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交流会及其它相关内容:
我们共成长之一:
2006年9月25日,浣江小学崭新的会议厅,由俞老师精心设计的"我们共成长"纯民间团队活动开始了,我们会聚于一起,有熟悉的姐妹兄弟,更有年轻有活力的新面孔,为了共同的目标_____让我们的科学教学更完美,让孩子的科学素养更完备,我们将更加努力,在学习与交流中共同成长!
我的一番开场白:
我们是以“小学科学青年教师成长者团队”的名义相聚在一起,我们当中,有成长者团队的指导师,也有青年成长者,虽然我们的身分不同,但我们都是成长者,借团队这个名义,无论是成长者团队的指导师还是成长者团队成员,我们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情况,全面提升教学业务素质,从而让你们成长的同时也让自己继续成长。
“小学科学青年教师成长者团队”是以教研大组的名义发起的,实际上是俞老师提供给我们一种非常有创意的学习方式,感谢俞老师为我们的成长所做的一切,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的同时更要用行动感谢!
团队成员浣江小学:楼迪波之:“成长”有感
这次的“小学科学青年教师成长者团队”活动,对我帮助很大。我也开了一节公开课—《运用感官》。评课老师对我的评价可为是一针见血,使我这个刚刚站上讲台两个多月的科学专职教师,早早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是幸运的!
我认为我最大的问题是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过多的关注教学过程,其实这一点是大多数年轻科学教师把握不准的地方,也是最致命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行的,必须认真积极长期钻研教材,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从整体上把握。做为我本人,从指导老师们的建议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很多不足,我简单地概括出几点:
1、教师语言必须精练,尽量避免重复、口头禅和顺势语,如“好不好”,“行不行”,“想不想”之类,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是不科学的。教师的语言必须概括,当问题提出后,怎样才能顺势,适时地引导学生从“歧途”中扭转,对学生“散”的答案进行概括,这是很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2、教师要尽量避免一些难理解的词。要知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教师的语言应该停留在学生听得懂的层面上,很多需要有一定经验基础才能理解的词,如“物质”,“系统”,“液面”,“容器”,少说或不说,能用其他词代替的尽量其他词,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否则,一堂课听下来学生还在想这个词什么意思,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危害更大。
3、青年教师往往急于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忽视对学生科学习惯的培养,如倾听的习惯,实验的习惯,记录的习惯。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科学习惯”也是一项重大的目标。我觉得在平时的课堂中,应该多注意培养这些被忽视了的习惯,而对一个小学生来说,习惯的培养往往可以对他以后的科学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4、青年教师对教材理解后,不能死板地按照书本或原有的模式,应该有多多钻研的精神,应该努力探索一些更好的,更简便的方式,达到学生学习的目标,对学生而言,科学是理性的,是有前因后果的,所以不要强加知识给他们,如果能讲出给所以然来,或有因果关系的,这样的知识才会使学生更信服,才符合科学的标准。
这就是我在本次活动中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希望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
二○○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我们共成长之二:
06年11月21日,浣小的第二次碰面,让我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堂全生态的课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思考,请自由发表:
团队成员: 天马实验小学 杨新萍 听后感
听了《运用感官》、《比较水的多少》、《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三堂科学教学实践课,感触很深。三位老师以自己不同的风格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科学探究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三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安排了一些适合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也由此激发。如:《运用感官》中,楼老师通过安排学生观察橘子、品尝橘子,学生经过体验,领会到了感官的重要性;又通过摸鸡蛋游戏,充分感受到了眼睛的独特性,没有眼睛就不能区分蛋的类别….. 在教学进程中安排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开展活动,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让学生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体验到了研究成功的喜悦感、成功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
情境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在教学《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中,教学开始,杨老师就让学生品尝饼干,做导游这样独特的方式带领饼干进入自己的消化器官,这样独特的情境导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热情,同时也顺利引出了本堂课的探究对象——消化器官。
进行实物演示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一个途径。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中,当学生探究比较水的多少方案中,当学生思维单一,理解发生困难时,王老师通过实物演示点拨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三位老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楼老师在教学《运用感官》时,教学语言欠精练,教师在归纳的时候没有归纳在展示先进仪器照片时显得有些单一;教学《比较水的多少》中,王老师讲的太多,对于教材的理解没有切合学生的实际;《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杨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消化器官时显得不够深入,学生没有动起来,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问题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之,听了这三堂课,受益匪浅。
|
|
|
团队成员夕沙之反思:
这次的课上的自己也很意外,但又是必然。我自己最大的感受:是教学过程不够紧凑。同时,老师们的点评也让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让我重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1)、对一堂课的评价,主要见其细微之处;从一堂课中,也能粗略看出教师自身的素质。而我在课堂中对细节关注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语言不够精炼,像“可不可以”、“行不行”等口头语过多;板书不够简洁,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多的关注这些方面,该掉自身的不足,努力寻求不同的方式。 (2)、教师要学会灵活的处理教材,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设计。对“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这一活动,根据我试教的那几个班的学生实际,我将该课的三个活动:比多少、多多少和使用量筒进行了整和,但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对这次上课的班级不适合。即,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整和教学内容。因此备课时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要有充分的预设。 (3)、让学生把话说完!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在讨论比较方法的活动中,不乏有这种现象:当学生的方法跟老师的预设接近时,教师便迫不及待的往自己预设的方向引。这样一来,教师讲的多,而学生讲的少,不但“牵着学生走”的痕迹较浓,而且不能体现“科学课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宗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 总之,最好的方式是不断的反思,最宝贵的财富是老师们的指点!
06年12月20日 |
|
我们共成长之三:
07年1月
_____今天是读书交流会,听了八位年青有活力的青年教师的读书报告会,与会人都深有启发:是呀,为什么读书,读书怎样读,读书后有什么体悟?这些问题在报告会中得到了充分的交流.
老师们读书的方式多样而有实效:有的边读书边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出困惑与思考;有的能把多本书串读起来,整合相关的内容;有的还能把书读透,及时亮出自己的观点.
相信今后带着问题去读书的方式一定会让我们明白:读书是为了引导反思,读书是为了提供佐证,读书更是为了指导实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0 11:07:5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