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小学科学张帅专贴 [复制链接]

1#
我认为复习课的目的是快速有效的提高考试成绩。所以我认为首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网络,比如绘制思维导图等等。然后用适当的习题进行巩固。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复习不仅仅是课堂40分钟的事情,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其次,既然是为了考试,自然要会做题,而往往会出现学生听得懂却不会做的情况。
我认为学生听得懂却不会做题是因为缺乏自主思考,这也往往和老师“一言堂”造成的,尤其是复习课,时间紧张,为了把所有东西都讲完,学生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也就没有思考的时间。
我认为复习课的进度还是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的调整上课的速度。我认为可以根据课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节课学了什么,能说出来则肯定可以灵活运用了,考什么样的题都不怕了。
当然,复习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复习课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其中养成的一些思维习惯、方式会影响学生的未来。
在本次培训后,我也立刻改变了之前“一言堂”的现状,也尝试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学生举手更加积极,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当有的学生回答错误时,也很好的暴露了不足,再对其进行当堂纠正,相对来说印象更深刻。
最后编辑张帅 最后编辑于 2021-03-30 07:35:58
分享 转发
TOP
2#

复习课时分层教学特别重要
TOP
3#

这些感想还是挺好的。
TOP
4#

对于小学科学怎样复习更加有效,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说法和做法。只要适合学生学习的应该是好的。
TOP
5#

复习课把知识网络理一理很有必要,毕竟学过很长时间了,前面的东西学生也忘得差不多了。
TOP
6#

恩,复习课上的比较累,其实复习课也可以教给学生,让学生教学生。
TOP
7#

大家进度好快啊,都已经开始复习了,幸好这学期时间比较长,我还剩下最后2课
TOP
8#

大家进度好快啊,都已经开始复习了,幸好这学期时间比较长,我还剩下最后2课
樊晓霞 发表于 2021/1/10 21:12:49
你这个有点慢,很慢了
TOP
9#

有效复习研讨,值得深入研究
TOP
10#

感觉科学复习课比较热闹,但是效率不怎么高。
TOP
11#

在复习课中绘制思维导图是一个好办法。
TOP
12#

回复 6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我也确实尝试过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
TOP
13#

1.1.5研修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关于乐考。何为乐考,我觉得就是摆脱传统的试卷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下检验自己所学。朱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所探究的各种形式的乐考,各有特色和优缺点。对于我自己的学校,显然不适合展开较大规模的乐考。目前我校开展的科学乐考是和其他学科一起,以类似闯关的形式开展,在半天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上有些仓促,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其实考虑到通常一二年级的课较少,可以在最后几周的课堂上完成乐考,比如制作一顶帽子,可以小组合作,先花一节课确定帽子的材料、样式,再制作(如果时间不够,则可以第二节课继续制作),第二节课可以全班展示和评价。当然,先规定好评价的标准。其实,在评价环节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检验。
TOP
14#

乐考有点steam的感觉,融合了其他学科做一个项目
TOP
15#

有时觉得教的简单,考的难
TOP
16#

3.15研修感悟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其中娄老师指出:“科学知识的学习应当是理解性的学习。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去获得一堆用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
我觉得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不是纯粹的获得一些科学知识。尤其是小学阶段,例如二年的《磁铁》单元。其实不少学生已经对磁铁有较为完善的认识,比如:知道磁铁有两极、磁铁不同部位磁性不同、磁铁可以吸引铁等等。所以如果科学教育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完善科学知识,一节课可能几句话就讲完了。
所以,应当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当作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例如,在《磁铁》单元中,可以更多的引导学生如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一步步,直到得出结论,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由于实验难度不高,二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想到实验的操作。教师更多的只需要提供一些补充。当然也有一些学生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科学探究的注意事项,可以在不同的实验里反复提醒学生,加深印象。例如:多次实验,在两次课后,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已经能将该方法补充到自己的实验设计中。
TOP
17#

3.17研修  
本次线下研修是有关四年级新教材。既有对各个单元的教材分析,也有两节研讨课,还有下水实验。内容很充实。
新教材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是《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岩石与土壤》。我觉得科学教育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展开探究活动。例如第一单元,让每个学生种植凤仙花,像科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观察植物的各个器官。第三单元,让每个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感受不同的岩石、土壤的不同,并归纳概括其特点。当然学生的观察可能没有那么全面,则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比如观察岩石的时候,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指甲、小刀、铜钥匙来比较岩石的硬度。
既然是新教材,则必须弄清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知道书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意义,这样才能围绕目标设计好一堂课。且要摸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已经了解的则可以简单讲,抓住薄弱点,展开重点教学。
TOP
18#

希望阅读到更多的教学实例反思!
TOP
19#

复习课不仅要会解题,主要要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
TOP
20#

“新教材、新实践”主题研讨活动体会
本次活动上午由四位老师执教四节课,分别是黄老师的《种子的传播》、姜老师的《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洪老师的《比较不同的土壤》和朱老师的《电路中的开关》。下午是戚老师的论坛教研心得分享以及喻老师的专家报告。
通过本次活动,有如下几点感想:
1.科学教学要尽量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比如,洪老师的课就是从舟山农民种西瓜导入,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如果是舟山的学生,会感觉更加亲切。我在自己的课堂上,也常常用身边常见的事物举例,便于学生理解。
2.洪老师的课围绕寻找适合西瓜生长的土壤这一条主线展开,思路清晰。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3.科学教学可以和其他学科有简单的融合,有时会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黄老师将科学课与语文课文结合,也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我觉得,科学老师也需要积累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也许什么时候就用上了。这些知识也许会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
TOP
21#

优质课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改进实验装置,使得液体受热或受冷时,体积变化的现象更容易观察。如何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没有之前的课程的铺垫,所以第一次试教,我就先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告诉学生,并设计一个实验装置,使得体积变化更加明显。由于有的学生看过书,设计出了实验装置,但不是很多。且有的学生想到了气球,其实可以课前准备一个气球,进行演示。显然我的指导做的不够。后面演示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时,后排的学生观察不清楚,虽然我已经选择了有颜色的液体。
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先简单演示前一节课的实验(用气球皮的变化来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以变魔术的形式展示,用视频直播展示),让学生说出气球皮变化的实质是水的体积变化,并通过画图说明水体积变大导致液面升高,而气球皮膨胀不明显说明液面升高不明显(让学生自己说出来),接下来顺其自然的引出改进实验装置使得液面升高更加明显。且在黑板上画的图也对实验装置的样子有所提示。结果在上课时,学生没有想出来,不过也很正常,我就顺其自然的给出三个装置——试管、带孔的木头塞、细玻璃管。这样一来,就有学生想到可以怎么设计,在学生发言解释清楚各个装置的作用后,将实验装置画在作业本上。如果没有学生对水提出改进的意见,则可以在改进完装置后提问。一般学生都说出可以滴红墨水等使得观察更加方便。
实验的步骤比较简单,也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实验的现象是比较明显的。在探究其他液体的环节,用手机直播,用冰水,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TOP
22#

优质课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改进实验装置,使得液体受热或受冷时,体积变化的现象更容易观察。如何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没有之前的课程的铺垫,所以第一次试教,我就先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告诉学生,并设计一个实验装置,使得体积变化更加明显。由于有的学生看过书,设计出了实验装置,但不是很多。且有的学生想到了气球,其实可以课前准备一个气球,进行演示。显然我的指导做的不够。后面演示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时,后排的学生观察不清楚,虽然我已经选择了有颜色的液体。
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先简单演示前一节课的实验(用气球皮的变化来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以变魔术的形式展示,用视频直播展示),让学生说出气球皮变化的实质是水的体积变化,并通过画图说明水体积变大导致液面升高,而气球皮膨胀不明显说明液面升高不明显(让学生自己说出来),接下来顺其自然的引出改进实验装置使得液面升高更加明显。且在黑板上画的图也对实验装置的样子有所提示。结果在上课时,学生没有想出来,不过也很正常,我就顺其自然的给出三个装置——试管、带孔的木头塞、细玻璃管。这样一来,就有学生想到可以怎么设计,在学生发言解释清楚各个装置的作用后,将实验装置画在作业本上。如果没有学生对水提出改进的意见,则可以在改进完装置后提问。一般学生都说出可以滴红墨水等使得观察更加方便。
实验的步骤比较简单,也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实验的现象是比较明显的。在探究其他液体的环节,用手机直播,用冰水,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张帅 发表于 2021/4/17 19:09:06

个人建议把优质课的课题写出来,这样方便老师们阅读,同时反思也更有指向性!
经一事长一智,实践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字号的途径,为张老师的收获点赞!
TOP
23#

优质课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改进实验装置,使得液体受热或受冷时,体积变化的现象更容易观察。如何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没有之前的课程的铺垫,所以第一次试教,我就先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告诉学生,并设计一个实验装置,使得体积变化更加明显。由于有的学生看过书,设计出了实验装置,但不是很多。且有的学生想到了气球,其实可以课前准备一个气球,进行演示。显然我的指导做的不够。后面演示其他液
张帅 发表于 2021/4/17 19:09:06
科学课的教材有时候真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我现在上课的时建议学生不带课本,或者没有老师的允许不得打开课本,不然提出一个问题就直接翻课本,不思考了。
TOP
24#

“新教材、新实践”主题研讨活动体会
本次活动上午由四位老师执教四节课,分别是黄老师的《种子的传播》、姜老师的《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洪老师的《比较不同的土壤》和朱老师的《电路中的开关》。下午是戚老师的论坛教研心得分享以及喻老师的专家报告。
通过本次活动,有如下几点感想:
1.科学教学要尽量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比如,洪老师的课就是从舟山农民种西瓜导入,拉近了课堂与生
张帅 发表于 2021/4/14 16:43:06
对于张老师这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很有赞同感。
TOP
25#

优质课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改进实验装置,使得液体受热或受冷时,体积变化的现象更容易观察。如何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没有之前的课程的铺垫,所以第一次试教,我就先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告诉学生,并设计一个实验装置,使得体积变化更加明显。由于有的学生看过书,设计出了实验装置,但不是很多。且有的学生想到了气球,其实可以课前准备一个气球,进行演示。显然我的指导做的不够。后面演示其他液
张帅 发表于 2021/4/17 19:09:06
有时候限制学生课本的使用能激发他们更多的灵感和想象。
TOP
26#

回复 22楼酸牛奶的帖子

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TOP
27#

4.15网络研修感悟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
我觉得项目化学习最好可以用真实情景进行导入,也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设计。太难了没有意义,太简单学生的兴趣不足。当然必须以教材为载体,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适当拓展一点课外知识。让学生在主动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也不是一定要是一个长期进行的大项目,可以是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微项目。比如我二年级做一个指南针就可以是一个微项目。书上要求制作一个水浮式指南针,按照课本的顺序:将缝衣针变成小磁针、让缝衣针浮在水面、确定指南针的南北极。也可以根据制作的磁针南北极不同,拓展研究造成该现象的因素。将这样的微项目可以逐步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再稳步推进大项目。
项目化学习可以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相融合,比如如何设计电路、如何评价电路设计的好与坏、猜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电路故障、怎么检测电路故障等等。
有时也可以将项目化学习的某些环节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也可以联系其他学科。
TOP
28#

回复 1楼张帅的帖子

我在复习课时,会搞一些小活动,比如有奖竞猜啥的,让复习课不至于这么无聊。
TOP
29#

以收集证据为目的,开展实验教学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探讨如何以收集证据为目的,开展实验教学。实验是科学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绝大多数的课都需要实验。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动手操作了就是实验。学生需要有思考的做实验,而不是简单机械的“复制”老师说的实验步骤。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实验指导也不用太细,要让学生知道实验怎么做,知道完成这个实验需要收集什么证据,加强学生的证据意识。
TOP
30#

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进行有思考的实验。学习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