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古诗词遇到月相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以月亮为吟咏对象;有的虽不直接吟咏月亮,但也会写到月亮。若纯粹从天文学的角度去辨析诗中月亮的月相和出现的时间,也是鉴赏古诗词的一个角度吧!


[attachimg]131457[/attachimg]

    自古以来,月亮的相变化是最为人们注意的天象之一。月亮的形态在天空中显示以一个朔望月为周期的变化,若从朔开始,经过蛾眉月(又称新月)、上弦月、盈凸月、望月(又称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回到朔(或晦)。天文学上以月球对于太阳的黄经差Δ来定义上列各个位相。在黄经差到达某一数字时,都是一个确定的瞬间。这些定义如下表所列:


[attachimg]131458[/attachimg]

    历法中的阴历和阴阳历(如我国的传统历法和现在的农历)以朔望月作为历月的根据。朔望月的平均长度是29.5306天。阴历和阴阳历取历月长度为29日或30日,使得多个月的平均接近朔望月。以朔作为一个月的开始,即初一,也就是使得朔(Δ = 0º的这个瞬间)落在初一这天之内。经过29日或30日以后,下一个朔仍然落在初一。但是,实际上在农历的最后一天(二十九或三十日,称为晦)也是看不到月亮的,因为晦这一天的晚上,离朔的瞬间往往不到24小时。

先来读一首唐诗,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是诗人在诗中描绘的唯一天象。请问已经落下的是什么月相的月亮?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月球自身不发光,它之所以发亮是因为反射了来自太阳的光。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相对位置不同时,地球上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于是月球显示出不同的位相。如下图所示,太阳光从右侧射来。通常在对月球的轨道运动作定性的讨论时,往往取月球在平均轨道面上运行。这个面就是黄道面,因为白道就以黄道为平均位置上下摆动。




    图中月球在位置1时,它被太阳照亮部分完全背着地球。这种月相称为朔。在天文学上定义朔为月球黄经等于太阳黄经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所在的那一日,称为朔日,即初一。朔日以后,月球逐日向东远离太阳,即月球黄经比太阳黄经逐日增大。

    在图中位置2,约在农历初三到初六七的黄昏,蛾眉状的月球挂在西方的天空,被照亮的凸出部位朝向西方下落的太阳,这时的月相称为蛾眉月或新月。新月总是出现在西方的天空,我们不可能看到它从东方升起,因为它升起时正是白天。在我们看到它的几个小时里,在子夜之前,它便沉落到西方的地平以下。

    在图中位置3,大约在农历初七八,月球西侧的半个月面被太阳照亮,这时的月相称为上弦。它定义为月球黄经比太阳黄经大90°。上弦月的升起也不可见,当我们刚能见到它的时候,往往是在太阳刚落到地平线上,它出现在正南方的天空,即在过上中天的前后。随后逐渐西沉,通常在子夜的时候沉落到地平以下。

   在图中位置4,人们看到月球西侧半个月面被照亮以外,东侧也有被照亮的凸出部分,而且这种凸出逐日增大,保持着大半个明月生光。这种月相称为盈凸月。人们也见不到盈凸月的升起,但当太阳一落入地平,能见到它出现在东南方的天空。然后逐渐升高,直至过上中天,随后逐渐向西方下落,子夜以后才没入地平。

    在图中位置5,约在农历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地球正好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这时观测者所见的整个月面都被太阳照亮,这一月相称为望,又称满月。它定义为月球黄经与太阳黄经相差180°。太阳在西方地平下落,满月正从东方地平升起。它在子夜过上中天,当翌日太阳东升之际,它下落到西方地平。望日以后,月球逐日从西边“追赶”太阳。

    在图中位置6,人们看到月亮保持着东侧半个月面被照亮,西侧的明亮部分逐日减小,但大半个月亮仍是熠熠生辉。这种月相称为亏凸月。亏凸月在黄昏以后从东方地平升起,但人们见不到它在西方地平下落,因为那已是在清晨太阳升起以后。

    在图中位置7,约在农历每月二十二日前后,月面的东侧那一半被太阳照亮,这时的月相称为下弦。它定义为月球黄经比太阳黄经大270°(即小90°)。下弦月在子夜从东方地平升起,在太阳升起时过上中天,然后隐没在清晨的阳光中。

    在图中位置8,月球再次呈现为蛾眉状,但其凸出部分朝向东方未升起的太阳,这时的月相称为残月。残月在子夜后从东方地平升起,升起的时间逐日推迟,直到清晨与太阳同时升起。这时月球经过残月又回到了朔,再度进入新一轮的月相变化。

    现在我们回到张继的诗中。从全诗的叙事顺序来看,月落发生于子夜以前,应是蛾眉月无疑;但笔者也作了计算,在深秋初冬的苏州,上弦月也在子夜前下落,因此这首诗里的月亮,也包含上弦月。

    天文学家往往用“月龄”来定量地表示月相,月龄以日为单位,将每月朔的时刻定为月龄等于0,而朔望月结束时定义月龄等于29.5。于是,上弦、望和下弦的月龄分别为7.4,14.8和22.1。如果给出了某月某日某时刻的月龄值,天文学家立即可以知道对应的月相是什么情况,这说明月龄是朔望月中对月相的更精确的描述。月龄既然表示月相,也反映了月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和相对亮度(取望为100)。下表展示月龄与后面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了解了上述情况,我们再来看几首古诗描述的月相和月亮的状况。

初一的朔月,见于宋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而唐贾岛的《三月晦日送春诗涉及的是月底的“朔”:

三月正当三十日, 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 未到晓钟犹是春。

    诗中都没有提到月亮,但隐含着月亮,因为“元日”和“晦日”都是根据月亮的位相定义的。有的诗中写到的月亮应是诗人看到的上弦月,如宋林逋的《梅花》: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中黄昏时能见到的月亮应是初三起的蛾眉月到望月,最多包含月龄16的盈凸月。类似的月亮,也见于杜甫的诗《南邻。其最后一句是“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日暮所见的“月色”也就是月相在这个范围内的月亮。黄昏时月亮刚刚显现,所以说“月色新”。

有一首唐诗提到的月亮可能覆盖从上弦月、盈凸月、望月、亏凸月到下弦月的各个月相,这是崔涂的《春夕旅怀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催两鬓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三更天正是子夜,可以看到上弦月正在西落,或下弦月正在上升,更能看到从上弦月到下弦月之间的盈凸月、满月和亏凸月的3种月相。

涉及满月的诗歌数不胜数。一般谈及“明月”往往都是指的满月。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真是不胜枚举。“明月”指满月的一个显例是苏轼的《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

这首诗描绘的情况是太阳下落,花影消失,可是月亮随即升起,明亮的月光又照出了花影。太阳下落时升起的月亮那就是满月。

例如有的虽未提及“明月”,但从题目和其他句子,能知道是满月。如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词: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描绘的背景是元宵灯会,所见月亮自然是一轮满月。这是黄昏过后,刚刚升起不久的一轮月亮。垂柳枝条下挂,“梢头”离地面总有些距离,满月升起后不断攀升,怕是要花费个把时辰才能升到“柳梢头”。

还是苏轼的诗《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 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 一朵红云捧玉皇。

    在上元节看到的月亮,自然是满月,但为什么说是“淡月”呢?这时已经露出了了太阳即将升起前的晨光。很亮的晨光已掩盖掉一些暗星,只留下几颗疏疏朗朗的亮星。月光除了被晨光掩盖以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这时的月亮即将西沉,在地平线上的高度很低,严重的大气消光使它更加暗淡。

我们在前面谈到了三更可能看到的月亮,有一首诗谈到了四更月,即宋谢枋得的《蚕妇吟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 玉人歌舞未曾归。

    四更天是在下半夜,相当于2点半前后。“杨柳月”指低挂柳梢上的月亮。诗中的月相不易确定,挂在柳梢上的月亮若是升起不久的,这就可能是月龄22到24的月亮(下弦月和亏凸月);若是即将下落的那就可能是月龄11到13(盈凸月)的月亮。

还有五更月呢,请看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 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阑干。

      诗人可能在下半夜失眠了,他看着月亮逐渐西移,高度慢慢降低,月光投向花的影子随之渐渐升高,由地面投射到了栏杆上。这时漏声已残,应是五更天,相当于清晨5点钟前后。诗中的这个月亮最可能是满月,因为最明亮,花影最清晰;但也可能是月龄16和17的月亮(亏凸月),它们的亮度可以投射出较清晰的影子。至于月龄13和14的月亮(盈凸月),虽有足够的亮度,但在五更天即便还未下落,高度也太低了,投不出清晰的影子来。

    谈过了亏凸月剩下的就是残月了,吟唱残月的诗词著名的如宋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句直接点明“残月”。又如下面一首涉及残月的诗,被怀疑是杜甫所作,题为《新秋

火云犹未敛奇峰, 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 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 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 夜深搔首叹飞蓬。

也有不直接点明的,如宋周必大的《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

绿槐夹道集昏鸦, 敇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 月钩初上紫薇花。

能够上升的“月钩”只能是残月,而不会是新月。残月在子夜后从东方地平升起,升起的时间逐日推迟,到月底就消失在清晨的阳光里。

有些诗中的月相如何,出现在哪些日子,并不那么明显,需要经过一番探讨才能确定一个可能的范围。如唐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我们分3步考虑这个问题:1.根据历史资料考察从石头城看“淮水”和南京城墙的走向;2.确定能看到诗歌所描写场景的季节;3.考察何种月相之月亮能在“夜深”“过女墙”。

    第一步,诗中所称“淮水”即秦淮河。从晚唐之前约二百年六朝时的南京地图来看,秦淮河自南向北流来,在石头城南边西拐注入长江。当时南京的西城墙,即在石头城处及濒临长江和秦淮河的这一段应是南北走向,即后来的明城墙与之一致。“女墙”是建筑在城墙上的矮墙,通常即指凹凸的雉堞。雉堞沿着城墙的走向,整齐地排列在城墙的上部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0/2/24 19:24:0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学习了!厉害!
TOP
3#

这个有意思!语文课和科学课结合了!
TOP
4#

回复 1楼影随心动的帖子

那就是语文大师与科学老师一起,唯美的科学课堂。
吕坚
TOP
5#

古诗词中的科学很有意思!可以做专题学习的!
TOP
6#

其实还有很多啊!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TOP
7#

1.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相是“上弦月”.
2.欧阳修《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相是“满月”,或称为“望月”
.3.李康成《采莲曲》:采莲去,月没春江曙——月相是“满月”.
4.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相是“满月”.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相是“满月”.

TOP
8#

朔月: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峨眉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不排除是峨眉月(残))
上弦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晏几道 《鹧鸪天》)
满月: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下弦月: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峨眉月(残):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南园》)
TOP
9#

第一种是写新月的。
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诗中“月黑”实乃夜黑亦即无月。请注意,虽然诗中写到“月黑”,但天空中并不见月。虽然天空中不见月亮,但并不能说明时间在“新月”前后,因为诗中对“月黑”的原因交代很清楚:所以不见月光盖因大雪阴天之故,这与初一前后不可见的新月完全是两码事。所谓新月是指农历初一的月相,此时日、地、月三者连线大致成一直线,月球居中,月球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与太阳同升同落,故而不可见。
TOP
10#

可见月相在古人心中是有情节的,足可以说明人们对月相的探索热情是至始至终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把月相教学进行到底。
TOP
11#

总结得太好了,学习了。
TOP
12#

影随心动老师,就像你的网名一样,总结的很有诗意,里面分析地也很对,很全面。认真学习了。很受用。如《元日》,应该是大年初一,没有月亮。三月三十,也是没有月亮,都为朔。
TOP
13#

但诗歌中的月相往往是概况,有时是作者夸张,不能真正作为月相来分析。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夜落月,应为上弦月,楼主分析很有道理。但从诗歌的角度来说,作者半夜起来的时候发现月亮已经落山了,也有可能是新月。也有可能作者看到了的是凸月,作者这时看它已经偏西,也可以说月落。
TOP
14#

诗歌中是造意境,还有要平仄押韵,经常用新月,残月。很少见“凸月”。的诗句,难道诗人都作诗时都没有凸月。不是的,因为凸月这个词太没有意境了。即使诗人看到了凸月,根据要表达的意思,作者也会写成“残月”。

《雨霖铃

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的残月不一定就是二十六、七残月。也有可能是下弦月(二十二左右),或是凸月(十九左右)。因为只要是下半月的月相,早上都还在天上。而且这首诗写的时间并不是清晨,晓风残月是诗人此时自己想出里意境,主要表达自己被贬官离开京城的无奈,凄凉之意。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20-02-24 21:42:30
TOP
15#

在楼主举的例子中,这首诗月相是明确的
绿槐夹道集昏鸦, 敇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 月钩初上紫薇花。应该是二十六、七的月相。
TOP
16#

诗情画意在这里分享,让科学教师也熏陶一下,非常好,感谢!但我呼吁大家不要用这些题目去考学生。原因我上面分析了,第一,诗歌本身是模糊的,谁也说不清。第二,没有这个必要,本来是科学的题目,还加上对诗歌的理解。使得评价的效度和信度降低。
TOP
17#

前几年期末考不是有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请问这时的月相是什么月相?问了科学教师,语文教师,答案都不一样。
TOP
18#

本来很简单,佳节应该是类似于正月十五,或是八月十五。满月使人思人,而且我们经常在中秋节上用这句诗。所以说是满月。这是一种解释。
TOP
19#

问题来了,学习认真的同学发现,这首诗的题目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九月初九,重阳节。这时应该是上弦月。第二种答案。
TOP
20#

我去问我校语文教研组长,她说,这首诗的题目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但诗句中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并不特指这一天,而是泛指所有传统节日。我的妈呀,那就多了!除了上面两种外,还有五月五端阳节,应该是新月。如果是中国最大的佳节大年三十,那是朔月。
彻底(((φ(◎ロ◎;)φ)))😵
TOP
21#

丰富的资料!“月相”的资料不愁了
TOP
22#

充满诗意的科学课
TOP
23#

从语文中解读月相,从月相中解读语文!
诗词找那个的月相有的时候更多的是作为应景应情的事物!
不同的月相衬托出不同的心情!
TOP
24#

从科学中解读月相,探索科学奥秘
TOP
25#

建议分楼展示,字体大一些,这样更能说清楚
TOP
26#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以月亮为吟咏对象;有的虽不直接吟咏月亮,但也会写到月亮。若纯粹从天文学的角度去辨析诗中月亮的月相和出现的时间,也是鉴赏古诗词的一个角度吧![font=-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影随心动 发表于 2020/2/23 20:02:56
佩服,学科大融合呀
TOP
27#

跨学科有机融合。
TOP
28#

将很多诗歌中体现出的月相进行综合了,这确实也是难点,太有心了。
TOP
29#

大开眼界,感谢老师的分享,古人对月相的观察不比现代人少呢!
TOP
30#

学习了,非常好的学习资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