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芦苇的思絮 [复制链接]

31#



十、敬畏生命



 



   今天再次看了李霞老师的《生物的性状》一课,我脑中冒出一个词: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是哲学家史怀哲所提出的。他从小就是一位听命于自然呼唤的人,他在“敬畏生命理论的产生及其对我们文化的意义”一文中讲述了童年的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个春天的早晨,他被他的同学拉去打鸟,但给弹弓装上小石头并拉紧之后,却无法瞄准小鸟,有一个神秘的命令来自内心深处,“我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小鸟,它是一条生命。绝不能伤害它,于是,扔下弹弓,惊走了鸟儿
”他的一生似乎都在不断重演着儿时的选择,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选择,是举起“弹弓”,学会杀戮,还是扔下“弹弓”,劝善与行善。30岁那年,他由神学改习医学,并告别奢华拜物的欧洲,到贫瘠清苦的非洲丛林,为当地土著服务了60年。史怀哲是一位有着博大精神生活的人,他也是一位有着坚定理念的人,他毕生的理念是“敬畏生命”,并将它铸造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公德。



    与之相反的,现在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视自己生命与他人的生命如草芥。自杀、杀人事件时有发生。在他们的眼里,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感。如今,很多学校也在开展生命教育,但收效甚微。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打动学生的心,没有给孩子深刻的体验。李老师的《生物的性状》一课,很值得我们深思。



   李霞老师的课,主要通过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从介绍孟德尔在对豌豆的研究开始,逐渐丰富孩子的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性状的描述性的概念。



   第二环节,在学生初步建立起性状的概念之后,把学生的研究视野打开,让他们去观察动物、植物和人身上是不是也有很多性状。



   第三个环节,主要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指导学生研究人体的六种不同性状的十二种表现。通过研究六个性状的十二种表现,寻找自己的遗传编码,指导孩子进一步发现规律:正是由于性状表现的不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生命世界、相貌各异的我们。这个环节里,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交流活动、记录活动,寻找自己的遗传密码,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这个活动结束后,老师叫编码是54 号的同学走到讲台前,共有10位。通过观察发现虽然他们编码相同,但外貌却相差甚远。为什么呢?原来人的性状远远不知这六个,多种不同的性状组合,会有太多的组合方式。假如有40个性状80种不同表现,就会有1万亿个体!!太震惊了!



   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你、我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就是如此的神奇!我们要感谢父母给我们独一无二的生命!



   难道这样的生命不值得我们敬畏吗?!我想这就是这一节课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整个生命世界教育的最终归宿和目的。科学教育其实里面蕴含着深刻的人文价值。我也坚信:科学人文,相融则绿。



   有关生物性状的课(我们教科版是《相貌各异的我们》),我已听过多次,每一次听,发现孩子们都被课的内容深深的吸引着,热情高涨。可见,这样的内容打动了孩子的心。适合孩子的“胃口”。



   真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内容,真希望多听到李老师这样的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7 20:44:08编辑过]

TOP
32#



十一、为当一名科学老师而自豪!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30条》导言中说:“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激发兴趣、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科学态度。”



   记得章鼎儿老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与课堂教学改革》一文提出:“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发展迅猛的课程。”其中一个有力的证据是:25年间,整个小学阶段的周课时数从1977年的常识课2节到2002年开始试用小学科学课共10节,以246810这样的态势持续增长。这在小学各学科中,能持续几十年以这样的速度增长的只有科学课,绝无仅有,独一无二。



   过去,常识或自然课都是副科,一般都是兼任。或是不会教书的后勤人员上的。



   如今,无论作为社会还是个人,同科学素养都是利害攸关的。懂得科学,你才有可能领略自然界的事理时油然而生的充实之感和兴奋之情。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你才能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做个人的各种决策,去参加讨论关乎全社会的各种科学问题。随着科学的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视,相应地科学课也有原来的所谓的副科转为了基础课,成为了“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课程。”



    章老师还说,科学课的发展是不是就到了每周10节课为止了呢?许多信息告诉我们,科学课还将继续发展。横向比较的话,我们的科学课每周10节课还是很少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科学课周课时都有18节,这还是20世纪80年代统计的。那个年代,许多国家就已经把科学作为小学三门支柱课程(语文、数学、科学)之一;发展到后来,一些国家把科学作为小学的两大重点课程(语文、科学)之一;进入21世纪后,更进一步把科学作为小学的核心课程。



   我们科学老师要很自豪仰起头,说:“我是一名科学老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9 10:45:55编辑过]

TOP
33#



十二、我们了解学生吗?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30条》第4条指出:“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以便分析利弊,作出预见,采取对策。在教学开始前,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科学概念水平。”



   前面我曾引用了《皮亚杰学说入门——思维学习教学》[](埃德·拉宾诺威克兹著)一书的扉页写道:“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是了解了他们。”这里我想再次引用。我们平时说,备课既要备教材,同时还要备学生。但实际上,我们往往只能做到前者。



   对于理想的教学,后者更为重要。怎么了解学生?《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30条》已明确提出:在教学开始前,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科学概念水平。”



   由于缺乏这类的培训,加上科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重,这不是件易事。11月份左右,省科学带头人培训班,我承担了其中“如何进行课例研究”几次授课任务。在这备课时,我学习了香港等地一些做法。



   他们课例研究以变易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变易1:学生对所学事物的不同见解;



  变易2:教师对何谓适切的学习内容的不同见解及处理方式;



  变易3:利用“变易”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工作。



   主要流程:选择研究的课题——初拟学习内容——前测、学生访谈及分析——确认学习内容及其关键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观课——后测、学生访谈及分析——检讨教学成效——分享成果撰写报告——进行另一循环的课堂学习研究。



   可以看出,香港地区在课堂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前后测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透过前后测参与研究的者一方面能找出学生的已有知识,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从而让老师更清楚研究课的焦点应放在那里,亦能突显老师可能忽略的关键特征。



   一般来说,前后测采用同一份测卷。中间也会把题目的次序改变。时间可以相隔数星期。



   其中一份有关水的前测是这样的:



  1、操场上有一摊水,隔一会儿后,这摊水消失了。为什么?



  2、我们把湿的衣服晾晒在太阳之下,隔一会儿后,衣服干了,为什么?



  3、我们由冰箱里拿出一罐可口可乐,隔一会儿后,罐面出现了小水点,为什么?



  4、我们用杯盖盖着热水,隔一会儿后,与热水接触的杯盖面有小水点,为什么?



  在设计前测时,他们注意放到具体情境当中,图文结合。



  现在很多老师注重前概念的了解,这是好现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0 8:44:14编辑过]

TOP
34#

2013加油,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科学》老师加油!!
TOP
35#



十三、也说一个“懂”劲的老师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一书《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是重庆的周朝勇老师执教的。



   记得在《科学课》2012年第9期上,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周朝勇老师的。题目是《一个懂“劲”的老师》。说他是一个热衷于打太极的老师。他认为,学好太极拳,懂劲是关键。其实,教育学生也是如此。要听懂学生的劲,顺应学生的劲,师生形成合劲。这样才能在带领孩子一起探索科学知识的同时,让自己的教学收放自如,乐在其中。



   今天认真看了这课的内容。很可惜只有实录,没有视频。这是三上第四单元第6课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吗》。这节课着重思考能否把科学课变得更好上一点,使活动更有趣一点、更简洁一点,让自主探究的时空更多一点。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周老师确实用了“猛劲”、“巧劲”。



   一是为了集中火力,用足“猛劲”做好“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探究文章。在教材中,本来有两个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吗”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两部分。周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这节课只研究水槽里的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先进行预测,挑起认知冲突;然后,让学生用“如果……”的形式提出新想法,再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问题,把意思相同的“如果”进行合并,筛选出若干个操作性强的贴在一张记录纸上,进行汇报。在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比较每一种“如果”的做法会出现的什么现象。



   
最后,引导学生讨论:进了水的若干个“如果”有什么共同现象?没有进水的有什么共同现象?以此建构“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概念。体现了“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思想。

   二是用“巧劲”。材料取自身边,但又进行过改装:一个有瓶盖的削掉了下面半截的矿泉水瓶做成的杯子,是为一“巧”;一开始,通过演示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预测现象后再实际观察产生的现象,引起认知冲突,是为二“巧”;用提示贴写想法,便于整理归类,是为三“巧”;用“如果”来进行假设,提出问题,符合三年级学生特点,是为四“巧”。



   对一位优秀老师来说,能创造性处理教材外,还应处理好临时生成的问题。在《一个懂“劲”的老师》一文,我们还了解到周老师还是珍爱生命的好老师。当他精心准备了白菜花准备供学生观察研究、解剖时,突然有一个声音冒了出来“好哇!老师你摘花。”



    是继续按教案上课,还是尊重学生的想法,调整上课的环节呢?周老师很聪明地把这个难题给了学生,就如打太极一样:借他人之“劲”。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既观察研究,又呵护了生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0 15:39:42编辑过]

TOP
36#

勤+巧,做事定能成功!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37#

把书读的如此之深,如此之透,如此之厚……佩服!


从你的感悟中进一步领悟书的内涵。

TOP
38#

 谢谢鼓励!继续努力!
TOP
39#

老教师的经验之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40#

哇,好几天不来论坛转了。今天一上来就看见王校的贴子,太精彩了。赶快收藏好,再来仔细拜读。不愧是王校啊!领悟之深再一次令我折服!
继续研读!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41#

王老师的文章很有深度,学习了!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42#

谢谢海风的肯定!!继续加油!
TOP
43#

每一篇都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品味!学习中!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44#

谢谢肯定!愿我们一起做一名有思想的科学老师!

TOP
45#

真是一位会思考、会学习的好老师,拜读文章,受益啊!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46#

 

此帖收集至“个人(团队)成长贴、微博汇总”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3071&page=1&star=1


 

继续努力,加油!
TOP
47#

学无止境,向你学习!
TOP
48#

王老师将《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看到如此细致,文章写得如此有深度。真棒。有始有终,善于坚持。一想到我的那个读后感都成烂尾楼了,真汗!


看到章鼎儿老师小时候买酱油的事,这样执着的人,其实无论走上哪一个岗位,都是能成就大事的人。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49#

谢谢鼓励!新学期一定继续努力!!!
TOP
50#

开学了,来看王老师!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51#

新学期新的开始!!给自己加油!!相信2014年会更好!
TOP
52#



2014年新年愿望:一少二多:少一点雾霾,多一点阳光,多一点健康。



从大的方面说,少一点雾霾天气。



从学校角度说,多一点阳光。2014年是新一轮三年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婺小深入开展阳光教育:即阳光校务、阳光德育、阳光课堂、阳光体艺、阳光社会实践、阳光评价。



2013年,我们在阳光体艺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如在竞技体育方面,在区田径运动会取得全区总分第四名好成绩。特别是男女足球队,双双获区第一名,男足获金华大市第三名。2014年,我们进一步开展健身体育、快乐体育,我们还会举办足球联赛,让更多孩子参与体育,在体育中享受运动的快乐。



2014年重点做好“阳光课堂”、“阳光评价”工作。特别是阳光课堂打造,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合作学习,让我们教室变成温暖的教室。学生可以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每一个学生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课堂真正变成阳光学习共同体。进一步尝试阳光评价,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更多元、更全面的评价我们的孩子。



我也认为,我们的学校不光是孩子学习共同体,也应该是教师、家长学习共同体。2013年,我们先后举行了父亲家长会、男孩父亲家长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14年,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尝试菜单式家长培训的同时,让更多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让家长从一个监督者、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学习者。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多一点健康。希望我的家人健康,特别是希望我爱妻完全康复,是我2014年最重要的心愿。多运动、多陪妻子、多回老家看望父亲、多读书,争取出一本书。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更有担当。



TOP
53#

以下是引用守望心灵月亮的树在2014-2-17 13:50:00的发言:

2014年新年愿望:一少二多:少一点雾霾,多一点阳光,多一点健康。

从大到小都涵盖了,好愿望,好盼头!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54#

 

     寒假一直在重读《教学勇气》一书,对其中第五章提到的把“伟大事物”作为主体的说法,不是很理解。因为我们过去是以教材和教师为主体,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家都认为以学生为主体。而这本书中指出:

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专注于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专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

      今天上午,认真看了获全国优质课评比特等奖的朱映晖老师《日食和月食》一课之后,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堂课上,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都被”日食“和”月食“,特别是”日环食“这一伟大的事物所吸引。当然,朱老师首先是个被吸引者,其中有他2001年7月5日拍摄的月食照片,有2009年7月20日带领学生观察日食的视频,有2010年1月15日观察的日环食的照片……他深深沉浸于观察这一”伟大事物“当中。而再课堂上,学生更是被吸引住了,从实验、观看视频到交流,学生始终保持着“对主体激情”。日食和月食——这一“伟大的物质如此活跃,教师可以当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伟大事物的名义向对方发表其见解。”而作为我们观课的老师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如《教学勇气》一书导言中所说的“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TOP
55#

祝愿望早日实现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56#

参考书提到评价策略有:1.单元前和单元后评价;2.同步评价(随堂评价);3.附加评价。其中附加评价是指用于单元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定,那它和单元后评价有什么区别?单元书面测试是属于附加评价吗?

TOP
57#

我想评价可以因人而异吧!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58#

呼唤有温度的科学教育!

TOP
59#

真实的美国小学科学教学是怎么样?“据了解,美国亨斯维尔的米尔克瑞克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天上一个小时的科学课,高年级要上75分钟。”……“在米尔克瑞克小学听课中,我们所看到的状况也印证了他们的这些教学理念(好的科学探究型老师是坚持不给学生答案的,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辩论;尽早地使用动手做的教材对学生有好处。)。无论是六年级的《地震》、三年级的《骨骼》,还是二年级的《平衡与称重》单元教学等,虽是不同教师执教,但我看到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一个小时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做实验、去记录,让学生带着对某一个问题的预测在自己的研究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不管是哪个年级的科学老师,课上都要求学生记录科学笔记:实验前的预测,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从证据形成的观点,等等。在分组实验和记录时,老师拿着夹子和笔在学生的身边,时而观看,时而俯下身指导学生的实验,时而在夹子上记着什么。我悄悄地走进老师的身边仔细查看,原来是一张记录上所有学生的评价表,是科学老师在随时追踪着,评价学生的学习、研究情况。这就是我看到的美国的教师。”

“米尔克瑞克小学的学生大方有礼,楼道内听不到学生的喧闹和教师的大声斥责,教室内学生安静地做着研究,秩序井然地进行着小组合作,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很自觉地记录。我征得同意后翻看了一名六年级男生的笔记本。那么厚厚的一本,洋洋洒洒地记录着他将近一年的科学笔记,有文字、有图画、有表格……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认真和严谨。”……“我忍不住问教六年级的科学老师:有学生不记录吗?那位老师平淡地说:记录是他们的责任。”

——金娜(北京市宣武区北京小学)《中美小学科学课程的差异》

TOP
60#

 我们的教学是顺应我们的国情的,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一个好做法,因为他可能不适应我们这里的教学。在探究中不断调整做法,希望在我们的国情允许的基础上做一些符合我们孩子的好做法,让孩子们学习有益。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