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0学年共同体李煜鋆专帖(六年级) [复制链接]

91#


TOP
92#

回复 71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要想有所收获,总得有所付出,付出总有回报 。
TOP
93#

上虞整个团队都很棒。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94#

上虞整个团队都很棒。
夏日蒲公英 发表于 2020/11/25 9:51:31
多谢大师称赞,您的团队很优秀!
TOP
95#

李老师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主持人,台风稳健,组织各个活动环节稳步进行。期待你下次再主持。
TOP
96#

11月眼看就结束了,我才把电磁铁上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了两节课,主要研究了线圈的圈数和电池的数量两个问题,看了唐芳芳老师的帖子,如果全班分组进行,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因素的探究,值得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的这个电池盒采用按压卡住导线的方式,导线很容易被夹断,学生经常为又断了犯愁。还有在吸大头针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是用钉头去吸的,有的小组是用整根铁钉去吸的,吸起的大头针数量就相差很大,全班统计在黑板上时,有的小组就很惊讶,我们30圈怎么还没人家10圈吸的多。还有在这个实验中,我觉得变量的控制,其实很难做到,我儿子那天回家说老师让我们每人准备18节电池,我说这么多?他说你看圈数一样,一节电池的做3次,二节的做3次,三节的做3次,三六十八节,每次都要全新的电池才能保证每次实验的电量是一样的。我想到,做线圈圈数时10圈3次,20圈3次,30圈3次,最好每次新的,要9节,做电池数量要18节,四人小组准备也得每人7节啊。而实际我的课中,我让每生才准备了一节电池,一个小组4节,撑完了两节课,是不是有违实验变量控制的准确性。


TOP
97#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很重要,但是一节电池,增加了不确定因素,虽然各组基本都顺利得出了结论,但是各组数据进行对比时发现,各组的数据差异还是很大的,当然不仅仅是电池反复用的问题,还有吸的方式的问题,通断电时间长短的问题等等。
TOP
98#

强磁铁的设计,我拿出了学校器材室里一个U型铁芯的装置,线圈是铜裸线,用四节电池供电,挑战一块铁板(铁架台的底座),能顺利吸起来。比起学生的电磁铁吸几十枚大头针,已经让学生感觉很惊讶了,如果真能挑战一个人的重量,真的会终身难忘,可惜我没能让他们终身难忘。在吸起铁板的同时,我们继续探讨,如果铁芯可以更粗,线圈可以更多,电流可以更强,那磁力一定可以更强,你看电磁起重机,如果有视频,效果会更好。
TOP
99#

11月眼看就结束了,我才把电磁铁上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了两节课,主要研究了线圈的圈数和电池的数量两个问题,看了唐芳芳老师的帖子,如果全班分组进行,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因素的探究,值得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的这个电池盒采用按压卡住导线的方式,导线很容易被夹断,学生经常为又断了犯愁。还有在吸大头针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是用钉头去吸的,有的小组是用整根铁钉去吸的,吸起的大头针数量就相差很大,全班统计在黑板上时,有的小组就很惊讶,我们30圈怎么还没人家10圈吸的多。还有在这个实验中,我觉得变量的控制,其实很难做到,我儿子那天回家说老师让我们每人准备18节电池,我说这么多?他说你看圈数一样,一节电池的做3次,二节的做3次,三节的做3次,三六十八节,每次都要全新的电池才能保证每次实验的电量是一样的。我想到,做线圈圈数时10圈3次,20圈3次,30圈3次,最好每次新的,要9节,做电池数量要18节,四人小组准备也得每人7节啊。而实际我的课中,我让每生才准备了一节电池,一个小组4节,撑完了两节课,是不是有违实验变量控制的准确性。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11/29 21:22:19

只有在真正的实验活动中才能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策略,实践研究,教学经验就是这样积累的!赞!
TOP
100#

强磁铁的设计,我拿出了学校器材室里一个U型铁芯的装置,线圈是铜裸线,用四节电池供电,挑战一块铁板(铁架台的底座),能顺利吸起来。比起学生的电磁铁吸几十枚大头针,已经让学生感觉很惊讶了,如果真能挑战一个人的重量,真的会终身难忘,可惜我没能让他们终身难忘。在吸起铁板的同时,我们继续探讨,如果铁芯可以更粗,线圈可以更多,电流可以更强,那磁力一定可以更强,你看电磁起重机,如果有视频,效果会更好。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11/29 21:33:31

很不错,相信学生能记忆一生!
TOP
101#

11月眼看就结束了,我才把电磁铁上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了两节课,主要研究了线圈的圈数和电池的数量两个问题,看了唐芳芳老师的帖子,如果全班分组进行,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因素的探究,值得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的这个电池盒采用按压卡住导线的方式,导线很容易被夹断,学生经常为又断了犯愁。还有在吸大头针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是用钉头去吸的,有的小组是用整根铁钉去吸的,吸起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11/29 21:22:19
像南孚电池,恒压输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还是比较好的,没有必要每回实验都换电池吧
TOP
102#

11月眼看就结束了,我才把电磁铁上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了两节课,主要研究了线圈的圈数和电池的数量两个问题,看了唐芳芳老师的帖子,如果全班分组进行,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因素的探究,值得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的这个电池盒采用按压卡住导线的方式,导线很容易被夹断,学生经常为又断了犯愁。还有在吸大头针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是用钉头去吸的,有的小组是用整根铁钉去吸的,吸起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11/29 21:22:19
钉尖和钉尾的差异肯定很大,所以实验前需要统一要求
TOP
103#

11月眼看就结束了,我才把电磁铁上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了两节课,主要研究了线圈的圈数和电池的数量两个问题,看了唐芳芳老师的帖子,如果全班分组进行,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因素的探究,值得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的这个电池盒采用按压卡住导线的方式,导线很容易被夹断,学生经常为又断了犯愁。还有在吸大头针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是用钉头去吸的,有的小组是用整根铁钉去吸的,吸起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11/29 21:22:19
11月已经结束了,我刚刚才上电磁铁,看来真得加油了。看着李老师的反思,让我可以事先避免一些问题,很实用!


TOP
104#

回复 96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是的,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但让学生准备那么多电池,我们学校的学生好像做不到。所以只能几节电池重复使用,这样电量就成了一个默认的变量了。
TOP
105#

回复 100楼章兴波的帖子

看来视觉的冲击力还是很要紧的。
TOP
106#

回复 96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你已经上完了,我们才开始。这个研究中变量的控制真的需要这么严格吗?真的需要18节电池吗?每次都用新的真有这个这个必要?
TOP
107#

11月眼看就结束了,我才把电磁铁上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了两节课,主要研究了线圈的圈数和电池的数量两个问题,看了唐芳芳老师的帖子,如果全班分组进行,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因素的探究,值得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的这个电池盒采用按压卡住导线的方式,导线很容易被夹断,学生经常为又断了犯愁。还有在吸大头针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是用钉头去吸的,有的小组是用整根铁钉去吸的,吸起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11/29 21:22:19
一般做这个实验时不会换这么多电池。
TOP
108#

11月眼看就结束了,我才把电磁铁上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了两节课,主要研究了线圈的圈数和电池的数量两个问题,看了唐芳芳老师的帖子,如果全班分组进行,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因素的探究,值得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的这个电池盒采用按压卡住导线的方式,导线很容易被夹断,学生经常为又断了犯愁。还有在吸大头针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是用钉头去吸的,有的小组是用整根铁钉去吸的,吸起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11/29 21:22:19

18节电池,数量有点客观啊,但是控制变量,道理是有的
TOP
109#

[quote]11月眼看就结束了,我才把电磁铁上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了两节课,主要研究了线圈的圈数和电池的数量两个问题,看了唐芳芳老师的帖子,如果全班分组进行,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因素的探究,值得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的这个电池盒采用按压卡住导线的方式,导线很容易被夹断,学生经常为又断了犯愁。还有在吸大头针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是用钉头去吸的,有的小组是用整根铁
小卫 发表于 2020/12/2 12:51:39
一个组内新旧电池混搭,然后就有了三节电池不如两节电池的情况,不同的小组差异也很大。
TOP
110#

回复 96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你已经上完了,我们才开始。这个研究中变量的控制真的需要这么严格吗?真的需要18节电池吗?每次都用新的真有这个这个必要?
凌湖 发表于 2020/12/2 16:03:52
我就准备了一人一节电池,一个小组4节,结果也能得出,但是默认了电池这个变量。
TOP
111#

周五总是很多活动都会选择的日子,所以这次活动又撞车了,上次错过了丰惠,这次不能再错过永和。


TOP
112#

余老师和樊老师的同课异构,让我看到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设计,但同样很精彩。余老师设计了一场时光之旅,当音乐响起,我们仿佛穿越到了泥板时代,竹片时代,让学生在不同的材料上书写,亲历不同的书写体验,相信学生会有很深的感受,这在后面交流汇报时,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特点说得有理有据,只有做过才会有记忆深刻的感受。樊老师从姓氏歌入手,以任务驱动,我们来挑战班级姓氏书。和余老师的提供一种体验一种不同,樊老师提供了毛笔,竹笔,铅笔,和三种不同的书写材料,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同步体验,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感受体验,体会到人们对书写材料的不断改进,最后来设计一本未来的书。
TOP
113#

4节课都有微课短视频,效果很不错。平时自己上课,总觉得时间不够,也知道要少讲精讲,但就是精简不下来,对书的历史的介绍,实验方法的指导,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比老师的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省时又高效。
TOP
114#

两位陈老师的课,用不同的方式驱动小车,通过玩气球,玩皮筋的方式导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加上有效的课堂激励机制,学生整堂课都很投入,活动人人参与,蹲在地上玩小车那是真正的玩中学,在玩的过程中研究有价值的问题,在数据展示与交流环节,注重实证,关注异常数据,并能很好地直观地呈现给大家,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TOP
115#

李老师的四节课的看法都写的很深入,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学习了
TOP
116#

4节课都有微课短视频,效果很不错。平时自己上课,总觉得时间不够,也知道要少讲精讲,但就是精简不下来,对书的历史的介绍,实验方法的指导,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比老师的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省时又高效。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12/6 21:30:43
实验教学中使用微视频的效果杠杠的。
TOP
117#

多个滑轮组的研究,这个绕线是个考验,我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绕法,组装环节就对照着示意图进行。滑轮组的组装有两种方法,一种改变力的方向,一种不改变力的方向,然后学生在测量力的大小时发现往下拉,测力计要倒着看了,那是不是可以采用往上拉的那种方法。通过测量,我发现各小组的数据总是有不少差异,原因有很多,比如测量时没有归零,读错数据等,我在黑板上呈现了三个组的数据,让学生分析数据的差异,可能存在问题,再让个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9/19 15:52:38
是呀,绕线操作是个难题。
TOP
118#

钩码还算是标准的,50克左右,也有49.5克的。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9/25 11:20:48
是厂家短斤缺两吗
TOP
119#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10/4 20:29:56
纸做的温度计模型很好。
TOP
120#

宽度不同,厚度不同的纸,宽度好准备,厚度1.2.4就不容易了,每次都犯难,这次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比较,一种用1倍厚4张直接叠加,曾经也采用过用固体胶粘起来,一种是用工具箱里的纸,现成的1.2.4倍纸效果比较好。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10/9 18:25:21
我是对折再对折,不知道可不可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