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小学科学张帅专贴 [复制链接]

31#

本次研修主要是关于地球与宇宙方面的学习。有关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科学与语文相结合,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
人类对火星等的探索是很不完全的,有许多的未知,所以在教学时有一些问题也不是教师都可以解决的,教学时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些大胆的假设与猜想。并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
当然在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时,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科学家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TOP
32#

养成的一些思维习惯、方式会影响学生的未来。
TOP
33#

研修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如何上好复习课。当然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方法。但是,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尽可能的主动参与进来,千万不可以出现“一言堂”的现象,因为,学生往往没有那么好的毅力一直保持专注度。且学生往往会听懂了但是不会做题。所以在复习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说还有一个好处是会把一些学生理解的误区暴露出来。而一旦解决了这些误区,学生往往记得很牢。
TOP
34#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关于地球科学探索。通过本次研修,我认识到有关地球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可以从生活入手展开教学。正如郭老师所介绍的那样,在旅游过程中甚至是一碗面可以发现许多有关地球科学的内容,用相关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会很有趣,让人觉得学有所用,也会有一种我用自己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豪感。还可以很好的巩固所学知识,更不容易忘记。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从自己的真实经历入手,增加趣味性,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TOP
35#

我认为复习课的目的是快速有效的提高考试成绩。所以我认为首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网络,比如绘制思维导图等等。然后用适当的习题进行巩固。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复习不仅仅是课堂40分钟的事情,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其次,既然是为了考试,自然要会做题,而往往会出现学生听得懂却不会做的情况。
我认为学生听得懂却不会做题是因为缺乏自主思考,这也往往和老师“一言堂”造成的,尤其是复习课,时间紧
张帅 发表于 2021/1/8 18:59:31
一言堂的课是要少用
TOP
36#

对于小学科学怎样复习更加有效,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说法和做法。只要适合学生学习的应该是好的。
一剑飘香 发表于 2021/1/10 10:18:41
赞同这个做法
TOP
37#

优质课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改进实验装置,使得液体受热或受冷时,体积变化的现象更容易观察。如何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没有之前的课程的铺垫,所以第一次试教,我就先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告诉学生,并设计一个实验装置,使得体积变化更加明显。由于有的学生看过书,设计出了实验装置,但不是很多。且有的学生想到了气球,其实可以课前准备一个气球,进行演示。显然我的指导做的不够。后面演示其他液
张帅 发表于 2021/4/17 19:09:06
一课一反思,进步明显
TOP
38#

在复习课中绘制思维导图是一个好办法。
上虞水手 发表于 2021/1/12 9:03:07
就怕时间来不及
TOP
39#

1.1.5研修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关于乐考。何为乐考,我觉得就是摆脱传统的试卷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下检验自己所学。朱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所探究的各种形式的乐考,各有特色和优缺点。对于我自己的学校,显然不适合展开较大规模的乐考。目前我校开展的科学乐考是和其他学科一起,以类似闯关的形式开展,在半天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上有些仓促,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其实考虑到通常一二年级的课较少,可以在
张帅 发表于 2021/1/17 9:18:59
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 开展月考游考是个办法
TOP
40#

4.15网络研修感悟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
我觉得项目化学习最好可以用真实情景进行导入,也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设计。太难了没有意义,太简单学生的兴趣不足。当然必须以教材为载体,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适当拓展一点课外知识。让学生在主动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也不是一定要是一个长期进行的大项目,可以是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微项目。比如我二年级做一个
张帅 发表于 2021/4/18 17:52:11
从小项目 到大项目的改变
TOP
41#

以收集证据为目的,开展实验教学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探讨如何以收集证据为目的,开展实验教学。实验是科学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绝大多数的课都需要实验。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动手操作了就是实验。学生需要有思考的做实验,而不是简单机械的“复制”老师说的实验步骤。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实验指导也不用太细,要让学生知道实验怎么做,知道完成这个实验需要收集什么证据,加强学生的证据意识。
张帅 发表于 2021/4/28 20:35:55
证据意识是科学课很重要的科学意识
TOP
42#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关于地球科学探索。通过本次研修,我认识到有关地球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可以从生活入手展开教学。正如郭老师所介绍的那样,在旅游过程中甚至是一碗面可以发现许多有关地球科学的内容,用相关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会很有趣,让人觉得学有所用,也会有一种我用自己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豪感。还可以很好的巩固所学知识,更不容易忘记。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从自己的真实经历入手,增
张帅 发表于 2021/7/16 11:23:17
不错的建议,学习
TOP
43#

学生更喜欢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TOP
44#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TOP
45#

研修感悟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科学课上少不了探究活动,但往往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因此除了要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还要关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迁移能力,如果能在新情境下也可以解决问题,那才能算是真正学透了,学生也可以真正的把学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的问题,让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而教师也必须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有“学以致用”的想法,并针对素养发展设计活动。
在教材中有的章节所设计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有了相关经验,甚至已经知道了该研究实验的结论,此时,教师可以将该章节进行改进,适当提高探究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TOP
46#

距离越近,美好越多。
TOP
47#

素养导向的科学课,给科学课一个新的高度,新的难度。一起努力!
TOP
48#

研修感悟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做理论敏感与实践创新的科教人。说到科学课堂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可能不少人第一反应是一些科学知识。听了今天的讲座,我认为好奇心是最重要的,科学知识千千万万,是学不完的,且它就在书本里,逃不掉,换句话说,当你需要了,再去学习也来得及。但是好奇心没了,你需要它,好奇心也不会回来。而科学史上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都离不开科学家的好奇心。当然我觉得在课堂上培养的习惯也很重要,会在未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而习惯是需要教师耐心培养的。
TOP
49#

给科学课一个新的高度,新的难度。一起努力
TOP
50#

新教材培训感悟
本次培训形式多样,既有专家的讲座,又有课例展示,还有配套工具箱的讲解,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每位老师的课都给了我启发,例如教具需要足够形象,才能有利于孩子们理解一些抽象的东西。再比如,利用评价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的活动更加具体、有方向,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更加高,毕竟孩子都有一定的争强好胜的心理。再比如,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分享,学生在充分的发言后,对于猜测地形地貌的形成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依据,也算是说的头头是道。再比如,水钟的制作,除了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合作制作外,也让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评价,其实学生也是能给其它小组比较中肯的评价。
TOP
51#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说法和做法。只要适合学生学习的应该是好的。
TOP
52#

培训感悟
本次活动关于学业评价。学业评价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科学的学业评价应当少一些记忆类的内容,多一些操作类的内容。且能够有一定的区分度,通过学业评价,教师可以很好的了解每位学生掌握的程度。
我觉得可以多考察一些有关实验的内容,如一些实验现象、如何操作、实验的注意事项,既避免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又能检验学生有没有亲自体验过实验的操作过程,又能了解学生到底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认真地记录。
上图中的题目,就很好的区分出了学生的掌握情况,选A的小朋友大概率没有亲自做过实验,根本没有形成回路这个概念,选B的小朋友有了回路的概念,但是对小灯泡内部的结构没有了解到位。选C的小朋友既掌握了回路的概念,也了解小灯泡的内部构造,当然也认真的做过了实验。
2.jpg (, 下载次数:0)

(2021/10/9 12:35:40 上传)

2.jpg

TOP
53#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学会设计对比实验。
学生对于食盐可以溶解于水是有一定的经验的,但是有的学生会说:”食盐融化了”(试教的3个班了,每个班都有这种情况)。需要让学生规范的描述。学生也知道食盐、小苏打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但是谁溶解的多以及什么因素会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就不是很清楚了。本节课可以开门见山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生也能立刻反应过来,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不同的条件就是溶解于水中的物质不同,通过发言总结,学生都能说出相同的条件。也能说出实验的方法。在实验前,需要强调什么时候就算是不能再溶解(充分搅拌后仍有小颗粒或者液体浑浊了),且估算好学生实验要用的食盐和小苏打的量。且让学生知道如果有水洒出,需要重新实验,因此需要提前多准备几杯。
通过试教,可以发现不同小组的动手能力不同,关键再于平勺定量法的操作快慢不同,有的小组是一点一点往勺子里加食盐或者小苏打,生怕满出来。为了加快速度,可以告诉学生要放心大胆的加,突出的部分铲平就可以。
最后,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学生阅读作业本的最后一题,了解什么是溶解度。
TOP
54#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收获很大。
科学课是许多学生于老师的思维的碰撞,以探究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而怎么设计好探究活动则需要教师充分的考虑。学生在开始探究前就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老师让我怎么做。这其实也体现了学生学生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其差别也是巨大的。主动学习的学生有时候甚至会提出老师也没有考虑到的一些东西。
TOP
55#

复习课经常是我讲的累死,学生一脸懵逼
TOP
56#

本次研修活动,听了王老师和腾老师的课,两节课的内容都是六上《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本节课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手抄和印刷术两种方法,从而体会到技术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位老师的活动顺序不同,不过我觉得依据历史发展顺序,先体验手抄,后体验印刷术是更好的设计。
首先,我们知道印刷术对文化传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其能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大量的书。所以,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记录抄写一首诗和印刷一首诗的时间,然后估计100首诗,甚至可以是1000首、10000首。这样让学生对两种方法的用时差距会有更明显的感受。
其次,两位老师都设定了评价标准,这样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为了去更好的去符合评价标准,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从而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TOP
57#

本次研修是围绕几个常见的问题展开。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有几点想法:1,高估学生,在我自己备课时,确实总是觉得有的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总有一种将其一带而过的冲动,但实际上,教材是考虑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学生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不能省略。课堂上一些优秀的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发言,也会给我一种我的问题是不是太简单的错觉。其实仔细观察,没有举手的学生占了大多数。如果让这些学生回答,往往答不上来。2、研讨不够充分,因为往往这是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没有把握好时间的话,下课铃已经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无法集中,研讨的效果几乎为零,往往以教师复述一边实验结论就结束了。所以提高时间的意识,更加紧凑的安排教学环节很重要。
TOP
58#

研修感悟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自然观察和科学研究。其实观察一直是科学课题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观察实验现象,需要用到各种的感官,认识一种工具需要观察其结构,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并能有条理的总结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能按一定顺序观察。
学生在进入课堂前有一定的观察经验和习惯,因为每个学生或多或少会观察一些自然现象,但又是可能因为经验不足,观察欠妥,从而会对科学学习有一点的阻碍。
不过观察是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开始,也是科学家开展科学探究的起点。学生如果在课题上观察到平时没有看到过的现象,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兴趣,这也是科学课的特点。在某些课上,教师还需要带学生去大自然中观察现象,大多是动植物,学生往往很兴奋,但是对于如何很好的观察动植物,通常经验不足。
TOP
59#

研修感悟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命题策略。考试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针对小学科学,考试除了试卷之外还可以有实验操作。毕竟动手能力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且正确的实验操作比试卷能更好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试卷有的时候更像是纸上谈兵。
至于试卷,考察的内容应该更偏向于理解,换句话说,题目要更加灵活,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就可以解决。毕竟考试不应该是考察学生的记忆力的好坏。可以出一些设计实验或者有关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题目,这样学生必须是把知识在理解之后才能灵活运用。
TOP
60#

新教材培训
本次新教材培训,详细的解读了每节课的结构、教学目标,以及提供了一些教学建议。展示了试教的效果。
目前,新教材的每一节课都分为聚焦、探索、研讨三个环节,且依然很注重探究实践,例如五下第四单元《热》每一节课都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当然,有的实践探究需要学生在课后继续完成,例如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前三课,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明确实验探究的方案,并演示实验步骤,确保每个学生都明白要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怎么做,然后教师要监督学生课后能认真完成实验。
科学课除了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够分工明确的完成某项任务;能发现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步骤解决问题;遇到一些课外的科学问题,能够自主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探究。当然,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习完成各项探究活动,这样学生就能模仿着完成课外的探究。
另外,科学课需要有趣味性,这样自然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例如六下《生物的多样性》,对于古代的生物,例如恐龙,学生很感兴趣,上课的专注度一定很高。
总之,两天的培训,信息量很大,需要反复观看以消化。对我的教学也很有帮助,使我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