领导、教研员等“局外人”,而应该是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
好课以“立意与设计”为灵魂。
好课的立意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的灵魂。
好课的立意与设计是非常难的,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要体现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这对课的设计者的教研能力及是理论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所谓的深度学习,对应到小学科学的教学,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让学生在充分而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自行体悟科学概念,而不是通过读、忆、背在概念的难度、深度、广度上做无聊的文章。
好课以“高效的实验”为特征
教师要根据教内容要求,准备好契合学生认识水平,经济成本适宜、实验性能优异的实验器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
实验前——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实验记录的讲解;
实验中——对学生操作、实验记录的指导。
实验后——师生共同的汇报、反思、归纳等。
教师还要尤其重视实验后的科学论证,帮助学生从具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科学概念)。

最后编辑扔砖换玉 最后编辑于 2022-01-07 19:17:05
TOP
19#

帖子的标题好像无法加大字号
TOP
20#

教师放手要有方、有度——李德强

首先,需要坚守儿童立场;
其次,需要坚持素养导向;
其三,需要着眼长远发展;



最后编辑扔砖换玉 最后编辑于 2022-01-07 19:20:12
TOP
21#

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1

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
传统课程与教学模式是一个存在诸多缺陷的由内容覆盖的模式。
其缺陷在于:
1.它不能与模式识和意义建构相关的脑科学研究相一致;
2.它不能积极应对学科专业知识相关联的学习研究。学科专业知识是指由事实性内容支撑的,对概念、概括和原理的深刻理解为证据的知识。
3.它假定事实性知识和技能就能够实现对学科的概念,概括和原理的深刻理解;
4.它无法有效地应对指数性增长的知识,并会在教育群体中导致一种”加速蔓延“的焦虑感。
5.它无法支持对更深刻的知识与技能的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的迁移。
最后编辑扔砖换玉 最后编辑于 2022-01-10 21:11:00
TOP
22#

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
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是探究驱动的、是观念中心的。
它超出了对事实与技能的记忆,并将概念和深刻的概念性理解作为第三个维度添加了进来。这引起概念性理解可以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这样即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相似的观点、事件或问题上发现规律与联系的能力。



****
概念为本的课程在设计中专门包括了概念性维度,而这正是激发协同思考所必备的。概念为本的教学清晰地分辨出学生在事实性层面必须知道的、概念性层面必须理解的,以及在过程中策略上、技能上能够做的。
协同思考能激发高阶思维并引起对事实、技能和概念更深刻地理解。
最后编辑扔砖换玉 最后编辑于 2022-01-10 21:17:48
TOP
23#

概念为本的课程设计需要老师们能够清晰地表述他们希望学生们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K-知道——Know——在事实性层面上能“知道”
U-理解——Understand——在概念性层面上能“理解”
D-能做——Do——在技能和过程层面上能“做”。

最后编辑扔砖换玉 最后编辑于 2022-01-10 21:37:26
TOP
24#

在做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时,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有:
1.线圈匝数不变,增加串联电池的节数;——节数越多,磁力越大

2.电池不变,改变线圈匝数

当我们遇到一些“不懂规矩”的数据时,往往会以应该怎样怎样,然后就到了我们正确的结论上。
而张平柯教授在《铁线圈的导线有讲究》一文中,
则让自己看到学科专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电阻率的计算,
即当导线截面面积远远大于0.2平方毫米时,将线圈两端连接到电池的两极,其实质就是让电池几乎处于短路状态。
【非常危险的行为】
在此种情况下,随着串联电池的增加,通过线圈的电流只能微小的增加,因此也就不会导致电磁铁磁性有明显的变化。
而要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可以将普通的电话换成直径0.08mm的漆包线。

最后编辑扔砖换玉 最后编辑于 2022-01-23 11:52:34
TOP
25#

“观测天气”的问题链1.这个”量“指提的是什么?
将关于天气要素的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很好的连接起来,有利于学生从一开始就建立正确的认识。
2.为什么要知道这个“量”?
通过寻找和讨论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 明白:原来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是需要知道准确的气温值的,这可以作为我们决策和行事的依据,凸显测量 的意义,正是有需求才要去测量,带领学生回到知识的源头上去,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3.怎样获知这个“量”?
孩子们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知道对于某一个气象要素,用什么工具测量,怎么测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测量。
4.知道这个“量”可以作什么?
学生运用简单工具测量天气要素获得数据,表明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些测量的技能。这些数据有什么用途呢?即知道这个”量“,这些”量“可以作什么呢?
首先是判断,其次是预测,最后是决策。
最后编辑扔砖换玉 最后编辑于 2022-01-23 15:27:08
TOP
26#

科教导刊 2021.3 P24

观测天气天元教学实施的要点1.注重经验的调动与积累
观是基础,测是方法。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已经的观察经验;另一方面,教师要致力于从量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观察经验。
2.注重需要的激活与驱动
从外达到内驱,只有学生真得想知道天气的量,才会想办法去测量。教师要巧妙的点燃,激活,更得想办法维持。
3.注重原理的探折与运用
不能只是生硬革、机械地传授和操练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思考测量方法的原理是什么?点燃持续探究的梦想。
4.注重加强知识的迁移与创生
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创生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
最后编辑扔砖换玉 最后编辑于 2022-01-23 15:41:29
TOP
27#

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姚文勇

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创设意义情境——创设意义情境能够让学生获得意义感,是发展他们科学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意义感是指科学探究活动顺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觉得探究活动有趣、有主动参与的意愿,能获得探究的体验,有课后还想去琢磨的欲望。
增强挑战性——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活动和实验,往往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潜能。


让实验现象可视化——依据证据来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是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当学生对于证据搜集有困难时,教师要通过一定的转化,使证据可视化,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开展头脑风暴——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创意,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可以将学生不同的想法暴露出来,进行思维碰撞,有助于他们寻找更优化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具有促进作用。


用“问题串”引导——用具有逻辑关系的、有递进、有梯度的“问题串”进行引导,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倡导角色模仿- 对于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理解和模仿等活动,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
最后编辑扔砖换玉 最后编辑于 2022-01-23 16:24:34
TOP
28#

科学教育微讲堂-齐鲁号群直播-2-万巧华

科学教育微讲堂-齐鲁号群直播





最后编辑扔砖换玉 最后编辑于 2022-01-27 21:41:30
TOP
29#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教育微讲堂-齐鲁号群直播-2-万巧华

最后编辑扔砖换玉 最后编辑于 2022-01-27 21:40:47
TOP
30#

第一章 科学本质与科学教学第一节科学的本质


在汉语中,科学作为外来词,早期被译为“格致”,语出《礼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
格物——是指要以”物“为本,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实践的重要;
致知——是指人们可以获得知识,从”格物“而得到的知识便是科学。
1893年,康有为开始使用”科学“二字。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采取”科学“这一译法。


最后编辑扔砖换玉 最后编辑于 2022-01-29 21:29:3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