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小科青研社王琳专帖 [复制链接]

1#

    每月月中在林老师带领下如期参加了浙江小学科学网的网络研修活动,本期收看的是贾欣老师的《我对科学课中科学思维的理解》。贾老师在道出自己教科学历程的同时,也让我们广大老师有个共同的思考:平时的科学教学往往靠简单的活动推进,缺少了对教材逻辑思路的解读,缺少了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解读。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听了贾老师的讲座后,让我觉得老师的引导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尤其重要,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组织也好,课前的各种预设也好等等都需要周到。就像贾老师说的那样“老师要成为学生探究、求证的支撑”,为此,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多读教材,读教材中的每个字,分析教材每个活动之间的逻辑和思维方法,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分享 转发
TOP
2#

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上思维关注还不够。每节课渗透一点,相信有更多地收获。
TOP
3#

                                   “渗透STEM教学理念,激活学生研讨交流”活动的思考
        12月3日,在小沙参加了“渗透STEM教学理念,激活学生研讨交流”为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
        在一整节课中,我感觉最难上的就当数研讨环节了。传统课堂上,我们通常是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教师提问,学生来回答。通常是,“谁来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被教师限定在实验现象中,由教师根据课前预设好的内容走,不让学生脱离自己之前的预设,将学生的思维牢牢地圈死。本次活动,听了三节围绕研讨主题的课,让老师们对如何组织好研讨环节,激活学生的互动,有了新的认识。三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师生问答”的方式转变为“生生交流”的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提问,去质疑,去纠错,教师只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例如,第一节课,由小沙中心小学的钟卓巧老师执教四年级《弹簧测力计》一课。无论是在学习弹簧测力计读数环节,还是在学习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的环节,钟老师都是让学生来读数、来演示弹簧测力计或者通过拍学生读数的照片,再让学生去进行纠错。这样让学生先实践,然后相互发现问题,进行纠错,再实践的过程,既是学生情感的交流,又是学生思维的碰撞。相信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掌握会更加印象深刻。同时学生的主动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语言表达等方面都会得到发展。
TOP
4#

               期末复习研讨活动有感
        期末来临,为了落实高效课堂,寻找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优化复习质量。我们青研社参加了此次期末复习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在白泉中心小学举行,分别听取了王卓梅老师的《呼吸与消化》、王文斌老师的《运动与力》和周涵谦老师的《声音》单元三节四年级的复习课。
        三节课在相似的同时又各有不同。相似点在于都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单元复习。不同点则表现在:王卓梅老师以“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为引线,贯穿呼吸和消化整个单元的知识。在“呼吸”部分,王老师以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形式扶着学生,帮助他们回顾了呼吸的器官、过程、参与气体、与健康关系四大块知识,并将四块内容用气泡图进行连接形成思维导图。而消化部分的整理采用的是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每一部分的思维导图。这样由引到扶再到放的过程,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复习”。王文斌老师则在和学生整体梳理完内容后,出示一张不完整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补充完整。周涵谦老师是在让学生课前完成思维导图并以问答的方式在黑板上进行整理后,选择几道典型的习题,通过再实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
        活动后的思考:1我个人认为,复习课的目的不单单是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更多的是为了使学生懂得如何归纳所学知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总之,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便全面发展自己的素质。我比较喜欢王卓梅老师由扶到放的教学方式,在扶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个学习阶段,学会什么是思维导图,如何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在放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个实践的过程。相信通过这样一节复习课,其他单元学生也能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自主复习。
       2.三节复习课,哪一节更好?我觉得适合学生的最好。三位老师在设计时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像王文斌老师是在学生已经对思维导图有所了解后才决定以补充思维导图的形式,适当的放手给学生。周涵谦老师也是在学生在家自主复习并绘制完思维导图后,决定以再实验的方式通过着重解决个别难题,来达到复习的效果。
      3.复习课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不能像新授课那样单一的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复兴课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互总结、相互交流,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相互总结、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内化本单元的内容。
TOP
5#

       “乐考”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适合小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价方式,我们学校通常将它应用在低段评价中。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在考试中快乐自主地学习。与传统的纸质考试这种形式相比,我认为“乐考”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 乐考更加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低段孩子所学课本知识其实并不多,考点少且浅显,卷面考试往往显得枯燥乏味。相比之下,把期末考试精心设计成情景游戏形式或者任务模式,让孩子在玩乐中边复习知识,边体验快乐,无疑更生动活泼,使得让低段学业水平测试更具实效性、延伸性。
        二、乐考更能考察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它往往将问题情景化,或者任务化,更加强调思考与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考察。例如,朱老师讲到的“做一把我的椅子”这一乐考题,需要学生先提出任务,完善设计图:通过对椅子构造的回顾、寻找身边的材料,想一想画一画形成椅子的模型。再通过涂色彩、找材料对椅子进行美化,最后按照图纸进行制作,改进我的椅子。完了后以“晒一晒”的方式进行呈现。在这一系列的流程中,学生在完成图纸部分需要认真分析椅子的基本功能,仔细思考如何让我的椅子具有稳定性。在制作环节,又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晒一晒”的呈现环节则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他从我的椅子的功能、特点、用到的材料等多方面进行展示。
        三、乐考能让学生更自信
       “乐考”往往会有一张“乐考评价单”即孩子的成绩单,有时是星级评价表、有时是集赞表,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学习的成果,孩子们看着自己手中的成绩单,既能看到自己学有所获,又能看到与别人比较后的不足,“乐考”作为表现性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TOP
6#

                            记“第十九届教研之春活动”
        3月17日,我们定海区小学科学人又一次聚集在一起,进行第十九届“教研之春”暨小学科学四下新教材培训。本次活动,我们分别听了几位名师对于四年级下册三个单元的教材分析与详细的解读,让我们在面对这学期刚推行的四下新教材的时候,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听了沈梦薇老师和王卓梅老师的两节四下的课,给我们打了一个非常好的样。
        沈梦薇老师执教的《里面是怎样连接的》这一课思路清晰,层层递进。通过先出示明盒检验,帮助学生回忆、复习前面一课学到的电路检测器的使用方法,为接下来的暗盒的检验打下基础。在四头暗箱检测前引导检测要有序,检测完后要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推测,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所以在实验结束后,沈老师对推测暗箱连接方式进行了巩固,甚至由4头升级到6头,再到课外拓展,更为复杂的家庭电路需要用到万能表进行检测。整节课还格外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在组织学生如何有序地进行检测环节,无论是对的小组还是错误的小组,都给他们机会来说说自己这样检测的想法,在推测环节也是,让每组的学生来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推测,给他们极大的自主性。
        王卓梅老师执教的《比较不同的土壤》整节课以朱家尖西瓜贯穿始终,为寻找适合它生长的土壤为目标,这样的设计很好地将本节课研究土壤与地理特点相联系。王老师提供三种不同的土壤,让学生从颗粒、黏性和渗透性三个角度去观察。重点研究渗透性实验,结合微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更好地完成实验。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资料阅读的方式,介绍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特点,并让学生讨论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王老师从头到尾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开展体验活动和研讨。
TOP
7#

                  记2021.3月网络研修
      每月15日,如期收看专家的讲座,本月迎来的是娄立新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大概念”这个词,总是会出现在专家们的口边,可是我们总是模模糊糊,认识非常的粗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中段一周两课,高段一周三课时,我们往往发现上到后面一课的内容时,学生会忘记前面的内容,遗忘率非常高。说明学生对于已学的知识没有理解到位,或者理解的层次不够深。今天听了娄老师非常详细的讲解“大概念”的相关内容,如:什么是大概念?为什么要围绕大概念去设计与教学实施?科学教育涉及到的大概念哪些?娄老师还说到,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去获得一堆用事实和理论堆砌而成的知识,而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进展过程。这才慢慢明白是因为这些学生获得的知识比较零散、琐碎,没有基于概念结构化。
      娄老师深入浅出的将“大概念”与《岩石与土壤》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两单元进行了教学设计与解读。这两单元的内容是我们科学老师公认的比较难上的单元,很多时候,我们老师自己对于岩石研究也不太深入。以《岩石与土壤》单元为例,娄老师为我们清晰地讲解了编者的思路和意图,他讲到,单元内部结构是将零散的知识点置于学生知识框架中,促进概念不断建构。我想,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避免科学知识的碎片化与零散化,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依托大概念,大概念就像一个我们前行的方向,我们在具体课上实施时是将它细化成主要概念,再是从属概念、小概念,由大及小一步步逐级细化帮助学生理解,为学生建构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不仅是本单元内几节课之间的内容联系与建构,而且还要兼顾其他年级的内容,如与五年级的《地球表面的变化》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获得关于科学的知识是成梯形上升,逐渐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TOP
8#

娄立新老师的《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帮助我们可以从大概念出发去设计 《岩石与土壤》,确保学生螺旋上升地获取相关概念。
TOP
9#

                                                   临海之行有感
       4月9日,我们青研社成员有幸参加了“小学科学区域网络研修联盟成立仪式”。并且在临海小学听了四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其中,黄校长执教的《种子的传播》一课印象非常深刻,黄校长从语文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引入,将科学课与语文课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不同于语文,它需要同学们自己观察,不断寻找证据。同时,黄校长的课从始至终非常注重习惯的培养,引导孩子观察、表达、记录,有依据的猜测等。这些都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
TOP
10#

                                                     4.15网络研修随笔
      本期,网络研修请来的是杭州市钱塘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方亚琴老师,方老师通过五个课例,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验》。“项目化学习”是最近比较热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旨在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重教轻学”、“重知识轻思维”、“重记轻用”的弊端,方老师将学科项目化学习分成“微项目”、“小项目”、“大项目”三种类型。我觉得,“微项目”比较适合我们平时教学课堂上使用,很多课例都可以设计成微项目,尤其是我们新教材当中的“拓展”部分。老师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整合或拆分,同时基于学生的认知,可以创设真实的情景,设置任务驱动。让学生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其实,项目化学习很是考验教师,教师前期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前概念的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等,都是需要我们去花时间去研究。
TOP
11#

                                                                 优质课反思
       这次优质课,我选择的是《摆的研究》一课,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的内容,研读教材后,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从“研究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转变为“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利用结论制作简易计数的摆”。但上下来有以下几个问题:
1、时间把握不够好,导致原本制作摆的活动不得不放到课后。之前以为本课在《时间的测量》单元上虽不是起始课,但它与前几课的知识点,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在知道学生是整个单元都没有学过的情况下,这也是我选择这一课的其中一个原因。但是,在学生没有上过《机械摆钟》的情况下,对于本节课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我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教学生认识摆以及如何测量摆,又加上原本打算课前以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熟悉秒表,结果由于学生晚到,课前活动取消,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好多小组秒表不会使用,导致实验时间过长。
2、数据分析是难点。在试教的过程中,学生的数据总有几组是有问题的,全班帮忙或找问题或提出意见改进,但是这次上课每组数据竟意外地完美,无懈可击。本想继续追问,结果快下课了,匆匆收场,意犹未尽。

TOP
12#

楼主挺用心,保持经常性的记录一定是自己受益良多。
TOP
13#

每月研修5.16随笔

每月研修5.16随笔

这期每日研修请到的是郑永春老师,郑老师的讲座《从荧惑到天问》非常接地气地讲了关于火星的历史、文化到科学。对于宇宙这块内容,自己觉得非常的匮乏,平时面对学生的很多疑问,常常招架不住。听了郑老师的讲解,在知识这块,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涨了很多知识,例如星期的来历:“五行七曜”一周与“金木水火土”之间的关系,对于火星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及“天问一号”如何进入火星等等。在郑老师的讲座中还强调“证据意识”的重要性,每一个假说都需要证据去证明。一旦有一个反例被提出,这个假说就不成立了。“言之有据,行有所依”是我们科学探究的灵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提醒学生,逐渐帮助他们建立足够的证据意识。没有证据,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这一期郑老师关于宇宙、火星的讲座让我们老师受益良多,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听郑老师的讲座。

TOP
14#

6.15网络研修体会

                               6.15网络研修体会

     6.15网络研修,恰逢期末复习,如及时雨一般给我们老师带来了“复习课怎么上”的讲座。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朱钻彪老师的《复习课的常用策略》中,用比赛的方法增进学习效率,我也深有同感,本身复习课比较枯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或者游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游戏比赛中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爱上复习,主动去复习。

     陈建秋老师《“单元复习课”教学例谈》中讲到:“复习突出学生的活动,以内化学习为主”,虽不用像新授课一样动手做很多的实验,但我们的复习课也是可以借用实验器材来辅助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对重点进行巩固,在实验中内化知识点。

    罗海军老师的《实验复习课怎么上》推荐的“项目复习”,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复习相应的知识。其实三位老师的观点都是相通的,都是希望改变传统的读读背背,将枯燥的复习课以任务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复习的效果。

TOP
15#

                                                                              7.15网络研修随笔
      7月,我们迎来了地理大拿——郭老师带来的《地球科学探索》。对于小学科学,在地理这一块,主要是“地球与宇宙科学”板块内容,平时教学中这块内容对于学士甚至是教师都是比较有难度,专业性很强,郭老师的讲座对于我们小学科学老师也是非常的有针对性的。
     郭老师的讲座很接地气,从地理人的角度,讲了很多生活中的联想。从“兰州拉面”——“农牧交错带”——“历史变迁”——“人口迁移”——“气候变化”。由一碗面层层剖析,通过食材,联系地理文化,专家的视角果然独特。从郭老师为了看日落选飞机座位而引发的思考,专业的人专业的视角,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知识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才是学习科学的意义。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问题,提出疑问,进行探究。可是,作为老师的我们自己也未必能像郭老师有这样的习惯,这是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
TOP
16#

                                   “渗透STEM教学理念,激活学生研讨交流”活动的思考
        12月3日,在小沙参加了“渗透STEM教学理念,激活学生研讨交流”为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
        在一整节课中,我感觉最难上的就当数研讨环节了。传统课堂上,我们通常是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教师提问,学生来回答。通常是,“谁来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白色dg 发表于 2020/12/9 16:29:14
参加活动都留下自己的感想,收获满满!
TOP
17#

               期末复习研讨活动有感
        期末来临,为了落实高效课堂,寻找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优化复习质量。我们青研社参加了此次期末复习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在白泉中心小学举行,分别听取了王卓梅老师的《呼吸与消化》、王文斌老师的《运动与力》和周涵谦老师的《声音》单元三节四年级的复习课。
        三节课在相似的同时又各有不同。相似点在于都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单元
白色dg 发表于 2021/1/10 22:23:25
复习课形式要多样,要有趣,学生才会喜欢
TOP
18#

       “乐考”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适合小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价方式,我们学校通常将它应用在低段评价中。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在考试中快乐自主地学习。与传统的纸质考试这种形式相比,我认为“乐考”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 乐考更加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低段孩子所学课本知识其实并不多,考点少且浅显,卷面考试往往显得枯燥乏味。相比之下,把期末考试精心设计成情
白色dg 发表于 2021/1/18 23:35:12
现在低年级使用的比较多
TOP
19#

                  记2021.3月网络研修
      每月15日,如期收看专家的讲座,本月迎来的是娄立新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大概念”这个词,总是会出现在专家们的口边,可是我们总是模模糊糊,认识非常的粗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中段一周两课,高段一周三课时,我们往往发现上到后面一课的内容时,学生会忘记前面的内容,遗忘率非常高。
白色dg 发表于 2021/3/22 0:31:25 写的很有感触,加油!
TOP
20#

                                                     4.15网络研修随笔
      本期,网络研修请来的是杭州市钱塘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方亚琴老师,方老师通过五个课例,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验》。“项目化学习”是最近比较热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旨在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重教轻学”、“重知识轻思维”、“
白色dg 发表于 2021/4/18 16:36:31
项目化学习是当下的一个热点,值得老师们学习
TOP
21#

每月研修5.16随笔

这期每日研修请到的是郑永春老师,郑老师的讲座《从荧惑到天问》非常接地气地讲了关于火星的历史、文化到科学。对于宇宙这块内容,自己觉
白色dg 发表于 2021/5/18 10:45:18

郑老师一定会再给我们讲座的
TOP
22#

                               6.15网络研修体会

     6.15网络研修,恰逢期末复习,如及时雨一般给我们老师带来了“复习课怎么上”的讲座。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fo
白色dg 发表于 2021/6/20 23:08:08

复习不是为了考试,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TOP
23#

                                                                              7.15网络研修随笔
      7月,我们迎来了地理大拿——郭老师带来的《地球科学探索》。对于小学科学,在地理这一块,主要是“地球与宇宙科学”板块内容,平时教学中这块内容对于学士甚至是教师都是比较有难度,专业性很强,郭老师的
白色dg 发表于 2021/7/20 21:37:04 科学老师也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成为学生喜欢的博学多才的老师
TOP
24#

地理确实不容易教学。
TOP
25#

王老师的反思真的很深刻,看了受益匪浅。
TOP
26#

从“兰州拉面”——“农牧交错带”——“历史变迁”——“人口迁移”——“气候变化”。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在高段尝试进行,迁移学习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TOP
27#

记定海区新教材培训活动

       9月16日、17日,有幸参加定海区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本次活动主要以五、六年级新教材内容为主,会上既有五位骨干教师的研讨课展示,又有专家的新教材解读,还有配套教具箱的使用方法介绍。
       在五六年级新教材正式开始实行的当下,几位骨干教师的课堂展示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们开了一个好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科学教学新的天地。几位专家的单元讲解紧紧围绕课标,帮助我们理解教材,抓住教学重难点,把握教材设计意图,让我们对新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思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们感受最深刻的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加注重实践活动。在教材中,“实践活动”以“学习探究、实验活动、综合应用”等多种形式分散地编排于各单元内容中,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更有用的科学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TOP
28#

        9月月半,研修活动如期报到。做理论敏感与实践创新的科教人。在双减背景下,课标修订下,网络研修给我们带来了访谈节目式的讲座。邵锋星、蒋永贵、褚清源三位专家围绕四个问题,深入浅出地与我们全省科教人一同探讨。这样的形式不仅能聆听专家的见解,还能看到很多一线老师们的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共同思考。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邵校讲到,学科育人,融通“教”、“育”,深度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不是只教学科知识,而是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运用学科的思维方法去观察世界,解决问题。在学科教学四大维度里,知识是最底层的,方法其次,再是思维、最后是文化,而我们往往停留在知识层面居多,无法做到真正的授人以渔。听了本次讲座,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平时阅读太少,思考太少。
TOP
29#

“小学科学关注学业评价研讨活动”

      10月8日,我们青研社的成员又一次集中在一起学习,本次活动由教研员林老师给我们带来“小学科学关注学业评价研讨活动”的讲座。通过这个讲座,让我觉得原来出一份好的卷子是非常难的,可能花光了出题者众多脑细胞。无论是从题型上,还是从分值、题量上,甚至是每个细节处,都是有讲究的,都是基于学生,基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学情等等。要出好一份卷子,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心思,好好研读教材、课标,好好研究学生。
TOP
30#

      10月8日,我们青研社的成员又一次集中在一起学习,本次活动由教研员林老师给我们带来“小学科学关注学业评价研讨活动”的讲座。通过这个讲座,让我觉得原来出一份好的卷子是非常难的,可能花光了出题者众多脑细胞。无论是从题型上,还是从分值、题量上,甚至是每个细节处,都是有讲究的,都是基于学生,基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学情等等。要出好一份卷子,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心思,好好研读教材、课标,好好研究学生。
白色dg 发表于 2021/10/10 22:30:35
.出卷子也是对老师的一次全方位提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