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家东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准备和反思专帖——六年级 [复制链接]

61#

2.1《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通过厚度和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实验可以容易的得到结论,但我觉得对科学实验结论的描述还不够严谨。学生得到的结论基本都是:纸梁越宽(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但之前设计实验的时候,我们是控制了很多不改变的条件的,所以有学生想到了加上这样一句,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纸梁越宽(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为这样的学生点赞。但由于没有保障每一组下面书本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得到数据每组之间有些偏差。还有可能材料宽度厚度选取的原因,并不能很好的从数据中得知,厚度比宽度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TOP
62#

2.1《抵抗弯曲》——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了三种宽度和三种厚度的纸,抗弯曲能力看回形针的个数,下面统一让学生用他们的全易通。


王家东 发表于 2019/10/10 9:11:23
三种宽度的纸好办,三种厚度的纸一直困扰我,怎么解决?
TOP
63#

回复 62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李老师 我是这样处理的,而且效果还不错。一张A4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分成八等分,撕开。一倍厚就一张,两倍厚就两张,四倍厚四张。刚刚是三种厚度。这样再对应设置两倍宽的和四倍宽的,每组刚刚六张纸。而且材料准备还比较方便。
TOP
64#

回复 62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李老师 我是这样处理的,而且效果还不错。一张A4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分成八等分,撕开。一倍厚就一张,两倍厚就两张,四倍厚四张。刚刚是三种厚度。这样再对应设置两倍宽的和四倍宽的,每组刚刚六张纸。而且
王家东 发表于 2019/10/12 9:23:10
需要黏贴起来吗。我是网购了不同厚度的纸。还没用过。下周正式启用。
TOP
65#

回复 64楼上虞樊少飞的帖子

樊老师 ,我没粘起来。不然不是有胶水等其他材料干扰了吗。我就直接一张一张往上放。
TOP
66#

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准备


前几次的实验用的都是回形针,有些形状能大大的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所以本次实验改成了硬币。
TOP
67#

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反思


在实验前先让学生说说实验中变量的控制,要注意测试的公平性,纸梁架空的距离一样,放硬币的位置一样等。但在纸梁的形状中没想到学生会折出来这么多我没预料的的形状。可能缺少一个标准。我设想直接问学生为何改变形状能影响其抗弯曲能力时,学生很难回答,所以先问学生“U”形纸梁是如何折出来的,从宽度和厚度的角度考虑,但学生回答还是存在一定难度。学生为什么对为何改变形状能影响其抗弯曲能力理解的不是很好。


TOP
68#

2.3《拱形的力量》——教学准备


TOP
69#

2.3《拱形的力量》——教学反思



先通过身边的建筑了解和认识拱形。再比较拱形和“一”形抗弯曲能力的区别。需要特别注意保证拱足之间的距离和课本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个实验是抵住拱足的力越大,观察其抗弯曲能力的变化。我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拱形弯曲的情况,分析其受力情况。





TOP
70#

连小核桃也用上了啊!
TOP
71#

拱形的抗弯曲能力我觉得在纸张的选择上,还是需要进行考虑。普通A4纸太软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TOP
72#

回复 62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李老师 我是这样处理的,而且效果还不错。一张A4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分成八等分,撕开。一倍厚就一张,两倍厚就两张,四倍厚四张。刚刚是三种厚度。这样再对应设置两倍宽的和四倍宽的,每组刚刚六张纸。而且
王家东 发表于 2019/10/12 9:23:10
这个方法好,简单实用,控制好跨度,不知道具体数据怎么样?
TOP
73#

2.3《拱形的力量》——教学反思



先通过身边的建筑了解和认识拱形。再比较拱形和“一”形抗弯曲能力的区别。需要特别注意保证拱足之间的距离和课本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个实验是抵住拱足的力越大,观察其抗弯曲能力的变化。我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拱形弯曲的情况,分析其受力情况。



[attac
王家东 发表于 2019/10/12 16:07:22

为王老师的动手做课堂点赞,可以多描述一些现象,呈现一下学生的记录单,包括教学中的成功亮点和困惑之处!
TOP
74#

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准备


前几次的实验用的都是回形针,有些形状能大大的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所以本次实验改成了硬币。

王家东 发表于 2019/10/12 11:12:59

改进实验材料,会让实验变得更高效,赞!
TOP
75#

坚持不断反思,点赞!
TOP
76#

回复 72楼酸牛奶的帖子
朱老师,我随便选了一组学生的数据
9097a755956158e835db6f851041593.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8 9:39:27 上传)

9097a755956158e835db6f851041593.jpg

TOP
77#

2.4《找拱形》——教学准备


一开始为作业本里面的实验烦恼,如何确保学生能做出拱足之间距离相等的拱形。后来找到了一个好东西(蒸发皿)顺利解决。

TOP
78#

2.4《找拱形》——教学反思



通过作业本上的实验,学生能理解到圆顶形可以由多个拱形组合而来,也能发现圆顶形的抗弯曲能力比拱形好。但对于受力的特点,圆顶形不产生外推力,不知用何种方式便于学生的理解。然后我挑选了学生站在圆顶形的结构上,让学生认识到圆顶形的抗弯曲能力很强。如何让学生理解球形的比圆顶形强只能靠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TOP
79#

2.5《做框架》——教学准备


提前让学生用学具袋里面的器材进行了简单的练习。

TOP
80#

2.4《找拱形》——教学反思



通过作业本上的实验,学生能理解到圆顶形可以由多个拱形组合而来,也能发现圆顶形的抗弯曲能力比拱形好。但对于受力的特点,圆顶形不产生外推力,不知用何种方式便于学生的理解。然后我挑选了学生站在圆顶形的结构上,让学生认识到圆顶形的抗弯曲能力很强。如何让学生理解球形的比圆顶形强只能靠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attachimg]
王家东 发表于 2019/10/24 12:12:19
好创意!
TOP
81#

王老师这样研究课堂,一定能快速成长!
TOP
82#

学生通过实践后基本可以理解球形的问题。看书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TOP
83#

2.4《找拱形》——教学反思



通过作业本上的实验,学生能理解到圆顶形可以由多个拱形组合而来,也能发现圆顶形的抗弯曲能力比拱形好。但对于受力的特点,圆顶形不产生外推力,不知用何种方式便于学生的理解。然后我挑选了学生站在圆顶形的结构上,让学生认识到圆顶形的抗弯曲能力很强。如何让学生理解球形的比圆顶形强只能靠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attachimg]
王家东 发表于 2019/10/24 12:12:19
纸拱的长度刚刚好,实验效果就明显了
TOP
84#

2.4《找拱形》——教学反思



通过作业本上的实验,学生能理解到圆顶形可以由多个拱形组合而来,也能发现圆顶形的抗弯曲能力比拱形好。但对于受力的特点,圆顶形不产生外推力,不知用何种方式便于学生的理解。然后我挑选了学生站在圆顶形的结构上,让学生认识到圆顶形的抗弯曲能力很强。如何让学生理解球形的比圆顶形强只能靠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attachimg]
王家东 发表于 2019/10/24 12:12:19
用小塑料圈,可能比纸圈的效果会更好些吧?
TOP
85#

十八般武艺样样都用上了啊
TOP
86#

2.5《做框架》——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个三角形框架,一个四边形框架和一个加固后的四边形的框架。学生对于此环节都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加固后四边形稳定的原因在于变成了两个三角形。我把重心放在了做正方体框架的环节。有了提前的练习,比预想的好。各小组先进行了承重测试,发现抗弯曲能力不是很强。然后我让他们进行了加固。首先先讨论,大家都认为需要加斜杆,并认为加在上下两个面上没用。然后让他们对侧面进行了加斜杆,发现了有的组加了一个侧面,有的两个,有的四个。发现抗弯曲是越来越好。但不知道是不是用橡皮筋的原因,即使后面加固了,抗弯曲能力也没有很强。


TOP
87#

2.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准备


去门卫师傅那拿了些报纸

TOP
88#

2.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反思


我的这节课可以说是一节比较失败的课,前面的课我都是给学生做实验的,但这节课学生所制作出来的桥并没有达到我的期待。课前,我提高告诉他们我们下节课要做一座桥,让学生从其他途径找找感觉。一上课,我担心时间够,所以对桥进行了简单的复习,就开始了制作,但效果不好。上到第二个班级的时候,我又加上了观看了优秀的纸桥,但效果也并不是很好。不知道是否是学生团队协作不好或是动手能力不够,还是我组织的不到位。


TOP
89#

3.1《电和磁》——教学准备
TOP
90#

3.1《电和磁》——教学反思


本节课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活动,第二个是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活动。课前我就担心来不及,所有线圈都提前给学生绕好了,结果还是来不及。或许第一个实验有点复杂,或许是我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总有学生不清楚该怎么做?难道一定要我在上面演示一遍,大家才清楚吗?还有好多学生看到小灯泡亮了特别的开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