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求助: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的理解 [复制链接]

1#
         五下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中第三部分“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对“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这句话,我之前是这样理解的,橡皮是由一种材料(橡胶)构成的;回形针是由一种材料(铁)构成的,小石头是由一种材料构成的。而带盖的空瓶是由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由塑料、空气(空瓶中间是空的)组成的。我理解的是单个物体由一种材料构成。总觉得上这几课很不顺。
        又一次教五下教材,我还是很困惑,查了论坛里一些资料,我发现“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块橡皮,半块橡皮,四分之一块橡皮、八分之一块橡皮、更小的橡皮,这一组物体是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再比如木头做的凳子,同种木头做的桌子,同种木头做的木棍,这三样物品也是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这句话的意思是木头做的木棍,铁做的回形针,玻璃做的玻璃弹珠,黄泥做的砖块,这组材料是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

       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的是“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采用一组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球,从单个球来看是不同材料构成的,外面是塑料,里面填充了另一种物体。有一个是空心的,那就是塑料和空气两种材料构成。从整组材料看,反而觉得都是由塑料这种材料组成的。这也是让我产生误解的原因。如果这组球是体积相同的泡沫球、塑料球、木头球、铁球、铝球。第二组材料是重量相同的泡沫块、塑料块、木头块、铁块、铝块。那很明显就是一组材料不同的物体。

        我问了一个教科学的同事,她的理解是跟我原来一样,并且她强调“构成”,也是从单个物体去看材料的组成。
        各位大侠,您觉得这两句话是不是很容易引起误会啊?您是怎么理解的?望大家不吝赐教!
最后编辑高丽萍 最后编辑于 2016-03-02 21:00:42
本主题由 管理员 不睡觉的兔 于 2016/3/5 7:42:46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其实,我也有同感。
教材中“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实验设计从外在看来很难向学生解释。尤其是我们仪器室配备的实验盒有两种,均出自浙江某仪器厂,但是均是塑料制成的空壳再往里面装配重。从外形很难解释“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这一概念。尤其最后归纳总结时显得很牵强!
TOP
3#

这个教材我觉得牵强,先让学生搞昏,然后在进对比纠正,思维上不对头
TOP
4#

这是器材配备造成的原因,应该配备如:体积相同的泡沫球、塑料球、木头球、铁球、铝球;第二组材料是重量相同的泡沫块、塑料块、木头块、铁块、铝块。这样就不会产生歧义了。
教材中为什么不标出具体的材料名称,是为了让执教教师自己可选择合适的器材。如果直接标出材料名称,也有好处,配套生产的教具会更方便。
TOP
5#

这个教材我觉得牵强,先让学生搞昏,然后在进对比纠正,思维上不对头
朱斌 发表于 2016/3/3 9:56:13
《沉和浮》单元,前面几课指向研究密度前概念对沉浮的影响,后面指向浮力对沉浮的影响,仔细阅读教参,思路就清晰了。
TOP
6#

以前常识配套材料中有大小相同的木块、塑料块、铝块、铁块可以使用。
茅盾实验小学→乌镇植材小学→羔羊中心小学   金国江  QQ:55502289
TOP
7#

的确有点纠结,但是其实比如体积相同,重量不同,材料里面是有配重的,因此这里涉及到平均密度的问题,就像船只中的重物一样,这一点要申明实验也是可以做的,我认为没有大问题。
TOP
8#

就重量和体积两个变量,其他条件应该不变,那么塑料做的外壳和金属配重材质应该是相同的。倒是利用不同材料来实验,倒是无端增加了一个变量,此时的实验未必容易解释。
TOP
9#

在我看来这个实验材料还是科学的,你们说呢?
TOP
10#

我上课强调的是材料的材质,这样可能更好理解。
TOP
11#

实验室配置的材料,太绕了,五年级学生不好理解,每次都很绕,最后网上买了个材料来做。
TOP
12#

我们实验的时候有学生打开小球看的,说空心的,也有学生去摇的,说有的里面没东西什么的。确实材料改进下比较好。
TOP
13#

个人觉得,其实第1课让学生感受和物体的沉浮和本身什么材料有关,感受密度,但不点破。而教了第2课,回过来看第1课,会发现第1课其实是”同种物质,同时改变体、重量,沉浮状态不变“。再到第3课初, 控制单一变量,同一块橡皮泥,质量不变,怎么改变沉浮状态,再引发会排水量的学习。这么想后,我觉得顺了,自己的一点小想法,第1年专职科学后,这是第二次教学五年级,向大家学习。
TOP
14#

回复 1楼高丽萍的帖子

教材的表述没问题,是你拿到的实验材料设计有问题。本来就应该每一个大小相同体积不同的球、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球都用一种材料做(而不是用成混合材料的),实验材料出了问题。
TOP
15#

这个教材我觉得牵强,先让学生搞昏,然后在进对比纠正,思维上不对头
朱斌 发表于 2016/3/3 9:56:13
我也觉得线索还是比较清晰的,只是容量比较大,时间有点紧,慢慢理,可以的!
TOP
16#

沉浮单元教材设计理念是很先进的,它是站在沉浮规律探索历史规律上的,因此有些跳跃式的,实际上每一课都是历史探索的节点,但是这样的设计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有难度的。
TOP
17#

同种材料改变它的体积和轻重,沉浮规律不变。这句话应该改为同种实心材料,进行切割和组合,沉浮规律不变,我认为这样表述更科学,也不会对后面几篇课文造成干扰和误导。
TOP
18#

我们现在都采用配重的器材,学生们能理解,但绝对不能深入去解释,否则变成伪科学了。
TOP
19#

还要多加一些时间教学解释,时间被占用了,不解释么,学生会有歧义。自己准备也不太好准备。
TOP
20#

主要还是配套实验器材的问题,必须要专门的厂家生产: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几个单质物体,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几个单质物体。

目前很少有真正符合这一要求的,都是用投机的方法,就是采用组合材料,比如塑料里配重密封,这对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干扰。

教材的设计思路我很喜欢,就是要让学生在不断地辨析中发现、探究,逐步形成比较措施的科学概念。
TOP
21#

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单质材料难以做到的,一定会加入空气作为空间调节的。在我看来,配套材料没大问题,就是改变的重量和体积,必须规范,应该有明确数量显示。
最后编辑金亚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3-05 12:23:57
TOP
22#

我的理解:"I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指得是”不同的物体“,如依书上的5个球这套材料,这是一组模拟材料,每个球分别模拟了不同的五个物体(同积不同重的五个物体),这里隐含着这五个球是分别体表不同材料的的五种物体。”不同材料材料构成“不要理解为单个球是由不同材料构成。此思路就是顺着书上第一个活动而来:分别按轻重和体积给第一课的几种物体排序,结果无法看出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那我们就要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利用5个同体积不同轻重的球来研究,所以这5个球分别模拟着“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的物体。
TOP
23#

我的理解:"I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指得是”不同的物体“,如依书上的5个球这套材料,这是一组模拟材料,每个球分别模拟了不同的五个物体(同积不同重的五个物体),这里隐含着这五个球是分别体表不同材料的的五种物体。”不同材料材料构成“不要理解为单个球是由不同材料构成。此思路就是顺着书上第一个活动而来:分别按轻重和体积给第一课的几种物体排序,结果无法看出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那我们就要采
小兔子 发表于 2016/3/7 12:46:59

我觉得学生没办法理解到你,小兔子这样的认为,他们不觉得这是模拟一些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因为他们自己看见的是一组同体积,不同重量的和一组同重量不同体积的材料。这样反而会越解释越糊涂了。
我是直接和孩子们说这两组材料的物体是不同物质构成的,里面含有两种以上的其他材料,是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学生可以认同。
TOP
24#

沉浮单元的确有点难,有时老师也会绕进去的!
TOP
25#

平均密度一词可以一用,相当于不同材质的替代(也就是丫儿的方法),这样解释应该合理些!
TOP
26#

以前常识配套材料中有大小相同的木块、塑料块、铝块、铁块可以使用。
一江东水 发表于 2016/3/3 12:42:40 那套材料的确不错。还有潜水艇模拟实验也很管用。
最后编辑金亚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3-11 15:26:14
TOP
27#

谢谢喻老师的分析,明白多了
TOP
28#

其实不要想得这么复杂,教材中举的橡皮不管大小是同一种材料,学生没有像老师想的那么复杂。他们能理解的。
TOP
29#

在配套教具无法完美的情况下,我上这一课时干脆不讲“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反而让学生糊涂。我在本课主要就是讨论条件控制和操作方法,然后学生实验。感觉也很顺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