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天常有的热射病,就是中暑吗?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新闻里开始报道有群众在夏天中暑了,或者得了热射病了。热射病是近几年才听到的病名。那么热射病就是以前常说的中暑吗?
分享 转发
TOP
2#

热射病应该西医的名词,属于高热导致神经系统受损,继而呼吸、循环、心脏都严重异常的病。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
按其症状相当于重度中暑。西医要等高温引起人体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都受损才算“病”,中医传统的中暑,从轻度开始就有及时的认识和相应的治疗对策。
最后编辑四季桂 最后编辑于 2019-07-30 07:31:06
TOP
3#

谢谢科普
TOP
4#

中医就是中暑
TOP
5#

感谢科普,有什么效果比较好的药呢?

热射病应该西医的名词,属于高热导致神经系统受损,继而呼吸、循环、心脏都严重异常的病。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
按其症状相当于重度中暑。西医要等高温引起人体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都受损才算“病”,中医传统的中暑,从轻度开始就有及时的认识和相应的治
四季桂 发表于 2019/7/30 7:29:16
TOP
6#

学习了
TOP
7#

回复 5楼挪威森林的帖子

我不是专业人士,只是爱好和关注中医药健康。据我的关注了解,中暑之前,益气清暑,增强抗逆(热)性,用清暑益气汤,或生晒参西洋参双参茶。未中暑但低热不思饮食(疰夏了),就除湿,用米仁等,也用益气消暑汤。轻中度中暑就是十滴水,行军散,藿香正气水(比胶囊好),或风油精兑水。重度中暑就是热射病,能服药先服药,有晕厥要急救,掐人中,心脏按压,但我不是红十字会员。直至送医。
既然由天热导致,发病前发病后都要避热,消除致病因素。
平时没有感冒没有中暑的情况下,多用双参茶,补;常用益气清暑汤,调理。
最后编辑四季桂 最后编辑于 2019-08-07 07:34:36
TOP
8#

回复 5楼挪威森林的帖子

我不是专业人士,只是爱好和关注中医药健康。据我的关注了解,中暑之前,益气清暑,增强抗逆性,有清暑益气汤,或生晒参西洋参双参茶。未中暑但低热不思饮食(疰夏了),就除湿,用米仁等,或藿香正气方,然后再用益气消暑
四季桂 发表于 2019/8/2 17:52:04

中医的四季保健和治疗有它系统而独特的方法。像感冒,中医分风寒感冒(不完全是冬天的感冒)、风热感冒(不一定是夏天的感冒)、暑湿感冒(大部分夏天的感冒)、气虚感冒(要在治感冒同时用补气药)。西医都用一种药,像康泰克之类,用以消除头痛、发热、鼻塞、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最后编辑四季桂 最后编辑于 2019-08-02 18:55:59
TOP
9#

涨知识了
TOP
10#

听到了新鲜的代名词
TOP
11#

中西医不同的叫法而已,大家听说过蛇缠吗?按农村说法,缠遍一圈要死人的,我也生过,没看中医,看西医说是带状疱疹,打针涂药膏就好了。中西医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理念,其实教育也差不多。
TOP
12#

学习了,原来如此。
TOP
13#

学习了,谢谢分享
TOP
14#

中医药博大精深啊
TOP
15#

热射病跟中暑,还有夏天寒气侵体是不是同个病?
TOP
16#

长知识了
TOP
17#

一会儿中国名,一会儿西方名
TOP
18#

这样有意义吗?最好统一一下
TOP
19#

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TOP
20#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TOP
21#

治疗
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凉盐水等饮料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幸存者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故需积极抢救。
1.体外降温
旨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脱去患者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湿床单包裹全身。以冰水浸泡治疗已不再推荐,因发生低血压和寒战的并发症较多。但如其他方法无法降温时,亦可考虑此方法,但此时需要监测深部体温,一旦低于38.5℃时需停止冰水降温,以防体温过低。
2.体内降温
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药物降温
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的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
4.对症治疗
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压疮,须加强护理;提供必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以促使患者恢复,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促发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应用升压药纠正休克;甘露醇脱水防治脑水肿。激素对治疗肺水肿、脑水肿等有一定疗效,但计量过大易并发感染,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TOP
22#

预后
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体温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死率直接相关。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与神经系统、肝、肾和肌肉损伤程度及血乳酸浓度有关。昏迷超过6~8小时或出现DIC者预后不良。体温恢复正常后,大脑功能通常也可很快恢复,但有患者也可遗留大脑功能障碍。轻或中度肝、肾衰竭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严重肌损伤者,肌无力可持续数月。
预后——分为自然预后和干预预后,疾病预后与患者的治疗时机、疾病或疾病的发生程度、医学水平、合并的疾病、医生的个人能力、体质、年龄、患者是否正视疾病或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是否继续治疗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疾病预后有些是不可抗拒的,例如年龄体质等。有些是需要通过早期干预才可以降低患病或致死致瘫风险,或通过早期干预改善症状的。干预预后就是医生根据临床症状或影像、化验等途径获取患者病情信息,掌握病因、病理和病情程度等方面之外,重要的是要根据治疗时机和方法结合治疗操作中所发现的新情况,结合当前临床医学干预水平、临床经验来预测判断疾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转归或进展恢复的程度,后续所需要的治疗时间和程序。包括如何康复,干预治疗后遗留的症状、体征和并发症等其它异常的发生或消失及死亡。也包括提供时间线索,如预测某段时间内发生某种疾病的可能性。所以疾病预后只是一种可能性,医生应引导病人正视疾病,促进康复。
TOP
23#

预防
出现早期症状,及时撤离高温现场。避免高温下、通风不良处强体力劳动,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进食含盐饮料以不断补充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当高温下作业无法避免时,需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措施,尽可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有易患倾向者应避免从事高温下工作。
TOP
24#

治疗
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凉盐水等饮料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幸存者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故需积极抢救。
1.体外降温
旨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脱去患者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湿床单包裹全身。以冰水浸泡治疗已不再推荐,因发生低血压和寒战的并发症较多。但如其他方法无法降温时,亦可考虑此方法,但此时
酸牛奶 发表于 2019/8/5 11:39:33
学习了,谢谢解惑!的确是一种凶险的急症。
TOP
25#

我常要中暑,怎么破?一有点不舒服,家人就要给我扭痧
TOP
26#

我常要中暑,怎么破?一有点不舒服,家人就要给我扭痧
儒衣飘飘 发表于 2019/8/6 23:11:25

常要中暑,我觉得不大会,可能是头痛或感冒。有的人血管或神经比较敏感,受热受冷就要痛,离开热的环境或冷的环境就会好。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少数是细菌)繁殖后,其毒素引起头痛,这时候就是治感冒,夏天感冒有部分患者宜用午时茶,咽痛发热才用双黄连。
如果还有轻中度头晕,恶心,身热不出汗,就是中暑了。这时候扭痧效果就不如感冒了。

中暑前中暑中的对策,具体见7楼。
泥胡菜叶标本.jpg (, 下载次数:0)

(2019/8/7 7:35:28 上传)

泥胡菜叶标本.jpg

最后编辑四季桂 最后编辑于 2019-08-07 07:35:28
TOP
27#

回复 25楼儒衣飘飘的帖子

用吸痧器,又方便又无痛楚,我常用喝热茶,多排汗 ,少用空调等方法减少夏天的不适感
TOP
28#

应该用中国传统的中医中暑来称呼!
TOP
29#

浙江“烧烤模式”持续发力 中暑病人到医院扎堆“报到”

TOP
30#

博大精深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