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飞《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阅读摘录及心得 [复制链接]

151#

3.完整表述课程体系
实施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课程,我们必须有“木”可依,“木”就是课程体系,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都要进行完整表述,理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
课程名称要新颖有趣,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说明学什么;课程目标要具体明确,说明学生要通过什么行为达到什么目标;课程內容要适切丰富、有结构,说明需要用什么来做学习载体;课程实施要条理清晰,说明釆用什么方法;课程评价要合理多元,能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
TOP
152#

三、坚持以生为本,谋划实施策略
1.基于兴趣,自由参与—紧抓基础点
2.基于常态,自主设计——寻找攀岩点
3.基于能力,自觉创新—一实现提升点
TOP
153#

四、携手各方力量,促进多元评价
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课程的评价为了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形成了一种学习力,收获了一种快乐感,获得了一种发展能。
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课程评价应该由多方人员从多维度用质性评估。
TOP
154#

教学关键间题3-11      如何实施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出现拖课的原因之一是活动前指导过多过细,占用时间过多。
出现拖课的原因之二是活动项目过多,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岀现拖课的原因之三是活动环节过多。
TOP
155#

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如何实施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建议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倡导以“学”为中心,采用¨“导人活动一主要活动一交流研讨一总结运用”的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学习。
精减教学步骤,将有限的时间用在主要活动和交流研讨上。
TOP
156#

一、导入活动简洁明了
导入活动通常3~5分钟,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清楚“做什么”,二是思考“怎么做.
清楚“做什么”就是引导学生完成主要探究问题的聚焦。
明白“怎么做”就是指导学生清楚接下来要进行的主要活动。
建议教师在备课时,不断提醒自己“我只有3~5分钟的时间,我该讲什么,怎么讲?我该做什么,怎么做?”将导入活动控制在较短的时间里,可以为后面学生的主要活动和交流研讨预留充足的时间,既达到课堂简约而有效的目的,又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
TOP
157#

  核心素养是综合的,是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则是体现学科本质的,要关注最基本的方面。作为科学老师,我们要明确本学科所承担的任务,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是科学课程的核心任务,重中之重。
TOP
158#

二、主要活动持久深入
主要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观察、操作和记录,发现实验现象,获得相关证据,得出初步结论,为接下去的交流研讨做好充分的准备。
持久,就是学生的活动时间要有保障。
深入,就是要让学生的活动有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活动并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活动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几点:
一是呈现的材料要有较好的结构性,
二是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进行记录。
三是每位学生都应基于自己获得的证据形成自己的初步结论。
TOP
159#

三、交流研讨求同存异
求同,就是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形成一致的认识。
一是小组观点呈现,包括小组成员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的数据、小组的解释。
二是在小组观点呈现时或呈现后,各小组之间进行质疑、解答、补充,逐步达成共识。
存异,就是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TOP
160#

四、总结运用巩固发展
巩固,就是帮助学生理清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发展,就是尽可能地把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和生活密切相关,把课堂中形成的浓厚的探究兴趣、方法、思维和技能运
用到生活探究之中。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力求让学生有充裕的自主学习机会进行探究活动。
TOP
161#

教学关键问题3-12      如何设计自制教学具促进教学?
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科学探究活动必须要有相应的活动材料做基础,好的活动材料才会产生好的结果,没有材料就无法进行探究。
自制教学具能够灵活应用于科学实验教学中,将会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促进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小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自制教学具,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或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目标的实验材料。
TOP
162#

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自制教学具不仅是对现有救学资源的一个补充,更是教师结合自身进行的一项创新,它有助于优化科学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教师应关注与探究实验器材相关的新科技产品,同时扩大实验材料的收集范围,尝试将其改造、整合、替换、精选等,自制岀适合小学科学探究实验需要的教学具,从而提高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TOP
163#

一、改造实验装置,简化实验操作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准备的教学具是为了让学生操作、观察和思考。因此,实验装置应该方便学生操作,让学生在简单的实验操作中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TOP
164#

二、整合实验装置,放大实验现象
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成为科学课的核心,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处处都是探究活动。自制教学具的开发可以从整合实验装置人手。
TOP
165#

三、升级实验装置,提高数据精度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在课程目标部分新增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提到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明确指出学生要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科技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小学科学教学也应该充分应用现代科技,使测得的数据误差比较小,测得的实验数据更精准,最终使实验结论更科学。
TOP
166#

教学关键问题3-13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需要从三个方面落实,即“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
“教学实践”又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核心环节,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较高的专业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支撑。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学主体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当时当地的教学情境相结合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与理念的综合体现,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行为内化的过程,是能力与意识在教学
活动中的具体反映。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指教师有目的、自觉地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可以实现育人作用的能力。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包括多方面的能力,就线教师而言,主要具备的教学实践能力包括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TOP
167#

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行为内化的过程,是意识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反映。
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教师教育培训、各级比赛教研活动来提高。
TOP
168#

一、创设氛围,激发意识,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浙江省首次把义务教育课程分成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类,前者指国家和地方课程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后者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在这样的课程改
革大背景下,自上而下积极开发课程的良好氛围能更好地激发一线教师课程开发的热情,促使教师创新设计与有效实施新课程,对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进行补充。
TOP
169#

二、转变理念,提升素养,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一)搭建理论框架,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设计
(二)组织教案评比,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设计
(三)开展课例研究,促使教师打磨教学设计
TOP
170#

三、立足课堂,开展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一)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1.专题教研
2.“卷入式”教研
3.“下水”教研
4.网络教研
TOP
171#

(二)深入挖掘课例研究活动,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
1.先承接,再提高”诊断活动
2.“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模式
(三)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反思课堂教学实践
TOP
172#

四、创新评价,引领方向,提高教师教学评价能力
教研室牵头,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发评价新体系、新方法,引领教学评价新方向。
倡导与落实“核心素养”的推进过程中,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发展核心素养是未来课堂教育教学的风向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TOP
173#

王老师一直坚持读该书,真的太厉害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