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浙江省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指导教师:浙江嘉兴教育学院 张建芳
桐乡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 高炳林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中的第6课。本课内容与前后几课有着很强的联系。其探究内容是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入,即在学生研究了“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从“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会变得很热、很烫”这个现象出发,提出“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研究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对热现象进行研究。本课也是后面《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保温杯》的研究基础和铺垫。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第一个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加热金属条的一端和中间,观察并推测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在第二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旧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经过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将会认识到热传递(热传导)不一定是线型的,而是由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传递的,这样,学生就对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教学准备
热水袋、热水杯、勺子、铁架台、金属棒、蜡烛环、凡士林、小木棒、无烟蜡烛、火柴、培养皿、金属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热会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
利用一杯热水,引导学生分析:热水中的热传递到了冷的杯子;热杯子上的热传递到了冷的手上。
利用杯中勺子变热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是热水中的热传递到了冷的勺子上。
归纳:热是可以传递的;当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热会从热的物体传递到冷的物体。
(板书:热的物体→冷的物体 )
二、探究
(一)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从一端到另一端
利用没有浸入热水中的勺柄也会变热的现象,引导学生猜想:热从哪里传递过来的?
提出研究重点:热会在同一个物体中是否会传递?怎么传递?(揭示课题)
依次出示蜡烛、金属棒、铁架台,(教师演示)用蜡烛在金属棒的一端加热。聚焦实验中要解决的难题:看不清楚热传递的过程,怎么办?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能够“看”到热传递的过程?(小组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启发)
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蜡烛环、凡士林与小木棒。
组织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指名其中一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其余学生补充。
小结:热在金属棒中是……(学生描述用的词)地,从较热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另部分。
(二)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从中间到两端
提出问题:加热金属棒的中间,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师画简图,学生猜想)
教师出示涂有变色材料的铜棒,讲述实验方法。
组织分组实验。
汇报。(学生在简图上画箭头)
小结:热是从较热的部分(中间)传递到较冷的部分(两端)的。
(三)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
提出问题、教师画简图,学生画猜想(箭头)。
出示变色金属片,分组活动,每组做加热中间和边缘一点的两个实验。
学生汇报:在金属圆片中,热会从较热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部分。
三、总结、拓展
教师提问:“热是怎样传递的?”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研究发现进行总结。
教师讲解什么是热传导。(看书第40页)
看课本资料库:热传导只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除此以外还有对流与热辐射。(看书本第47页资料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3 22:11:3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