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馨“苏湘科韵”组:张玉莹成长档案 [复制链接]

1#

桂馨“苏湘科韵”组:张玉莹成长档案

大家好!我是“苏湘科韵”小组成员张玉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12级学生。



 


    爱好:美术。擅长中国画。


    我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女孩,因而对生命科学尤其热爱。有时候,喜欢顶着炎炎烈日,带上相机,找一处幽静的山林,拍下一堆不知名的小花小草。至今,随着学校基础生命科学课程的开设,我认识的小花小草也越来越多。尤其看到美丽的植物,有时候还会手痒痒,运用自己的特长将它们画下来。最近,我又喜欢上了多肉植物。


    往后的日子里,希望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最后,我附上一幅最近新画的一种植物的果实,请大家猜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5 10:27:35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欢迎来到论坛,画得真好!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3#

画的确实好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4#

欢迎来到论坛大家庭,猜不出来哦!
TOP
5#

是啥呢?
TOP
6#

揭秘~


这是八角金盘的果实。平时大家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它那阔大的叶子。我也是好不容易找到了它的果子。

TOP
7#

 

记4-15我的第一次网络课程学习


       这是我第一次听浙江小学科学网的网络研修课程,收获很多,尤其是袁老师讲授的内容,字字珠玑,内容丰富。她还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某些问题,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也是我,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次课的网络研修内容主要是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以及一些教学答疑。在进行课程分析前,袁老师先进行了学生情况的分析,包括3456年级的学生情况。尤其是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重要的介绍。


       接下来就是对教材整体框架的解构,主要包括第一单元电,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三单元食物,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有很多知识,是学生暂时接受不了,老师教授的时候没有办法解释得通的,甚至还有老师也不知道的。而相对的第二,三单元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真切看到的感受得到的,也是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这是我在听袁老师的课之前生成的观点。


       第一单元电。袁老师也说到了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通过一个个活动,构建孩子对点的初步概念,对电路和电流的认识。在这一单元的介绍中,袁老师重点向我们提出了五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以及对本单位的一些教学建议,尤其是材料的准备。还和我们一起探讨了,这个在教授电路的过程中串联和并联的这两个概念,尤其是并联这一概念。到底要不要去教授孩子们理解它呢?在我看来,既然孩子们理解了串联电路,那就不排除还会有并联电路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许在课堂中孩子们一个不小心的电路连接,就可能会出现这种动态生成的资源。主要看孩子的基础来,或者看老师有没有一个更好的解释,能够让孩子也能更简单或是深入浅出的理解这个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并且还不会混淆。在这个单元介绍的结尾,袁老师就提到了这个家庭实验室。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同样的在这一单元介绍的前面,袁老师就列出了本单元最大的教学困难,包括教师专业专业知识的缺乏,尤其是在这一单元中有很多植物可能并不应季应景地会出现孩子们身边,只能通过视频或者像照片来理解。袁老师以油菜花开了,开始了这一单元的课程教授,体现了这一单元课程教授的特点,让我们这些听者也更易于理解。印象深刻的是老师在这一单元情感,对孩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的老师会告诉孩子们要爱护植物爱护花草,但是为了教学的需要又要求学生们去采一些花一些果实来解剖。可能有些老师能就会忽视了这两个行为之间的矛盾性,我觉得老师这一点提得很好。至少以后我在教授这个单元的过程中绝对不会忽视了这一点。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孵化小鸡。我非常赞同袁老师的这种做法,与其让孩子们看视频看照片还不如让他们切身的去体验去感受这个小鸡的整个生长过程,这样的既直观又形象,也深刻的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


       第三单元食物。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列出了本单元的教学建议,第一是正确认识食物,第二是科学分析饮食情况,第三是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呢,袁老师也提出了这个转基因食物的这一问题,我觉得在以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也可以设计一下这个问题,可以鼓励学生们在课下提前去收集素材,对转基因食物究竟会不会损害健康来开一场辩论会。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袁老师了对这一单元的教学嗯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是一针见血也是我们深刻感受得到的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我们教师知识缺乏,二个是学生对岩石和矿物的生活经验也缺乏,第三个就是这一方面的知识确实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是我们科学老师能把握得好的。对此老师的教学建议,也是嗯,建议我们科学老师那不要过多的去纠结于这种岩石是哪种矿物叫什么名字只要学生能记住一些基本的特征能够对照认识就可以了,重点应该放在岩石和矿物对这个地球与空间科学的整个意义,以及它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上,要把握住这个大方向,其实主要是孩子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


       总而言之,这一堂网络研修课程让我收获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四年级课程四年级下册课程结构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忽视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改正,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方面的体现。第四,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创新。


       在此,感谢这次网络研修课程,以后我会继续好好学习。


张玉莹


2015年4月17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24 22:48:48编辑过]

TOP
8#

占个楼
最后编辑湖南一师张玉莹 最后编辑于 2016-06-26 21:01:29
TOP
9#

这是我们小组四月份的简报,欢迎围观!!!敬请期待五月份的简报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由于图片大小的限制,大家只能看看大概内容。望见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24 22:42:49编辑过]

TOP
10#

“太空美术”体验之旅


       近日读了一篇文章,主题为“太空美术,顾名思义,即是天文科学与美术的融合。这对于我这个喜欢绘画的热爱科学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无不是遇到了知音。科学和艺术是可以交融到一起的,诚然只是一小部分,但也足够我回味无穷了。


       “太空美术”一词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太空美术画家米勒在1978年出版的《太空美术》一书中倡导和推广。


哈代说过:“公众或许难以接受很多实际的论据,但却可以接受太空美术作品。太空美术在公众与那些从实验室和观测中得出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据、理论、符号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也就是说太空美术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把科学知识直观化和简单化,有助于受众的理解。比如银河系的形状,在天文学中,即便是这种简单的知识,要用文字的形式传播给公众也非常困难,公众对晦涩的科学术语和文字的忍耐力极其有限。借助太空美术,即使不做太多的解释和说明公众也能理解。比如太阳系中诸星球之间的关系、比如宇宙的诞生或毁灭等。


在西方绘画作品中,我十分喜爱《星夜》。


      梵·高的《星夜》 与“涡状星系”


       荷兰后印象派画坛巨匠梵·高在1898年绘制了名作《星夜》。对于位于画作中央的漩涡到底为何物,后世有不同解读。近日,一位美国艺术家提出新证据,认为梵·高其实在描绘离地球有2300万光年的“涡状星系”。


       若梵高果真是在描绘“涡状星系”,那么《星夜》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算得上是一幅太空美术作品了。


 


       为此,我特地体验了一次太空美术的创作过程,和大家一起分享~


       以下是我临摹的梵·高的《星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24 22:53:11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