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 [复制链接]

41#

以下是引用水熊在2010-5-24 22:31:00的发言:

    上周末去松阳做小学科学“新苗”班实践指导老师,抽空逛了一圈,发现了三座桥,形态各异。这三座桥的发展历程也正是松阳的一个阶段发展史。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ongzhou-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松州大桥之一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ongzhou-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松州大桥之二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ongzhou-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松州大桥之三桥


呵呵……顾老师到松阳还偷偷带纪念品回去了。第一座我们称之为“老南门大桥”;第二座为“新南门大桥”,它的背景是松阳有名的风景点“独山”;第三座为“松州大桥”于09年7月竣工验收。

TOP
42#

谢谢海儿正名!
TOP
43#

 

桥的事故:绍兴上虞春晖高架桥塌了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21日)凌晨4时左右,由于运煤车队卡车严重超载,导致104国道浙江上虞春晖立交桥发生倒塌,有4辆重车随倒塌路面陷落,具体情况马上连线正在现场的浙江台记者王华伟。

    
主持人:现在现场什么样的情况?

    
记者:我所处的位置就是浙江省上虞段104国道上虞段往宁波方向的春晖立交桥的引桥上面。我接到爆料后,在大概750分左右赶到现场,我在现场看到,整个四辆运煤车已经是完全四脚朝天,倒塌的引桥整个距离大概是三千米左右。四辆运煤车,最前面一辆运煤车离地面大概有20米左右,横亘在倒塌的立交桥上面。我在现场看到,整个倒塌的桥墩,靠我这边的桥墩已经完全断掉了,还有一个桥墩在半空。另外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四辆大卡的驾驶员没有死亡的情况出现,但是其中有一辆大卡车因为四脚朝天可能受伤比较严重,已经送到浙江省上虞中医院进行救治。

    
主持人:人是不是已经全部救出来了?

    
记者:人已经全部救出来了。还有一个情况就是,104国道浙江上虞站,杭州往宁波方面已经实行了单边的匝道封道,所以目前整个公安还有道路管理部门正在进行现场梳理,大概在5分钟之前现场围观的人员已经在逐步的疏散。

    
主持人:请你把交通管制路段通行的方向再给大家说一遍好吗?

    
记者:由浙江杭州往宁波方向路过我们104国道上虞段由西往东目前实行单边封道,如果有从宁波方向往杭州方向的,由东向西的104国道仍旧是正常通行的。

    
主持人:还想问一下这四辆卡车是什么地方的车现在知道吗?

    
记者:挂安徽牌照的大型重卡。


 


 


TOP
44#

桥的事故:绍兴上虞春晖高架桥塌了


 


 




 




 


TOP
45#

桥的事故:绍兴上虞春晖高架桥塌了


 


 




 




 


TOP
46#

 

美丽的跨湖桥


萧山区体育路小学六(3)班  赵一欣  指导老师 沈斌


跨湖桥,位于我们萧山湘湖村,在形似葫芦的古湘湖狭腰处,将整个湘湖一分为二,显得十分美丽而幽静。它留下的文化遗产更是无数代人的结晶。


如今的湘湖上有两座跨湖桥。一座较小,是以前造的老桥;在老桥旁,还有一座新造的桥。老桥是一座单拱石桥,桥面由一级一级的石级组成,因此不能通行汽车,估计在当时那个年代,桥的主要用途是供行人通过,因此才把桥面设计成了石级。桥的右侧三米远处就是岸,所以在老桥下的湖面上通常没有船只通行。


不过,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老桥的作用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在二零零八年,一座新建的跨湖桥慢慢出现在人们眼中。


这座新造的桥非常宽阔,前后还设计了引桥。桥面长约九十米,宽约七点五米,非常平坦,可以容下二辆汽车相向通过。桥的两边有护栏,每边的护栏上隔三米就有一个石狮子,护栏的正中刻着跨湖桥三个大字。新桥是一座多拱石桥,共有五个拱,桥下也可以通轮船。


两座跨湖桥作用不同,新桥沟通了湘湖南北。桥面通汽车、行人,桥下来来去去的游船穿梭而过。而老桥则是先人留下的一种精神文明的遗产。它们都是跨湖桥文化的见证,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跨湖桥,你永远是我们萧山人的骄傲!


 



老桥



 



新桥

TOP
47#

过一段,我也把以前拍的桥传一些上去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48#

谢谢吴王对越国人民的鼎立支持,^_^。希望这个帖子能拥有越来越多的与桥有关的信息。
TOP
49#

   

家乡的桥


——《用纸造一座“桥”》课后作业设计


萧山体育路小学 沈斌


【说明】


作业是用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由知识转化为技能的一种手段。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都不允许我们给学生布置简单重复的或过量的作业,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作业本”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内完成,把课外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结合科学课的特点,设计一些动脑动手的“自主作业”,如阅读相关内容的课外书、查找相关资料、做趣味小实验、做调查研究、做观察记录、设计制作……。综合平时的这些学习研究,每学完一个单元,围绕主要学习内容让学生完成一次专题性作业。


专题性作业,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以作业为载体的学习活动。它重视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十分关注学生研究过程的指导和研究潜能的开发,它把学生作业活动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并强调要在一定情境中完成,重视学生的实际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特别是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地变“学”科学为“做”科学的过程。我往往以“自助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有时是老师设计的,有时是学生讨论的……;有时是编小报、有时是写小论文、有时是动手制作……。


《用纸造一座“桥”》是小学科学六上年级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最后一课,学生在课堂里通过用报纸造一座有一定大小和载重能力的桥,经历了设计、制作和交流评价的过程。以“家乡的桥”为课后作业的研究主题,把课堂学习内容延伸到课外,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把课内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通过观察调查、动脑动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提高。同时,“桥”又是形状与结构研究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学生通过对“家乡的桥”的研究,也是对本单元科学知识的一次综合学习运用。因此,这个作业设计既是本课的课后延伸作业,同是也是作为本单元学习后的一次专题性研究作业。在时间安排上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可以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前几天初步观察构思,利用双休时间认真研究成文。


 


【作业】


一、            内容


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有难有易,注重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特长优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内容完成作业。第一个内容适合大部分学生,研究的内容也比较丰富。第二、三个内容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第四个内容使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较好地完成本次作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1、 调查研究“家乡的桥”。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调查研究。如,桥的形状结构特点、桥的美丽造型设计、桥的古老历史、桥的传说故事……。要进行实地考查,同时还可以拍照、画画、查找一些有关资料,尽量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一篇调查研究文章。


如章戈专门走访调查了家乡的石拱桥,图文并茂,写了《萧山的古石拱桥》。沈晨阳研究了家乡的几座“廊桥”也很有意思,赵一欣等同学去了湘湖,写了《美丽的跨湖桥》《湘湖——梦湖桥》等。从梦笔桥的来历,到箩婆桥的传说……内容非常丰富。


2、 设计一座“家乡的桥”。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并进行实地观察研究,希望在哪里设计一座“家乡的桥”。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记下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并最好能画出设计图。


如李馨园看见生活中的小桥边有不少小贩扔下的垃圾,污染了河面,她设计桥的两边装上可以伸缩的垃圾篮;邵正宇设计桥的桥面可以升降活动;李宜勤设计桥时还充分考虑人群流量、小朋友的安全……体现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创造能力。


3、 制作一座“家乡的桥”(模型)。


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设计并动手制作一座“家乡的桥”(模型)。写一写所制作的桥的特点或制作过程,还可以把制作好的桥拿来展示,并用照片记录保存。


4、 做“家乡的桥”的名片。


要求有“家乡的桥”的照片或图片,再写一写有关这座桥的主要内容介绍。


二、            形式


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研究形式。如一个人独立完成、两三个同学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合作完成。还可以与家长合作一起外出调查完成等。完成的作业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以邮件的形式上交。


如瞿欣怡是同学来家里玩的时候,发现家里的那张“梯形”的凳子在爸爸的重压下都快变形了,怎么样让凳子的两边支撑更牢固呢?然后联想到一起来研究“支撑更牢固的桥墩”,还设计了对比实验,分别用硬纸板制作了三角形桥墩的桥,和圆柱形桥墩的桥,分别压相同的重物……,写了小论文《三角形的桥墩》。赵一欣和父母一起去湘湖玩,对跨湖桥进行了实地观察,在写小论文《美丽的跨湖桥》的过程中,又和爸爸再去那里进一步考查,还一起做了测量。


三、            评价


1、参与性评价


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参与性评价。学生在小组里展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每位学生既要向同学进行介绍,还要对同学的研究成果发表激励性评价和提出一些建议。


如一些同学的评语:《竹子的空心茎》文中有些地方都去查了资料,表达更精确令人信服,也使内容更丰富有趣。建议还可以加一些对比实验的过程,空心的管子和有一节节的管子做实验,看看哪个的抗弯曲能力最强。(顾佳煊)  《我想造一座桥》很敢想,文章主线以‘我’的梦来写,这样又平添了许多想象,有高科技加入,显得很先进,这座桥比较完美,很喜欢!(陈雨婕)   《纸桥的挑战》王湘丽很聪明,相信不久将来,她会是那个制作纸桥的冠军,纸桥承载的重量一定会很高。(瞿欣怡)  《竹蜻蜓》一件构造简单的玩具也可以发现那么多科学奥秘,而且写得也很不错。(张从语)……


2、指导性评价


教师对这次作业的完成情况作总结,特别是四种作业各选择做得好的例子,向大家介绍同学分别是怎样开展研究活动,怎样成文的。对观察、研究、创新、制作方法和小论文的写法进行指导。


3、评定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进行分类整理,进行等级评定和一些文字性评价的记录,但很重要的一点是结果不向学生公布,只是作为教师自己对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参考。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采用个别交流的形式,如很有特色的作业,进行一些个别指导;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进步给予一些鼓励等。


4、展示性评价


把学生的部分作业推荐到班级墙报展出,还可以把学生写得好的小论文进行一些指导修改后推荐到萧山小学科学网上发表,并给予公布,让大家交流学习。


本学期就有21篇小论文发表在萧山小学科学网上,其中有13篇还登在浙江省小学科学网上。


 


【评述】


    结合课堂所学,精心设计课外专题研究作业的形式布置作业,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能力,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家乡的桥》是其中让我觉得比较满意的一次作业,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兴致高、作业质量好,收效大。从作业设计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业设计目标明确。桥的设计和建造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地理位置、形状结构、材料特性等。学生通过考查研究、设计制作“家乡的桥”,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科学知识,把课堂学习和生活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作业设计内容合理。作业内容丰富设计有层次,有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调查研究,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究。有适合有特长、能力较强学生的设计制作,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特长。还有能力较差学生也能完成的桥名片。使每个学生学以致用,而非为了交差,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3、作业设计形式多样。针对专题性作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采用多种形式,学生可以在家设计制作,也可以几人结伴合作一起去观察研究,还可以和家长一同出游,边游边研究,既锻炼能力,又培养兴趣,最终达到知识能力双丰收的效果。


4、作业设计实效评价。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对本次作业进行评价,重视的是评价的实效性:学生的参与情况、结合评价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展示优秀作业、鼓励有进步的学生。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5、作业设计体现综合。通过专题性作业,学生们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查找资料到实地调查、研究,既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又学到了许多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各种能力得到综合提高。活动中,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科学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培养,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了较好的结合。


引用何老师的一段文字评价:“体育路小学开展的科学学习课外拓展活动很有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巩固科学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写出了这类文章,不仅仅对科学学习有利,而且学生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信息技术的图片处理,兴趣小组的摄影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这样的实践活动值得推广。


教学,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住考试的分数,要关注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和素质,要善于研究学科之间的整合。——萧山区科学教研员 这也是我们要不断努力的目标。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角度出发,还可以与其他学科整合,学生写的小论文也可以作为周末日记作业等。尽可能地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件】


































































































































601


陈雨婕


《研究老虎钳》


 浙江省小学科学网


2010-9-29


601


裘钰


《我家的4种剪刀》


 浙江省小学科学网


2010-9-29


602


陆雨


《“多功能”的尖嘴钳》


 浙江省小学科学网


2010-10-9


603


赵一欣


《竹蜻蜓的奥秘》


 浙江省小学科学网


2010-10-11


601


李哲敏


《直升机》


 浙江省小学科学网


2010-10-11


6年级


陆灵波等


《我们用报纸造桥》


 浙江省小学科学网


2010-10-27


601


张从语


《包围下的城堡》


 浙江省小学科学网


2010-11-5


601


陈雨婕


《湘湖——梦湖桥》


 浙江省小学科学网


2010-11-21


601


王湘丽


《纸桥的“挑战”》


 浙江省小学科学网


2010-11-21


603


李馨园


《我想造一座桥》


 浙江省小学科学网


2010-12-1


603


瞿欣怡


《三角形的桥墩》


 浙江省小学科学网


2010-12-6


604


李敏慧


《竹子的空心茎》


 浙江省小学科学网


2010-12-6


604


吴筱恬


《磁力线的奥秘.


 浙江省小学科学网


2010-12-6


6年级


金佳妮 陆雨等


《我们的科学小报》


 萧山区小学科学网


2010-8-28


603


冯雨婷


《制作小杆秤》


 萧山区小学科学网


2010-9-14


602


章戈


《萧山的古石拱桥》


 萧山区小学科学网


2010-11-18


603


龚钰铖


《为什么房子的框架有正方形和三角形》


 萧山区小学科学网


2010-11-18


603


俞峰


《如果能有这样一座桥》


 萧山区小学科学网


2010-11-29


603


邵振宇


《我设计的桥》


 萧山区小学科学网


2010-11-29


603


赵一欣


《美丽的跨湖桥》


 萧山区小学科学网


2010-11-29


604


顾佳烜


《斜拱桥》


 萧山区小学科学网


2010-12-5


 


湘湖——梦湖桥


萧山区体育路小学六(1)班  陈雨婕  指导老师 沈斌


双休日我要爸爸带我去湘湖玩,我要去观察那里的桥。在湘湖边逛了一会儿之后,我们俩来到了一座石拱桥前。


我根据桥上的字辨认出这是“梦湖桥”,这座桥的结构其实跟一般的石拱桥没有太大的区别,石砖与石砖之间交错着,能使桥的结构更加紧密,而拱形的设计则是因为拱形承受压力时的特点:桥在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只要抵住这个力,桥就会变得很牢固。想到这里,我脑海里不禁浮现科学课上我们用纸做的那个拱形和抵住拱形的书本……我看着那个桥,突然浮现一个问题,在建桥时,是怎样抵住这座桥向外传递出的力呢?


仔细看看这座桥,好像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地方能看出,可是,在这座桥的两端,有一小截平路,这是在石拱桥的那个拱形之前搭的,会不会是在那里抵住了呢?我的脑子里刚提出这个问题,又觉得不太可能,如果只靠旁边(岸上)来承受的话,总有一天,桥和砖地会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而塌陷的。回到家后我把照片拷到电脑里,对照片又仔仔细细观察了一遍,才发现在平路下面还隐藏着玄机——桥墩。在压力往下时,不仅是靠着岸边抵住压力,还打了好几根桥墩帮忙,力向外时,桥墩的力会向下,湖底不动,那桥也就不会塌了。


 


萧山的古石拱桥


萧山区体育路小学六(2)班     指导老师 沈 


星期天,我拿着相机去观察“家乡的桥”。我先直奔市心路,每次上学经过那里总不忘看几眼那座古真济桥,也称市心桥。我查了下资料,说是19984月,公布为萧山文物点的。古真济桥两端各有台阶五、六级。为了缓解行走的压力,又在它的左侧修建了新的市心桥。古桥担当的自然是休憩和观光之用了。


     


在古真济桥西面人行道上,有两位老人在下棋,一顽童在边上观看的塑像。不少人见到两位古人在下棋,也会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来对那盘一辈子也下不完的棋看上一会儿。


    


过了市心桥往东走,到了仓桥。仓桥也是在19984月公布为萧山文物点的。仓桥在桥的建制上与古真济桥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桥拱会比古真济桥高一些,两端各有十五、六级。坐在桥上,仔细聆听,公园里有很多人坐在桥边的石凳上聊着家常,是休闲和跳舞的好地方。


   


借着好心情,我来到了劲松小学后的古惠济桥。古惠济桥桥拱相对较高,南北各有台阶20来级,可能是以前桥上来来往往的人马多吧,让桥承载更大的力。


 


美丽的跨湖桥


萧山区体育路小学六(3)班  赵一欣  指导老师 沈斌


跨湖桥,位于我们萧山湘湖村,在形似葫芦的古湘湖狭腰处,将整个湘湖一分为二,显得十分美丽而幽静。它留下的文化遗产更是无数代人的结晶。


如今的湘湖上有两座跨湖桥。一座较小,是以前造的老桥;在老桥旁,还有一座新造的桥。老桥是一座单拱石桥,桥面由一级一级的石级组成,因此不能通行汽车,估计在当时那个年代,桥的主要用途是供行人通过,因此才把桥面设计成了石级。桥的右侧三米远处就是岸,所以在老桥下的湖面上通常没有船只通行。


不过,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老桥的作用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在二零零八年,一座新建的跨湖桥慢慢出现在人们眼中。


这座新造的桥非常宽阔,前后还设计了引桥。桥面长约九十米,宽约七点五米,非常平坦,可以容下二辆汽车相向通过。桥的两边有护栏,每边的护栏上隔三米就有一个石狮子,护栏的正中刻着跨湖桥三个大字。新桥是一座多拱石桥,共有五个拱,桥下也可以通轮船。


两座跨湖桥作用不同,新桥沟通了湘湖南北。桥面通汽车、行人,桥下来来去去的游船穿梭而过。而老桥则是先人留下的一种精神文明的遗产。它们都是跨湖桥文化的见证,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跨湖桥,你永远是我们萧山人的骄傲!


            新桥                                   老桥


 


 


 


 


 


 


 


 


 



纸桥的“挑战”


萧山区体育路小学六(1) 王湘丽  指导老师 沈斌


怎么办!明天就有科学课了,纸桥的设计图还没想好!我的心里一直在嘀咕,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桥既能承重又美丽?突然,一篇语文课文从脑海里闪过——《奇妙的桥》。我记得里面写着好多稀奇的桥,玻璃桥,全是玻璃做的,很华丽;音乐桥,只要有车开过,就会想起美妙的音乐,伴着音乐过这座桥,让人心情一下子变好,或变的更好……对!里面有写纸桥,那座纸桥可以走过20个人都不是问题,既环保又坚固,这桥就是日本建筑师在法国建设的纸桥……


想到这我马上打开电脑,了解纸桥,从中吸取点好妙计,明天可以运用到我们小组做的纸桥中去。山东省高校每年举行的结构设计大赛,去年的题目就是纸桥,用最少的纸和胶水作一个大跨度结构来承担一定的荷载。冠军的方案——原理是:先把纸卷成细的卷,要卷紧。这个卷能承受的压力不会很大,而且越长承受的压力就越小,越易被压坏。桥面下做成密肋梁的形式,梁要密一些,梁肋高一些,有点像蜂窝板的背面,桥墩要做成桶状,圆筒或方桶也行,里面加些横向支撑。但是卷能承受的拉力是很大的,他们是调整结构把这些卷全变成受拉构件。在非要受压不可时,他们把纸卷截的短些,用很多细的纸卷在这个受压的地方共同承受压力。此外,哈工大纸桥设计大赛,已经成功举办过好多届了,这个是由曼彻斯特大学传过来的一个学生创新活动。当初哈工大用的是一张A1纸,通过纸和胶构成,同样承载力条件下重量最轻的胜出。记得当初做的比较成功的案例有:做出蜂窝梁桥面的,还有做成受拉(预拉)杆的,效果不错。冠军队伍静力承载力好像能达到70多公斤吧。


我从中知道了不少知识,第二天我带着自信迎接科学课的到来。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到了下午的科学课。沈老师一宣布开始我们组就忙开了,事先就已经分好工作,一点儿也不浪费时间。我们先做桥墩,桥墩先卷好,然后再在里面塞上边边角角的废报纸,一个个结实的桥墩就完成了,接着重要的就是桥面,我们用纸卷成纸棒,在桥面上一根一根排列着,为了美观也是固定我们还在上面加上了两层报纸。还有桥面的斜拉,拱形结构……都可以加大载重量,不仅仅是纸桥可以运用这些办法,平常的大桥也有运用其中的办法。


下课后我们很有信心地去老师那里测试我们的纸桥。1个,2个,3个……一个一个加上去,我们的纸桥根本没有动摇的表现,钩码在增加,我的心里也在跟着笑,我们成功了!耶!我的桥承载了15个钩码都“no problem”。


虽然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但这个实验也证明了软软的纸也是可以变的很“坚强”。现在什么事情都讲环保、节约,地球上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现在不节约起来难道到地球面临危机,人类面临危机的时候才开始节约,才真正知道所有材料的来之不易,那时已经迟了。我希望现在或是不久以后的未来,纸桥可以广泛运用在人类的生活,在以后坚硬的不仅仅只有钢材、金属……还有纸!现在的地球需要大家来维护,未来的桥一定会有更多的想法和构思,让我们为明天而努力……


 


我想造一座桥


萧山区体育路小学六(3)班  李馨园  指导老师 沈斌


我家斜对面有一条小河,小河上面有一座桥。桥估计已经有些年头了,显得十分沧桑,而且一点也不美观。桥上经常有卖水果蔬菜的小贩,垃圾常常扔得到处都是,甚至有人往小河里投放垃圾,小河也被弄得臭气熏天。


 我看见了,也很无奈,叹了口气,摇摇头,不禁陷入了沉思。我躺在床上,心想:要是有一座又美丽又实用的桥,该多好呀!……


  十年后,我已经是一名工程师了。我准备实现童年时代的愿望。首先,桥要美观。桥主要呈拱形,长约十米,宽约三点五米。桥上有两面高一点二米的围栏,围栏上各立着八个石狮子。下面是一个比桥面更圆的拱形,方便船通过。两边桥墩为了省材料,也为了美观,中间打空两个大圆,下雨涨水时,水也可以从洞里流过。


    为了方便小贩卖菜,桥左右两边各设有八个石凳子,到了夏天的晚上,还可以坐下来乘凉呢!桥前后分别有两条长五米,宽零点八米的密密的塑料网绳,当小贩往河里倒垃圾的时候,塑料网就会把垃圾接住;即便是下雨天,雨水也会从网缝里流出,减少网的负担,要是是袋子的话,可就麻烦了。网的边角有许多小钩子,勾在两根可以伸缩的铁棍上,塑料网上的垃圾要是满了,那就可以按下控制铁棍伸缩的按钮,把网和垃圾聚拢在一起,再把钩子从铁棍上取下,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里就可以了。最后,把网再勾在铁棍上,按下按钮把棍子伸过去,一切恢复原样。如果没有这个装置,估计可要坐船在水中捞上大半天,才能把垃圾处理干净。


 正当我美滋滋地沉浸在我的成果中时,一阵呼叫声传来,我猛然睁开眼睛,房间依旧是我的小房间,唉,原来只是做了一场梦啊!不过,总有梦想成真的一天的。


下面是我画的设计图:



                                               


我设计的桥


萧山区体育路小学六(3)班  邵振宇  指导老师 沈斌


   这个星期天,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我和爸爸一起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


回家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条河,上面架着一座桥。这座桥很普通,只有一个桥面,可是桥面上却很少有车辆经过。好奇心驱使我向爸爸问到,这座桥为什么只有这么少的车辆经过呢?爸爸耐心地向我解释到:虽然这座桥连接的是村里的主干道,可是因为这座桥下有许多小的运货船只要通过,这座桥建成了普通的横粱式结构,所能承受的重量并不大,所以自然也就很少有车辆经过这里了。


“哦。”我似懂非懂地回答到。可是心理却想着,这座桥的设计太普通了,让我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把这座桥重新设计一下,让这座桥变得更加完美吧!


说干就干。我一回到家,就拿出了笔和纸,开始着手设计了起来。首先,这座桥的载重一定要大,也就是抗弯曲能力要强。我挑选了三种桥型,分别是:斜拉桥.框架结构桥和拱桥。第二这座桥下要能行船,所以框架结构首先被淘汰。第三,这座桥必须方便行车,并且美观,普通的拱桥太过于普遍,不具备美观,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我决定在斜拉桥的建筑基础上在再做些改进。首先,我降低了桥梁的高度,使桥的重心放底。然后如果桥的重心太底,则不容易通船,所以我把这座桥改成可以收缩两边拉住桥的链条,在船来时,桥面便能够向上,向两边移动,这样的话,桥下即使有再大的货船经过也不要紧,就这样,我终于完成桥的设计了。


设计结束后,我把画好的设计图拿给爸爸妈妈看,他们都夸我真聪明,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建筑师。



如果能有这样一座桥


萧山区体育路小学六(3)班  俞峰  指导老师 沈斌


      在我爷爷家的前面,有一条长长的河,宽约20,在这么长的河中,只有头尾两座桥,这可把一岸的居民累得够呛,因为买菜在另一岸,所以他们只得行很长的路,走过桥后,再上街去买菜,有些人开汽车为了走近路都往同一座桥上开,这样一来,两辆车相对开来,就堵住了。总之,这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


           


假如让我在这河上设计一座桥,我会设计一座普通的平板桥,并且做得宽一点,可以让两辆汽车通行。首先应该确定好桥墩的位置,在水里进行打桩,然后再准确无误地把4个桥墩依次放入水里,中间要留一定的空隙,方便让船顺利通过,船夫就不用愁了;至于桥面么,就要先把两岸的准确距离量好,宽度也确定一下,这样就知道要用多少材料了,桥面的上下两面用混凝土铺好,使表面光滑一点,中间采用钢筋混凝土,增加厚度,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施工队把桥面的头与岸上的一处紧紧粘在一起,以防塌掉,等到造完后,再把尾与另一岸粘上,就大功告成了,不对!还有最重要的护栏,没有护栏的话就很危险了,很容易就冲到水里去,所以要在桥的左右两边造一排护栏,才算名副其实的完工了。还有可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刻好图案,再在桥面的表面涂上油漆,就可以让行人好好地欣赏一下图画,我觉得应该在桥的上方做一个透明的防护罩,并且要建的高一点,让高的车能通过。这样一来,如果下雨了,赶着回家的行人不能很快到家,经过这,就可以到里面避一下雨。


     如果这里真能有这样一座桥,那该有多好啊!








 


 



                                                                                                                                                                                                                                  


 


三角形的桥墩


萧山区体育路小学六(3)班  瞿欣怡  指导老师 沈斌


桥是我们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建筑,它同样是人们智慧与力量的结晶。我早就想为我们家楼下花园里的小溪设计一座小桥了。要设计建造一座桥,首先要能承重,要增加桥的厚度、宽度、或是改变形状。而我们又知道,增加桥的厚度比增加桥的宽度来得更为直接更为有效,但太厚了不光不美观还浪费材料,能不能用更少的材料做出更承重的桥呢?而且还要运用到三角形的原理,三角形比长方形的抗弯曲能力好得多,把桥做成三角形的显然不可能,一个尖尖的角怎么让路人通行呢?把三角形倒过来又立不住,还是需要桥墩的。但是说起桥墩,能不能用三角形做一个桥墩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设想,我决定动手做一做。可以用纸板来做桥的三角形不易变形,在上面放一块纸板做桥面就行了,不光节省材料,还很能承重,可能比用圆柱来做桥墩还要好吧。


说干就干,我拿出了一个纸盒子,把它剪开。剪出长方形,再把两块一样长的用力折一折,折成三角形,用双面胶和订书机固定住,再把最长的纸板放在上面,用胶带纸和订书机固定。由于纸盒子有很多多余的地方可以粘贴,我很快就做好了。最后再在桥面和桥墩转折处用白色胶带纸绕了很多圈(见图1)。做完了桥,我还不忘测试一下桥的承重如何。第一次,我把一个大大的水壶放上去,里面盛着满满的一壶水,挺重的,提在手上都会感到手有点酸了,放在桥上,桥既没弯曲也没塌掉,桥的抗弯曲能力没问题。(见图2)我真开心!我又把一个大大的哈密瓜放上去,这下桥面有一点点弯了,不过桥墩还是没问题,我赶紧拍照。(见图3)总的来说,我的桥做成功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做的桥还是有缺点的,比如不够美观等等,以后我还要再改进。


                            1     2


33


 


                     斜拱桥


萧山区体育路小学六(4)班  顾佳烜  指导老师 沈斌


我要制作一座有新意的桥,做什么桥好呢?我想了半天,终于有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做一座斜拉桥。想好了,我便到网上去查找了资料。知道了原来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是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的。


知道了斜拉桥的原理,我马上动手做起来。我拿来一个瓶子,作为索,可又想一个可能不稳,于是又拿来了一个,把两个用胶带固定在一起。接着又拿来两根长大约长20厘米的锯条作为主桥梁,把其中的一端用火稍稍加热,分别插进两个塑料瓶,要对称,还要用线把锯条的两端拉住,把线的两头缠到瓶子上面作为斜拉索。再用纸板作为桥面,固定到两根锯条上,但是还要注意对称,因为假如没有对称,桥的两边会重量不均衡,变得容易倒塌。最后,我还往两个塑料瓶里灌一些沙子,免得索重量太轻,桥梁没有稳定性。我拍好照片(见图1),我还放上爸爸的手机代替小汽车,心想这个位置还可以作为临时停车点呢。


我造的这座斜拉桥承重性能非常好,也很实用。可我总觉得还不够美观和创新。我又开动脑筋,想到了拱桥。如果把斜拉桥和拱桥组合在一起,结合二者的优点,一定很坚固,又很别致。我又动手做起来。我拿来一个瓶子,作为索,同样往里面放上沙子。接着再在瓶体中间插两根筷子做主梁,并在两根主梁中间搁上两根筷子作横梁,支撑桥面。再用一张卡纸做桥面,在卡纸的中间画个圆挖空,架在瓶子上,并作成拱形,铺设在桥梁上。然后用卡纸作三组钢索,连接主梁和索塔用于支撑桥面。最后,我用卡纸剪成条形,固定在桥面两侧,做围栏,使桥更加美观,也更安全。最后我还在桥面上粘几条红色胶带,作为分道线。


看着我的劳动成果,我非常高兴,就叫它“斜拱桥”吧,等我长大了,我要亲手在家乡设计建造“斜拱桥”。 


 


1 斜拉桥


2斜拱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5 20:18:02编辑过]

TOP
50#

 

关于桥的介绍

1.桥的种类
 
按材质分: 
木质桥 石桥 砖桥 混凝土桥 钢筋混凝土桥 
 
按外观分: 
梁桥 拱桥 斜拉桥 悬索桥 高架桥 组合体系桥 
 
按用途分: 
铁路桥、公路桥、管道桥、多用桥 (立交桥属于公路桥) 
 
按跨越对象分: 
跨越河流的跨河桥 跨越山谷的跨谷桥 跨越铁路或公路的跨线桥(又称立交桥) 跨越城区、工业区或农作物区的高架桥(又称栈桥) 
 
按桥身能否活动分: 
固定桥 开启桥 浮桥 
 
按桥梁总长度或跨度可分: 
大桥 大桥 中桥 小桥 
 
2.桥的作用
 
简单得说,桥就是跨越障碍物的一种结构物!!! 
 
3.桥的历史
 
世界上的第一座桥究竟出自何处、谁人之手,已无法考证。因为自从有了道路之后,当人们遇到河流、沟壑阻碍时,就会想到要采用某种方式跨越障碍。最初的桥可能只是架在小河沟两岸或河中礁石上的一根树干、一块石板。后来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最早的木桥和石桥。 
 
石拱桥——我国河北省赵县城南5里有一座拱形大石桥,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它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这座桥是隋朝工匠李春、李通等建造的,距今已近1400年。它造型美观,结构别致。像这样的桥,欧洲19世纪中叶才发现,比我国晚1200余年。 
 
铁桥——1779年,英国的亚伯拉罕达比在英格兰中部科布鲁克代尔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铁桥。这座横跨塞汶河的铁桥,使用5列铸铁肋构成30米长的单跨半圆拱。桥的铸件有不少精巧的构想。 
 
悬索桥——原始悬索桥柔软易弯,不利于车辆行走。现代悬索以钢缆悬挂加肋的桥板,已解决了这个问题。西文第一座水平桥面的悬索桥设计,见于1595年奥地利主教瓦兰佐奥的著作中。该设计把铁杆连在一起构成悬索。1801年芬利首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雅各溪上建造了悬索桥,桥长21米。 
 
1803年,法国率先建造钢丝缆索桥。塞昆建造了几座跨度长达90多米的桥。维克发明了在桥上用一根根钢丝构成缆索。而不必把沉重的钢丝缆索吊到桥塔项上。 
 
钢筋混凝土桥——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是1899年建于苏格兰连芬南的混凝土高架桥,每拱跨度为15米。21个桥拱顶上各有一铰链,使墩基可以移动。工程师梅拉特最早懂得三铰链作用,他于1901年在瑞士建成首座三铰拱桥,是细长的钢筋混凝土桥。 
 
预应力混凝土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出高强度钢材,佛莱辛奈将其应用于桥梁设计中。他于1948年至1950年间在法国马恩河上先后建造了5座预应力混凝土桥,分别位于爱斯勃利、安奈、特里巴度士、查吉斯和尤西。各桥采用平拱,远较过去的桥拱平坦得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