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六期“联合成长协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131#

2024.4.14每月研修《科学课该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  叶军
  平时的科学课中,最难的环节就是研讨环节,经常会出现学生很快的得出结论的囧境,听了叶特的讲座,醍醐灌顶,如何做好研讨的环节,叶特提出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在学生研讨之前,给予学生少许的时间进行自我论证,自己组织语言,包括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观点以及自己的问题。
二、尽量多的呈现学生的结果,不可只呈现一组或者请了一位同学就草草了事。
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应在平时就养成一组学生说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再提出新的观点,因为倾听也是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
四、教师尽量不去打断学生的交流,可以在黑板上用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学生的观点,对于相同的观点,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教师提问参考:请同学们看老师摘录的关键词和句,想一想通过刚才的交流,能形成的共识是什么?
五、教师要给学生的交流留下充足的时间,学生交流结束后,问题不一定要解决,但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或者指明研究的方向。
当然,叶特除了关于研讨板块的经验介绍之外,还提到了关于学习单的设计,学习单设计的优秀与否,直接影响了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度,所以学习单设计上面还需要更加的细化。
(萧山区红垦学校  方佳伟)
TOP
132#

2024年4月15日再次迎来了每月研修,叶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科学课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专题讲座。叶特首先以张鼎儿老师提倡的走向探究的课堂结构展开分享了科学课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通过整理小结实现巩固迁移。叶特强调了学单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倾听和研讨交流能力培养可以帮助促进学生思维进阶。
      叶特以《热的传递》一课为例,和我们分享了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探究学习和交流研讨的实践。在探究实践时,叶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提供开放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课堂研讨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交流呈现学生发现、观点、问题,促使学生认真对待观察、记录与交流;研讨促使学生趋同存异,思维进阶。把课堂交给学生,做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萧山区宁围小学   李梦琼
TOP
133#

2024.4.16在萧山区高桥金帆听了4位老师的课,基于教材的项目化实践,收益匪浅。“做一个会说话的机器人”、“冻米糖”、“南雪北运”、“制作滴灌器”。在戴老师的“机器人”一课,令人深思。简单明了的评价,说清楚了要求,又体现了分层,对应不同能力的学生能追求到自己所对应的能力目标,此外,根据生活经验与实验能力使小灯泡亮起来,再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又达成了基于教材的学习目标,认识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而这样的认识方式是潜移默化的,是在实践中得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胡老师执教的“冻米糖”,实验过程的记录,沾一沾,实验现象明显,后续徐春健老师提到的尝一尝的来分辨新物质也是令人眼前一亮,化学变化中我们很容易用标准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来判断,而最难的就是如何有理由,有根据的判断新物质是谁?许老师的南雪北运的情景贴合生活,尔滨的雪运回南方,如何设计一个保冷的保温瓶,在保温材料提供时要注意变量,这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项目了,更进一步的做法则是需要注重材料的选择与设计;祝老师的“制作滴灌器”,这是一节本来要上6节课的项目,通过讨论共订滴灌器标准,后续研讨中,做一个滴灌器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智能化或者利用毛细现象可能是更好的节约用水的浇灌方法。
这次的研修学习令人受益匪浅,基于教材的项目化实践需要老师们对教材有把握,又不拘泥于教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做得好,就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

(瓜沥三小 吴旭辉)

TOP
134#

2024.4.14每月研修《科学课该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  叶军

  通过观看叶军老师的课例录像《温度会怎么变》,叶老师精心打磨的情境创设和实验探究及春风化雨的引导令人称赞不已。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实验的操作,体验实验的过程,研究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实验记录的方式,从科学思维、科学表达等方面思考更有科学味的科学课,我被深深的折服了。

  我不禁想到自己刚上完的录像课《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整堂课下来超时5分钟,而我的研讨其实还不够深入,那么时间都去哪儿了呢?就像叶军特级教师说的“你们想要的太多了”。一是我想给孩子们有趣的轻松的课堂氛围,那么我就会尽可能用亲切的语言来引领他们,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表达,哪怕他的数据是有问题的,也想着让他们说,所以没有灵活处理导致时间浪费在第一个汇报的小组上,后面时间更仓促了。二是在小组巡视指导时进入每个小组的讨论,引导他们进行发现并提出了新的问题,但时间用了太多达20分钟,虽收集了信息却没有记录好,导致请典型的小组上台交流分享时就没有请到起正向引领或有争议的能引起学生更好思维增长的组上台。三是整个设计已经简化了又简化,但我发现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看来时间上还是比较匆忙,无论是前面的预测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是实测与预测不一样对比表述,发现作尝试解答,新问题的提出还是很需要时间的。当然,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来自于我想要基于学生他们的认知和生成去引导这个课堂的发展,但是我自己对于学生课堂上的生成,包括产生的一些问题,这种反应和调控的能力、语言艺术、还有整体把握能力均有待提升。

  接下来,我将继续基于以下三点去进行一个改进:第一点是基于儿童的立场充分的展示他们的潜概念促进他们科学思维的增长;第二点是在观察和研讨发现的过程当中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推动他们再去思考;第三点是提升学生评估改进自己实验设计和这个评估自己的证据是否充分。希望自己能在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和探究能力提升上做出一些自己努力尝试,想带着孩子们能够实现《像科学家一样的去思考》。

最后编辑戚喜乐 最后编辑于 2024-04-17 20:20:22
TOP
135#

跨学科主题学习:积聚学生成长新能源——4月25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学习体会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间四月,正是求学好时节。4月25日,我们萧小科人相聚于湘师附小共同参加“萧山—慈溪‘跨学科主题学习’”专题研修活动,再研何为“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以学科学习为立足点,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方法、思路去解决真实复杂情境中的问题”的学习方式。它有3个关键词,即“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指的是基于学科,主动跨界;“主题”指的是围绕一个复杂真实情境的综合问题;“学习”指的是通过学习达成实践育人、综合育人的目标。

  观摩了4节优秀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例,4位老师精巧的设计、精彩呈现让我受益匪浅。《增加船的载重量》一课的跨学科体现在科学探究中融入数学计算,感知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融通。《八颗行星》一课的跨学科体现在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建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数学比例尺工具建构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模型。《跨越古今的月相》一课的跨学科体现在诵读故事,从诗中寻找线索确定月相,能自行设计月相的观测内容,从观测月相的体验中,结合诗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真假翡翠》一课的跨学科体现在运用数学学科中习得的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对数据进行近似计算,从而完成翡翠的真假鉴定。聆听了2个精彩的课堂点评微报告,杨老师最后的活动总结更是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引发深度思考“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怎么做?”

  参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回归学习本质,跨越学科壁垒”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真正的学习并非孤立地掌握各个学科知识,而是在跨学科的视野下,将知识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深度思考与实践,不断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当下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更为我们在未来持续学习、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萧山区闻堰小学 裴玲燕)

最后编辑胖胖裴 最后编辑于 2024-04-26 19:56:34
TOP
136#

20240515每月研修有感
听了徐老师《船的历史》这一课,徐老师在课堂前,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出课题,同时凸显了对家乡船的文化的自豪感。徐老师在教学前,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课前调查。通过在线调查问卷,系统给出了一个学情报告。发现现在大部分学生是比较注重课外阅读与积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外出旅行、坐船的经历也比较丰富。对一些船的历史发展、功能分类等等,他们并不欠缺。所以徐老师根据学情进行了教学设计,他弱化了船的历史演变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课前阅读,对自己收集的、上传的图片进行简单排序,梳理制作材料、载重量、动力等演变史,为后续的探究实践留出足够的时间。此外,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徐老师选用了胡萝卜作为实验材料。不同的胡萝卜,浮沉的情况各不相同。徐老师刻意截取了半个胡萝卜。一头平一头尖,两人半根胡萝卜,做两艘小船模型。并且用简单的工具复刻了古人制造独木舟的过程。做好的小船又可以两两的进行阻力的测试,真是一举两得(估计徐老师选胡萝卜也挺累的,既要差不多大,又要对切开)。但是我在想,为什么不是一个胡萝卜调转船头呢?这样比较控制变量更加合理。徐老师的胡萝卜独木舟模型需要学生自己加工改进。因此由验证型转变为了探究型。然后再用自己加工的独木舟去进行阻力测试。有效的打通了技术与工程之间的壁垒。使得活动更加具有思维含量。
萧山区赭山小学 沈菲
TOP
137#

       学习了《船的历史》这节课,执教老师通过对照课标对船的历史这节课进行梳理,制定了该课教学目标,突出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弱化了历史与演变内容,通过搭建支架,深化胡萝卜独木舟探究实践,通过制作与测试独木舟,尝试用多样方式记录独木舟载重量、稳定性等特征,认识船的外形结构和载重量、稳定性、阻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提升学生探究、创新、协作能力。其中教师3次调研,在教学中要从大概念、大单元视角研读教材,并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经验、思维水平、年龄特点,执教老师3次调研,充分站在了学生学情基础之上,并精心准备有结构的材料,通过创设情境与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加强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开放的记录单设计与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并有一定的德育渗透。课前提前进行预设,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都进行预设。每一堂课的材料都需要精心准备。上完一堂课,需要及时寻找自己的不足以及欠缺的方面,以便后面的课程可以更加的完善。让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党山小学  陆丽芬
TOP
138#

2024年5月15日,如期参加每月研修,老师带来了《船的历史》素养导向,落实探究实践的思考。1.基于学情,重构教学目标;2.搭建支架,深化实践探究;3.有机融合,建模服务实践;4.有效整合,提升综合能力。随后在徐老师带来课堂实录中,从身边地方特色的乌篷船入手,情景真实又贴合学生生活场景,也有一些人文地理的味道在里面,令人启发。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主阵地,以素养导向的课堂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探究和研讨时间。徐老师弱化本课中船的历史等内容,深化独木舟的研究和探讨让我在落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很大启发!词云图的关键词展现也令人眼前一亮,也去进行了相关搜索:词云图是一种用来展现高频关键词的可视化表达,通过文字、色彩、图形的搭配,产生有冲击力地视觉效果,而且能够传达有价值的信息。词云图过滤掉大量的文本信息,使浏览网页者只要一眼扫过文本就可以领略文本的主旨。并且有一个小细节:船的插队排序让学生思维卷入更多,不知道是精心设计在里面的还是利用好了小错误,思维更加深入了。并且我们要在交流研讨部分多下功夫,提前预设学生回答、提关键问题。找出本组数据规律,找出异常数据,这是研讨的价值,也是思维碰撞的关键点!(瓜沥三小 吴旭辉)
TOP
139#

2024.05.15每月研修学习记录:
2024年5月15日,本期每月研修为我们带来讲座的是浙江省诸暨市姚江镇直埠小学徐磊老师和浙江省诸暨市小学科学教研员祝海丽老师。
徐磊老师讲座的题目为《素养导向下落实探究实践的思考》。徐老师围绕教科版五年级教材课文《船的历史》,从课标解读概念,设定合理教学目标,形成两条基本设计思路,分别为课程思政线和工程实践线。基于对《船的历史》这节课的研究,徐老师从基于学情,重构教学目标;搭建支架,深化探究实践;有机融合,建模服务实践;有效整合,提升综合能力四方面对课进行了介绍。
祝海丽老师讲座的题目是《从《船的历史》一课谈“素养导向下的课例实践”》。祝老师强调我们在课前需要从大概念、大单元视角研读教材,从新旧教材对比中,了解多了什么?少了什么?改了什么?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经验,思维水平,年龄特点。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我们需要基于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把课堂积极引向课外更广阔的天地。需要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有效凸显“探究实践”和“科学思维”。利用问题和研讨交流,把握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最后是课后的反思,从找亮点、寻不足、想对策等方面进行思考。(长沙小学 方佳)
TOP
140#

2024.5.15每月研修
素养导向的课堂更应注重大任务驱动教学的意识,所以在备课环节应深学课标,领会理念,把握方向;重视主问题设计,明确学习要求(步聚);精心预设反馈环节的交流活动(序、导、结)
今天第一次看到词云图,感觉很有用,突出关键词。船的插队排序让学生思维卷入更多。
词云图是一种用来展现高频关键词的可视化表达,通过文字、色彩、图形的搭配,产生有冲击力地视觉效果,而且能够传达有价值的信息。词云图过滤掉大量的文本信息,使浏览网页者只要一眼扫过文本就可以领略文本的主旨。
指导细致更助于学生实践,老师提前刻好降低操作难度,增加安全,用勺子挖,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挖的深浅对 载重量都有影响。
充分调研了解学生的前认知先教学准备非常充分,事先教学准备非常充分,读学生。寻找最近发展区,研学生,以便进行不同的调整更加适应学生,改进创新的结构性材料,给课堂增添了许多两点,动手动脑相结合。
实验台和小组区域分开,这样有水的实验课不会弄的桌面湿掉,胡萝卜、长水槽、勺子等材料的选择、实验记录单的设计、以胡萝卜贯彻始终,这些亮点让人耳目一新。这些准备体现出任课教师读教材、读学生、读材料的能力。记录形式多样化。做好教育,真的要全方面好好研究学生,未来路还很长,加油。
萧山区宁围小学  李梦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