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小科青研社王琳专帖 [复制链接]

31#

《科学教师的历史责任和现代追求》十月研修

1015日这期,卢新祁老师给我们讲《科学教师的历史责任和现代追求》。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大,但是卢老师深入浅出,在讲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平时听课的所见和所想。其中,卢老师建议大家要根据儿童发展特点来教科学:“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要有长远的观点,不要在期望一节课给了他全部,更不要拔苗助长”。想想自己平时上课,在课堂上很少去观察孩子,更多的是想着要给到他们更多,一节课40分钟有时匆匆忙忙,快到结束时想着这个还没讲完,那个讲了不知学生懂没懂,没能关注到学生这一方面的发展,对我们的孩子真是惭愧。

TOP
32#

记青研社10月听课活动


1019日,在舟嵊小学,我们青研社全体成员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研讨课。两位老师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一课,有着不同的思路,王卓梅老师从奥运会活字印刷表演引入本科的主题——活字印刷术。通过视频,简单的向学生介绍活字印刷的步骤:检字,刷墨,拓印,晾制这4个主要步骤。接着让学生体验活字印刷2首诗,同时计时。再通过手工抄写与活字印刷术进行优缺点的比较。而滕静兵老师则是沿着历史的足迹,让学生从手工抄写,发现抄写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慢慢发明了雕版印刷,又发明了活字印刷,紧接着让学生体验活字印刷,在体验中感受印刷术在文化传承中所起到的作用。听了两节课,两位老师各有特色,比较喜欢滕老师的思路,同时,又佩服王老师能熟练把握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一首诗变两首诗的巧妙处理)以及组织学生充分研讨时的游刃有余。

TOP
33#

同课异构,互比互学。
TOP
34#

把握科学大概念,学习推动文化传播的印刷术。
TOP
35#

王老师认真地记录着每一次教研活动,激励我自己更需要坚持!
TOP
36#

走进自然,探索奥秘

学习周老师的《走进自然,探索奥秘》,让我想到,现在的孩子有很多走出去的机会,例如学校的研学活动、假期里和父母出去或者参加其他机构的游学活动,但是在游的过程中,是否会像周老师那样去寻找问题,并加以研究呢,好像我们自己也是多数情况下在赏美景,而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
TOP
37#

学习周老师的《走进自然,探索奥秘》,让我想到,现在的孩子有很多走出去的机会,例如学校的研学活动、假期里和父母出去或者参加其他机构的游学活动,但是在游的过程中,是否会像周老师那样去寻找问题,并加以研究呢,好像我们自己也是多数情况下在赏美景,而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
白色dg 发表于 2021/12/22 12:16:32
听了周老师的讲座,以后走进自然就会产生探索的意识了
TOP
38#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命题策略讲座

       新年的第一期,万老师恰逢期末来临,给我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命题策略》讲座。万老师通过分析“英国小学科学国家抽样测试卷”入手,提醒我们在出测试卷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化要素:体现“源自生活、联系生活、回归生活”的思想,要考量学生的知识要素的同时要渗透学生的思维要素。万老师还着重讲了将项目化形式呈现在试题中,让我们对于试卷的编写有了更新的认识。
TOP
39#

       新年的第一期,万老师恰逢期末来临,给我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命题策略》讲座。万老师通过分析“英国小学科学国家抽样测试卷”入手,提醒我们在出测试卷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化要素:体现“源自生活、联系生活、回归生活”的思想,要考量学生的知识要素的同时要渗透学生的思维要素。万老师还着重讲了将项目化形式呈现在试题中,让我们对于试卷的编写有了更新的认识。
白色dg 发表于 2022/1/19 13:00:57
将项目化形式呈现在试题中,非常好的思路对于教师,同时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
TOP
40#

新教材远程培训有感

                                                                    新教材远程培训有感
       在假期即将结束的前两天,我们迎来了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本次远程培训针对的内容是五六年级下册新教材内容,为期两天的培训干货满满,集中了科学大咖们的教材解读、一线教师的试教汇报以及研讨课的展示和互动。
       每一位专家在解读单元内容时都非常的详细。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王小梅老师的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教材解读。王老师将本单元的内容放到整个小学科学教材中去看,联系上下年级,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本单元的相关概念学习进阶展示在眼前,一下子让我们看清楚了这块内容在小学科学中的是如何做到螺旋式上升的。同时,王老师将本单元对应的课程标准的内容一条条罗列出来,不仅如此,还通过分析学情,将本单元的概念、能力基础与发展进行了分析。作为新教材,与老教材作对比,无论是课时上还是时间上将教材的修订变化调整进行讲解。王老师着重对单元内容的架构和具体课时编排进行了讲解。每一节课,甚至每一课教材中的每一个环节,王老师都一一分析,告诉我们如何分组促进学生交流,如何组织学生对比实验的设计,如何组织学生交流,如何分析数据等等。通过专家老师们的介绍,让我们一线小白在面对新教材教学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这次培训对即将开展五六年级教学的我们一线科学教师如及时雨般,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TOP
41#

是的,每一单元的教材分析与试教报告让我们对新的教材有了最新的认识。
TOP
42#

                   定海区2022教研之春培训心得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我们发现在新的教材中项目化的活动越来越多,恰逢林老师这次培训的主题是“项目化学习”, 非常的及时,通过这次培训一定能给我们老师在教学上有很大的启发。
        本次活动内容饱满,有林老师的“项目化学习”的讲座,2节课例展示,2位名师的教材分析及3位老师的观点报告。林老师的讲座从“什么是项目化学习”、“为什么要进行项目化学习”、“如何进行项目化学习”几个方面深入浅出,给老师对于项目化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印象最深刻的是钱荭老师的《用浮的材料造船》和虞思晗老师执教的《建造塔台》两节课。这两节课都是典型的适合项目化学习的课例。两位老师都从“确定设计需求、设计、制作、测试、改进”五个环节进行课堂展示。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完全的自主,老师只是实验时从旁指导,交流时边上稍作引导,这样的课堂把大把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借助项目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TOP
43#


                3.15网络研修心得
       本次网络研修的主题是《网络研修促我成长》。首先由绍兴上虞小科团队余沁、戚调菊、郭建军三位优秀教师分享自己的成长之路,分享了网络研修的心得。接着两位专家王伟晔、曹雷老师对三位老师的专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次活动印象深刻的是余沁老师,一个教龄只有5年,但是非常有毅力,很会思考。很会概括的一位老师,她将专家们讲到的“论文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这样的观点扎更于实践,扎更于课堂。这样的老师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戚调菊老师分享了自己的项目,如何把中草药带进校园。我们学校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也仅仅只是想法,而戚老师把它付诸于实践,在他的惠园里,不仅仅收获了一种种中草药,更宝贵的是一系列丰富的课程。郭老师通过每月研修后写随笔,把专家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他对于《比较韧性》一课中材料教具的改进,以及开发了不同类型的实验记录单,看的出郭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想法的老师。
       三位都是我们网络研修平台的受益者。感谢这个平台,让我们一线老师有更多的机会聆听专家们的见解。
TOP
44#

王老师,记得开个新帖子哦,可以复制到新帖子里
TOP
45#

,可以和孩子们讲一下。
TOP
46#

        本次网络研修比较特殊,好像是第一次看优秀的课例和专家评课相结合这样的形式。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课例供我们老师们学习。本次给我们展示的是丁言君老师的《运动的小车》一课。丁老师的课处处埋伏笔,处处有惊喜。无论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小风扇”在激趣的同时,将“能量”具象化,还是贯穿整节课始终的马路上的路标。以及班级汇总表的形式也是独具匠心。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丁老师在课上引导学生利用今天学习到的知识,说说对日常生活的启发,例如我们通常教育学生不要在走廊上奔跑是否有科学依据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带着学到的知识,去思考理解日常中大人说的一些规则是否有道理,让学生知道“规则的背后是科学”。本次研修,我特别喜欢的环节是丁老师谈自己设计的环节,让我们在听完一节优秀课例时看到的一些零碎的亮点或者存在的一些疑问,丁老师一一地为我们解惑为什么这样设计。通过他的讲座让我们看到一节优秀课例背后的整个团队的付出。
TOP
47#

以上是记录4.15日网络研修的一些感悟
TOP
48#

青研社活动

     57日,我们定海区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研修社的全体成员齐聚沥港中心小学,围绕“重构学习方式,赋能学生成长”为主题进行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先听了沥港中心小学戴筱筱老师执教的《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这一探究课,以及两节项目化学习的课例,分别是戴娜老师执教的《让资源再生》和沈梦薇老师执教的《动物的繁殖》。课后,又有幸听取了林老师关于《项目化学习概述》的讲座,让我们对于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活动中,两节项目化学习课例给了我们听课老师如何上项目化学习课的一个范例,两节课都是从“创设情境,发布任务”,到“出示或者制定项目化要求”,再到“项目实施”,紧接着“项目交流或评价”。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作品的过程中达到本节课所要求的各个教学目标:概念目标、探究目标、甚至情感态度目标。

TOP
49#

学习《从STEAM教育到聚焦项目化学习》

本月15日晚,我们参加了每月研修,本次研修请来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张丰老师给我们讲《从STEAM教育到聚焦项目化学习》。张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让我比较有感触的是,张老师讲到,项目评价表的设计,评价工具可能是多个的,可能是统领性的,或是分散的,表现性的评价工具是多样的,关注点不同,如表达、合作等。在被问到家长参与的问题时,张老师讲到我们关注的点事什么,项目化学习有成果导向,关注学生的表现,可以是作品的表现,可以是展示表达呈现的表现,注重综合性的表现。整个项目化学习是以老师的评价为导向的,以作品精美为目标时很多家长就参与进来,如果我们的评价是学生的思维时,家长的参与度就下降了。所以一个项目化学习评价很重要,而我们在实践的时候往往因为时间等客观因素,舍去评价环节是不可取的。

TOP
50#

科学期末复习,对我们老师是一大挑战,往往老师都是搞题海战术,其实效果不怎么好。怎样寻找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优化复习质量,请多多分享
TOP
51#

在内化中不断进步
TOP
52#

定海区小学科学复习研讨活动感悟一

       我觉得一节复习课的好坏,主要看学生的生成,学生在这一节课中是否有自主地参与进去复习。复习课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今天听了三节课,每一节课都有各自的优点值得我去借鉴。例如,《宇宙》单元整理课,沈老师借“完成写给外星人的一封信”这一思维导图为物化产物,老师给出大框架,让学生放手去自主复习,加以补充。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完完全全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无论是完成信的环节,还是交流环节。董老师的《电路单元》整理,也是可圈可点,本课以“电工等级挑战”贯穿始终,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的复习课思维可视化,在每个挑战环节学生每个人都积极参加,参与度很高,学生的兴趣也很浓,打破了以往沉闷的复习课氛围。
TOP
53#

定海区小学科学复习研讨活动感悟二

         听了三位专家老师的讲解、讲座,袁特讲到,复习课不是知识纯粹回顾,而是程度上逐步加深,由点成线,范围逐步扩大整体性与进阶型发展,是复杂的螺旋上升发生过程。复习课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获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概括整理、探究实践、科学思维、质疑辨别、综合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为此,作为教师在设计复习课的时候,要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来选择复习方式。今天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思维导图,这种形式能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而董老师的《电路》单元,挑战任务,则更能提升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综合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袁特的讲座让我们对科学复习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TOP
54#

每月研修《项目学习2.0走向3.0版本:育人模式的实践新样态》

每月研修《项目学习2.0走向3.0版本:育人模式的实践新样态》

   本次活动请来了来文教授,为我们讲项目化学习的讲座。来老师讲到,项目化学习的生长点是国家课程标准。融入的方式可以是对已掌握知识的运用。也可以是通过项目化参与和体验习得的新知。她还特别强调,项目化学习还必须培养学生获取获取信息、批判分析信息、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用合一,强调让学生学中用,用中学。所谓“学中用、用中学”便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TOP
55#

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和测评的讲座

本月网络研修,请来了曹宝龙老师给我们讲关于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和测评的讲座。曹老师主要讲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经过一定的教育后形成的适应社会与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了核心素养与素养的区别。核心素养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组合。正如我们一直在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无论是这些能力的培养还是品格的养成都离不开我们的教育或者学习。曹老师还从2022版课程标准对科学素养的定义(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并带领我们认识了四个跨学科大概念:物质与能量、系统与模型、结构与功能、稳定与变化。让我们对这些领域中难懂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后,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PISA测试,PISA使学生在科学、数学、阅读领域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主要体现知识或经验应用于真实情景问题的能力上。曹老师以理论加例子的方式将枯燥的PISA测试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

TOP
56#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TOP
57#

2022年8月15日

815日,本次给我们带来讲座的是重量级嘉宾——北京交通大学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陈征博士。陈博士的“青少年科学教育中的思想方法与实践能力”的讲座,提醒让我们在教育中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观察”、“描述”、“实践”四点,即激发并保护孩子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孩子学会观察自然现象;鼓励孩子描述自然现象;帮助孩子开展科学实验实践。作为一线教师,陈博士希望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家潜质,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多留一个口子,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小抓起。越小的学生越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作为教师应该尽量满足和支持。然而由于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有时候我们过于追求正确答案,重结果轻过程,无意中抹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一线老师更要往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而努力。

TOP
58#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028日,定海小学科学青研社、袁优红名师工作室、丁红霞名师工作室联合定海区城西小学举行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有三节课例,分别是城西小学崔力老师的《用水计量时间》、绿城育华学校杨智超老师的《斜面》、舟嵊小学屠琴老师的《风的成因》。崔老师从古人水钟计时引入,通过观察水流速度不均,发现水位高低不同导致无法计时,从而尝试解决问题以达到计时目的,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杨老师的《斜面》一课,在真实情境下,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斜面为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省力,从而认识斜面的作用,将技术与工具的价值观很好地融合在每个活动中。屠老师的《风的成因》一课,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精巧,层层递进,帮助儿童一步一步建立风的成因的思维框架,将风的成因做深做透。三节课例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TOP
59#

11月研修

11月每月研修,小学科学网为我们带来了陈滔老师的《金钱豹去哪了?》一课和杭州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的项目化讲座。本课是陈老师将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进行改编后的起始课,以“杭州野生动物园金钱豹出逃事件”为项目情境,“金钱豹去哪了”为项目问题,围绕金钱豹、野兔、小草三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进行展开。陈老师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来演绎金钱豹、野兔、小草三者之间食物关系,其中乒乓球的数量代表能量的多少。各小组通过写脚本、交流、展示,点评等,在观察、分析与讨论中,认识食物链中能量依次传递、流动的方向和数量变化,演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后,陈老师以要不要继续寻找金钱豹,让学生写建议书的形式来完成本课的内容。在新课标新理念下,本课以项目化的形式,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

TOP
60#

“研讨新课标 运用新理念”研讨活动

1123日,我们青研社和丁红霞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相聚在舟嵊小学,进行“研讨新课标 运用新理念”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听了励老师的《做大自然的孩子》一课,励老师以南洞的动植物这条线引入,以气泡图的形式,让学生交流汇总南洞动植物与我们衣食住行的关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聚焦到人与动植物之间的联系上,体现出动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又让学生通过看绘本、画绘本的形式代替课本中的小鸟餐厅、小鸟厨房的环节,体会人类的活动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同时呼吁人类要热爱大自然、关爱地球家园,要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大自然亦是保护我们自己。第二部分,由每位学员各自花10-15分钟谈谈“研讨新课标 运用新理念”的学习体会,有的老师对新旧课标进行了对比,有的老师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重整,每位老师都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谈新课标在课例中的应用,看得出来每位老师都精心准备,最后林老师进行了讲座和点评。林老师重点讲了“核心素养”、“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学习评价”、“学习进阶”四个点,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让我们在座的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