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2021年冬天的太阳专贴 [复制链接]

31#

8月读《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不知不觉中,每月研修伴随我们走到100期。8月15日的喻伯军老师的《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带给我们科学人新的高度,新的要求。
用课标指导科学教学。一本教参,一本书,一套材料,学生的学情,这是我们备课时的一手资料,用课标指导教学给我们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我们需要站      在课标的高度,用科学大概念、课标总目标去分析教科书中的聚集的问题,需要开展的活动以及研讨的问题。同样,我们根据课标的要求可以适当处理教材,使我们的活动更适合我们的学生开展,让更多的学生提升科学素养。
    “学以致用”贯彻科学教学。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等,更要考虑如何迁移运用。学生学习科学的最终是要学以致用,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明确小学科学的素养目标,在此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用学会地科学思维很好地解决问题。
TOP
32#

每月研修第100期啦,实属不易,学到很多,好平台。
吕坚
TOP
33#

做深做透,让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快乐学习

做深做透,让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快乐学习
                        ——定海区小学科学五六年级新教材培训体会                                        
     9月16日、17日,正值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返回地球的日子,我们完成了为期两天分别在海滨、舟嵊举行的小学科学五六年级新教材培训。五个单元的名师引领的教材分析,五上六上的青年教师的爱牛工具箱里材料的介绍,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帮助。特别五节青年教师的课例展示课,抛砖引玉,让我们明白如何在课堂上把活动做深做透。
     沈老师的《身体的运动》,让学生借具教具、视频、反复举重观察等,体验感知肌肉、骨骼、关节及其在运动中如何协同工作的。教具的改进,让三者之间在运动时联系更加明显,但教具的使用可以更深入,组装气球前,先让骨骼动一下,体会骨骼是无法自己弯曲的,需要借助外力才能自由弯曲,再装上肌肉,再来感悟,学生就能明白是肌肉的伸缩带动骨骼运动。
     洪老师的《斜面》,让学生扮演工程师以挑战任务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活动评价标准结合真正的工程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如何做个合格的工程师。最后让学生经历一个真实的搬物体的活动体验斜面这一工具的作用。从任务一引出斜面,到任务二扩充斜面的作用,到最后两个任务用数据证明斜面可以省力的作用,学生不断地享受完成任务的乐趣,明白工具与技术的重要性。后面的搬重物体验活动,物体可以更重一点,桌子可以低一点,最好是从地上搬到高处,这样任务更真实。
      黄老师的《电和磁》,让学生经历奥斯特的实验,特别是前面花了8分钟时间让学生让通电导线用不同的方式靠近指南针,发现电与磁之间的很多秘密。如果研讨环节,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教师能加以巧妙地应用,最大程度地发挥8分钟的作用,课堂会更精彩。
     施老师的《地球的表面》,内容涉及的较多,教师巧妙的应用中国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摸、看再结合视频了解中国的五种基本地形。把重点放在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的成因推测上,小小课堂,大大容量,学生感知推测成因中激发学习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兴趣。
     沈老师的《我们的水钟》第二课时,在前期设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制作、测试、改进。短短10多分钟,四人小组配合完成制作及测试,学生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沈教师把重点放在后期的研讨改进环节中,生生对话,阐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预想自己的改进的措施。最后联系生活,发现自己的水钟与现实生活中古代水钟的区别,感叹古人的智慧中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把课的立意不仅放在技术工程的动作制作上,还放在实际应用上,让科学真正用于生活生产。
     感谢青年教师用精彩的课堂勇于呈现自己的想法,对于新教材,我们可以带着课程标准,研讨教参教材,思考编写意图,在平时的课堂中也可以把书中的活动做深一点,做透一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从而培养科学素养。
              20210917
最后编辑冬天的太阳 最后编辑于 2021-10-22 10:04:28
TOP
34#

让学生安静地思考,内敛地学习,追求有理性深度的课堂

让学生安静地思考,内敛地学习,追求有理性深度的课堂
——10月每月研修体会
      10月每月研修,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科学教研员卢新祁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科学教师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追求》。
      科学教材的演变,展示着那旧时的自然课本,让我一下子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那时的我们用着黑白的教材,听着教师的讲解,似懂非懂地了解着星空、物理、化学,没有动手操作,只有知识点的灌输。简单的教学方式也抵挡不住我们的好奇心。现在的科学教学,少了知识的灌输,多了能力的培养,强调让学生融会贯通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仪器室大量的实验器材,学生四人一组,有的甚至一人一份,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了更多的一手资料来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比我们幸福。
      学会欣赏“儿童的科学”,追求儿童立场的科学课堂,是我们一直努力打造着的。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让儿童经历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放慢步伐,跟着儿童的认识去理解教材,去准备材料,陪伴儿童爱上科学,一起学习。
      讲座最后,卢老师提出了科学课堂应该是安静的,要让学生安静地思考,内敛地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每一堂课学生都是非常地兴奋,实验时那种兴奋,交流辩论时的你争我吵,看似热闹,但到底有多少学生是静心地去思考他们的发现,去交流倾听他人的想法。教研员林老师也经常如卢老师所说,要让学生静心思考,我想大多数老师只在公开课上看到这样的现象,怎么能让学生安静地思考,内敛地学习呢?一个很我想这是好的课题研究话题。的确如卢老师所说的科学课不需要这样的标签,我们科学课需要让学生深度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一直在努力,用科学章奖励,小组评价,个别表扬,但一直没找到好的方法,我想是不是在课堂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手段来吸引学生努力,逐渐有理性深度的课堂。
TOP
35#

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一定能成功。

       每次听我家小屠的课,总能激发我内心的触动,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她总是用她独特的方式与学生拉近距离,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鼓励,或批评,学生也喜欢听她说,被她所带动,虽有时也会被学生带偏,但总体感觉很好。
      今天,听了两节《月相变化》,类似的教案,不同的班级,呈现不同的小问题。上午听完后只在电话里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小屠就对课件和教案做了一些小
冬天的太阳 发表于 2021/3/28 12:59:1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