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来到风景秀丽的永和,聆听了四位同行的精彩演绎及林老师的讲座。四位老师在课前都进行了精心了准备,前面两节《书的历史》,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课堂流程、教学风格,都别具风味。余老师尽显女性温柔,让孩子在不同的材料上书写,体会其中的感受,并记录在纸上,较地让孩子们体会了纸上书写的方便、优势,最后的拓展电子书更是拓展了孩子们的空间。余老师对孩子们有争议的内容处理也很专业,如在孩子在泥上书写里,对泥的一些特点确定不了,老师并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等全部实验完成后再回上来让孩子经过对比,找到答案。这节课中,对于实验的安排是否可以进行调节,如在泥上写时一次,后面的合起来一次,少点重复的感觉。樊老师的课还是那么大气。课前是姓氏歌导入,做一本班级姓氏书作目标,拉进了与孩子的距离,调动了孩子的情绪;樊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指导到位,为后面的观察做好了铺垫;注重人人参与,在书写时强调小组成员轮流,让每一位孩子都参与实验、有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为主体,整节课让孩子们做一本书,让孩子们确定书的材料,老师在帮孩子;注重知识拓展,想象力发展。
后面两节是两位陈老师的驱动小车,陈惠新老师是用气球驱动,陈琳老师是用皮筋驱动。课堂上,陈惠新老师从玩气球开始学习反冲力,然后想办法驱动小车,再探讨影响小车远近的因素。课堂上陈老师精心设计课前游戏,活跃气氛;精心准备教具,简化实验装置安装步骤,节省课堂中的宝贵时间;让孩子们离开座位心情实验、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结合时事,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的话再加上从月球返回的视频)。陈琳老师由魔术导入,完全吊起了孩子们的情绪,激起了强烈的探知欲;活动后直接学习“弹力”,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活动人人参与,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问题设计精准,要求指向明确,如刚开始时的实验目标:装好车子,让小车动起来就可以了;关注细节,引导到位,如讲解“怎样算一圈”,尽显陈老师的细心、耐心。不过在课堂中,陈老师示范安装皮筋,花了不少时间,但现场设备,后面的学生不一定能看得清楚吧?是否可以让学生直接安装,老师下去看一看,有不会的再示范一下;在实验中,有个别小组的数据一直没有得出来,虽说是遗憾,但在科学课中应该是正常的,有成功必定有失败,教师是不是可以给予其更多的关注?
林老师从对器材的配备、使用等方面分享了经验,受益非浅。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大咖们的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