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教研手记: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探讨 [复制链接]

1#

[原创]教研手记: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探讨

 

 


2008年5月8日,我受慈溪市教研室中、小学科学教研员的邀请,参加了“慈溪市第二次中小学教材教法研讨活动”。慈溪市小学科学学科指导小组的成员和部分初中学科指导小组的成员约20人参加会议。在活动中,掌起初级中学和掌起镇中心小学的两位科学教师,分别执教2节研究课。课的内容都属于物质的变化方面的,听课之后,分初中、小学研讨,下午再集中研讨。本次活动,本着对学生发展负责的责任心,对中小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联系和区别作了有益的探索,教师们深有体会,收获颇多。


中小学衔接是个经常提及的话题,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一般中小学都是各自搞教研活动,很少有机会走在一起,研讨中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因此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两位教研员创设了极好的研讨氛围,使得研讨活动有了较好的成果。


中小学的教育为什么要衔接?这是毋庸置疑的。怎样衔接?衔接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探索和讨论的。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应该了解初中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小学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首先应该让教师相互了解,然后才能把“衔接”工作做好。


“教什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上,因此中小学教师都要相互了解对方的教材,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对学生过去和将来的学习内容有通盘的考虑,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体现出发展的眼光。


“怎么教”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它跟学生的“怎么学”紧密相关。由于小学一般没有升学考的压力,教学方法上更能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二初中由于中考升学的压力、平时考试排名的压力,教师往往以知识传授、满堂灌、大量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造成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怎样借鉴小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对初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本次活动,对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提出下列建议:


对小学教师来说:


1、要教学正确的科学知识(概念)。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宁可模糊,不可错误,不可绝对,留有余地。


2、要让学生经历多种的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直接认识和感性经验,为学生的继续学习积累深厚的素材。


3、要坚持探究的思想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不可把目光只盯在具体的科学知识上。


4、要适当学习初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如清晰的讲解、高效的演示等手段,以及留出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对初中教师来说:


1、怎样处理知识容量过大与开展探究活动的之间的时间矛盾?怎样戴着镣铐把舞蹈跳好?我认为,我们应该关注探究活动和核心概念的构建,不要过多的关注事实性的知识,重点突出,这样才能让学生跳出纯知识传授的窠臼。


2、怎样把小学阶段好的学习传统继承下去?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探究活动多,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初中阶段只是讲授多,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大大压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解放观念,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想着考试的。


3、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阶段的课堂,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对学习非常感兴趣,学习的投入程度和思维的参与程度相当深入;而初中的课堂上,学生尽管对实验很感兴趣,但是缺少自主的时间与空间,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快速地完成任务,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中小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并不是在教研活动的层面上可以解决的,要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制度层面上入手,这不是我们的普通教师能够解决的。我们的教研活动,或许能够起到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开展中小学教学衔接的研讨,我认为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安排还可以适当改进,如:让开课的教师先相互了解对方的教学内容,相互熟悉对方的教学方法,然后再进行现场展示研讨;研讨的形式和时间、互动性还可以更加加强。


本次活动,已经在中小学教学的衔接上开了个好头,涉及到了衔接的点和面,至于怎样衔接还有待于继续探索和实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4 21:16:4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因为有好几个同学在初中教科学,因此对初中科学 目前的教学也有所了解,举个例子:在六上电和磁单元前四课,里面包含着大量的实验探究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这部分的内容在初中物理里面也是一个难点,但我了解的现象是大部分初中学校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都不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初中的教学更注重知识\计算方法教学,对于基本操作部分可能是由于本身教学任务繁重,在准备实验甚至还没有小学规范。


    有段时间也关注过衔接教学的问题,个人觉得小学教师可以去借基本初中的科学书先看一看,孩子们到初中后会学习到哪些内容,这样可能对自己在教学时讲的“度”有更好地把握,小学初中的科学教学、教研应该加强联系,慈溪市这次研讨活动我觉得走在了前面,值得我们学习!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3#

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问题,的确是个大问题,希望大家都关注。


把自己的好建议贴上来。

TOP
4#

现场聆听了喻老师的点评,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深受启发。


现在又能够看到喻老师整理的资料,太谢谢了!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5#

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来说是无能为力的,我想这个问题迟早会引起教材编写者们的注意,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教学工作做好,为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和收获丰富的科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TOP
6#

学习
慈溪 蒋老师麾下
TOP
7#

新课标视野下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的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今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把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放在了首要位置。


其实早在2001年,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开始的时候,《科学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为此,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表现相关性,学习方式强调探究性,评价突出发展性。可见,中小学的科学课程对于未成年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着具有高度统一的决定性的作用。


2003年,衢州地区中小学开始使用《科学》新教材进行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然而至今为止,中小学科学教学却一直是各自为阵,缺少交流,缺乏合作。如今,在第一批新课程培养下的小学生即将升入初中之际,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已迫在眉睫,如果不能针对中小学科学教学现存的衔接问题作一些理性的分析与研究,必定会影响新课标的实施,阻碍《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一总目标的达成。


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的不统一


小学《科学》教材来自科学教育出版社,初中《科学》来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编写这两套教材的专家们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编排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处理。导致中小学《科学》教材概念交叉重复,缺乏逻辑性,缺乏连贯性,缺乏层次合理的螺旋上升。


(二)中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差异较大


小学科学课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学生积极性很高,但往往问得多,想得少;表达得多,倾听得少。初中科学课程相对注重思维的培养,教师善于设置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有梯度的问题,但由于对集中思维比发散思维要求高,学习的难度往往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过早造成学习的两极分化。


(三)城乡小学《科学》教学的不平衡


由于小学《科学》长期处于副科地位,城乡之间在科学教师的配备以及科学课的规范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比其它学科显著得多。而现行初中招生制度是划片与择校相结合,初一新生中来源于城区小学的划片生和来源于农村小学的择校生之间无论在知识储备还是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个新的学习都是在已有学习基础上进行的,


只有熟悉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及学习方法,才能更科学地设置新一轮的学习。进行“新课标视野下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可以避免单凭经验的衔接教学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在中小学科学教学的共性与差异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小学科学教学转化为初中科学教学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完善科学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有利于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研究的现状


1、关于科学教育的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基本以综合为主,经历了《常识》、《自然常识》、《自然》等不同阶段的教材,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侧重于科学常识的掌握上,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一些事实”,“掌握一些规律”。初中科学基本以分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学为主,其教学几乎等同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它关注的是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原理的传递。自1991年开始试行初中《自然科学》合科教材,开始重视科学方法。直到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将培养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最高宗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素养”体现了科学教育在理论层面的发展,先进的新课标理念最终能否转化为师生自觉而且有效的行为,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还需经历一个 “理论——实践——研究——再实践”的不断完善过程。本课题就是在“培养科学素养”的理念指导下,从实践层面以中小学科学“教”与“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衔接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的。


2、关于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上海尝试在办学体制上解决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建立了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并且为了降低初中阶段学生之间的分化,将以往义务教育阶段的六·三学制逐步转化为现在的五·四学制,以求从体制上完善中小学的衔接。


由普陀区教育局立项,教育局中学教研室牵头开展的“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学衔接研究”课题,针对新课改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提出了应对策略,并制定出相应的衔接教学目标标准体系。


此外,北京、深圳、杭州、郑州等地区也分别从道德、心理、习惯、教学等不同角度对中小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研究。


以上关于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说明了中小学衔接问题具有普遍性。然而,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小学《科学》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处于副科地位。初中科学教学也一直漠视小学科学基础功能,以致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问题长期被忽视。如今,我们在新课标的视野下进行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研究工作,可以从上述教育同行的研究中借鉴研究的形式及方法。使小学科学的启蒙教育真正成为初中科学入门的教学资源。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学习新课标目的是把握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相通之处,以及不同教学阶段应侧重的教学点。


2、收集分析中小学《科学》教科书: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并不做硬性的规定。小学科教版的《科学》教材和初中浙教版的《科学》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方面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教科书是教学的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应该成为中小学科学教学最先关注的衔接点。


3、体会中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互派衔接年级段教师参加对方的教研组活动,并深入对方课堂听常态课,了解各自教学的具体情况;形成定期座谈会制度,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共同协商设计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研讨课。


4、比较城乡小学《科学》教学的差异:以中小学互动、城乡小学互动的教研活动促进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同时了解城乡小学毕业生的差异。


(二)预期目标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在认识上和操作上,最大限度地减小“小升初”的痕迹,变“自然衔接”为“自觉衔接”。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整理、分析中小学《科学》教材中出现的科学概念,根据学生所处教学阶段的心理特征,制定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对同一个科学概念制定出符合不同教学阶段学习特点的螺旋上升的教学目标。集结编写出《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参考》。


2、通过教学交流,使中小学这原本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得到有机地沟通、连接与融合。使中小学科学教师分别了解非自己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特点,运用教学叙事、案例分析等行动研究法提炼出有利于衔接教学的策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通过对城区小学毕业生和农村小学毕业生入初中学习科学的个案研究,分析两类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寻找出促进这两类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途径。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进行。为保证其顺利实施,我们初定了三个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8月


(1)撰写研究方案。


(2)收集并学习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科学》(3-9年级)教科书。


2、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7年8月


(1)2006年9月—2006年12月,相互听常态课,开研讨课,进行教学叙事、案例分析。


(2)2007年1月—2006年2月,对实施情况进行中期小结,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照研究目标调整研究方案。确定个案研究对象人选。


(3)2006年3月—2007年8月,根据调整后的方案进一步开展研究。


4、总结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1月


(1)分析个案研究对象,检验衔接教学研究的成效。


(2)整理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分析课题研究的结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


六、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汇编《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参考》


(3)案例、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无须烦杂的理论论证,只要实践,就一定会有成果。几乎不存在实践失败的可能。而且这种成果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因此,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可示范性质。


2、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柯城兴华中学和柯城新星学校是柯城区科研强校,对本课题非常支持。并且,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柯城新星学校已经尝试着进行研究,夏菲老师撰写的《中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衔接问题》获区二等奖。


2、参加本课题的研究成员有柯城区科学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科研经验丰富,实力强,完全有能力顺利完成课题研究。

TOP
8#

越来越感觉小学科学涵养的丰厚性,自己学识的浅薄性……
我的博客:http://nhd1981.bokee.com/    http://blog.kxsy.net/user1/nhd1981/index.asp
TOP
9#

很久没来论坛了,看了喻老师的文章,感慨万千。

TOP
10#

如果有机会,下次最好去听听中学的科学课。要不,倡议小学和中学联合搞学科研究。下学期试试看,不知道中学有没有这个意向。

一直努力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