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基于淀粉和碘酒反应的教学实践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基于淀粉和碘酒反应的教学实践

杭州市萧山区朝晖小学    金亚军

   教学感言:

   科学教育包罗万象,上天入地,天空宇宙,微观世界,科学无处不在;

   科学技术直接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教育任重道远;

   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新生代学生,生命力推动下的科学教育熠熠生辉,光芒万丈,生机四射……


   用教材教,在实践中思考和反思,在反思和推进中发展富有内涵和个性的科学课堂是当下科学教育的主旋律,你我身在其中!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一个经典的化学变化教学。多年的教学发现,教材仅仅是一个教学建议和教学内容,在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后,更多的应该是师生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本课围绕淀粉和碘酒的变色化学变化展开教学,其中有一个神秘信件的制作,深受学生的喜爱。

[原创][推荐][分享制作可重复使用的神秘信件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9114.aspx

   神秘信件的制作是本课的亮点,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将神秘信件的制作作为教学导入,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并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课前准备了制作神秘信件的材料,碘酒喷壶,毛笔,以及教材需要的各种粮食类、蔬果类食材并以此切好(每切一种食材切纸刀都要清洗一遍),塑料盒中的每一种食材都有固定的位置,制作神秘信件的KT板表面的塑料纸撕去,并用淀粉液写上淀粉字,小块KT板不写淀粉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期待课堂!





          1.第一环节,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基本内容,展示大块KT板,说明KT板上已经撕去塑料皮,并且用淀粉糊写上字,大家能看见吗?因为课前写,有一些水渍,侧面看部分同学看得见。然后,补充如果老师昨天写的字,水蒸发以后,还能看得见吗?KT板和淀粉字都是白色的,可以做到看不见。用什么办法把淀粉字显形一下,学生各说不一。此时,老师拿出稀释碘酒喷壶,介绍使用方法后交由学生配合喷碘酒喷雾,字显形了,大家感到很好奇。

   接着,分析其中的缘由,问学生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KT底板没有变色,只是淡淡的黄色,而淀粉字却是蓝紫色的呢?如果美术课中,把酒红色和白色混合,会呈现什么颜色呢?(答案应该是淡淡的酒红色),原来此时的蓝紫色“淀粉字”已经变成新物质了,也就是意味着既不是碘酒、也不是淀粉,而是碘酒和淀粉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了。然后,KT板泡沫板却没有和碘酒发生化学变化。

   解密:其实,金老师原先试验的时候发现没有撕去塑料皮的KT板是写不上字的,撕去以后就是泡沫板,含有很有很多小孔的泡沫板就容易写上字,于是就制成了“神秘信件”。

   孩子们很好奇,于是就安排每个小组一至两位同学,领取小KT板并各自写上自己的字,孩子们自己写自己喷碘酒,亲身经历,不亦说乎。












    小结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规律,同时完成作业本相关记录,重点点明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第二环节,根据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唯一的变色特征,食材专家可以用滴碘酒的方式鉴定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然后介绍基本实验方法,小组领取材料。教师每个小组给它们提供一滴管碘酒,并强调每种食材滴一到两滴碘酒即可,滴好后多余的碘酒连通滴管一起还掉。

   实验后,教师把其中一组学生滴加碘酒后的食材实物投影到大屏幕,大家一起找一找食材的变色情况。老师用多媒体写上不同颜色的字,蔬果类红色,粮食类蓝色,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老师插话,在食材中大家都否感觉少了一种,学生会说起肉类,老师今天没有带肉,因为大家都已经有了。同学们一阵偷笑,“是的,就是大家的皮肤(表皮检测的科学性有待商榷),不过老师要说明碘酒是无毒的,而且可以杀菌”。接下来我拿着喷壶,学生争先伸出自己的手臂,我就一个个喷过去,效果也是一目了然。






         3.第三环节,解密教材制作神秘信件的难点,为什么白纸上难以做成“神秘信件”,老师的经验是白纸会连同淀粉字一起变色,同学们感到很惊奇,这的是这样吗?学生建议检测一下科学作业本,于是同样是争先恐后中给一本本作业喷碘酒。有同学看见后,一脸嫌弃,作业本怎么变成这样了,其实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当做永久的实验记录。




         4.结尾阶段,完成作业本的作业,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吃饭时品尝米饭,并尝试咀嚼两分钟以上,再次品尝其中的味道。

   各小组,收拾材料,物归原处,有序退场。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21/4/12 20:50:43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科学中穿插爱国主义教育
TOP
3#

回复 2楼上虞区蒿坝小学杜银江的帖子

中国的确很美,
TOP
4#

将神秘信件的制作作为教学导入,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并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这个设计好。
TOP
5#

挺好的,加精!
TOP
6#

回复 5楼喻伯军的帖子

谢谢喻老师的鼓励!
TOP
7#

作业本也勇于参加实验,留下了实验的痕迹。
TOP
8#

金老师真棒
TOP
9#

很有特色的一堂课,好好学习。
TOP
10#

很精彩的活动
TOP
11#

学习!
TOP
12#

基于淀粉和碘酒反应的教学实践

杭州市萧山区朝晖小学  

教学感言:

   科学教育包罗万象,上天入地,天空宇宙,微观世界,科学无处不在;

   科学技术直接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教育任重道远;

   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新生代学生,生命力推动下的科学教育熠熠生辉,光芒万丈,生机四射……


   用教材教,在实践中思考和反思,在反思和推进中发展富有内涵和个性的科学课堂是当下科学教育的主旋律,你我身在其中!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一个经典的化学变化教学。多年的教学发现,教材仅仅是一个教学建议和教学内容,在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后,更多的应该是师生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本课围绕淀粉和碘酒的变色化学变化展开教学,其中有一个神秘信件的制作,深受学生的喜爱。

[原创][推荐][分享制作可重复使用的神秘信件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9114.aspx

  

金亚军 发表于 2021/4/12 20:16:53



感动于金老师的教育情怀,为金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育思考和教育追求点赞,深入思考一堂课,可以有很多精彩,赞赞赞!




TOP
13#

基于淀粉和碘酒反应的教学实践

[p=28, null, left]2.第二环节,根据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唯一的变色特征,食材专家可以用滴碘酒的方式鉴定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然后介绍基本实验方法,小组领取材料。教师每个小组给它们提供一滴管碘酒,并强调每种食材滴一到两滴碘酒即可,滴好后多余的碘酒连通滴管一起还掉。[/p][p=28, null, left]   实验后,教师把其中一组学生滴加碘酒后的食材实物投影到大屏幕,大家一起找一找食材的变色情况。老师用多媒体写上不同颜色的字,蔬果类红色,粮食类蓝色,直观形象,一目了然。[/p][p=28, null, left]   老师插话,在食材中大家都否感觉少了一种,学生会说起肉类,老师今天没有带肉,因为大家都已经有了。同学们一阵偷笑,“是的,就是大家的皮肤(表皮检测的科学性有待商榷),不过老师要说明碘酒是无毒的,而且可以杀菌”。接下来我拿着喷壶,学生争先伸出自己的手臂,我就一个个喷过去,效果也是一目了然。[/p]

金亚军 发表于 2021/4/12 20:16:53


食材鉴定专家——为引导学生开展严谨的科学研究奠定研究基调,便于学生更认真的开展实验!


蔬果类红色,粮食类蓝色——这个环节设计对于食物的主要成分认识升级!


大家已经带了肉——这样的小幽默能够拉近孩子和老师的距离,孩子们肯定特别喜欢金老师!
TOP
14#

孩子会很喜欢这样的课堂的,给老师点赞
TOP
15#

认真学习,努力向上
TOP
16#

收藏,借鉴,真的很有创意
TOP
17#

不由得让人回忆起小时候电视剧里面的各种密信,可能老师们更沉迷其中
TOP
18#

金老师精华帖的表率和楷模,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19#

我们朱老师号召全区科学老师认真学习金老师这个经典精华帖
TOP
20#

TOP
21#

金老师的课堂严谨又有趣!
TOP
22#

发现使用新材料总是好的,学校有很多废弃不用的KT板,这个活动可以玩个够了
TOP
23#

淀粉遇到碘酒这个实验,我感觉还是比较有趣的,学生虽然基本清楚这个现象,但是深层的分析还是欠缺。
TOP
24#

作业本变色这个现象,很明显的,有必要渗透。
TOP
25#

回复 23楼上虞樊少飞的帖子

第一阶段后续有的,忘记写进去了,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文字版模式进行梳理分析,尤其点明蓝紫色新物质既不是碘酒,也不是淀粉。
TOP
26#

每切一种食材切纸刀都要清洗一遍,塑料盒中的每一种食材都有固定的位置,制作神秘信件的KT板表面的塑料纸撕去。
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在,有思考的课、有趣味的课、有深刻印象的课,赞!
吕坚
TOP
27#

学习了,好玩的神秘字符!
TOP
28#

金老师,KT板上直接书写容不容易附着?干得快不快?有什么技巧?
TOP
29#

回复 28楼翁昌舟的帖子

KT版上的塑料纸面撕去,就可以写字了,至于干得快慢,是需要事先写好即可。
TOP
30#

经典实验,回味新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