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过山车”教材的设计环节合理吗? [复制链接]

1#
     上过这个内容的教师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但我确实有这样的体会,制作“过山车”和设计有很大的出入。究其原因有三:一、学生对搭建材料不熟悉;二、操作水平不一,尤其用新材料搭建“过山车”;三、学生对设计技术掌握有限,不一定能做到“画思合一”。材料的特点和数量会限制操作,制作“过山车”的熟练程度会限制操作,对材料的熟悉会限制操作,设计能力也会妨碍学生的发挥,要设计出合理的“过山车”必须要对材料很熟悉,要有一定的制作水平,还要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但一套新材料又有多少人知根知底,又有多少人有制作水平和设计能力,上这堂课的教师和学生我想更多的是各种遗憾和不满。
      解读教材,发现一个看似合理却违反认知的教学环节:
    (一)感性认知,聚焦“过山车”;
    (二)探索 1.熟悉材料尝试操作“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2.讨论“过山车”的合理性;
    (三)小实践1.设计2.制作3.评价
      这三个环节,难度最大的应是——设计。设计是一种抽象思维的具象化,抽象思维对整个小学阶段都是比较难的,要把它具象化更难了,这么“高大上”的内容要三年级的小学生完成,可能吗?而“过山车”也不是人人熟悉的,它的模型和设计图更不是多数人熟悉的。从整个课堂时间设计来看,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花在设计上,却让三年级的学生短时间内设计“过山车”,可能吗?
      从技术掌握的规律看,模仿是不可或缺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模仿是他们最快掌握新技术的有效途径,纵观教材设计,居然找不到模仿环节,由前面的感性铺垫认知马上跳到设计创造上,这设计合理吗?
      如果把这个设计改成模仿,多提供几个设计图,我想难度肯定下降很多,也会更合学情。其实,对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多模仿少“设计”,“熟”能生“巧”,没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怎能出现有价值的“巧”?那些高大上的“巧”只能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畏惧情绪,有意义吗?
      把这个“高大上”的设计改成仿造,或者再增一节课:熟悉材料搭建“过山车”1节课,设计1节课,测试1节课,这样安排是否更“科学”呢?



最后编辑王如祥 最后编辑于 2021-05-08 16:48:55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1/5/7 16:04:2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过山车其实原理挺多的,直线曲线运动,离心力,框架结构等,要三年级学生设计制作,有些勉为其难了,有超纲的味道!
TOP
3#

如果真的要上好这一堂课,前期的知识点教育要非常充分,三年级的孩子根本无法独立完成,王老师说的用“模仿”一词比较恰当。
TOP
4#

过山车其实原理挺多的,直线曲线运动,离心力,框架结构等,要三年级学生设计制作,有些勉为其难了,有超纲的味道!
金亚军 发表于 2021/5/2 13:14:59
离心力之前还得介绍力学,不要太复杂
TOP
5#

只能说是制作一个简易版的过山车,与游乐园的过山车差距很大
TOP
6#

其实就是模仿,农村孩子大多都没玩过过山车,教材聚焦部分的图片(或者老师提供过山车视频)是帮助了解过山车长什么样,了解到基本结构有直道,弯道,然后利用给现有材料做一个简单的模型。设计是难的,问题是设计出来也不一定做的出来,就像造一座纸桥,想法很好,但迫于材料,技术等原因,要让图纸变实物也是有难度的。
TOP
7#

王老师说的有道理,不过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其实就是在模仿课本上的过山车样子,因为他们基本上设计不出来,难度太大了。
TOP
8#

王老师说的很透彻,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也发现了,学生没办法熟悉材料,这样在设计的时候就会有限制。不好展开
TOP
9#

一节课只够调试。
TOP
10#

本身孩子对过山车的原理不清楚,操作又复杂,确实有难度
TOP
11#

没有上过三年级,感觉说的有道理。如果教材设计是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如何让学生“感知”更充分一些上下功夫,如看图片、视频资料等。
TOP
12#

三年级学生的设计没有这么高的要求,把握到什么程度,模仿设计也算是一种水平层次。
TOP
13#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体会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器具的设计原理,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TOP
14#

但是这一课的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期望确实有比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设计图纸对于学生有很大的难度。学生只能画一个平面的草图,这与实际做起来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学生做不到。
TOP
15#

一般学生拿到材料就直接开始动手操作了,画的和实际搭的关联性也不大。
TOP
16#

其二,学生对于过山车的结构其实是不太了解的,对于制作的材料也是不熟悉,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很难把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考虑周全。
TOP
17#

第三,这节课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是做不到的,最起码两课时。
TOP
18#

原理不太复杂,操作有些难度
TOP
19#

过山车确实难制作的。
TOP
20#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小朋友设计的时候是天马行空的,实际操作的时候又是另一番景象,从设计到实物是有很大差距的
TOP
21#

新教材还在摸索当中,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还在看学生的反馈
TOP
22#

我感觉这个课就不要上的太难了,体验为主,主要是要体验力的作用。
TOP
23#

力会让物体动起来。
TOP
24#

关键是材料的局限性,有没有更好更易操作的材料
TOP
25#

过山车其实原理挺多的,直线曲线运动,离心力,框架结构等,要三年级学生设计制作,有些勉为其难了,有超纲的味道!
金亚军 发表于 2021/5/2 13:14:59

的确,图纸设计是很难的,有的人看看都困难,没有一定的空间思维,根本无法理解。小学生平面设计还可以,立体设计,太难了
TOP
26#

每次上这个课程,都感觉如果不用考试,给孩子们一段 长时间的探究,他们会有很多的成果出现的
TOP
27#

没有上过三年级,看学生的设计没有过山车的味道,感觉像滑梯。
TOP
28#

确实用“模仿”更合适。
TOP
29#

回复 3楼博文小学王丽洁的帖子

以前没材料,课堂内容匆匆带过。今年有了材料,尝试操作,困难重重,难
TOP
30#

回复 4楼博文小学王丽洁的帖子

介绍原理,太枯燥,三年级的小朋友根本不喜欢,而小学生一两堂课的过山车是根本不可能制作出带有离心力作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