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丽洁2020暑假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STEAM课例精编》摘录... [复制链接]

31#

回复 5楼博文小学王丽洁的帖子

王老师真有心,还总结了沟通小技巧,这些技巧在教育中很实用
TOP
32#

主题—鱼儿会游泳,鸟儿会飞翔,人会感知:混乱的感受,混乱的信息  孩子爱我们,同时也怨恨我们。他们对父母、老师以及任何可以管教他们的人都有两种态度。父母要接受这种矛盾情感很困难,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有这种想法。
  我们可以学着接受我们自己内心以及孩子心中的这种矛盾情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孩子应该知道这样的情感是正常的、自然的。通过承认孩子的这种矛盾情感,并表达出来,可以减少孩子的内疚和焦虑。
TOP
33#

对孩子的矛盾情感保持平静的、不批评的态度对孩子有好处,因为这样做传达给他们一种信息:即使是这样混乱的情感也是能够被理解的。
TOP
34#

对人类本性更高深的考察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有爱就会有恨,有尊重就会有嫉妒,有奉献就会有对抗,有成功就会有担忧。需要睿智才能意识到这些感觉都是真实的:不管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既积极又消极的矛盾心情。
TOP
35#

阅读这个主题,触动最深的是下面这段文字:尽管我们无法随意地选择这些情绪,但是,倘若我们知道它们是什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何时以及如何表达出来,这是问题的关键。许多人被教育得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当他们感到憎恨时,被告知说那只是不喜欢而已;当他们感到害怕时,又被告诉说没什么好害怕的;当他们感到痛苦时,教育建议他们要微笑着勇敢面对。我们中的许多人被劝诫在不开心的时候要强颜欢笑。
读来很心酸,现在总有人说孩子失去了童真,不知道这个现象到底是好是坏,但我们都知道伴随着这些隐藏的还有一句话——你长大了。
TOP
36#

主题—映射情感:说出孩子的感觉有助于他们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
对着一面镜子,我们需要的是影像,不是说教。
情感的镜子就是要把情感原原本本地映射出来,不变形。
TOP
37#

回复 1楼博文小学王丽洁的帖子

拿起笔及时摘录还是挺有用的,若能将摘录进一步整理,是个难点。
吕坚
TOP
38#

回复 10楼谢勇波的帖子

就如科技创新大赛的作品,有了思路前提是先在淘宝里查查,或许已经有了更好的产品。
吕坚
TOP
39#

回复 2楼博文小学王丽洁的帖子

读懂孩子的语言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若教师能像父母那样 ,即使旁人难懂的语言,父母一听便知,对于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作用。
吕坚
TOP
40#

回复 10楼谢勇波的帖子

就如科技创新大赛的作品,有了思路前提是先在淘宝里查查,或许已经有了更好的产品。
风之灵动 发表于 2020/8/9 19:50:28
这倒是,搞了半天,原来别人早有了,就是无用功。
TOP
41#

回复 3楼博文小学王丽洁的帖子

虽然天下孩子都讨厌父母的喋喋不休,但现实生活中,倘若没有父母的喋喋不休,或许孩子会存在更多的问题,正因为孩子知道这事不对,父母要批评指责甚至喋喋不休,才从中被暗示行动的选择。
吕坚
TOP
42#

回复 5楼博文小学王丽洁的帖子

这七点可否理解心平气和、尊重理解。
吕坚
TOP
43#

大家都是第一次活着,老师是第一次做老师,学生孩子也是第一次,大家相互包容喜欢理解。
TOP
44#

回复 37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我在阅读中也明显感受到这方面能力的欠缺,不善总结,无法精简语言表达。整理得当说明已经能形成自己的一套语言组织系统了。
TOP
45#

回复 41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孩子不易,父母难当。但人们大多要经历这两个角色,“角色扮演”是技术活。
TOP
46#

回复 42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吕老师的总结简练明确,一针见血。
TOP
47#

的确,与孩子沟通真是个大问题,但我感觉沟通更多受自己的心态影响,或者说受自己的理念影响。多读书,多调整,多修行。
TOP
48#

回复 47楼儒衣飘飘的帖子

再控制也不能否认人类偶尔会变成情绪化生物,情绪也是人类生活多彩的不可或缺,若是大家愿意适当控制情绪,很多矛盾其实早就被扼杀于无形之中
TOP
49#



另一本新开启的阅读,文字内容较少,更多的是案例
TOP
50#

先大致翻阅STEAM课例精编后,发现这本书的排版比较科学,惊喜之处在于它将课例分成学生篇和教师篇,一样的课堂主题,从师生不同角度入手,内容侧重点也不同
TOP
51#

主题——谈话的原则:理解和共鸣
许多孩子的问题的真正意图,是他们对放心的渴望。当孩子回到家,不停抱怨他的朋友、老师,或者生活时,最好顺着他的语气回应他,而不要先试图查明事情的真相。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安慰。
我阅读这个主题时还是抱有一定的辩证的,它的前半段方式确实能够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但是缺乏了稳定情绪后怎样正确引导三观的方法,表示理解不代表认同某些错误的做法,共鸣也仅仅针对特定情境,让孩子在意识观念建成阶段树立正确的三观才是谈话的根本目的所在。
博文小学王丽洁 发表于 2020/8/2 20:47:29
理解孩子表达的出发点,站在他的角度感同身受的去理解,这是有效交流的起点!成人之间的交往即使如此!赞!
TOP
52#

阅读帖持续更新,有毅力,赞
TOP
53#

回复 49楼博文小学王丽洁的帖子

曾经也想过要不要买这本书,我怕我们所用教材和这本书编写的教材不是一个版本的,所以暂时没买,期待有机会能阅读这本书!!
TOP
54#

回复 53楼上虞百官小学傅滨飞的帖子

这本书和我们的教材并不完全匹配,但它的课例可以看作教材知识点的引申。
TOP
55#

回复 51楼酸牛奶的帖子

如何与不同的孩子交往,是教师穷极一生也研究不完的课题。感同身受也只能是尽量靠近,真正的共情是很难的。
TOP
56#

反思:什么是STEAM教育?
  可以这样理解STEAM教育的内涵:STEAM教育的前身是STEM教育,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 Engineering(工程)和Math(数学)的基础上,增加Arts(艺术)的教育,使得技术和工程教育融入了艺术人文的教育,构成学校文化的一部分,这就是 STEAM教育。STEAM教育是一种整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学科教学和学习的途径,强调跨科统整,将知识获取、方法与工具的利用以及创新生产的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STEAM教育不单单是整合各个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各个学科不同的实践过程精神内涵进行融合,是一种创新的学科融合。
  STEAM教育以整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获取,引导学习动手实践,以寻求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方法。STEAM教育的核心特征是:跨学科、开放性、趣味性、体验性、协作性、设计性。在进行STEAM教育时,以体验现实世界为主,强调实践动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设计进行知识体系的输出,借助一定的工具,设计具有开放性的创新性产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TOP
57#

反思: 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的异同
  创客教育主要以自我探究和动手实践为主,强调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动手制作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掌握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对创客教育和 STEAM教育进行比较,会发现两者有很多的异同点:
  首先, STEAM教育强调的是学科的融合,提倡跨科统整,整合不同的学科,其教育核心就在于此;创客教育强调的是创造,即使在创造过程中会涉及不同的学科,但其本身不强调学科。
  其次, 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解决的问题都来源于现实情境的设定,不同的是, STEAM教育问题的设计来源于教师的引导,教师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而创客教育的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其主张的就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而非让学生探索教师创设的相同的问题。
  再次, STEAM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教学设计者、学生引导者、以及活组织者,不同的教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项目,其注重的是学生在完成作品过程中,对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作品完成与否,并不十分重要;而在创客教育中,教师扮演的是学生支持者,不需要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学习,只需要维持秩序,配合学生完成作品即可。当然,创客教育强调产品的输出,创客教育主张采用各种工具,比如开源硬件、3D打印、微型机床等,进行产品的设计,最终一定要产品的输出。
  最后,两者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STEAM教育强调的是跨学科的多元思维,而创客教育强调的是独立创造思维,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将其实现的能力。
  总之,借助STEAM教育的优点,让其在推进创客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以STEAM教育为本,推进创客教育,在设计创客课程时,融入 STEAM教育的思想,让大家可以意识到创客教育在知识覆盖层面有不足的问题,使得这个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
TOP
58#

反思:STEAM教育理念下中小学实施创客教育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需求(课程内容、理念、目标)
  创客教育是面向青少年的教育,课程设置应该面向的是K-12,需要考虑各个年级的学生特征,综合考究之后,再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为了将创客教育融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需要整合各阶段校本知识,以项目式教学为导向,使用工具有计算机编程、3D打印、微型机床、传统手工,以高频次产品输出为手段,将学科知识有效地融入其中。
  课程内容设置需要基于校本课程的课标,使得创客教育的内容与传统的校本学科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不仅能够做出有趣、实用的科技小产品,同时可以起到预习与复习校本学科的作用,将应试教育与创客教育有效地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创客教育难以在学校推进的问题。
  课程内容在具体设置时,由基础课程、主体课程和工具课程三部分组成。基础课程来源于不同学科的校本知识,需要 STEAM理念的指导,进行有效地融合;主体课程依托项目制教学,着眼于产品制作本身,涉及到情境创设和产品设计等方面;工具课程主要是针对产品的完成设置的课程,比如3D建模、3D打印、仿真软件等使用的课程,当然并非单纯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工具,都需要设置有具体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学习。
TOP
59#

反思:STEAM教育理念下中小学实施创客教育的教学理念
  采用项目制教学和分组教学,以项目制教学为主,使得跨学科的程度更深,化学科的有形变项目的无形,高频次的成果输出,做出更加具有科技性和趣味性的产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且发挥特长,真正地做到人人参与,都能有所收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不同侧面的思考,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辅助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对未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过程强调的是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TOP
60#

反思:STEAM教育理念下中小学创客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STEAM教育的核心特点在于跨科统整,强调不同学科的融合;创客教育的理念是基于创造的学习;综合考虑学校的传统教育的分量,这也是学校能够主动接受创客教育进入校园的关键因素;将三者有效结合,探索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进行创客教育的过程中也一并进行了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这种学习是基于兴趣的主动学习,而非传统教育中的被动接受。严格考究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项目制教学,针对当前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升学压力”问题,以 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创新与创造为主线,构建 STEAM理念下中小学创客课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跨科统整,动手创造”的STEAM教育理念为理论指导;具体分为5个部分:①教学目标:通过对不同学科的知识的整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针对不同项目都能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②知识与积累:主要包括课前准备与课堂活动两方面,课前准备的工作主要是教师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融合,以便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习情境进行创设,进而引入课堂学习,课堂由教师进行总-分结构的知识讲解,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教学,引导学生完成作品文档(案例名称、创作思想、技术技巧、独特之处),由小组成员进行说明汇报;③工具与能力:在设计图完成的前提下,采用分享式教学,指导学生进行三维建模,最终进行3D打印,完成作品的外在结构模型;④创新与制造:即项目制作,选取合适的主板和电子元件,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程、电子元件的连接以及与外在模型的组装,完成项目制作;⑤展示与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成品展示与制作分享,让学生将完成作品的收获进行交流与分享,成品展示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制作分享锻炼和考验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视频录制,在学生进行陈述之后,教师进行点评,以学生实际的表现反馈回教学中,以促进标创客教育的持续发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