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草帽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对比(08年、10年) [复制链接]

21#

 

                    可怜?无奈!


     今天很累,因为一共上了5节课,幸亏中午在宿舍睡了一下,不然肯定顶不住。然而,我每个星期就是今天课最多,也是最累人的一天,但是孩子们也许就不是这样,他们每一天都需要在我今天这样的生活中度过。


     下午第三节课,我已经有点不行了,腰酸背疼,上课前喊了几个学生过来给我敲敲背,学生很乖,都来给我捶捶,他们很细心,可以看出他们很喜欢我这个科学老师。由于课前有课间餐,每人都有一个苹果,直到我上课了,还有几个学生在吃苹果,我虽提醒了几次,无奈学生控制不住,也只好由他去了,也许咬了一半的苹果放在那边可能更让自己扰心呢。


      这个班的学生很聪明,也很配合,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我这个科学老师感觉相当不错。快下课了,我拖了一分钟给大家讲解作业本上的三个选择题,题目很简单,只要稍微认真一点的学生能够马上做出来。题目刚说完,门外已经有两位老师站在门口,分别是班主任和英语老师。


      刚喊完下课,语文老师也出现在门口,三位老师迫不及待地“冲”了进来,显然她们已经等不及了。英语老师首先发话:作业本要摊开交,不然不收,今天晚上回家作业时``````。班主任接着喊道:课代表把地上弄干净(最近几天观察植物,带了许多野草给他们看,地上残留了一些植物的枝叶),弄不干净~~~~~~~.语文老师后发制人,对着还没有转过神来的学生喊着、“威胁”着,然后布置语文作业和讲解语文作业的要求等等。这些仅仅是在一分钟内发生的事情,看着这些学生无辜而有忙碌的表情,我忍不住朝三位老师看了几眼,我的作业还没有写在黑板上,但是这一阵“狂轰乱炸”应该已经让孩子们“手忙脚乱”了。几位老师各看了几眼,偷偷地笑了起来,不知道这种笑是同样出自“无奈”还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而班内的学生显然早已习惯这样的模式,他们竟然能够井然有序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惊叹!


      我布置完作业,人走出教室,但心却没有从教室走出来,思绪仍旧停留在几个孩子刚才“惊恐”又“无辜”的表情中:如果我的孩子在学校接受如此“教育”的洗礼,我又如何能承受。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不是我们老师从内心想要做的,只是有一种隐性的东西:也许是社会、也许是来自家长的压力,让这所学校的老师在榨干他们自己身上的每一份气力,毫无保留,即使是正怀孕的老师。仅仅就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完成我们(学校、老师、社会、家长)为他们所设定的东西。我并不想疾呼,因为如此现状在整个社会的每所学校每一天都在发生,这并不是“暴力”,况且我自己也身在其中,成为始作俑者,然而这样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教育何以变得如此被动,教育何以变得如此不理解孩子,如此“麻木不仁”的教育,何以能培养我们的未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7 23:08:16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2#

功夫全在全景式的记录中,严重关注中!

TOP
23#

谢谢虔诚使者的关注和鼓励,大家的关注也是我进取得动力,只是为了分享自己的感受,别无其他。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4#

水葫芦开花吗?


    三上作业本p4有多项选择题内,答案c水葫芦不会开花,多说学生都是这样认为的。


而事实上水葫芦开花而且开得很漂亮。附上水葫芦花的靓照,让学生能形成具体的实物印象。


 


水葫芦资料介绍,学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雨久花科,俗称布袋莲、水荷花、假水仙。水生直立或漂浮草本。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光滑,叶柄长或短,中部以下膨大如球,基部有鞘状苞片,花茎单生,中部亦具鞘状苞片,穗状花序呈蓝紫色
水葫芦原产南美,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又分别称为凤眼莲、水凤仙、水荷花、水风信子、大水萍、布袋葵、水浮莲、洋雨久花等,是一种水生飘浮植物, 于1901年作为花卉从东南亚传入我国台湾, 20世纪30年代由台湾引入大陆。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不料时过境迁,丰富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向江河排放,水富营养化了,导致水葫芦疯长,成了“绿魔”,也是始料所不及的。据说云南昆明的滇池,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9 8:58:26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5#

单叶和复叶的区别:


备课过程中,在教参的配图中发现叶子分成单叶和复叶,不懂!查询资料后,才算有点清楚。


根据叶柄上所生叶片的数目,可以把叶分成单叶和复叶两种。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的,叫做单叶。例如杨、柳的叶。

一个叶柄上生有两片以上叶片的,叫做复叶。组成复叶的叶片叫做小叶,一片复叶的叶柄叫做总叶柄。复叶的形态各不相同,依小叶排列的状态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①掌状复叶的小叶都生在总叶柄的顶端,排列如掌状,如七叶树的复叶。②羽状复叶的小叶像羽毛状,排列在总叶柄的两侧,如月季的复叶。③三出复叶的三枚小叶都生在总叶柄的顶端,如三叶草的复叶。

叶的这种变化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因为由许多子叶组成的复叶与一个大小等同的单叶比较,它所遭受的风、雨、雪的冲击力要小得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2 10:03:48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6#

 

         观察的学问


                ------《校园的树木》教学后记


   《校园的树木》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科学后的第一次观察实践课,学生们自然都充满了期待。


    教材要求学生分成小组对观察的方法进行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形成一定的观察方法和顺序,带有目的的去观察。教材上的问题设计的也比较合情合理。


    然而,教下来,有些出乎意料,也许是并没有按照教材上编排的思路来提问,而是让学生自己先讨论来如何观察(似乎这个环节放的有些大了),学生们的回答天马行空,答不到点子上来,后来我注意收缩了我的问题,引导学生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事实上,即使在讲解之后,我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有针对性从远到近来观察,这一点从他们的记录当中可以看出端倪。


    在介绍和讨论观察方法中,学生最喜欢的还是进行树皮拓片,虽然在讨论过程中,多数学生能够提到观察树叶、树皮形状、果实等内容,但在实际观察中,能真正做好这一点并且能够作好记录的学生不多,反映出学生记录习惯的欠缺和书写能力的薄弱。并且,学生对于动物的观察兴趣要远胜于植物。下面举例说明:


    某学生在观察植物时,发现了一条青虫,便大声叫喊起来:我发现一条虫子。


小组同学马上聚拢起来,纷纷观察青虫的动静。别的小组好奇心重的学生或者本身就是来看热闹的学生马上将自己的任务抛之九霄云外,纷纷跑过来“抓”青虫,还大声叫嚷着,吓唬着一些胆小的女生。观察的次序马上混乱起来,如果不阻止,学生本来有限的观察时间变得更少。


   真是“一条丑陋的青虫掩盖了众多鲜艳的花朵的风采,更别说向来都是做陪衬用得绿叶了”。


    值得欣慰的是,有一些学生的观察和记录都非常好,不断观察仔细,发现了许多问题,更会用脑思考、(如学生对于遗留在树干表面上的蛹壳很感兴趣,纷纷来问这些是什么,怎么里面都是空空的),有几个女生的拓片效果也特别棒,还有一些学生捡了一些不同的树叶,收藏起来,拿回教室再观察和比较。


    校园内的观察时间一般需要消耗15—20分钟,观察前面讨论需要10分钟左右,因此对于记录后的讨论,显然时间是不够的,因此分成两课时比较合理。一来,给予学生一定整理的时间,二来可以让学生仔细倾听别的伙伴观察到的东西。所以虽然课时紧张,我还是分成两个课时来整理学生的记录,以便形成完整的观察过程。只是由于经验和水平问题,我没有来得及让学生整理观察记录,形成小小的观察小日记,也许还是觉得学生的观察结果个性和特点不鲜明吧,有点拿不出手。


    曾几何时,问众多网友,如何来培养三年级学习科学的习惯,喻老大给出建议,习惯需要慢慢培养,切不可因培养习惯而剿灭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样,观察和记录的习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在室外观察过程中,学生在观察和记录的习惯上表现的还不完美,甚至有些调皮的学生还闹出很多事情,然而毕竟这些只是小的不足,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还需要我不断努力,不断反思。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7#

小兵加油,向你学习!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8#

              是谁拯救了你?


                                         ----蚯蚓失踪之谜


     为了第二单元的《蚯蚓》一课,我早早地开始琢磨准备一些蚯蚓,师傅建议我到花鸟市场去买一点,我嫌麻烦,便在家附近仔细搜索了一下适合蚯蚓生长的环境,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用半个小时,我便在家附近的一块潮湿的倒满垃圾的土里挖来了大大小小四五十条蚯蚓,虽然腿上被蚊子咬了几十个大包,但心中却是非常高兴。


     家中没有适合的东西放蚯蚓,我便将大的矿泉水(2.25L)瓶子去掉顶部,盛了一些土壤,将蚯蚓连土放在里面。由于离本课内容还有一些时日,我将瓶子安放在家里阳台上,阳台为封闭式,已装修完毕,四周没有发现水管等出口。期间,由于每天很忙,我没有关注这些掩埋在土壤里的生命,直到第四天,我想把蚯蚓放在阳台上也不是一回事,索性第2天带到学校,把它们放在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地方,期间观察到瓶子里的土壤有些干燥了,里面有许多蚯蚓的粪便和蚯蚓“游”过得痕迹,只是四周并没有直接看到蚯蚓的身体,我也没有十分在意,也许它们躲在泥土里面呢!


     拿到学校,并没有合适的地方给它们容身,我找了好些东西觉得都不合适,只能委屈它们仍旧待在瓶子里,又过了2天,想想秋假来了,这段时间也没有给蚯蚓弄些食物,这样放着也不是办法,还是先找块地方放生吧,下次上课前再去挖点。


     放学后,拿着瓶子给它们找了一块他们的容身之地,将瓶子里面的土壤倒出来,却发现所有的蚯蚓竟然早已一走了之,无影无踪。让人甚至惊奇。


     学校办公室肯定是没有它们的影子的,那么是不是在家里阳台上呢?回来后我迅速地展开调查,找遍阳台上所有的地方,竟然没有发现蚯蚓的一点影子,并且更让人奇怪的是阳台下面并无其它有利出口,难道是爬上窗子?爬回屋子里面更加不可能出去啊,那么蚯蚓到底去了哪里呢?


     今天集体活动问了师傅,师傅说你去看看有没有下水道或者其它的出口,我仔细搜寻了,并无发现,那么我的蚯蚓呢,几十条大大小小的蚯蚓竟然全部消失,而且几乎没有让我看出逃脱的轨迹,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本人对蚯蚓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并不完全了解,只是觉得从封闭式阳台找到合适的出口并不容易,蚯蚓究竟是如何拯救自己的,它们如何有机会的集体逃脱,在我没有弄清楚事情原委之前,这成了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迷”。


如果您有这方面的经验,能否给我破破这个案件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6 22:45:18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9#

  向你学习!!
TOP
30#

小兵真不错啊,细致、有心,窃以为,坚持下去,假以时日,必有厚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