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5省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评审会
张秋佳老师的《压缩空气》
张老师的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呈现了注射器,放手让学生利用注射器自由的研究空气的特点。学生通过各种玩法,发现中会有之前学习过的空气特点,也会有新的发现。然后基于学生的立场切入,聚焦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中。让开放的课堂与思维集中到一个点上来。平时上课时,我总习惯让学生跟着我的节奏走,我想今后的课堂应适当放手让学生去开放的玩一玩。在玩中学,挖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用活动式板书形象化的呈现。活塞往里推,空气占据空间变小;活塞往外推,空气占据空间变大。此时的活动式板书是亮点。学生能将想法直接的呈现出来。在课堂中,有些时候让学生自己上来画,写会更好,更直接。
再上一个台阶探究活塞移动过程中空气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学生讨论后来进行猜想。全班的猜想变为两种;一种是空气量发生变化,一种是不变。我坐着比较靠前,清楚的听到一组学生在讨论说:空气微粒个数应该一样多的,不会变化。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之后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在我平时上课时,通常是我将实验的方法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我认为这甚至比做实验更加的重要。证据意识的渗透。马上又学生想到了放在水中,让我眼前一亮。实验证明了空气的量不会发生变化,即微粒个数不变。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由学生之前玩的过程中的现象还说了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在最后还借助了有色气体组织学生对压缩空气,空气被压缩后的状态进行类比研究。对于这个环节教师们各抒己见,有认为可能是有毒气体,有认为该反应涉及到微粒个数变化的,有认为该气体并不是空气的等。从气体颜色变化中深化对压缩空气的认识。我觉得这节课要让学生明白空气能被压缩,但如果让学生知道气体能被压缩是不是更好。空气也是气体。但从喻老师点评中让我明白,这个环节根本没必要。因为学生在此环节前已经明白了空气能被压缩,微粒个数不变。思维已经从直观思维跳跃到了抽象逻辑思维。用上有色气体后,反而把学生的思维从上一层拉回来了。让我理解到了从思维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
这节课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