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0学年共同体陆越康专帖(四六年级) [复制链接]

1#

学年目标:
1.研修:参加每月网络研修学习活动;
2.学习:积极参加科学类的线上线下活动,撰写心得体会,及时总结反思;
3.课程:完成之江汇专递网络课程;
4.竞赛:辅导学生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主要措施:
1.在学习活动中要思,要记、要想;
2.在平时生活中要多阅读专业书;

3.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发现亮点,抓住亮点,反思教学行动;

4.在日常工作中要向名师名家学习。


2020学年度陆越康专业发展研修自评得分:(231)分



(一)理论研学
【评价指标】阅读有关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著作或者纲领性文件,阅读的每本书必须有一篇原创的300字以上读书体会上传至论坛,每篇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本学年度必读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二)教研研修:

1.参加活动: (分)
【评价指标】参加各级各类现场教研活动,每现场参与1次活动得5分,现场承担开课任务、讲座,区级得20分,市级得30分,省级得40分,现场交流点评活动得10分。参与各级各类网络教研活动,如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发言、上虞小学科学E教研互动评课、共同体网络例会等得3分,参与、补看、补评得2分,网络经典发言交流等再得3分。及时完成活动体会、感悟等专题任务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
上虞区级活动: (10)分
1
绍兴市级活动: ()分
1
网络研修活动:
(72)分
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活动:36分
桂馨科学课网络研活动:36分
1
2

2.论坛研讨:(20分)
1
【评价指标】积极参与小学科学教学论坛的研讨活动,积极发帖回帖,在本学学年内每累计发5帖得1分;努力提高发帖质量,每个精华帖加20分。
65+20=85
3.报道宣传:

【评价指标】在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等相关网站媒体上发表区级、校级等报道得15分,合作参与得10分,同一内容多个网站参与不累计。
1
(三)教学研究:()分
1.撰写文章:
【评价指标】积极进行教学思考,主动撰写论文,撰写得20分,区级获奖得30分,市级获奖得40分,省级获奖得50分,发表得40分(同一篇文章不累计得分)。
1)(
分)

2.课题研究:(30分)
1)学科课题在上虞区立项(30分)
【评价指标】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持或者执笔的课题立项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课题结题区级得40分,市级得50分,省级得60分;课题获奖区级得50分,市级得60分,省级得70分(同一个课题结题和获奖不累计得分)。
(四)课程开发:(60)分
【评价指标】为主参与拓展课程开发,每学年汇报进程,争取3学年有1个课程。有课程意向,提出课程体系目录得20分,完成三分之一初稿以上得40分,有完整课程稿得50分,区级获奖得60分,市级获奖得70分,省级获奖得80分。(同一课程不累计得分,在一个课程开发完成前不计其他课程思路)。
(五)技能竞赛:()分
【评价指标】在各级各类赛课评比、自制教具、科技创新、专项技能比赛、征文等活动,参与得20分,获奖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同一次比赛不累计得分)。
1
(六)辅导学生:
(20+20+30=70)分
【评价指标】辅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等各级各类比赛,指导学生在区级获奖每人次得10分,市级获奖每人次得20分,省级获奖每人次得30分,同一项目获奖3人次及以上按团体获奖,团体获奖按3倍个人奖计,非教育系统举办最高按区级获奖计(包括模型比赛和非现场比赛项目等);辅导学生发表每篇文章得10分,同期3篇以上算专版,得30分。
(七)活动组织:()分
【评价指标】用心思考积极提出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建议意见被采纳得10分,为主承担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组织工作1次得15分,坚持承担共同体团队项目建设和省市区相关学科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工作得120分。
1)(
)分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1-12-01 09:45:43
分享 转发
TOP
2#

科学无处不在
我们对科学的定义,不应该是名词,而应该是一个动词。我们在不断地琢磨、思考:为什么事情是这么发展的?我们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人类更宏伟的目标是什么?
这些才是所有科学的起源。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考,人类才会不断进步。
在启蒙时代,科学革命使得世界各地不断涌现各种理论、思想, 比如原子论、重力学;
到工业革命,科学带来先进的技术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如今的数字时代,科学技术的支持催生出了互联网,世界各地的人得以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而交流自己想法、研究;
尽管如此,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新的科学观念的提出,器要无数人在漫长岁月里不断地被证实成证伪,才得以被社会接受。
比如地球是圆的,是围绕着太阳旋转。焦尔达诺.布鲁诸因为坚定支持日心说被烧死在火利柱上.伽利略也因为支持日心说被刘处软禁:比如术后感象是因为细南造成的、李斯特从1865 年提出手术应该要消毒,此后花了12年的时间,才让大众接受这样的观念,建立起严格的手术消毒制度,让术后死亡李从45%降到了15%原来,历史上的每一天都曾经发生过许多改变人类进程的大事。 哪怕就在今天,这场支持逻辑理性的科学之战也仍在继续。
爱因劳坦营说过一句话“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有心,正是孩子的最大的特点,也是人类有许多科学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对世界充满好奇,孩子会自发思考:“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我可以做什么让世界变得更好?”
科学,无疑是帮助孩子解决这些疑问,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最佳工具。
(摘自微信公众号“少年商学院”2020-07-09作者:少年科学日历)
TOP
3#

在STEAM之后,自然教育又来了。
自然教育,是让体验者在生态自然体系下,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是解决如何按照天性培养体验者,如何培养体验者释放潜在能量,培养如何自立、自强、自信、自理等综合素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均衡发展的完整方案;是解决教育过程中的所有个性化问题,培养面向一生的优质生存能力、培养生活强者的教育模式。
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是由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提出来的一种现象,即现代城市儿童与大自然的完全割裂,也有人对其给出自己的解释:“某种对大自然的渴望,或者对自然界的无知,皆因缺乏时间到户外,特别是乡野田园所致”,现实生活中,“自然缺失症”人群已经从儿童扩展到了成人。摘自《科学课在线》
TOP
4#

很多老师都觉得自然教育课不好上,特别是带学生出校门进公园观察动植物是非常危险而且得不偿失的一件事,其实自然课不一定要出校门,学校里的花园也可以进行教学。
具体实践内容:
1-2年级:带领学生逛校园,并且发放植物识别卡片,看哪组小朋友先找到所有的植物并且记住它们的名称。
3-4年级:带领学生观察同一株植物,并且自己找角度画下来,并标注植物各个部分的名称。
5-6年级:带领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用“自然笔记”的形式画下来。
摘自《科学课在线》
TOP
5#

回复 4楼上虞水手的帖子

这样可以把每个年级的内容都串起来了
TOP
6#

教科版2020年四上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44e774467e997dbe1c6
TOP
7#

一二年级教材解读及实践操作培训所感

学习了戚老师的一二年级教材解读及实践操作培训后,对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二年级的科学课要细致入微,要读懂孩子的内心需求。
一二年级的孩子对科学实践的兴趣浓,好奇性强,但是缺少耐心,缺少持久实践的毅力。所以一二年级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带领孩子经历连贯的,有意义的科学实践活动十分必要。要经历一定时间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科学学习习惯。
培训中戚老师提出读懂孩子,激发兴趣,巧用前概念,优化课堂,落实行动,鼓励先行,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很有指导意义。同时,培训中发现戚老师对学生实践操作提出了设计----选材---制作----展示的方法适合孩子的实践操作。
TOP
8#

三年级教材解读及实践操作培训所感
学习了陈琳老师的三年级教材解读及实践操作培训后,对我最大的感受是要尊重学生的实验结果。
因为在陈琳老师的培训教材解读及后面的实验中提出测量空气的难度比较大。在实际实验中我们也发现同样的问题,各厂商担供的天平不太适合学生实验,因为实践过程发现这些简易天平的灵敏度非常高,要调到天平的平衡非常难。而且我们测出的30筒的气大约6个绿豆的重量,但是实际上绿豆有大有小,重量比较难把握,所以这只是个约数,不是一个定数,对学生所得的数据只要不是太离谱,都应值得肯定。在这个实验活动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观念老师操作如此难,学生想要操作好,难度更加大。
TOP
9#

四年级教材解读及实践操作培训所感
学习了陈杰超老师的四年级教材解读及实践操作培训后,对我最大的感受是要积极开展下水实验活动。
陈杰超老师的培训从四年级上册单元设计概述开始,然后是分课时解读及实验建议,最后是实验体验,共计三部分。其中食物营养一单元中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蛋清中的蛋白质一个活动,从陈老师的操作后,我发现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个是取2毫升蛋清稀释液和2毫升双缩脲试剂A,学生会有一定的难度,蛋清稀释液浓,难以取出,稀释液稀侧估计效果会不明显,估计完成度比较低,然后加入双缩脲试剂B,振荡均匀出现紫色,现象应该有,但与估计会一定的出入。
TOP
10#

五年级教材解读及实践操作培训所感
学习了章利鑫老师的五年级教材解读及实践操作培训后,对我最大的感受是要关注学生实验活动的细节,尽可能将实验中出现的情况考虑到。
章利鑫老师的培训从五年级上册实验介绍入手,提出了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建议,最后是现场分组实验操作。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是一个经典的实验,学生在做这个实验兴趣比较高。我们下水实验时也发现虽然成功率比较高,但也会有一些问题出现,如皮筋的转数最后一圈如何计,小车的距离计算时起点是前轮还是后轮,如何进行测量,当软尺不够时,如何计算小车行进的距离等等。
TOP
11#

六年级教材解读及实践操作培训所感
学习了郭建军老师的六年级教材解读及实践操作培训后,对我最大的感受是实验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实验改进永无止境。
郭建军老师的培训从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入手,从单元概述到实验探究目标,上册每单元实验情况,到各单元的具体实验操作,各部分表述清楚,最后实验互动中,搭高塔。对他提供:小泡沫塑料球50个,牙签50根。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实验改进,一开始我们也抱有很大兴趣和期望。但实际上我们下水实验时发现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小泡沫塑料球经牙签穿刺后,有小孔,这时牙签就固定不了,要重新穿刺,所以在整个搭建过程中花费了大量重复性的无效时间,而且建造的高塔不牢固。所以从操作性而言,还是红萝卜效果好些,但红萝卜有大有小,公平性差一些。所以这个实验还有改进的空间。
TOP
12#


开展深度教学应当直面的问题是什么?
郭元祥:深度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也是难点。为什么?近十年来,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十分活跃,各种教学模式、课堂策略和技术层出不穷,但大多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停留于师生教学程序简单翻转和师生教学时间粗暴分配的层次上。所谓“有效”也仅仅是对书本知识占有和解题能力的有效训练,学生的变化充其量仅仅是知识量的改变,这种所谓的课堂教学改革本质上是技术主义取向的。中小学课堂缺乏深度教学,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深度教学”实验旨在克服当前教学过程中表面、表层、表演的局限,引导学生深层、深刻、深度学习。
TOP
13#

当前学术界对深度学习的界定基本一致,即指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迁移应用到真实情景中来解决复杂问题,进而促进学习者元认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怎样理解深度学习的概念?

郭元祥:深度学习是一种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它本质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学生究竟需要经历哪些基本的学习方式,这是开展深度学习前要思考的问题。特定的学习方式总是与特定的知识类型和学习目标相关联的。以安德森(Anderson,L.W.)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中所划分的知识类型来看,基本学习方式其实是比较明确的。即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与之对应的学习方式是接受与记忆、理解与探究、操作与体验、反思与感悟等。无论是哪种学习方式,只要能引起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发生系统的变化,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就能称之为深度学习。这也是我们倡导发展性教学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宗旨,即不以学生占有了多少书本知识、会做多少道题目为根本目的,而是追求知识习得后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思想、学科经验以及核心素质得到改变,产生积极的学习方式改变、价值观念改变、行为方式乃至整个生活方式的改变。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0-09-18 16:59:24
TOP
14#

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都离不开知识这一核心载体,并且要促进知识向核心素养转化。“深度教学”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郭元祥:我是基于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提出“深度教学”的,“深度教学”是对知识的追问、对学习的追问以及对当下课堂教学乱象的反思提出的。我认为只有教学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广度”“充分的知识深度”和“充分的知识关联度”基础上,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的发展价值。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知识之后是什么》,“知识之后(beyond knowledge)”是指对符号知识的超越和追问,是对知识所隐含的思想、意义、思维方式的深层追问。教育在对待知识和处理知识的问题上,超越对知识的符号占有,获得符号所隐含的全部意义,才能让学生获得人类认识史上文化地标的全部价值,否则只能导致唯一的结果:思想荒芜和文化沙漠。

知识是一粒有待发育的“精神种子”。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知识作为“精神种子” 发育成为个体的思想、智慧和美德的过程。知识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通过前人的认识成果来认识世界, 更是反求诸己,检视并回应自我,倾听自我内心的声音,观照自我内心世界,建立处世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过程。以知识为话题和中介的师生对话与交往、理解与探究、体验和反思,其实是知识作为“精神种子”在学生身上展开精神发育过程的土壤。

知识作为“精神种子”,其本质是思想的种子、文化的种子、意识和观念的种子。从学习过程的角度说,学科思想是一系列学科信息,输入人的大脑后, 经历包括采集、整理、汇总、分析、判断等细节得出一个成型结论的复杂过程,形成的一种可以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认识体系。从理论上来看,学科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学科知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伴随着形成了关于认识学科研究对象的学科思想。但是,知识和学科思想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 也就是说,并非知识学得越多,获得的学科思想就会越多。

转识成知、转知成智,化知识为美德。通过知识教学,学生究竟获得了知识的什么,知识转化成了哪些终身必备的素养和品质,这些的确值得深思。没有对知识的深度处理和深处学习,学生获得的就仅仅是符号,学生学习的层次和境界就十分的狭隘和低下。我们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学习根本没有达到生命学习、科学学习、技术学习、社会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层次,停留在解题的低学习层次上。所以我说,深度教学要提升学生学习的境界,丰富学生学习的层次。要从学习符号、学习解题,真正走向学习思想、学习思考,直至自我的文化觉醒。差的教学是教符号、教知识、教解题,卓越的教学是教思想、教思考、教文化。没有必要的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这怎么可能达成?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0-09-18 16:59:35
TOP
15#

您在“深度教学”中提出了“U型学习”的概念,它与深度学习有何关系?

郭元祥:“U型学习”是我对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经验教学过程理念的概括。从书本知识到个人知识,学生究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杜威认为:书本知识具有不可教性,不能直接进行传授,而需要让学习者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即知识的学习需要经过还原与下沉、体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恰似一个“U型”。学生首先要将书本知识还原,还原为“儿童有效率的习惯”,还原为“经验”,还原的过程即知识的“下沉”过程。“下沉”环节是对知识进行表征化、表象化和具象化的过程。“U型”的底部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加工”的过程。第三个环节是“上浮”,即反思性思维的过程。经过反思性思维,将经过“自我加工”的书本知识进行个人意义的升华和表达,书本知识才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理解的东西,即所谓“个人知识”,是对书本知识的个人化理解、自我建构并获得知识的意义增值。“U型学习”更完整地引导学生经历丰富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以及将知识个性化和社会化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投入,更重要的是,“U型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深度的理解、体验、对话、探究和反思性思维,获得对知识的意义增值,而不是对符号的简单占有。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0-09-18 16:59:44
TOP
16#

课堂教学需要遵循什么样的标准,才能说它达到了促进“深度学习”的要求?

郭元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追求教学的发展性,这充分体现在学习的意义感标准、学习的自我感标准、学习的效能感标准三个内在标准。

一是学习的意义感标准。人是一种意义的存在,“人与事物之间,是通过意义而发生联系的”。学习的意义感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方式在价值识别、价值评判和价值确认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意义体悟和意识过程。当下的课堂教学大多沉溺于形式上的变化而追求应试的功利目的,而缺失了对学生学习意义感的促进,即丧失了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性的促进。课堂教学要引起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那些内容,学习那些内容有何价值,以及怎样学习那些内容等问题形成正确的意义理解和价值确认。学习意义感是衡量课堂教学优劣好坏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起点标准。建立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的意义感,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背后隐含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及实践价值与人生意义,是实现知识学习发展性价值的根本要求。

二是学习的自我感标准。通俗地说,自我感就是人能够真正地认识自我、找到自我、觉醒自我并提升自我。诚如苏格拉底所说的,人是在不断地“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得以成熟和发展的。学习的自我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对知识理解的加深而产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觉醒和自我觉悟等自我成长体验。学习的自我感强调教学活动不能仅仅把知识作为对象和目的来看待,而应该把学生的自我成长作为对象和目的,教学需要建立起知识与学生自我的意义连接,要从知识回归到学生自我,这正是“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根本意蕴。课堂教学中,知识理解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方式、现实生活、人生状态、生活经验产生丰富的联系,回应学生认知方式、回应学生生活经验或人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感才能真正产生。学习的自我感标准是衡量课堂教学优劣的过程标准。乌申斯基说:“人是教育的对象。”可我们的课堂是这样一幅景象:知识是教学的对象!知识变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学生的成长被忘却了。从对象化教学走向自我感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最需要体现的一种教学理念转变和教学方式转向。

三是学习的效能感标准。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认知和情感过程所产生的成效体验,是教学活动的一种结果标准或成果标准。效能是一个统摄效率、效应和效果的概念,效能感是对效率、效应和效果的一种体验。教育效能理念把教育活动的效能分为过程效能和结果效能两个部分,学习效能感既是对学习结果的一种体验,更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体验。效率涉及的是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效果就是指产出的结果,效应是指产出结果所引起的连锁反应。认知困惑解除后的豁然开朗、情感心结排除后的痛彻心扉、思想矛盾克服后的觉醒觉悟,以及取得成功后愉悦的成就体验,都是学习效能感的表征。学习的效能感是评价课堂优劣好坏的结果标准。缺乏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止步于让学生知道和会解题,不顾学生通过知识加工产生了什么个人想法,形成了什么思想和能力。学习效能感强的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理智感和成就感的不断增强。豁然开朗、成就体验至高峰体验激励着他们不断地探究与体验、反思与感悟,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单一的知识授受和解题训练,或者课堂表层的活跃,绝不是效能感强的标准,相反,提升学生学习的效能感,必须依赖学生的强参与性、探究与体验和深度的反思与感悟。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0-09-18 16:59:59
TOP
17#

深度教学”开展的策略是什么?

郭元祥:深度教学不是指无限增加知识难度和知识量,不是对知识的表层学习和表演学习,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占有和机械训练,而是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通过对知识完整处理,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是对知识的深度学习。深度教学强调为理解而教、为思想而教、为意义而教、为发展而教。深度教学切实体现教学的过程价值,丰富学生的课程履历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其核心策略是过程策略。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理解性教学策略。理解是教学的根本基础,为理解而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知识作为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基本内容,不能停留在对符号本身的占有和理解上,而应该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理解具体知识所表征的特定事物和事务的本质及其规律、价值及其意义、思想及其方法、情感及其态度,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理解建立起学生与外部世界的内在关联性。

第二,问题导向教学策略。体验和探究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必经过程,是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以问题为导向, 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具体知识所隐含的思想与方法,以及问题解决的核心策略,是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丰富学生学科经验和课程履历的根本要求。

第三,回应性教学策略。从对象化教学转向到自我感教学,从知识处理的结果与学生的现实状态建立起必然的联系,引起学生的反思、觉醒与感悟。回应的基本方式包括自然或社会背景的回应、学生生活经验的回应、文化精神与思想的回应。离开了回应的过程,任何方式的知识处理都是背离主体性教学原则的。“深度教学” 促进深度学习,其结果应聚焦知识结构的建立、可观察的表现性行为、学科经验的丰富、学科思想的建立,以及学科关键能力的形成。

当然,在“深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行为策略, 比如,增强课堂的画面感、丰富课堂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包容性、单元整体教学、反思性学习、“日小结、周反思、月报告” 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测等策略。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0-09-18 17:00:07
TOP
18#

深度教学,深度探究,今年度热词之一。
深度探究: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可能途径----姜向阳
TOP
19#

小学科学学科能力理论模型提出科学学习能力、科学实践能力、科学创新能力三大能力。
微信图片_20200927090203.jpg (, 下载次数:0)

(2020/9/27 9:08:20 上传)

微信图片_20200927090203.jpg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0-09-27 09:08:20
TOP
20#

根据加涅(1974)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可分为信息流的获取、编码和基于反应的输出三个过程。具体到小学科学中,我们可将【学习能力】视为获取和自然现象相关的新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科学概念与科学观念的理解的能力。
TOP
21#

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初级科学学习者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很难做出为社会大众或某个学科领域普遍视为新认知的科学发现,但只要小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生成对他们个人来说是“新认知”的产物,其行为即可被视为创新。
TOP
22#

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基〔2014〕4号】——核心素养的提出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TOP
23#

怎样让备教学评一致起来?
拟定:基于三大能力素养的学习目标
设计:提升三大能力的学习活动
观察:师生有什么言行表现?
交流:反思活动的有效性如何?
改进: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周朝勇
TOP
24#

怎样让备教学评一致起来?
拟定:基于三大能力素养的学习目标
设计:提升三大能力的学习活动
观察:师生有什么言行表现?
交流:反思活动的有效性如何?
改进: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
上虞水手 发表于 2020/9/27 9:12:38
这个理论感觉很有实用价值,陆老师有没有具体的文稿,分享一下。
TOP
25#

感觉这学期的事情特别多,陆老师是否也有同感?
TOP
26#

在论坛中一起学习。
TOP
27#

深度这个词需要沉下心来才能做好!向康哥学习
TOP
28#

分析得真细!
TOP
29#

回复 10楼上虞水手的帖子

老师,你好用心啊!学习了!
TOP
30#

看陆老师记录这么及时,学习那是相当用心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