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芦苇的思絮 [复制链接]

61#

挺有趣的一个实验:1.把纸卷起来当望远镜用,闭上左眼,用右眼看。2.让右眼继续看着望远镜,把左手手掌放在左眼前方,望远镜前端的位置。3.张开左眼,就会看到手掌上有一个洞(或显示右眼所看到的图像)。

TOP
62#

以下是引用守望心灵月亮的树在2014-3-19 11:11:00的发言:

挺有趣的一个实验:1.把纸卷起来当望远镜用,闭上左眼,用右眼看。2.让右眼继续看着望远镜,把左手手掌放在左眼前方,望远镜前端的位置。3.张开左眼,就会看到手掌上有一个洞(或显示右眼所看到的图像)。


呵呵。照着做了一次。是靠近纸筒的手掌边缘出现。不过,存留一会,就慢慢向右移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百度下原理:


我们的眼睛有同步对焦的功能。当我们用左眼看远处时,右眼会自动地根据左眼看到的物体调整焦距。当我们睁开右眼时,它正好把焦距调到远方,所以近处的手掌就变得模糊了。而由于大脑对复杂的信息来不及进行处理,就使得我们的右眼仿佛也看到了与左眼相同的景象,于是就产生了手掌上有个洞的错觉。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63#

有阅历有思想有行动,不容易啊!
TOP
64#

以下是引用守望心灵月亮的树在2014-3-13 21:50:00的发言:

真实的美国小学科学教学是怎么样?“据了解,美国亨斯维尔的米尔克瑞克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天上一个小时的科学课,高年级要上75分钟。”……“在米尔克瑞克小学听课中,我们所看到的状况也印证了他们的这些教学理念(好的科学探究型老师是坚持不给学生答案的,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辩论;尽早地使用动手做的教材对学生有好处。)。无论是六年级的《地震》、三年级的《骨骼》,还是二年级的《平衡与称重》单元教学等,虽是不同教师执教,但我看到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一个小时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做实验、去记录,让学生带着对某一个问题的预测在自己的研究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不管是哪个年级的科学老师,课上都要求学生记录科学笔记:实验前的预测,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从证据形成的观点,等等。在分组实验和记录时,老师拿着夹子和笔在学生的身边,时而观看,时而俯下身指导学生的实验,时而在夹子上记着什么。我悄悄地走进老师的身边仔细查看,原来是一张记录上所有学生的评价表,是科学老师在随时追踪着,评价学生的学习、研究情况。这就是我看到的美国的教师。”


“米尔克瑞克小学的学生大方有礼,楼道内听不到学生的喧闹和教师的大声斥责,教室内学生安静地做着研究,秩序井然地进行着小组合作,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很自觉地记录。我征得同意后翻看了一名六年级男生的笔记本。那么厚厚的一本,洋洋洒洒地记录着他将近一年的科学笔记,有文字、有图画、有表格……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认真和严谨。”……“我忍不住问教六年级的科学老师:有学生不记录吗?那位老师平淡地说:记录是他们的责任。”


——金娜(北京市宣武区北京小学)《中美小学科学课程的差异》


这样的科学学习和评价方式,也许正是我们的科学教育应当追求的。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65#

以下是引用守望心灵月亮的树在2014-3-19 11:11:00的发言:

挺有趣的一个实验:1.把纸卷起来当望远镜用,闭上左眼,用右眼看。2.让右眼继续看着望远镜,把左手手掌放在左眼前方,望远镜前端的位置。3.张开左眼,就会看到手掌上有一个洞(或显示右眼所看到的图像)。


有意思的实验!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66#

谢谢大家!!!
TOP
67#

五下第二单元《热》第2课《给冷水加热》有两道选择题:

其中“同样重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哪个体积大?学生一下子就知道:热水的体积大。因为本课刚刚学了水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但是当判断“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哪个重时,意见不统一了,很多同学认为“两者一样重”。

一开始,我向学生解释,,学生很难理解。后来,我让学生结合第一单元所学的:

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因为都做了小冷水袋和小热水袋的沉浮实验了,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判断出相同体积下“冷水重”。可见,知识的整合非常重要。

 

TOP
68#

评价方式很多,除了课堂作业本、测试卷外,还有记录课堂表现、收集学生的记录单及学习成果等。布置任务性作业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法,任务性作业可分为:对话式的任务性作业和操作式的任务性作业。比如要求学生用事例来说明环境变化导致了生物的多种多样,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评价就是属对话式的任务性作业。操作式就更多了,如沉浮单元,做一艘轮船等。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提供给学生一筐繁杂的物品,让学生分类,写文章表述这筐物品,以考查学生的分类能力。
TOP
69#

确实,评价方式多样,对孩子们也更公平。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70#

今天(2014年3月29日)晚上20:30-21:30。地球一小时(英语:Earth Hour)是一个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你准备参与吗?
TOP
71#

近段时间,多次重看了章鼎儿老师的《科学探究活动与课堂教学改革》讲座,虽然章老师的讲座没有什么新的名词,新的理论,但平实的语言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以及对科学教学的未来充满着希望,对当今的科学教学更是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如他多次提到对学生的研究、对倾听的研究、对时间分配问题的研究、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研究……以学习者为中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回顾自己的课堂,总是对学生不放心,牵得太多,大块活动时间太少。

章老师讲座中几个细节特别让人感到温暖:细节1,大胆地解剖自己失败的课例;细节2,对从不举手的女同学的特别关注,真正做到去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细节3,对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的研究,他甚至提到了蚊子……

TOP
72#

章老师说,“我们缺乏对‘桊’这个事物的实际认识。这个问题不解决,‘桊’的学习完成不了……仍然半生不熟,消化不好,吸收不好。”使我想到了科学哲学家波兰尼所提到的“个人知识”和“公共知识”,他将”个人知识“分为”个人知识A‘和'个人知识B“,只有”公共知识“与”个人知识A“结合后,当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B“,才能真正所理解了,才可能成为个人技能。否则”公共知识“永远是”公共知识“。
TOP
73#

"有价值的情境设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就有利于学生产生探究的内驱力。“……”情境本身必须要真实的,这是情境有价值的首要条件。试想,学生面对一个有悖于生活常理的情境、一个十分做作的情境,他们会怎么想?科学学习应源于对周围的事物和真问题的探究,而真问题应置于真实的情境中,由此产生的问题,学生才有认同感。”——摘自《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P90
TOP
74#

 “学生已有的学习准备是否会干扰科学探究活动的情境设计?我们不妨对学生已知的知识进行分析:学生课前的知识主要是陈述性知识,即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科学探究不仅要获得陈述性的知识,还要获得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即所谓的‘过程与方法’的知识,这是学生开始新课学习前所欠缺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课前已知的知识未必是完整、全面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情景设计时,要找准学生学习起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设计情境,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同上P91
TOP
75#

什么样的问题是适合学生探究的?应具备以下特点:

“新颖——真正来自孩子、属于孩子自己的,也是孩子非常感兴趣并且迫切想解决的。

有价值——与学生真实生活紧密相连,且有一定的思维难度。解释孩子周围的客观世界,有助于孩子寻求新的知识或填补现存知识的缺陷,或者是致力于鉴别某些现象的一种或多种起因,对一些假说进行规范的验证等。

能解决的——是在孩子所能研究范围之内的,是孩子的研究能力所能驾驭的,是孩子有足够的时间保证问题解决过程的,是孩子能够得到必需物质条件和有效指导的,是孩子研究能取得结果并建立相关科学概念的。

实证的——关注自然科学领域,是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测量和调查研究得出答案的。”

——同上P96

 

 

TOP
76#

以下是引用守望心灵月亮的树在2014/5/24 22:50:00的发言:

    
    

什么样的问题是适合学生探究的?应具备以下特点:

“新颖——真正来自孩子、属于孩子自己的,也是孩子非常感兴趣并且迫切想解决的。

有价值——与学生真实生活紧密相连,且有一定的思维难度。解释孩子周围的客观世界,有助于孩子寻求新的知识或填补现存知识的缺陷,或者是致力于鉴别某些现象的一种或多种起因,对一些假说进行规范的验证等。

能解决的——是在孩子所能研究范围之内的,是孩子的研究能力所能驾驭的,是孩子有足够的时间保证问题解决过程的,是孩子能够得到必需物质条件和有效指导的,是孩子研究能取得结果并建立相关科学概念的。

实证的——关注自然科学领域,是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测量和调查研究得出答案的。”

——同上P96

 

 


    

很有道理
TOP
77#

谢谢罗老师的关注

TOP
78#

加拿大著名合作学习研究专家库埃索提出,成功的课堂合作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小组形成和管理、任务设计、社会因素、探索性谈话。他认为,在小组形成上,异质小组的运用最为有效。……在异质小组中,会有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交流,会产生更多的观点,这样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从而深化各自的认识。——同前,P98
TOP
79#

 

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呈现出以下的学习心理:好奇心、探究欲;对材料的高度关注;容易被新的材料和现象吸引;对略有难度、稍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等。


……


器材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物质保障。“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同样的器材,摆放的位置、出示的时机和顺序不同,教学效果也会不同。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法呈现器材,才能为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器材的呈现额使用有着多重作用。在上课伊始,有技巧地呈现器材,能起到吸引学生眼球、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作用。课中,我们能利用器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造认知冲突,帮助学生产生和聚焦研究问题;通过不断呈现的器材和不断开展的活动,有效推动学生掌握科学概念;通过器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产生思维碰撞,收获颇多,收获更多。在课的尾声,我们还可以提供器材,让探究延伸到课外,丰富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


1.       分发前要明确目的;


2.       分发时按阶段进行;


3.       分发时要因材制宜;


此外,一个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收回后续活动不需要的器材,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


在探究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想一想学生在想些什么,他们需求是什么,怎样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       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在活动情境创设后,教师可以做一些必要的交代,但不要以为包办一切的指导可以解决探究中的所有问题,应该相信学生会在活动中尝试解决一些问题。


2.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中,材料的结构和出示顺序要沿着概念的发展来进行,既要用材料来引发学生经历产生问题、持续探究的过程,也要防止材料过多、出示时机不当等造成的负面影响。


P107-108

TOP
80#

以下是引用曹文佳在2012/12/30 21:47:00的发言:

认真阅读了楼主的文章,思考很深刻,期待之后的感悟.


"孩子发言时,不能面对教师一人,要面朝全体同学。",章老师的话非常有道理.


发现现在很多课堂需要孩子到讲台汇报,但有的只是流于形式,如何真正实现,值得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


其实,联想我们自己,一开始上讲台的时候,人是站在上面,但是不敢去看一看我们每一个学生,胆怯、害怕。或许,我们的学生也是这样的呢。

TOP
81#

 

    了解我们的学生,吴非老师说:“教育的趣味,很可能正在于没有一种《教育学》能告诉我们,学生的内心在想什么。”但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很重要。


     他还说:“上课时,学生读书,有时我会走到教室后面,站在他们后面,朝讲台看,想象着他们看到我的样子。他们希望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希望这个人有恒心,有修养,有智慧,面对困难有更多的办法,他们能有依靠,并逐渐成为像这个人一样的人。他们很想和这个人交朋友,他们每天到教室来,就是想从他这里得到新奇,得到惊喜;下课了,他们走出教室时,脑子里开始思考新的有趣的问题。合格的教师根本不会把课堂当作什么战场,当然也不屑于把课堂当作考场。课堂是生成智慧陶冶情感的园地,每个人都在这里耕耘,包括教师。我说过,我最大的快乐,是和学生一同学习,我这几十年对教育的认识或感悟,很多是在课堂上从学生那里获得的:我在教他们的同时,自己受到更多的启示。我比以前聪明了一些,这也是我在离开学校后仍然怀念课堂的原因之一。”

TOP
82#

吴非虽然说的是语文,虽然说的是中学,但对于我们小学科学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他说”我的经历让自己牢牢记住了一个短语——不同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其受教育的背景,每个人的背景可能不一样,每一个都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在成长中,有过不同的故事。“

”当你走进教室时,几十位已经十六七岁的人在看着你,也许每个人都很平静,但是,一名善于了解学生的教师,他看到的是那平静外表下的内心活动:可能有两三人昨晚在家里有过不愉快,眼神在说话;有人数学作业没做完,很希望能由半小时补起来;有两三个人读昨天的测验成绩感到巨大压力,沮丧的表情说明一切;有个人应当上医院去的,但他又来了,他的咳嗽会让同座恐惧;有个人体育课受伤,回答问题时无法站起来;某男生一直瞄女生,他们之间的事没解决好;坐在左边最后的那位大概准备很好,他今天神采奕奕,也许很想获得一个展示的机会……“

对于像任教很多班级的科学教师来说,也许要像吴老师那样的了解学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要时刻、要尽可能的去了解”不同的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TOP
83#

 

西方学者鲍尔说:“时间是教育王国的金钱,教育需要时间……教师用时间提供教学服务,学生用时间购买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教师就要做到少讲精讲、高效指导,让学生充分自主。



……



精简“教”的时间,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首要工作,教师为此需要掌握和运用相应的策略。首先,要快速进入教学主题。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果教师在正式讲课前的准备、开场白、导入等环节用的时间长,就容易错过学生学习的最好时间。因此,教师在授课前要对教学导入环节作精心、巧妙的设计,通过各种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尽量减少教学中的过渡时间。教学活动中的过渡时间过长是课堂教学时间浪费的另一个重要表现,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教学活动间的过渡时间短且有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过渡要力求自然、顺畅、快速,早指导语言上,“能够不说就不说,能够少说的不多说,非说的不可的再说一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P110



TOP
84#

当探究失败时,作为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这个失败的实验是否有被课堂利用的积极因素?有哪些积极因素?如何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如何把这种失败的实验与当前的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师不要急着帮学生找原因,要让学生自己来。当学生面对失败的实验时,他们表现出来的兴趣比任何时候都大,让他们从失败中寻找原因、吸取教训,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到突破口,将错误导致的失败转变成走向成功的基石。

P118

TOP
85#

教师为学生活动准备的学具,要有严密的结构。什么是学具的结构?张红霞教授在《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学具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就是学具的结构。所谓结构严密,指的是各个学具之间、学具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具有这种功能的学具叫”具有严密结构的学具“,简称”有结构的学具“。

P122

TOP
86#

读懂孩子,是对我们老师,特别是任教多个班级的科学教师来说,不容易啊!
TOP
87#

科学是对技术的升华,技术是对科学的延伸。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P28
TOP
88#

许多研究表明,按概念产生的过程、发展水平及其与科学概念的关系,学生的概念可以分为科学概念与自然概念两大类,而自然概念又可以分为类科学概念、前科学概念和前概念三大类。前概念发展水平最低,类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相似度最高,但由于学生的认识具有自发性等原因,二者在内涵与外延上依然有一些区别。前科学概念处于中间地带,表现出部分类似、部分缺失的特点。不同的前概念类型,往往预示着在教学中,需要不同层次的认知工具、思维水平和学习过程。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的类型与水平,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学生,就不能围绕学生的实际水平展开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TOP
89#

 

“探究式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刻板的教学过程,而是一组具有自己独特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不仅在科学教育里能够运用,而且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和科学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以实证为基础、运用数量分析的逻辑推理,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正是科学研究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亲自收集和获取资料和数据,有时也包括运用已经证实的第二手资料;在实证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理论,做出判断和结论:通过交流、讨论、辩论和再思考,逐步建立起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而不仅仅是依靠讲授来接受科学概念。探究式学习需要在教师引导、组织和支持下进行。”

探究式教学不等于成人的探究,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科学家探究是未知的,孩子们探究老师是知道结论的,而且是孩子们,目的是体验科学家探究未知事物的方式、过程、思维方式,让孩子们获得证据,分析整理证据,接近科学家已有的结论,不求孩子们真的能发现什么。

探究式教学理解为一种教育的方法,是一种学科学的方法。

亲手取证;根据证据联系经验推理;通过表达和交流,公开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论。对不同数据怎样对待这方面,我们目前做的还很不够。(郁波在09年《科学》教材培训会上的讲话)

TOP
90#

创意是技术的生命。哪创意是什么?创意就是创造、创新、创作…就是独特、独一无二,甚至怪异!就是新的想法、新的智慧、新的组合、新的突破,就是你!唯一的你!创意改变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快乐!创意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原来的想法!创意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有感于学校首届创意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