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闽活动:陈梅娟《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实录、点评 [复制链接]

1#

浙闽活动:陈梅娟《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实录、点评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浙江省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指导教师:浙江嘉兴教育学院        张建芳


    桐乡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  高炳林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中的第6课。本课内容与前后几课有着很强的联系。其探究内容是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入,即在学生研究了“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从“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会变得很热、很烫”这个现象出发,提出“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研究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对热现象进行研究。本课也是后面《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保温杯》的研究基础和铺垫。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第一个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加热金属条的一端和中间,观察并推测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在第二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旧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经过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将会认识到热传递(热传导)不一定是线型的,而是由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传递的,这样,学生就对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教学准备


热水袋、热水杯、勺子、铁架台、金属棒、蜡烛环、凡士林、小木棒、无烟蜡烛、火柴、培养皿、金属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热会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


利用一杯热水,引导学生分析:热水中的热传递到了冷的杯子;热杯子上的热传递到了冷的手上。


利用杯中勺子变热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是热水中的热传递到了冷的勺子上。


归纳:热是可以传递的;当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热会从热的物体传递到冷的物体。


(板书:热的物体→冷的物体


二、探究


(一)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从一端到另一端


利用没有浸入热水中的勺柄也会变热的现象,引导学生猜想:热从哪里传递过来的?


提出研究重点:热会在同一个物体中是否会传递?怎么传递?(揭示课题)


依次出示蜡烛、金属棒、铁架台,(教师演示)用蜡烛在金属棒的一端加热。聚焦实验中要解决的难题:看不清楚热传递的过程,怎么办?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能够“看”到热传递的过程?(小组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启发)


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蜡烛环、凡士林与小木棒。


组织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指名其中一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其余学生补充。


小结:热在金属棒中是……(学生描述用的词)地,从较热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另部分。


(二)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从中间到两端


提出问题:加热金属棒的中间,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师画简图,学生猜想)


教师出示涂有变色材料的铜棒,讲述实验方法。


组织分组实验。


汇报。(学生在简图上画箭头)


小结:热是从较热的部分(中间)传递到较冷的部分(两端)的。


(三)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


提出问题、教师画简图,学生画猜想(箭头)。


出示变色金属片,分组活动,每组做加热中间和边缘一点的两个实验。


学生汇报:在金属圆片中,热会从较热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部分。


三、总结、拓展


教师提问:“热是怎样传递的?”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研究发现进行总结。


教师讲解什么是热传导。(看书第40页)


看课本资料库:热传导只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除此以外还有对流与热辐射。(看书本第47页资料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3 22:11:3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

【试教体会】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研究的问题。由于本次教学内容来自五下,学生没有上过前几课,导入环节就无法从前一课中的现象出发了,所以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泡茶时杯子会变热、浸在热水中的金属勺子会变热等这些现象出发,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进入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的话题。


2.优化实验材料降低操作难度。在第一个活动中,原设计是:在铁丝上用蜡粘火柴,这是很难操作的。因为铁丝太细,蜡烛油难滴、火柴的出现很突然(学生会误以为火柴受热后会一枚枚地自燃)。因此,把铁丝改成了铜棒,把火柴改成火柴棒,用蜡粘小棒改成用凡士林粘小棒,把滴蜡烛油改成了套蜡烛环,把酒精灯的加热方式改成了用蜡烛加热,这些改进都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3.利用新型材料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在第二个活动中,原设计是:把蜡涂在金属圆片上加热观察“热在金属片上是怎样传递的”,但是,热传递的现象还是不够明显,而且蜡烛油融化后会滴下来,不利于反复使用。本课中,在金属片上涂了能变色的材料,其好处是现象明显,而且变色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复使用。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

【个人简介】


陈梅娟,浙江省桐乡市崇德小学科学教师,19908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嘉兴市第十批学科带头人,浙江教育资源网小学科学协作组、浙江小学科学网(论坛)管理员和科学视野网《新视野网刊》编辑。


工作以来一直任教自然、常识和科学课,能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与探索,执教市级及以上公开课、评优课25节次,曾获嘉兴市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1次,华东城市电教研究会地十一届年会交流课1节,20104月起承担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学科难重点网络课程”小学科学授课工作,已录制5节,其中2节已经在浙江教育资源网的“学生天地”发布。负责的省市级课题已有4项结题,辅导学生开展的科学研究成果多次在桐乡市级及以上获奖与发表,和学生一起进行的研究蚕宝宝的图片录用于现行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5页。自2006年以来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网络教研活动,为浙江小学科学论坛整理了大量的科学教育资料,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网优秀管理员,其工作博客“二剪梅园”获全国级奖项3次。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4#

这节课这样设计也是蛮新颖的,从材料上一次又一次跟进,使实验效果优化!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5#

教学设计不错,等会儿看直播。
TOP
6#

吼吼,还没看过梅姐上课呢
TOP
7#

哈哈 看过梅姐农远工程的录像课,这次又要学习了!期待“变色材料”在课堂中的运用!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8#

期待梅姐的课堂。
TOP
9#

只听梅姐其人,从没见其影。这次可以看到美影了

TOP
10#

陈老师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有些零碎,问题设计成这样是不是更能化零为整:怎样可以使看不见的热传递现象变得看得见?
粗浅之见,请见谅。
TOP
11#

变色材料是红色蜡烛油吗
TOP
12#

以下是引用elainexin82在2011-11-10 15:50:00的发言:
变色材料是红色蜡烛油吗

不是


是一种油墨!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3#

这是杨君的发现啊哈哈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14#

今天第一次看到了梅姐上课的身影!果然不凡!


 


掌控课堂镇定自若,语调声音温柔,思维敏捷,教具学具创新改进到位。。。。。。。


 


同时也要恭喜杨君啊,你的感温变色装置今天可算是大出风头啊!赶紧申请专利,让教具公司批量生产!呵呵


 


 

TOP
15#

看来又有事情去做了!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6#

今天关于上课,拖堂延时问题。


这在公开课上,是不雅观的。


但追求完美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的课堂目标是 学生在发展,学生在成长。


常态课中,学生还是意犹未尽之际,下课铃响了,我会拖堂那么些时间,我会违规一下。因为这么几分钟内,学生在发展、学生在成长。


 

TOP
17#

这次的拖堂与诸多原因,有环节设计的问题、教师计时的失误、话筒传递的障碍等,但平时上课,听到下课铃响后一定要马上刹车的,因为学生的下课时间有限,不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用品整理、上卫生间等,所以平时还是不要拖堂的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1 6:23:32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8#

以下是引用章兴波在2011-11-10 19:51:00的发言:

教具学具创新改进到位。。。。。。


其实是学习后的制作,是复制品呢,感谢萧山杨君老师指导我制作出他发现的变色教具和何树德老师的蜡烛圈。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9#

课件图: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0#

上课用的课件下载:


陈梅娟:《热是怎样传递的》课件.rar (, 下载次数:113)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1#

以下是引用章兴波在2011-11-10 19:51:00的发言:

今天第一次看到了梅姐上课的身影!果然不凡!


 


掌控课堂镇定自若,语调声音温柔,思维敏捷,教具学具创新改进到位。。。。。。。


 


同时也要恭喜杨君啊,你的感温变色装置今天可算是大出风头啊!赶紧申请专利,让教具公司批量生产!呵呵


 


 


同感,梅开二度,果然不同凡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1 6:46:32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2#

在现场听了陈老师的课,真好,陈老师的实验设计我要好好学习,特别是那个涂有油墨的圆铁片效果非常好。还有温柔的教态。

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 林飞荣
TOP
23#

学习了教案,学习了老师们的评课,等待着学习课堂真实的教学。

TOP
24#

【综合】浙闽两省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专贴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1438.aspx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5#

附:蜡烛圈的制作与使用——《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1452.aspx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6#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7#

可惜直播的时候学校的网络不支持,不过梅姐的这个设计和实验材料实在让人期待,等着好好看录像回放了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28#

正在学习中!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9#

教具新颖,启发大!

实验设计环节,还需改进,为什么要学生设计实验?如何引导他们设计?猜想是什么?学生前概念中热传导特点到底是什么?如何引导根据这个猜想来设计实验?如何让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实现?

希望能看到陈老师对此课的进一步改进!期待中……

另外,一直受益于二剪梅整理的资源库,是个大工程!这次研讨活动的专题帖又是那么迅速的贴出,真要好好学习!

向您致敬!

 

 

TOP
30#

小学生主要还是要通过直观现象来学习的,在我们看来很普通的一个规律,但是学生熟视无睹,在现象很规律之间严重脱节。老师这么设计,如果要我学习有点繁琐,但是放到五年级的学生身上,我觉得还是比较有必要的。便于学生理解。很佩服这位老师,我考虑不到问题的这么多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