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廖先祥:我们是怎么听课的 [复制链接]

11#

我们是怎么听课的(11)

 


--我们可以这样听课(2


 

  在上篇,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案例,这个案例至少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发现了平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平常不为人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可能是导致很多我们都没有想到的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二是我们听课可以只关注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我曾经多次说过:“课堂是全息的,我们所观察到的并不是它的全部。”因此,我们可以更加仔细地观察我们特别关注的。

  也许你在前一篇也已经看过了我们在广东东莞市的做法:给自己一个主题,给同伴们一个主题,验证自己的假设。而验证假设是需要“证据”的,“证据”不充分就说明不了问题,所以这需要我们确定对课题观察的视角。

  我们的主题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听课”听什么?“看课”看什么?这些什么也就是我们给自己的一个主题。可能你对主题并不是太熟悉,那么没有关系,我们还可以有一种更为通俗的说法,你甚至也可以这样理解主题的含义:主题就是你关心什么?或者你想解决什么问题?想验证什么假设?等等。主题有时可以比较泛,比较大,比较广,比较宏观,有时也可以比较具体,比较小,比较窄,比较微观。确定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这要看我们的目的、能力、水平、要求。比如,我们目前最为关注的是老师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处理效果问题,这时我们就可以确定“教材的处理与课堂教学效果的观察研究”作为课堂观察的主题了;如果我们更关注的是教学方案的设计在课堂教学现实中是否有效,或者想研究怎样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我们也可以确定“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我们的观察主题了。

  比如,下面是我在进行柳州市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做关于课堂观察与研究讲座后,与大家一起进行的一次课堂观察与研究的实习记录。这一记录主题是“学生主体与老师主导在现实课堂中的表现及思考”。


  当然,对这次观察我们还有很多记录的内容,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项,从这一项记录中让我们的教师看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思想在我们现实课堂中到底表现其实并不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在很多时候,我们说的总是比做的更好,做的比实际效果更好!

  在一个有56位学生的班级里,有机会回答老师的问题的人数只有17人,其中有8位学生获得多次阐述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而且有些最高可获得5次机会!他们中占全班人数的比例是多少呢?没有机会获得独立表现机会的孩子又有多少呢?我们为什么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有独立表现的机会呢?获得表现与没有机会表现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对于孩子们来说,“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真正驱动力是什么?可能大家很容易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又该怎么去实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我们的表现为什么与我们的说法不一致了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等等。

  说实在话,每次“听课”都会有很多问题留给我们去思考,并且,每个问题我都觉得是那么的急需解决,都需要处理好,都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多么希望大家关注一些平常而又那么重要的问题的解决啊!

  我们就是这样“听课”的,可以从一个个小主题、小专题入手,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入手。我觉得,这样更加有助于老师的迅速成长,更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TOP
12#

 

我们是怎么听课的(12)


 


--我们可以这样听课(3


 

  我们经常说,学生的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决定着这堂课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因为,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不会有多大效果的课堂。在我们的课堂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那热烈的、积极的、主动的场面,每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场面时总有这样的担心:会不会就要停止了?老师会不会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反应了?可千万不要让学生感到你不在关注他呀!

  我为什么特别担心老师不注意孩子们的反应呢?因为我怕老师们让这样的活动表面化了,表面化了的活动就不再吸引孩子们了,没有孩子们的参与,我们的课堂就没有意义了。我记得在我前面的文章中,期中有一篇是关于对学生进行访谈的,当时我的问题是:“如果有两个不同教学方法的老师让你遇上,你更希望遇哪一位老师?期中一位是很‘懒’的老师,一位是很‘勤’的老师,....。”你如果看过这篇文章,你已经知道了学生为什么更加希望能遇上那位“懒”的老师了。虽然后来我在不同的学校也做过多次重复的访谈,但得到的答案却是惊人的相似!

  孩子们所给出的答案与我们的课堂现实是否一致呢?事实上还是有相当多的课真的让人担心。下面是一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堂小学语文课的思考:大班化教学也不应该让任一个孩子掉队

观察时间:2005512


观察地点:柳州市某县城小学


观察班级:小学四年级(四班)


观察原因:课改调研


教学内容:识字教学


班级人数:74组另加两桌3人共59


教学现场:


  1.也许你已经看到了,全班共有59位学生。你可以想象,由于是课改检查的公开课,这节课我们的教师一定是经过精心的准备了的,也许还有教研组的老师参与了设计,教研员的指导恐怕也不能少,教师利用教材内容,创设多种丰富情境。我们不得不承认,这节课老师讲的确实非常精彩,很兴奋,活动设计也当然非常有意义。课堂一开始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一个活动,但随时间推移(约10分钟后),学生参与程度逐渐降低(典型者第5758号学生),最后几乎只有高亮度区学生参与了。
  2.从记录的情况看,由于“听课”者众多,于是老师把学生重新分成了两个组,留出了如图的“听课”者的位置。教学环境如图所示,其中教师视点(频率最高)如图所示的高亮区,课堂观察者位置如图所示。这就是我那天做的记录。



  这节课存在什么问题呢?我当时观察到了一些我们老师最容易忽略的、最为平常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在我看来也是严重的问题:

  1.孩子们开始非常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了,可是为什么后来他们不再那么积极了呢?举手要求得到发言的机会的人为什么不那么多了呢?课堂观察的结果是老师关注的学生面太小,多数情况下,教师看到的是图中高亮度区的学生。

  2.第57、58号这两位学生到后来不但不再举手要求回答问题,而且不再那么认真听课了,还一起在那玩铅笔、开小差!老师是没有注意到还是对他们的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不再关注?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因为坐在中间区域的学生通常是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

  3.我们的课堂如何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如何使我们的关注点更加宽广一些呢?这是一个思想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

  4.这是一节公开课,如果是一节平常的课,教师的行为又是什么?学生的行为又将是如何?学生情结的变化速度双如何?在我们私下的交谈中发现,教师职业倦怠确实相当严重,这是我们必需注意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5.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真的没有办法提高了吗?孩子真的不愿意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了?对这个问题,我想如果能解决这样两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一是老师所设计的活动是否具有价值,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否具有吸引力,二是老师是否放手给孩子们参与,是否关注到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并给予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程度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听课”完之后,我与老师们还进行了研讨,我们讨论到了教学方案的设计问题,谈到了课堂关注度问题,谈到了课堂教学调控机制问题,还谈到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被我们长期“边沿化”!

  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结论的正确性如何,你认为呢?
TOP
13#

 

 
我们是怎么听课的(13)

 

--我们可以这样听课(4

 

课堂教学,实际上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二是学。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都是在关注教师的教,而少了些对学生学的关注,常常是课堂上教师老师写什么,我们抄什么,老师讲什么,我们听什么,老师走到哪,我们看到哪,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学生,忽略了观察学生学得怎么样了?忽略了观察学生遇到什么问题了?忽略了观察教师对这些问题是怎么处理了?忽略了思考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
    其实在课堂上我们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那样会影响个人形象。确实,我们有些老师就是这样评课的:“怎么学生存在那么多问题?一定是你平时教学不太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训练。”所以,老师们不再敢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了。
    有这样一个案例,也许它能说明一些问题。

案例. 一堂中学数学课的思考:教师关注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了吗?


观察时间:2005年11月17日


观察地点:柳州市某县中学


观察班级:初中七年级一个普通班


观察原因:柳州市课改调研课堂观察


教学内容:初中七年人教版(上)《数学.七年级(上).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最后一课时。


班级人数:未记录


教学现场:


  教学活动一开始,教师问道:“上节课我们学到哪了?”
  学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讨论”,有的说:“去分母”,有的说:“例题3”,还有的说:“例题4!”
  老师说:“例题3讲了没有?”,学生还在争论着。老师说“今天讲例题4!”
  老师强调上节课讲了去括号,今天主要是学习去分母,接着讲解例题4:


  

  很多学生在老师讲解过程中,同声回答一系列教师提出的问题,看、听、说着。然后教师小结去分母的方法和解方程步骤。接着教师讲解教材中P92练习(1):

  

  在教师讲解完(1)之后,学生做P92练习(2):

  

  在课堂教学中所观察的位置及对象如图所示:



在所观察的四位学生中有三位学生完成的结果如下:












学生(2号)结果:


过道

学生(3号)结果:


学生(6号)结果:


观察者位置


第二次练习观察结果:
问题背景:
  在完成了上面的练习及讲评后,教师继续讲解教材中P92的例题5:



  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通过看、听及有少部分学生口头回答教师在讲课中提出的问题。但还有不少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老师在讲解完例题5后,要求学生做教材P93习题中的第3大题1、3两小题。
  这时有学生说:“教师,已经做过了。”
  教师又说:“那就做第3大题2、4小题吧!”
  又有学生说:“昨天已经做过了。”
  老师说:“做对了没有?”
  学生说:“还没有发下来呢。”指作业本。
  老师说:“现在再做做看。...”


  继续观察刚才那3位学生,他们所做的结果如下:












过道



观察者位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4 10:19:55编辑过]

TOP
14#

我们是怎么听课的(14)

 

--我们可以这样听课(5

 

在前面的日志中,也许你已经看出来了,我的课堂教学观察(听课)方式有时会与众不同,这是因为有时我观察(听课)的目的不同,观察的视角也不同。但是,也会有人问我:“你就是这样听课的吗?”其实,我也并非都是这样听课,我们还有很多种方式呢。

比如,我们也常常采用下面的表格方式来记录我们的课堂观察结果:



课堂观察与研究记录表7

课堂教学时间分布观察表






















观察项目内容

时间

1、教师讲授问题所独占的时间

350

2、学生独立学习操作占有时间

856

3、学生互动合作探究占有时间

358

4、师生问答与交流所占有时间

2114

5、课堂常规管理所占有的时间

25


注:1、教师讲授问题所独占有的时间是指教师没有与学生发生互动与交流所占有的时间。


  2、学生独立学习操作所占有时间是指学生没有与同伴之间互动与交流所占有的时间。


  3、学生互动合作探究所占有时间是指无教师参与学生之间互动与交流所占有的时间。


  4、师生问答与交流所占有的时间是指师生提问与回答、矫正所占有的时间。


  5、课堂常规管理所占有时的间是指与课题教学无关的常规管理所占有的时间。


 


事实上,上面的表格是我们在一次到柳江县拉堡小学进行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时所用的一个表格。你已经看到了,这个表格记录了课堂上各段时间的分布情况,我们的教师们就是利用这一教学时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课堂,分析与课题、课型、教师教学经验、教师教学机制等相关问题的关系,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最有效途径的。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更是需要一种有效途径,对转变教师传统的、已经落后了的课堂教学经验、方法,我们认为这一系列的记录更为科学。


有一个案例在这里我认为值得一提,那就是我们的胜利一小数学组,在经历了这种科学的课堂观察的研究所带来的阵痛之后,现在小组的教师们已经开始感受到了这种方法所带来的成长过程中的快乐、教研活动方式的变化效果和教师间真诚合作关系。


我说过,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什么呢?对于执教者来说,也就是上课教师,这叫“借你的一双慧眼,让我看看我自己!”对于观察者来说,也就是听课教师,这叫“借你的一堂好课,让我看看我自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听课,实际上就是看看哪种方法更能让自己看自己看得更清楚些,更仔细些。
TOP
15#

 
我们是怎么听课的(15)

 

--我们可以这样听课(6

 

今天有朋友问我:“廖老师,看了你的博客,知道自己原来是怎么听课了。可是,只有象你介绍的那样听课才科学吗?”是呀,在“科学”与“实用”之间好象还有一条“鸿沟”,不过还好,这只是一条认识上的“鸿沟”,它并不是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在我给我这朋友看了我“收藏”的一件“作品”之后,他终于同意了我的观点,我希望你也能同意我的观点。


 

其实,这件作品是我在2008年1月4日发现并收藏的几件珍品中的一件,它是我在参加“柳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检查”时发现的,它是我们一所中学的一位主管德育工作副校长听课记录中的一页。

从这件珍品中,你也许已经看到了与前面我所列举的案例中的不同,在这件作品中,我们看到听课者在他的记录中有很多即时评语,很多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如“(1)讲评时应标题号,标明答案。(2)巡视发现学生的错误答案不会捕捉。(3)第一组后半部学生听课率低教师没有发现。......

从这些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者在课堂上的教学水平,当然也看到了教学效果。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不足,如果换成了自己来上,会不会也出现这些问题呢?特别是我们在讲评一些例题时,或如试题时,大多数是不会在黑板上板书的,通常是进行口头讲解的多,我们的理由是“节约时间”。可是,这对一些基础不太好的、上课容易开小差的孩子来说,过后可能要花并不止两倍的时间才有可能补得回来!甚至永远补不回来!因为就象“(3)第一组后半部学生听课率低教师没有发现”一样,师生都没有认真,有些事过去了它也就过去了,没有人去关心。这些即时的听课评语显然对我们的帮助是大的,我们想要的就是这些,他让我们看到了自己。
TOP
16#

 

 我们是怎么听课的(16)


 

--我们可以这样听课(7

 

我前面已经很啰嗦了,也许已经让你感到讨厌了。因为,对听课的问题,我已经说得太多了。但是,我希望我们能通过它锻练我们的忍耐性,有时忍耐能使自己取得胜利。所以,对于我的啰嗦,我是这样自解的:对于一个想让自己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有所进步,并且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团队进步得更快些的人,听课自然是最好的一个办法。这正象前面我所说的,“借你的一双慧眼,让我看看我自己,借你的一堂好课,让我看看我自己!”只有看见了自己,看清楚了自己,自己才有可能省悟呀!我所说的,所做的,就是试图想让更多的人学会看见自己,学会看清楚自己。我不能说我已经做到了我希望能做到的,但我不想让自己有希望而不去做,以免将来自己后悔。
  其实,我前面所说的,无非就是告诉大家两件事:一是原来我们所做的有些并不是很好,所以,我搜集了一些案例,一些大家的案例,想以此来说明我的观点;另一件事是,我做过很多次反复实验,当然,首先是拿我自己来做实验(开始是无意识,无先见之明的实验),后来在别人身上进行了实验(也许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我在他们身上实验),实验的结果使我越来越感到,这种方法对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做法就是我前面所介绍的,总结了的一些优秀的听课方法。
  什么是优秀的听课方法?我想,它有这样的特征:能使我们从中学到一些别人的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发现一些我们应该避免的一些问题,并由此引起我们对问题改进的思考。也许你会问,我们能发现些什么东西呢?无非就是些“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课堂不够活跃”、“学生参与面不广”、“老师讲得太多”之类的问题,我们也想提出些有“深度”的问题呀,可谁知道怎么提呢?是呀,为什么别人总能提出呢?我想,正是因为这点,我们才需要听课呢,我们才需要更加科学地听课呢。
  当然了,许多优秀的听课形式并不只是我介绍的,有时,我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设计一些更加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有着他的特定要求。因此,我们听课不应该只固定在某种方式上,否则,你的听课方法就不是最好的,就不会是最有效的。因为你以为用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你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但可能你并不关心它的效果,或者你也是在应付自己。所以,我建议因不同的听课目的采取不同的方法,虽然杂货店不是那么容易经营,但它的效果却非常好。
  我是不是说了些让别人不好理解的东西?如果是这样,那就非常遗憾了,不过,我想你以后会理解的。关于听课的问题,我们就说到这里吧。
TOP
17#

认认真真学习了一遍,启发很大,这么多年来,自己的听课,评课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听新教师的课到听专家的课,我们的听课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新教师的样样都要注意,样样都要评,听专家的,则是有重点的听了,心里随时有一把尺子,测量自己和专家的距离究竟还有多少!期待着有朝一日能缩短这个距离。
一直努力中……
TOP
18#

这些都是各人学习的方法,我觉得不一定要一样或一个模式,而应该记录从中学到什么,自己觉得那些可以改进的,哪些是可以尝试等等,这样才是听课的最主要目的。
TOP
19#

看了一部分觉得自己太渺小了.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20#

原来是可以这样听评课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