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苏39号渔民作业专贴 [复制链接]

21#

“理”与“趣”

——读“如何处理科学探究的‘理’和学生活动的‘趣’的关系”

这个专题我一口气读了两遍,因为这个专题提出的问题是每个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公开课和评优课。即使是普通的家常课或者随堂课也要注意这两方面的结合。

我觉得“理”和“趣”应该是科学课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生活动的外部表现形式的关系。这两方面是科学课都不可或缺的重要东西。如果没了“理”,那么再有“趣”的科学课堂也就成了花架子,华而不实。如果没了“趣”,那么再有“理”的课堂也会沉闷、无味,学生会昏昏欲睡,毫无兴趣。

虽然两者都很重要,但是我还是觉得对科学课来说,“理”字更显得重要,科学课的知识、方法的逻辑思辩是贯穿科学课堂的内在主线。老师们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顺利地进入探究的氛围。也就是“趣”为“理”服务的。

本专题中例举的《各种各样的叶子》的前两次设计的教学片段,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点。缺少趣味情境的理性课堂,虽然单调乏味,但是也能艰难地推进;强调了激情,而失去了对知识线索的理性掌控的课堂则成为浪费时间的“开心一刻”。而在第三次教学片段中,教师把“理”和“趣”有机组合,理中有趣,趣中有理,使学生在对知识的追寻,对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时时充满了兴趣,保持了激情,促使学生的探究朝教师理想中的纵深处发展。

学习了这个专题,我有两点体会。

一是要把握好教材上所呈现出来的知识体系和过程能力的控制。老师在上课前就要明确这节课要做些什么,要让学生知道些什么,让学生经历什么过程,让孩子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教师也要作好课前的预设和材料的准备,用清醒的头脑和有结构的材料来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

二是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好适合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的导入要让孩子感到自然,课的衔接要顺畅,活动设计不能让学生感到突兀。活动形式要让学生喜欢,乐于接受。总之,就是让孩子在他们熟悉的、喜爱的、能适应的“环境”里探索新知识。

也许,处理课堂上学生探究的“理”与学生活动的“趣”的良好关系需要我们用一辈子教学实践去追寻,去揣摩。那就让我们从每一天的课前准备开始吧!

TOP
22#

课堂生成走向何方

——读“如何有效利用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

新课程较之于旧课程的一个很显著的变化,就在于重视了对课堂生成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也可能成为教学中可以容纳吸取的教学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课堂生成的资源却有了另外的去向。

有的生成,会在教师的迟疑中流逝。所谓的生成,也就是在教师的预设之外的东西,教师往往对这些情况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当学生提出一个不在预料范围内的问题时,老师一定会用一段时间来思考对策。如果这个思考的时间比较长,那么学生的思维是不会老师一同等待的,他们的思维会继续朝前进。会把这个“插曲”给遗失。也许这个生成不会对这堂课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孩子们关注细节是很不利的。

有的生成,会在老师的阻止下消亡。老师阻止孩子的问题一般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是老师的课需要很顺利地进行下去,不容许孩子胡乱打岔。这样的老师认为,一堂课应该是个非常完整的精品。任何的和教案不符的地方都是瑕疵,会影响这节课的质量。所以他们不希望孩子说出教案以外的话题。一旦孩子有“越轨”的嫌疑,老师会很敏感地把危险消灭于萌芽状态。二是一贯调皮的孩子提出了老师没想到的问题。对于调皮的孩子,很多老师都感到头痛。因为他们平常的调皮,让班级的秩序遭到破坏,甚至会影响到老师的利益。所以老师恨不得把这些孩子所有的言行都禁止。这样才没有“闯祸”的可能。但是调皮的孩子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他们的经验比一般的孩子要丰富得多。所以他们往往能从生活中挖掘课堂上问题的深刻内涵。因为生活经历的范畴不同,所以他们的见解也和一般人不一致,所以很容易遭到老师和同学的误解。他们的精彩的思路也会在老师的断喝声中偃旗息鼓。

课堂上的生成的教育资源需要“伯乐”来发现。有造诣的老师会对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教育资源合理取舍、利用,来填补自己教学的漏洞,使教学过程更完善。

有的意外情况是对课堂教学不利的,是有大的破坏作用的。老师就要把孩子的一些举动、思维进行引导,把错误的方向引回到正道上。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多孩子能顺利开展学习与探究活动。之所以不用阻止用引导,也是为了这些制造意外的孩子能有个比较平和的心态继续进行学习。

也有的意外情况是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进入一个老师或者教材不同的方向了。老师完全可以把他们拉回来。但如果他们的思考确实有价值,那么老师也就不妨顺着他们的思路进行引导。或许会“柳岸花明又一村”呢!

当然,更多的情况下,学生的思路不会走得太偏。偶然出现的一些意外也是对正常思路的补充。这时,老师就要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孩子对这些意外进行分析,进而补充到自己的思考中去。

在课堂上,老师对于“生成”的态度是矛盾的。生成是很可怕的,它会打乱所有的部署,使教师处于被动地位。而生成又是老师们希望看到的。对生成的教育资源能恰倒好处的处理,能使课堂更加完美。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矛盾的心理,能反映出老师们对于自己的教育智慧的自信程度。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能力的老师,才能在面对生成时,沉着应对。因此我想,不管课堂生成去向何方,老师要做的就是在意外没发生前,作好应对的准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