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草帽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对比(08年、10年) [复制链接]

51#

 

《那种材料硬》反思


     上完8个班,最明显的感觉是该课时间紧张,内容太多。教学内容的安排分成三个部分:一、比较硬度;二、认识金属;三、饮料罐的故事。但是,硬度比较实验需要学生从探讨实验方法,注意实验事项,完成实验记录表格,讨论实验结论等步骤,这是一个完整的实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做好一个完整的比较实验,其难度已经开始增高,要短时间让学生完成这个实验,个人觉得不可取。我上的最快的班级用了20分钟解决所有第一个大项。第二个步骤认识金属相对比较容易,至于教材所设计的问题,也是层层深入。金属看起来是什么样的?金属可以拉成丝或薄片,金属还有哪些特性?学生对于金属的前概念理解是相当不错的。比如金属导电、导热、能反光(有一定光泽)等等,学生们几乎都能想到,我在教学时并不是每个实验都做,选择性的做导电或者导热实验,用钳子拉弯金属等等。


     只是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学生认为塑料和木头是不导电的。(也许他们认为导电的就是能导电,不导电怎么样都不导电)。实际上塑料和木头不导电主要在于两者电阻值太大,导致电流量太小,而不能使小灯泡发光


     最后一部分,学生也需要花一些时间来阅读这个故事,但是利用铝的什么性质,多数孩子是不清楚的 ,因为延展性要到下节课再谈,所以学生用词都不算正确,这也不足为奇。只是,我隐隐发觉,孩子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还有许多路要走,这不仅是由于物质的特点实在太多,并且将物质与材料混为一谈,似乎也有些影响到他们认识材料的过程。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52#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充实,在时间上很紧张,有点走马观花的味道。第一部分,比较材料的吸水的性质,书本上说的这几种材料,如果只是利用学具袋的用具,恐怕需要消耗一些时间。因此,我直接提供了报纸和餐巾纸,木头,保留了塑料片和铁片。但这样其实改变了一个特征,即几种材料的厚薄不同。事实上,材料的厚薄对不同材料吸水能力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再说我觉得这个实验做得还比较粗糙。我开始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法,重点讨论了如何滴水、观察哪些变化,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们经过讨论、反思后和我的引导后都做的很好,这点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证明。


    纸的吸水速度非常快,尤其是餐巾纸。木头的吸水性也比较好,只是速度慢了一点,塑料和铁片的吸水性不怎么样,水滴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学生根据自己看见的或者猜测的,在下面有说塑料吸水性好的,有说铁好的。虽然给予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其实学生的判断都显得有些主观,要比较出来有些难度,我也没有过意强调这个排名,就暂时把两种材料的吸水性列在一起,近似相同。


     关于这两种材料,作为教师,我自己也不敢下结论,究竟那种材料的吸水性比较好。如果没有合适的材料,足够的时间,比较这两种材料的吸水性凭着学生的观察,我以为是难以有结论的。幸好,课堂的教学目标也没有说一定能比较得出来,学生掌握方法的重要性实际上更重要一些。


    纸吸收水的能力如此之强,学生们却是一点也不惊奇,实际生活中这种经验实在太丰富了。但是说道原因,学生一下子还真说不来。可能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吧。只有当孩子们观察了餐巾纸后,发现纸吸水秘密的学生多了不少。餐巾纸(有些纸可能一下子看不出来)撕开后,学生很容易发现,纸由一层层的、而且有许多小孔,能透过光线。水可以从这些小孔中渗透过去,所以吸水能力强。学生观察纸的特征后,能够描述出许多纸的特点:软、易折、透光、能写字、容易燃烧等等,可以说,纸的特点孩子们知道的很清楚,此后,再来说纸的制造、原料,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在讲解纸的制造技术时,我穿插了造纸艺术、造纸的种类(尤其对宣纸的制造进行了介绍),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我又拿出自己造的一张纸,很平整很均匀的。学生们看了,很羡慕也很激动,纷纷行动起来,要自己造纸。这不,上个周末和今天,许多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做一个“小蔡伦”!


有空,我将把学生造的纸,拿出来给大家晒晒,可爱的学生,正在不断改进他们的造纸艺术,争着造自己人生第一张白纸。


     加油吧,孩子们,这样有趣的活动,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53#

 

《水》的教学反思



     <<水>>作为第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认识生活中液体的重要一课。由于身边的材料比较少(工具箱都没有),我没有按照书本上的方法让学生感知。这个方法虽然好,但是要把水装在一个密封的袋子里,没有那种袋子,也只好作罢。对于水的认识,学生的前认知都很丰富。用途方面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我主要把水的用途归结为:洗、喝、浇。当然还有很多没有一一列出,用了省略号表示。


令人惊讶的是学生对于水的存在方式有了很好的前概念,很多班级都能说出水的存在有:雾、冰、霜、雪、云等等,还有的说眼泪、血、淡水、盐水,地下水。五花八门的答案揭示了孩子们对水的存在形式了解非常丰富。水是什么样的?学生对于水无色、无味、透明的认识上有些偏差,有部分学生认为水有颜色(水是白色的),并且认为水是有味道的。这种前认知恰恰表明学生对于水的真实理解。因为生活中的水几乎没有以蒸馏水的形式存在的。矿泉水由于有矿物质有味道、自来水含有漂白物质,也有点气味。


在讲解分类标准的过程中,学生都不太说得出来。对于标准的确定,我也觉得很难,学生在观察液体的过程中,发现液体能够流动,固体不能自己流动,在这个基础上,我将水装在不能得容器内,让学生比较水在不同容器中的不同。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有高度不同、高矮不同、多少不同、重量不同等等,只有个别学生提到形状不同。此时我就顺势引导下来,学生明白液体的特征是形状不固定,能够说出前面不同点的学生其实已经说到了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状不固定的特征了,那么下节课再来讨论就更有依据和基础了。


这节课,我在兴趣引导方面不够,学生更多地是理性的思考和实效的比较,希望在后面的课堂中能够弥补不足,做得更好。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54#

 

               三年之痒



    转眼一个星期又要末尾,整个人却没有丝毫的工作热情,不想做任何事,看看网页上各位同事的帖子,回了几个贴,幸好今天早上没有课。最近两个星期,人一直感冒着,不见的好起来,但是工作还是要继续做。


周一来学校,在转弯口与学生家长的车子追尾,自己毫无意识,可能衣服穿得厚了点,手套戴在手上,没有及时刹住车子,造成了追尾。幸好,学生家长也比较客气,没有麻烦交警,私了赔了200。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件事情让我一个星期没有情绪,但是星期一的两节课让我更加郁闷,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准备好了器材,带孩子们到实验室上课,学生都很高兴,由于实验室距离教室比较远,路途耗费的时间太长,这个学期一共才去了2次,最后一个单元涉及到液体,在教室里容易弄脏教室,只得去实验室。在实验室前,做了不少规矩,多数半年也比较配合,但是,还是有3个班级,来到实验室就像发疯一样,吵个不停,根本没有办法上课。课堂上把水和油弄得到处都是,可怜的我辛苦的准备了材料,换来的却是垃圾满桌,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知识积累、习惯养成都毫无长进。真让人郁闷,浪费了一节课,却只说了一半的内容(来实验室用了4分钟,坐下安静下来花费3分钟,课堂观察讨论整纪律用了6分钟左右,最后实在上不下去了,收拾东西回教室)。这样的课堂对教师的打击最大,可反思下来,规矩也做了,到了实验室却是另外一番情景。


星期三下午,三年级举行了家长开放课活动,我被领导安排上两个班,两节课。连续两节《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伴随着器材的整理,工作量相当大。早晨和中午,我花费了一个半小时才把教师的器材整理好,还不算前期的准备。第一个班上下来,孩子们很配合,实验操作、实验次序都可以,甚至可以作为公开课来上,也不差。结束后,我用了5分钟就把学生使用的东西整理好,(因为桌上没有残留什么液体,混合实验我也是叫三对学生涌三种方式来演示)等着第2个班级来上课。


第2个班级,是我作为副班主任的班,刚刚组建的班级,班内男生偏多,课堂听课习惯不好的孩子比较多。由于孩子们平时来实验室上课的机会比较少,刚刚一进来,就变得找不到位置了。(实验室48个位置,我们班级是36名学生),有几个胆大的孩子就叫到,随便找个位置就坐下了。孩子们并没有安静下来,还在为座位的事情弄不清楚。在找位置的过程中,两杯油和水被打翻,害得我马上找抹布查,真佩服这群小东西,到安静下来就花了5分钟。课堂开始后,用感官来比较液体过程中,马上出现问题了。孩子们把滴管吸了油滴,滴在了报纸上,这是第一个预想不到(至少没有那么快)。那就看看滴在报纸上有什么现象吧,反正接下去也是做得。顺便讲讲滴管使用的要求。(不能将滴管倒置过来,液体容易可能腐蚀滴管尾部橡皮套),并且在投影下演示了滴管滴液滴时位置要靠近一点。这样可以使液滴的形状更加明显。可是,后面做得时候,孩子们还是高高举起滴管(学生材料袋内的塑料滴管)。瞬间许多孩子的报纸和腊光纸上全部都是油和水,而不是前面上的那样是干干净净、清清楚楚的几滴液滴。有些孩子还在那边大呼小叫,什么东西打翻了,油倒出来了,用水冲洗滴管的现象(油粘在手上了冲洗不掉)。


孩子们如此混乱的场面,让我真正见识了他们的厉害之处,况且来了那么多家长听课,他们竟然想这样来表现他们的学习态度,也许这就是他们最本质的一面吧,想起以前家长开放课,学生都会端端正正,试图告诉家长我在学校如何认真听讲,但今日却完全暴露本性(也许是第一节语文课神经绷得太紧,科学课终于可以放松一下,清清嗓子了。)看来,完全按教案设计来上,肯定是不可能了。那怎么办?整个实验室乱的有点像锅粥(至少从我这个角度来看),实验时间到了,我拍手停止,还有一些小组执迷不悟,仍旧刻苦钻研着。我拿出两个小组的两张使用过的报纸做比较。一张几滴液滴很明显,很干净,一张全部湿透,液体混合在一起看不清楚形状。告诉他们怎样做实验才是正确的。


叫了两位学生上来画液体的侧面图,学生画了个正面图。其他学生也支支吾吾,幸亏还有学生知道用扁平和鼓鼓的来形容液滴的形状,将就着把这个部分说完。


此时,早有孩子将两种液体混杂在一起,发现油浮在水面上了。我顺势抛出这个问题,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油会怎么样?这下子班级炸开锅了。有说浮的,因为有些已经看见浮在水面上了。有说沉的,这个时候没有看见油浮在水面上。矛盾出现了,我的机会也就来了。怎么来研究?该如何混合?学生的思维也马上重新跟着我走,将油倒在水里,将水倒在油里,两者一起倒在一个新的杯子里。我还补充道,可以用搅拌棒来搅拌一下,看看最后结果是什么。当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油全部都浮在水面上了。


对于原因的分析,倒也不难,比较过前面材料在水中的沉和浮,学生能够理解油比水轻,所以能浮起来。并且有部分学生还发现了油和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是前面班级学生没有说到的,既然脱离了教案,也没有时间规定,我就不管了。那就在深入一点,把白醋和水混合在一起,咱们也看看有什么现象。学生们通过眼睛观察,发现并没能看出明显的区别,那用什么方法,可能区别出来呢?学生说到闻闻看,有醋的味道的。


这群小家伙,可以说也是一帮一乱取胜的高手,虽然没有按照课堂上按部就班的来,但是一个个“意外”,让他们发现了不少油的特征,比如弄在手上的油 粘性很足,用水洗不掉,需要洗洁精。滴在地上的油很滑等等。


细细想来,除了8班的规矩差点,其实,课堂上出现一点不合规矩、出现一点意外情况有何不可呢?孩子毕竟还是孩子,目前来说,能保留这种学习兴趣也许比练习惯更为重要。只是,一趟原本35分钟的课,我花费了45分钟,这在平时又怎么可能?在平时出现这么多意外,作为教师我会像今天一样来处理吗?我会很亲近的来帮助他们吗?我觉得,现在我还没有那种耐心,看着自己准备的材料在这样被糟蹋?我静不下来。这也许是我的错误,为什么要如此看重孩子实验时的“胡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真的学不到什么吗?而在我看来,他们的胡闹牺牲多数孩子学习的机会,至少对于多数学生是不公平的。


我苦恼中,8个班的学生,水平层次不均匀,习惯层次不齐,家庭教育背景差异太大,让我甚至有点讨厌现在的处境,讨厌现在的这份工作,也许是身体感冒扰乱了我的心情。我已经语无伦次,该说不该说的东西都说出来,让人才感觉痛快!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55#

草帽,今天我到你那里去过了,你的电话打不通,溜到哪里偷懒去了?


你的反思很不错,虽然不是追求天天发帖,但写出来的一定是深刻的心得,向你学习。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56#

写教学反思,每课一帖,实在太辛苦了,更难得的是写得这样深入、细致,向草帽致敬。
TOP
57#

 

   敬告某些无理家长自重



     学校开办初期,创办老校长觉得招生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我们的生存根本,家长在这里被“供奉”为真正的上帝,对老师稍有不乐意,家长告状、教师道歉的事时有发生,虽未大量公布于众,教师内部晓得居多。反之,教师之尊严,学校却顾及不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固然不错,对家长之宽容,对教师之苛刻,使部分家长的私欲不断膨胀,似乎忘记了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似乎以为多交了些钱,便要将孩子完全托付于学校,托付于老师,孩子的不足,往往以怪老师居多,素不知自己平时的教育没有跟上,使得个别孩子完全没有礼数,更谈不上规矩和良好的习惯。此乃教育之不兴,亦是儿童之不幸。


      班内有一生,自入校以来,便是校中名人。报名第一天便对其他小朋友拳打脚踢,甚不规矩。入校两年多,有所改变。入三年级半载,改变甚多,其家长却不明事理,不辨是非,对教师之教子方法质疑,实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事情起因乃一小事,其子作业未完成,时已放学,作为班主任,令其子在校内做完作业再回,教师检查后,方能回。区区小事,可见教师之辛苦,教导学生竭尽全力,付出所有。然作为家长,却不能理解,恶言相向。在教室外等待期间,多于其他家长说,师叫吾儿作业于校内,是何意?我既来这,吾儿回家后自然回完成作业。(岂不知,其子回家后,作业大量落下,顾师出此策)。是否因吾未送礼物于师?师在节日期间,多发于信息,是否在暗示我们要送礼等好不达意之语,令人费解。


      其子乃班级“好手”,费我等精力六七成,家长知其子性,仍有此等想法,令人愤恨!师好心教学,却不得好报,反诬陷于我等,搬弄是非,此等家长,实质前期受宠过多,对师严格,毫不讲理,乃吾之不幸,亦是其子之不幸。


望些家长,因反思个人之教法,体谅教师之苦心,方能让其子步步高升,不断突破。




不太会写文言句式,有的时候感觉挺有意思的,随便胡诌几句,但却有事实,内容不是我编造的。这样的家长,只能说不可理喻,不配为人父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1 0:06:38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58#

能将自己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我很佩服!您的教学态度和毅力值得我学习.美中不足的是,其中某个错别字大煞风景.希望以后能加以改进.
TOP
59#

 

                 重视学生科学探索习惯的养成


                                        ---- 家长开放课的反思


      星期三下午,三年级举行了家长开放课活动,我上两个班。连续两节《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案我早已滚瓜乱熟,只是为孩子们准备好科学探究的材料花费了我2个小时,我期待孩子们能表现出家长希望看到结果。


      第一个班上下来,孩子很投入,观察和实验都非常有序,操作方法都掌握的很牢固,课堂纪律、次序都做得很好,大家在观察实验与比较中,对水和油有了不少认识,也学到了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家长们也听得津津有味,言语表情中透露出满意的笑容。


第二个班情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意外”,让人哭笑不得。


 情景一:


    由于实验室的座位比较多,许多孩子找不到之间的座位了,许多孩子自由散漫,不按规矩就坐,吵嚷着许久才安静下来。


情景二:


    在找位置的过程中,有两个小组放在桌子上的材料水和油被打翻,水和油都倒了出来。


情景三:


   教师在指导观察方法和听取学生汇报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的手总是停不下来,还拿着材料在观察或“玩”,全然忘记了有时听比动手更重要。


情景四:


    学生上完课后的实验室,水和油满地都是,一些浸润的报纸和蜡光纸还留在桌上,滴管内混合了油和水。


      两堂相同内容的课,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这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两个班级都是刚刚从三年级开始学科学的,都是我个人教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我考虑到两点,从课时安排来看,由于第2个班第一课语文课已经上的很累了(语文课坐姿纪律要求比较严格),孩子们可能想到科学课上来放松一下。其次,新组建的班级,组内合作配合的意识还没有形成,需要进一步培养团队精神。


      反之,除了这些客观原因外,学生如何来实验室上课的习惯培养必定是任重而道远。记得当初刚接手教学三年级的任务时,我就关于此问题请教过相关专家,省教研员喻老师提供了一些建议:把握好兴趣和习惯养成之间的关系,不要为了某些习惯,把学生的兴趣打消了。如:学生喜欢观察实验,进入实验室时,可以让学生看器材,一般不动手摆弄,等课堂教学中用到了才能动手;实验室的器材应该摆放有序,上课结束一定要把器材整理好,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比较重视课堂常规的培养,只是由于班级差异,一些班级做得很好,另一些班级做得不太到位,这次家长开放课的两堂不同效果的课也证实了这点。因此,这更加提醒我要加强一些不太“守纪律”的班级学习习惯的培养。


同时,让我想到,当孩子们来实验室上课时的兴奋样,毫无疑问,他们喜欢来实验室上课,但是由于路程遥远,来去花费时间过多,来实验室上课的有效教学时间花费会比较多,实验室空间大等客观原因也导致我不能过多带孩子们来实验室上课。许多实验课都在班内进行,这也影响了学生进实验室习惯的培养,使得进实验室上课成为稀罕事。


     另外,从另一方面看,学生们不墨守陈规,不按部就班的习惯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若如完全按照教师的上法和教材规定的套路,学生们在课堂上往往只能看到相应的教师想要的东西,而缺少了“意外发现”和“奇迹”。正是由于学生的调皮,也让他们看到了循规蹈矩班级并不一定能够发现的结果。孩子们的好奇心永远不能被低估。正如喻老师说的,为了某些习惯的培养,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兴趣,就得不偿失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科学充满了神秘,充满了许多未知的知识,只要保持这种浓厚的探究兴趣,有的时候,上课闹出点小意外,又有何妨呢?


       科学学习的习惯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只要能留住孩子们的心,假以时日,必能让他们端正态度,一起来学科学,做科学。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60#

 

                 写在2009年的开始


      2008年的最后几天,我在自己的BLOG中发了一些期末的复习资料,并通过家校通告诉了孩子们我的BLOG地址,转眼几天,我的BLOG点击量因为有了新的关注群体,又活跃了很多,评论和留言也更多了。


      自从06年毕业,我开始在这里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记录自己在教育岗位上的点滴,一年以前,我又开始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记录下来,博得了许多同行的赞许。只是,我一直有这么一个愿望,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分享我的经验和教学点滴,正像一位家长说的: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需要沟通。信息时代沟通的方式太多,唯独减少的是当面沟通。网络和电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沟通平台,只要有闲暇,可以静静地坐下来,看看别人的言论,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这要在9月份以前,我是不敢想的。在老家,虽然是县城最好的学校,经济条件最好的生源,但是电脑在县城并不是普及的事物,即使有,很多家长也不太喜欢来摆弄,在网络上也大家做交流更是稀少,不像在江南,许多信息都是通过校讯通或其它网络平台传递。只是在这里,自己有个小小的提醒:信息沟通更需要的只直接沟通,关注自己的孩子,见到老师,多和老师谈谈,保证会有一点收获。(这里,我不说教师要主动和家长沟通,并不是说老师不应该,而是因为在学校,教师需要关注的人、关注的事太多了,没有精力顾及每个家长,因此家长需要更主动。)


      来到江南,我开始在浙江小学科学网论坛上开辟自己的反思专贴,并担任了网络研修版的版主。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会选择一些典型课例做些反思,也会把课堂中出现的意外和大家做些探讨。在大学以前,我很不喜欢写东西,作文都是一般,到现在大家都会在我的一些帖子里看到一些低级的错别字。这是我长期的坏习惯造成的,写完东西,自己并不会去做仔细检查,粗略的看过便发了。以后尽量改进吧。


      09年的第一天,许多家长和同事都发来祝福语。在这里一并回复大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想事成!祝福我的学生在新的一年里,学得快乐!玩得开心!幸福地成长起来!


     09年,对于我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接近而立之年的我,也该有个家了。虽然在杭州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有个自己的家对于收入并不高的教师来说是一件有些奢侈的事,只要自己努力踏实的走过每一步,我相信,面包总是会有的。毕竟我们还年轻,让我们一起来努力!争取在2009年,有更多地收获。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