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飞《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阅读摘录及心得 [复制链接]

61#

王老师读书笔记摘录详细。
TOP
62#

数学关键问题21如何实施指大概的数学
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也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不应是获得一堆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进展的过程。它选择了10个科学概念和4
个关于科学的概念作为帮助中小学生理解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件和现象的核心概念。
TOP
63#

10个科学概念:
(1)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
(2)物体可以对一定距离以外的其他物体产生作用。
(3)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有净力作用于其上。
(4)当事物发生变化或被改变时,会发生能量的转化,但是在宇宙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5)地球的构造和它的大气圈以及在其中发生的过程,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状况和气候。
(6)宇宙中有数量极大的星系,太阳系只是其中一个星系—银河系中很小的部分。
(7)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8)生物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为此它们经常需要依赖其他生物或与其他生物竞争。
(9)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会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10)生物的多样性、存活和灭绝都是进化的结果。
TOP
64#

这4个关于科学的概念是:
(1)科学认为每一种现象的产生都具有一个或多个原因。
(2)科学上给出的解释.理论和模心你见在特定的时期内与事实服为吻合的。
(3)科学发现的知识可以用于开发技术和产品、为人类服务。
(4)科学的应用经常会对伦理、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影响。
TOP
65#

学习了!!
TOP
66#

核心概念构成了学科的支架、抓住了核心概念构建的体系,也就抓住了学科的本质。
我们在实施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进程,帮助学生建立和运用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件和现象。
TOP
67#

王飞学习很值得借鉴,细水长流。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68#

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一、明晰学科核心概念框架.用大概念统整学科知识
二、提炼学习主题概念指向,用类属学习和总括学习相结合设计教学
三、把握核心概念发展进阶,大单元组织实施学习进程
TOP
69#

教学关键问题2-2如何在教学中指向物质科学领域的大概念?
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存在及其运作方式,探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因果关系,是帮助学生建构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的教学关键所在。
观察特征,是了解事物的存在及其运作方式的第一步。
探究因果关系,往往是规律性的特征被发现后的第二步。
TOP
70#

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一、基于年段进阶目标,确立-项关键实践活动
二、基于前概念的探查,提出一套问题解决方案
三、基于实证所得证据,开展一次交流论证活动
TOP
71#

非常好的读书笔记
TOP
72#

教学关键问题2-3如何在教学中指向生命科学领域的大概念?
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概念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方法和科学的世界观。
在《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中,有关生命科学的主要大概念(或称为核心概念)有:
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为此它们需要依赖其他生物或与其他生物竞争。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会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生物的多样性、存活和灭绝都是进化的结果。
TOP
73#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以大概念为统领进行组织和呈现,通过以“联系、整体”的视角来规划生命世界的轮廓,将生命世界中零散的、具体的科学事实以大的科学概念来统整,形成多种多样的生物、命的延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三大主题。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形成6个主要概念,小学阶段的大概念。
(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5)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6)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TOP
74#

在生命科学领城中存在者诸多教学贬难问题
第一前概念具有的局限性和顽固性,在一定程度 上阻碍了科学概念的形成。
第二,缺乏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存在着自然缺失症现象,使科学概念的建构缺乏直观认知的基础。
第三,观察不深人.缺乏探究毅力,难以坚持长时观察,使科学概念的建构不牢固。
第四,教学方法的单一,部分教师以影像资料代替实际观察,使科学概念的建构浮于表面。
TOP
75#

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一、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找准学习进阶的起点
二、认真把握教学目标,确定学习进阶的中间水平
三、精心组织探究活动,搭建学习的合阶
四、指向生命科学大概念,明确学习进阶的终点
五、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学习毅力
TOP
76#

教学关键问题2-4如何在 教学中指向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大概念?
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本领城作为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的四大领城之一,期望学生建立三个主要概念及12个下位概念(学习内容)。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1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泉
1.2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李等有规律的自然现泉
1.3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
1.4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2.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郜有地壳、地慢和地核
2.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2.2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
2.3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2.4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
2.5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3.1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
3.2人类生存需要不同形式的能源
3.3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
TOP
77#

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一.碎片与系统
学生对某类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会对印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他们对这类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主要来自本领域的课堂学习和多种信息果道的课外学习。
第一,本领域的课堂学习。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纵观教学内容,对大概念与大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有一定的理解,用系统方法论的思想建立起现代教学观。
第二,多种信息渠道的课外学习。信息源多、信息量大是课外学习的特点,但多数信息碎片化不系统,由于能力有限,他们在课外学习时对相关信息的理解也存在局限.
TOP
78#

二、学习方法与大概念
1.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从长期观测到合理想象
3.类比推理、科学假说、模拟实验等多种学习方法综合运用
4.证实与证伪也是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TOP
79#

三、模拟实验与模型思维
模拟实验是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学习的重要方法,对学生形成相关的大概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程标准提出的模型思维,就是建立与研究对象相似的模型来模拟原型,以此来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
建立模型与模拟实验是模型思维的重要环节。
TOP
80#

教学关键问题2- 5如何让学 生领悟科学的本质?
中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TOP
81#

什么是科学的本质呢?
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是什么”。
科学本质的内涵是什么呢?


TOP
82#

教学关键问题2-4如何在 教学中指向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大概念?
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本领城作为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的四大领城之一,期望学生建立三个主要概念及12个下位概念(学习内容)。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1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泉
1.2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李等有规律的自然现泉
1.3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
上虞王飞 发表于 2021/2/26 10:45:23

林老师读书笔记做得非常多,花了很多时间

TOP
83#

什么是科学的本质呢?
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是什么”。
科学本质的内涵是什么呢?



上虞王飞 发表于 2021/2/26 14:50:07
感谢王老师,再次学习科学的本质
TOP
84#

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从国内外有关科学本质的教学研究来看,科学本质的教学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显性途径和隐性途径。
显性途径是指在实施科学本质教学时,明确地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直接讨论、反思有关科学本质的问题。显性途径主要是指通过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或者结合STS教学来进行有关科学本质的教学。
隐性途径一般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感悟科学本质,树立正确的科学本质观。隐性途径相当于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改善视为一种附带的教学效果。
TOP
85#

一、显性途径:通过科学史领悟科学本质
第一,选择适合儿童的科学史素材。
第二,利用科学故事开展科学史的教学。
第三,正视科学史中的科学失误,理解科学只是一门无限逼近真理的学科。
TOP
86#

二、隐性途径:在科学探究中领悟科学本质
1.帮助学生树立“人人都能做探究”的学习理念
2.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
TOP
87#

教学关键问题2- 6   如何进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
695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技术与工程”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科目所无法替代的,正如人们常说的“科学是用脑和手认识自然世界,技术是用脑和手改造世界”。
科学课里的“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主要侧重于科学的设计和技术能力,是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科学慨念或原理的基础上的科技类实践活动。
TOP
88#

主要问题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层面的挑战
第一,兴趣浓厚与材料缺乏的矛盾。
第二,乐于动手与指导缺失的矛盾。
第三,喜欢模仿与创新缺少的矛盾。
TOP
89#

二、教师教学层面的挑战
第-,目标模糊,认识不足。
第二,过程单一.指导不够。
第三,评价缺位,激励不够。
TOP
90#

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是从产品出发,设计者对多种知识进行获取、加工、处理、集成、转化交流、融合和传递,主要指向原理运用和工程技术实践。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工程实践的基本特点
二、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和方案准备
三、用评价量表引领学生的长时间、大空间活动
四、把工程实践和科学探究融为一体
五、在工程实践中渗透STEM理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