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2021年冬天的太阳专贴 [复制链接]

1#
           2020年9月成立区名师工作室以来,压力满满,在听课与被听课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业务能力方面都需不断地充电。
     与一群年轻老师在一起,我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多媒体技术得心应手,对新事物接收能力强,对教学充满激情……
     借此次活动,重新开个贴,督促自己再学习,向年轻教师学习,向群里的那些优秀的科学老师学习。
     希望一年后,这里有满满的收获!
最后编辑冬天的太阳 最后编辑于 2021-03-20 14:39:49
分享 转发
TOP
2#

互相学习,有积累就有收货,期待精彩。
TOP
3#

支持一下!不断鼓励自己进步。
TOP
4#

有记录,有成长,更多的是满满的成长的动力
TOP
5#

欢迎开帖!
TOP
6#

欢迎开帖,期待精彩呈现!
TOP
7#

从“学习进阶”视域看课堂教学 ——2021年定海区小学科学教研之春活动有感

      3月17日,定海区第十九届教研之春暨新教材培训在我校举行。三个单元分析与实验操作,两堂课例,一个讲座,收获很大。特别是特级教师袁优红老师的《从“学习进阶”视域,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效能》的讲座,让我从新的视角去评点两堂课和自己的教学。
      “学习进阶”是学生在一个时间跨度内学习和探究某一主题时,依次进阶、逐级深化的思维方式的描述。“学习进阶”是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围绕核心概念由浅入深的进阶过程,体现为学生在学习同一主题概念时所遵循的连贯的,典型的学习路径,也指学生在学习核心概念以及其有关的活动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发展和使用的过程。
沈梦薇老师的《里面是怎样连接的》,从透明的接线盒引入,复习电路检测器的使用,通过学生演示检测复习通路、断路,给后面的内容学习提供一个学生学习进阶的“脚踏板”,再出示一个不透明的接线盒,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检测,至少检测几组,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推断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沈老师注重学生的研讨与交流,展示三个学生的检测组数,让学生通过比较引发学生辩论,在分析不足与好处中明白如何检测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引发认知冲突,解决冲突,达成认知的平衡。后面针对自己的实验检测结果推测检测盒里是怎样连接的,让学生上讲台板图,并解说自己的想法,再让下面的同学补充,让学生明白一种检测结果有不同的连接方式。最后的另一四个接线盒的检测结果推测里面的连接方式,还有六个接线盒的检测方法,就是巩固练习,让学生的学习从进阶起点到进阶终点,真正掌握科学解暗箱的方法,巩固电路的概念。
       王卓梅老师的《比较不同的土壤》,情境引入,让学生从三种土壤中找到适合种朱家尖西瓜的土壤。任务驱动,让学生从学习进阶的起点:前面所学的土壤的成分、研究土壤的方法,达到学习进阶的终点:通过分析三种土壤的特点、黏性、渗水性,了解土壤与适宜植物生长的关系,培养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王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土壤的特点、黏性、渗水性过程发现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实验材料的分层发放,微视频的实验指导,王老师特别关注细节,三个实验放在一起,有条不紊,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实验记录,让学生在观察动手中获取信息从而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推测三种土壤适合种植哪些植物,再课件出示答案,满足学习所想,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反思自己的课堂,每一节课,学生是否都从学习进阶的起点,到达学习进阶的终点,学生从低阶水平是否顺利到达高阶水平,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来说,可能没问题,但对于中低下的孩子来说,我想我还是需要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帮助大部分的孩子达到高阶水平。学习进阶的路径不是唯一的,我想我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多与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最终运用于生活,把科学概念的建立迁移到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这是大部分孩子都能接受和喜欢的。课堂中多花点时间进行研讨与交流,让学生在思辨论证中发展科学实践逻辑思维。

                                                     202103

最后编辑冬天的太阳 最后编辑于 2021-03-22 21:30:51
TOP
8#

听小屠的《月相变化》有感

       每次听我家小屠的课,总能激发我内心的触动,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她总是用她独特的方式与学生拉近距离,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鼓励,或批评,学生也喜欢听她说,被她所带动,虽有时也会被学生带偏,但总体感觉很好。
      今天,听了两节《月相变化》,类似的教案,不同的班级,呈现不同的小问题。上午听完后只在电话里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小屠就对课件和教案做了一些小改动。
       谜语引入月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因第一课没上,学生对于月球的了解不是很到位,这为后面的模拟实验带来困难,这里老师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就知道后面应该补充哪些信息,垫些什么脚踏板帮助学生进阶。
追问学生“你还知道月球的哪些知识?”“你看到的月球跟老师画得一样吗,还看到过哪些月球,把它画下来。”在说一说,画一画中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引出月相的概念。
       设计模拟实验,探索发现月相变化规律,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月相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从学生想到的长周期的实地观察记录引入以前接触过的模拟实验,再追问学生如何模拟。这里屠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上来演示,一步步引导学生改进模拟的材料,月球如何围绕地球转,对于实验操作中的难点,月球的白色一面总是朝着太阳,通过多次追问、课件演示、学生正确模拟操作等方式加以强化。实验中,学生两人一组材料,边模拟边观察记录。正因为的前面的研讨交流模拟实验的设计,再加上材料两人一组,在5分钟内每个学生都完成了记录,效率非常地高。汇报交流环节,白板展示,生生对话,让学生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接着屠老师让学生对每一个月相推断是农历什么时候的月相,这一环节的处理为以后实地观察作了铺垫。
       运用星空软件,巩固新知,观察今日月相辨别是农历哪一天。屠老师借助软件找到今日月相,推测今天是农历哪一天,既巩固今天刚学的月相变化规律知识,又借助星空软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兴趣。
       最后出示实地观测月相变化的记录单及注意事项,满足学生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实地观测月相变化,去实地观测星空。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目的。
       课堂上屠老师有意识地弱化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把重点放在如何模拟月相变化,及对模拟实验观测到的月相变化记录研讨分析上。整节课,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月相变化的探索,最后又带着兴趣走进探索宇宙的旅途。课堂非常地紧凑,希望周五的优质课评比能如上午六3班一样精彩呈现。

20210324

最后编辑冬天的太阳 最后编辑于 2021-03-28 13:00:34
TOP
9#

临海之行,见证网络研修共同体的成立

临海之行,见证网络研修共同体的成立

  ——小学科学教学网区域网络研修共同体活动体会

    4月9日,小学科学教学网区域网络研修共同体活动在台州临海小学举行。疫情后我第一次出市参加活动,非常荣幸能够见证网络研修共同体的成立及参加第一次线下研修活动。

    三地的青年老师和导师为我们带来了四节课例。

    临海小学的黄申友校长,突破材料季节性不能保证的难点,与学生一起探索《种子的传播》。黄校长从语文课的《植物妈妈有办法》引入课堂,让学生寻找证据,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秘不同植物不同的传播方式,从种子的特点的观察去寻找证据。选择替代品代替蒲公英的风力传播、视频慢动作来显现弹射传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一些实物来探究其他的传播方式。黄校长分两个阶段来探究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但我觉得黄校长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各种种子的特点去验证学生原有的认识,把种子的特点与传播方式联系起来,这们学生的自主性更强。最后再用视频来补充这个季节没有的种子的传播方式,延续学生继续探究种子传播的兴趣。非常欣赏黄校长用一些模拟实验来展现种子的传播方式,建议可以让学生来操作,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学生都试试。特别是蒲公英的替代者萝藦,槭树的种子的传播都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小学科学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在实践中学习,明白其中的科学概念。

    上虞区实验小学的姜小卫老师,对教材做了一定的修改。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探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仪式感很强,从低级电工证到高级电工证发放,学生一步一步解决电路问题。一开始的谈话中的握手游戏解决接线盒检测顺序来降低难度,课堂上姜老师直接出示作业本里的记录表(有检测顺序)让学生进行检测,但个人建议在课堂上还是需要学生来交流如何检测,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在数学课中学过组合排列,有一定的基础,如何检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姜老师用常见简易电路来引入课堂,再对有接线盒的简易电路进行分析,解决接线盒的作用,任务驱动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后面的小游戏,让学生改变接线盒内的导线的连接方式,再让学生进行检测,以游戏的兴趣来巩固学生所学。姜老师注重细节,对接线盒里导线还进行了改装使其安装更方便。

    定海区定海集团海滨校区的洪松老师,情境引入,整节课围绕帮助周伯伯挑选种植西瓜的土壤来展开《比较不同的土壤》的活动。洪老师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土壤,让学生通过揉团游戏和渗水实验来验证一开始的通过观察进行的推测。洪松老师注重对学生的交流过程的点评,不断地肯定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一直追问学生理由,强化证据意识。

    临海大洋小学的朱俊燕老师带领学生研究《电路中的开关》。朱老师在学生前面没有知识铺垫的情况下,让学生观察开关,分析开关各部分的材料及在电路中的作用,有一定的难度。欣赏朱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材料绘制设计开关,展示环节可以多让几组来展示,时间允许的话建议让学生来制作一下控制两盏灯的开关,为最后一课的学习铺垫。

    下午的学员经验介绍激励我重新拾起对小学科学网发贴的兴趣,有所为有所作为,趁空巢期有时间可以多在网站里学习跟贴。

    每一次听喻伯军老师的讲座,都有很大的启发。这次的讲座让我对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深地理解。今年我们教研组的课题正好是关于项目化学习的,喻老师所举的很多案例及理论知识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对自己主持的课题后期的研究有了新的思路。

    满满的一天,收获的一天。

最后编辑冬天的太阳 最后编辑于 2021-04-14 08:24:41
TOP
10#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TOP
11#

4月15日每月研修:项目化学习

      4月15日的每月研修,方亚琴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的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设计,并与常规教学的设计进行比较,帮助我们建构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的确,无论老版的还是新版的小学科学教材里有很多的内容可以运用项目化学习。如方老师举例的《简易电路》《电路出故障了》《测量降水量》《测量降水量》《地球表面的地形》等,可以以微项目的形式展开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喜欢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带领孩子展开活动,多次尝试以后发现,如果用微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时,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参与交流与研讨,往往40分钟是不够的,特别是中段学生还要完成作业本的作业,时间不够用,如果蜻蜓点水走过场,那微项目学习的意义将不存在。让学生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有很多的收获,自主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有很大地提升。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项目化学习,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去研究与思考。
最后编辑冬天的太阳 最后编辑于 2021-04-18 19:21:21
TOP
12#

回复 8楼冬天的太阳的帖子

月相这节课蛮难上的,主要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屠老师的这种设计值得我去学习。每次听屠老师的课也会带给我一些新的思考。
TOP
13#

一切要为我们科学教学所用

——舟山市小学科学2021学术年会暨袁优红名师工作室活动有感


  4月19日,我有幸参加在育华国际学校举行的市学术年会暨袁特工作室活动,聆听了4节课和一个专家讲座,重游了国际化校园,品尝了美味的下午茶。

  一、探讨新教材,研究土壤

  上午的四上《岩石与土壤》单元的两堂课例让我们看到育华孩子良好的科学素养,无论是实验时的观察记录、课堂倾听交流习惯等方面,无不显现科学老师平时的训练与培养。

(一)创设熟悉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从学生的熟悉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滕静兵老师先让学生说说双休日采集的土壤从哪里来的?课前采集土壤,让学生亲近土壤,初步感知土壤,产生对土壤的研究兴趣。再追问学生,让学生猜测土壤里可能有什么,是由什么组成的?让学生带着猜测有目的去探寻土壤的成分。王卓梅老师先让学生观察种植的凤仙花,发现不同,再从凤仙花的习性中知道凤仙花对土壤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比较土壤的兴趣。

(二)采用多元方式,指导实验探究

  滕老师关于寻找土壤成分的方法指导详细多元。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寻找证据证明土壤中有这些物质?开放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用工具观察、眼睛看、鼻子闻、手摸、滴一些化学物质、放水中搅拌。师生交流过程中初步达成共识,滕老师追问学生实验的先后顺序再次指导学生实验方法。接着出示记录单,再次追问实验的注意事项。整个指导过程,滕老师如果多强调从猜测的土壤成分入手去追问寻找证据的方法,研究方法指向性更明确,可能课堂会更加紧凑。那后面的实验时间会更充分。

王老师用视频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实验的方法与步骤。简单明了,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与交流。

(三)研讨交流环节,培养证据意识

你看到了什么,认为土壤里有什么?你认为哪种土壤的黏性好,你的依据是什么?这样的生生交流方式,无不让学生去用证据说话,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与结论联系起来。特别是王老师,让学生去思考一开始猜测哪种土壤黏性好,渗水性好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后面不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之间的关系也让学生说说理由。用证据说话这是科学课的精髓。两位老师把握地非常好。

(四)拓展延伸环节,联系应用生活

  两位老师都在拓展环节,加强了对土壤的再次思考,以促进学生保持对土壤的研究兴趣。滕老师让学生思考自己带来的土壤的成分是否和今天研究的土壤一致,激发学生再次探究土壤成分的兴趣。王老师则让学生思考引入环节凤仙花长势不好的黏质土如何改良,充分应用课堂所学应用于生活。

  二、尝试STEM课堂,制作帽子

  下午的《制作一顶帽子》,是从二上科学课中引申出来的一堂STEM课堂。两位老师共上一节课,无痕链接,让学生体会设计与创作的快乐。情境任务驱动,明白本堂课设计制作的帽子的要求,再从材料出发,进行设计创作,评价先行,两人合作根据设计图进行制作。两节课成功之处是所有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其中,还有交流汇报时的精彩呈现,互相点评。二年级学生成功完成自己的帽子,大胆地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自信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制作过程,STEM课堂的魅力完美绽放。

  袁特的《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提炼了项目化学习理论知识,结合案例阐述了实施途径及实施建议,给我们种下了小学科学进行项目化学习的种子,让更多的科学人能选择性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项目化学习,使更多地学生有所受益。

  “一切要为我们科学教学所用”,市教研员陈增仕老师的一句话醍醐灌顶,只有学习消化各种理念与观点,从科学课程的要求出发,在科学课堂上加以应用与实践,那一切才变得有意义。

最后编辑冬天的太阳 最后编辑于 2021-04-22 14:27:09
TOP
14#

科学老师是跨界高手,STEAM更易适应。
TOP
15#

以搜集证据为目的,开展实验教学

以搜集证据为目的,开展实验教学     4月28日,定海小科基地校开展了青年优质课评比点评活动,教研员林宏华老师用大量的课例帮助我们明白如何开展实验教学,如何搜集证据。我执教四年级和六年级,平时学生的实验教学中,我也喜欢多次追问学生如何实验,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总觉得如果没说到位,学生的实验效率不高。其实如林老师所说,很多的实验不需要面面俱到,通过短视频、记录表、简短的关键词提醒都能帮助学生明白实验方法。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会修正实验,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更多,收益更多。
最后编辑冬天的太阳 最后编辑于 2021-05-07 12:01:16
TOP
16#

与沥港、双桥孩子一起上《我们来造环形山》

     每位科学老师这学期都承担了异地同频的任务,4月30日,上午第一节,舟嵊六2班与沥港六1班一起造了环形山,探究了环形山的成因。第三节,舟嵊六1班与双桥六2班一起完成探究任务。虽然我是多次承担这样的课,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参与课堂,对课进行了挑选,把课堂内容进行精简,但在课堂呈现中还是发现学生的参与机会较少,有些时间浪费在等待孩子回答中。希沃白板的使用,对方学生的作品、记录单通过钉钉传输与呈现,操作不够熟练,没能将作品与记录同框显现,一些学生好的想法都没能在课堂上全部交流。预设本课的重点是学生的交流研讨,生生对话,用大量的证据来证明陨石撞击的说法。课堂上还是发现时间不够,后期,根据异地同频这种教学方式,我还需对课的设计进行修改。




最后编辑冬天的太阳 最后编辑于 2021-05-16 08:58:22
TOP
17#

      3月17日,定海区第十九届教研之春暨新教材培训在我校举行。三个单元分析与实验操作,两堂课例,一个讲座,收获很大。特别是特级教师袁优红老师的《从“学习进阶”视域,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效能》的讲座,让我从新的视角去评点两堂课和自己的教学。
      “学习进阶”是学生在一个时间跨度内学习和探究某一主题时,依次进阶、逐级深化的思维方式的描述。“学习进阶”是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冬天的太阳 发表于 2021/3/22 21:28:02
感谢分享,老师们的设计思路都非常好,值得学习!
TOP
18#

祝贺开帖大吉!
TOP
19#

从荧惑到天问
—关于火星的历史文化与科学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郑永春
听了郑老师的讲座,学到了很多。
TOP
20#

从荧惑到天问 走近火星了解行星

从荧惑到天问     走近火星了解行星

                    ——5月每月研修体会

    5月15日,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我们的祝融号火星车经过三个多月的绕火飞行后终于在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区成功着陆。原定于15日晚的每月研修改在16日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火星叔叔”郑永春给我们带来一场了解火星的盛宴。

   “让我们来认识火星、世界各国探测火星的征途、火星上可以种土豆吗?火星,中国来了!”郑老师从4个方面让我们初步了解了火星,大量的火星照片真实展现火星这一星球的特征,用证据来证明我们目前所了解的。世界各国探测火星的征途及火星,中国来了,两大版块内容让我们进一步明白人类探索宇宙的艰辛与不易,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新发射,每一次的历程,又经过无数的模拟实验、演练才能最终去实践,而经过无数次演练后的实践也无法避免意外。我国的这次火星车成功着陆,不仅显现我们国家对航天事业的重视,更显示我国航天技术的领先。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晚,但发展是神速的,深深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火星上可以种土豆吗?这不是为了种土豆而种土豆,以小见大,这意味着我们能不能去火星生活的命题。大量的证据显示火星有水,也就意味着火星有可能有生命,可能可以改造第二个地球。

   充实的一个半小时,满满的收获,我打算与学生一起再来看几遍,很多知识还需慢慢消化。六下宇宙单元,火星车的成功着陆,星空软件,给学生一颗探索宇宙的种子,让更多的学生能在课外去实地观测星空,仰望星空,开阔胸怀,脚踏实地,保护地球。

   郑老师的讲座中其实还隐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不需要懂得那些深奥的原理,但我们需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深远的目光,珍惜我们现有的,从身边做起,珍爱生命。

   火星,不是我们终点。

TOP
21#

回复 8楼冬天的太阳的帖子

谢谢师父的肯定,您的“认可与夸赞”是我努力前行最大的动力!
TOP
22#

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堂

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堂


  5月27日,区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联合小学二团科学一起进行了一次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例研讨。《杯中飞舞的蝴蝶》是二下《磁铁》单元的拓展内容《蝴蝶飞飞》,《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是四下《电路》单元的最后一课。5月初,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任选一课进行自主备课,并在群里自主下载学习交流,熟悉两节课的内容。STEM理念与小学科学技术工程的课是相通的,STAM教育提供了学生动手做的学习体验,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和科学知识应对现实世界问题,创造、设计、建构、发现、合作并解决问题,而技术工程领域的内容也具有体验性特征,学生在参与、体验不仅获得巩固知识,还习得蕴含在项目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过程性知识。

一、情境引入,任务驱动

  励启赟老师创设一个如何让蝴蝶在杯中飞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设计与制作,在解决问题中巩固磁铁的相关性质。张宁宁老师创设一个在火星房间模拟安装照明电路的任务情境,让学生设计并安装电路中强化电路的相关知识。

二、注重设计,提升素养

  励老师运用可修改的设计单让学生设计自己的作品,学生在研讨交流设计后可进行修改,在制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再次进行修改,让学生经历设计-修改-制作-再设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高STEM素养。张老师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间进行平面图和电路图的设计,并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学生设计的电路图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修改。

三、加强合作,互动交流

  励老师让小组学生一起上来展示自己的设计,还有展示自己成功或失败的作品,让同学在质疑与建议中优化自己的设计。如果在学生交流成功经验与失败作品后能够对板图上的设计图进行肯定与否定,下一环节重新制作环节会更完美。张老师三次让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特别是设计图的交流,通过板贴一起论证设计的合理性,最好让学生说说你这样设计的好处,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正如教研员林老师所说,这一课要注重设计,要与实际生活中的电路设计结合,线路铺设的合理上进行交流与强化。

四、关注评价,促进思维

  在学生制作前,两位老师都先向学生呈现评价表,让学生明白制作过程要注意些什么?激励学生更好地根据设计完成自己的作品,明白如果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随时纠正设计图,让作品与设计一致。整个制作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老师时时到小组里对学生进行评价与指导,表扬他们的合作,肯定学生的创意,解决制作的难点等。

  两节课,只是课例,希望通过两位老师的课例呈现,让我们能够在平时地教学中能运用STEM的理念,尝试与小学课堂教学相融,让STEM为我们小学科学服务,让更多地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

最后编辑冬天的太阳 最后编辑于 2021-05-31 10:35:26
TOP
23#

复习阶段,一直忙于代课,忙于学生的复习,忙于学校的杂事。假期过半,静下心来,发现已好久没发贴。
TOP
24#

翻阅自己的文档,从6月到7月初,生产了7篇总结。还图文结合,用事实说话。
TOP
25#

6月解读《一堂复习课》

       6月每月研修,朱钻飚、陈建秋、罗海军三位专家一起分享了复习课。
       三位专家运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呈现他们的不一样的科学复习课。朱老师分享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及陈鹤琴的教学原则,强调复习阶段要给学生鼓励和信心,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陈老师分享如何运用科学大闯关,写科学词汇、玩科学器材、攻科学难题,通过复习课的练习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科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罗老师分享实验课的梳理与复习,结合当下热点,布置学生通过实验完成任务。
       其实新课上好,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复习的时间就2周左右,有的可能只有1周,如此少的课时,我们不可能帮助学生对所学概念及实验进行全面的罗列与整理。因此复习课,我建议上单元复习课,每单元测试前花半节课时间教学生如何整理科学概念框架,半节课完成作业本里的单元练习。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也可以采用关键词提炼。期末复习时,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对单元整理的内容进行再复习,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难题、平时的错题进行集中练习。可以花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互相从整理的错题中选择部分题目进行大闯关游戏,让学生考学生,他们的兴趣点是非常高的,最后给出题较好的学生以奖励(共性错题)。游戏中答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最后编辑冬天的太阳 最后编辑于 2021-07-30 14:32:21
TOP
26#

7月读《地球科学探索》

                                        
       地理与宇宙科学领域是小学科学里比较难学习的一块内容。这部分的科学大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太难,课堂上能够呈现给学生的实物较难找到,太少。浙江省教研员高中教研员郭剑锋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启发。
      学会联想,这是科学人必有的科学素养。郭老师的“一张高铁照片”所联想的问题,以及“一碗兰州拉面”所引发的一系列内容,抛砖引玉,启发我们要从一个现象想到一系列的科学问题,要学会贯穿应用。
       科学课堂上呈现地理相关内容时可以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然后从问题中进行解决。郭老师从鸟儿撞击玻璃事件来分析原因,用科学知识来分析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而引发的光学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如城市积水交通事件,引发学生用科学来防灾减灾。来自于生活的科学,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要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生活当中的问题,然后去思考对生活中的问题再进行解决,运用科学技术加以解决问题。
       在路上,地理老师的旅游,运用科学的眼光去看中国。郭老师举得都是一些很有趣的事例。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运用科学的知识进行考察,一次旅游相当于是一次中国地理的展示。其实我们科学老师都有这种习惯,我每到一个地方,先会关注那里独特的植物,用形色查查没见过的植物,了解一下它们的习性。看到没见过的动物,就会发圈问一问。我们要把我们的这种习惯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开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展示假期的所见所闻,久而久知,学生也会在路上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TOP
27#

回复 22楼冬天的太阳的帖子

丁老师提炼出的关于STEM课堂的核心特质很受用
TOP
28#

回复 26楼冬天的太阳的帖子

是的,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前提,这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
TOP
29#

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堂


  5月27日,区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联合小学二团科学一起进行了一次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例研讨。《杯中飞舞的蝴蝶》是二下《磁铁》单元的拓展内容《蝴蝶飞飞》,《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是四下《电路》单元的最后一课。5月初,我们进行
冬天的太阳 发表于 2021/5/31 10:32:30

STEM与科学课堂的融合是一种趋势
TOP
30#

                                        
       地理与宇宙科学领域是小学科学里比较难学习的一块内容。这部分的科学大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太难,课堂上能够呈现给学生的实物较难找到,太少。浙江省教研员高中教研员郭剑锋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启发。
      学会联想,这是科学人必有的科学素养。郭老师的“一张高铁照片”所联想的问题,以及“一碗兰州拉面”所引发的
冬天的太阳 发表于 2021/7/30 14:32:54
科学联想,想到了很多科幻大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