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月研修培训感悟: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2021.03娄立新 ... [复制链接]

31#

观娄立新老师的《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有感

杭州市文新小学  赵丽

在研修之始,娄老师提到了“大概念”一词,在阐述大概念的具体含义后也提到我们的课程(教材)设计与教学实施需要围绕大概念来进行,这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反思自身,对某一课的设计与实施还未站在一个单元的角度去思考,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此后,娄老师出示了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不难看出,在他们的标准里,概念是有梯度的、进阶的。再看到我们新教材的课程标准中,也不乏概念进阶的设计,从而帮助孩子们可以更加连续、深入的培养科学素养。

之后娄老师对四年级《岩石与土壤》以及五年级《地球表面的变化》这两个一线老师们最为迷茫的单元进行了一个较详尽的解读,不难看出,在设计新教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旧教材中这两个单元的特点,因此从课程内容本身、知识结构、学生兴趣动机、大单元结构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改进,这也是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四个方面。

最后娄老师给了老师们5条中肯的成长建议,尤为受用:

1.对难度较大的单元教师更要不断的学习,使得自己游刃有余;

2.进行教学实施前,教学的设计十分重要,要站在大概念的基础上,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后,再进行设计;

3.要思考如何将活动与概念进行紧密的架构,实现概念的探究与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实践能力共生发展;

4.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问题的解释,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解释、会解释;

5.教师要时时用评价的视角来监督与反思自己的教学,促进自我成长。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32#

教有所依   学有所长

                          ——0315每月研修感想

余杭区超山小学朱建英

每月研修,每月出精品,即便当时不能赶上,也必定会回看,这已经成了一种学习的常态。

本期娄立新老师《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和解读》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四下《岩石和土壤》单元的结构、关联、逻辑,也对“大概念、进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的孩子脑海中的知识是相对零碎的,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呈点状分布,于是在新的情景下解释和解决一些问题就显得局促,娄老师提出建构大概念来解决问题,认为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去获得一些用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进展过程。教师心中有大概念,将教学的目标趋向于大概念,对教材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教学时层层推进更加有的放矢。(个人认为与现在倡导的项目化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处。)

教科版的单元基本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刚刚在上的四下《植物的生长变化》,我在教学时以单元去备课,将凤仙花生长变化的过程逐一呈现,引导学生认识各部位的功能以及生长过程中的特点,但是忽略了植物单元指向的大概念“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也没有及时的将低年级植物单元的学习联系起来,听了娄老师的讲座,让我内省、反思“从大概念出发,我会怎么去教,我该怎么去重新设计教学?”

娄老师对《岩石和土壤》的解读,基于大概念的解构课时,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了“岩石-土壤”的内在联系,以及单元想要呈现的思维进阶。这个单元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总会遇到孩子拿着石头来问我“老师,这是什么岩石?”每次也都是比较敷衍的说“咱们先按照课堂上学习的去观察研究下”,因为自身对岩石方面知识的欠缺,导致教学时没底气。今天的讲座让我意识到,孩子对岩石和土壤的学习兴趣以及方法的掌握是重要的,老师对本单元的大概念以及单元课时之间的逻辑把握是重要的。提供样本,用观察、比较的方式来认识岩石,土壤中的微粒的认识也是通过比较来认识,观察、比较、描述贯穿整个单元,也必将延伸到更加广阔的自然世界。

娄老师说,只有明确了概念的指向,并了解了概念进阶的路径,建立起概念的基本框架,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材设计和教学的实施,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工作。我想这也是我后续努力的方向,“小处”着手,也要去找找“大处”在哪里,是怎么样的,再回到课堂的“小处”,也许看到的问题也会不一样了。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33#

教有所依   学有所长

                          ——0315每月研修感想

余杭区超山小学朱建英

每月研修,每月出精品,即便当时不能赶上,也必定会回看,这已经成了一种学习的常态。

本期娄立新老师《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和解读》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四下《岩石和土壤》单元的结构、关联、逻辑,也对“大概念、进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的孩子脑海中的知识是相对零碎的,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呈点状分布,于是在新的情景下解释和解决一些问题就显得局促,娄老师提出建构大概念来解决问题,认为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去获得一些用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进展过程。教师心中有大概念,将教学的目标趋向于大概念,对教材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教学时层层推进更加有的放矢。(个人认为与现在倡导的项目化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处。)

教科版的单元基本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刚刚在上的四下《植物的生长变化》,我在教学时以单元去备课,将凤仙花生长变化的过程逐一呈现,引导学生认识各部位的功能以及生长过程中的特点,但是忽略了植物单元指向的大概念“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也没有及时的将低年级植物单元的学习联系起来,听了娄老师的讲座,让我内省、反思“从大概念出发,我会怎么去教,我该怎么去重新设计教学?”

娄老师对《岩石和土壤》的解读,基于大概念的解构课时,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了“岩石-土壤”的内在联系,以及单元想要呈现的思维进阶。这个单元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总会遇到孩子拿着石头来问我“老师,这是什么岩石?”每次也都是比较敷衍的说“咱们先按照课堂上学习的去观察研究下”,因为自身对岩石方面知识的欠缺,导致教学时没底气。今天的讲座让我意识到,孩子对岩石和土壤的学习兴趣以及方法的掌握是重要的,老师对本单元的大概念以及单元课时之间的逻辑把握是重要的。提供样本,用观察、比较的方式来认识岩石,土壤中的微粒的认识也是通过比较来认识,观察、比较、描述贯穿整个单元,也必将延伸到更加广阔的自然世界。

娄老师说,只有明确了概念的指向,并了解了概念进阶的路径,建立起概念的基本框架,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材设计和教学的实施,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工作。我想这也是我后续努力的方向,“小处”着手,也要去找找“大处”在哪里,是怎么样的,再回到课堂的“小处”,也许看到的问题也会不一样了。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34#

《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学习体会

遂昌县实验小学
江淑贞

3月16日,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娄立新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大概念的相关内容及大概念下的教材设计,听完讲座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科学的教学往往缺乏连贯性,而我们教学内容选择上,也缺乏对于科学的宏观和系统的考虑,而这些缺少的东西对于孩子来正确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科学教师,科学概念教学尤为重要,每个单元都是一个主题,每一课都有众多的概念。听了娄老师的讲座,以后的教学中如何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经验转化为科学概念,如何将小概念提升到大概念,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比如在《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学设计中,如何基于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有意义的概念建构,我有以下思考。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要帮助学生梳理两个概念,一个是怎样的运动是振动,一个是振动和声音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构振动、振动和声音的关系这两个重要概念。在实验的设计上,关注整体的关联性,即钢尺振动和声音之间的关系,如“钢尺运动过程中,声音的变化是怎样的”?“声音消失时,尺子是怎样的”?我想通过这样更贴近学生思维的探究活动,学生能更容易归纳、概括出概念。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35#

听娄立新老师《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有感



遂昌县实验小学  李卫仙

今天聆听了娄立新老师《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的讲座,收益匪浅,体会颇深。

楼老师首先介绍了大概念的相关内容。大概念是指可以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物体和现象的概念。围绕大概念来进行课程(教材)设计与教学实施是为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科学教育要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实和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并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楼老师以地球领域的大概念为例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概念进阶,大概念帮助老师更好地认识知识框架。对比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地球概念进阶,美国课程标准 “用预期表现”来描述 学生怎样做才能表现出对科学理解讲科学试卷与科学概念连接起来,避免了时间与概念的脱离。

教材设计与解读,新教材的编写围绕大概念建个框架、组织内容,娄老师以岩石与土壤单元为例进行分享,这是一个组合单元,是基于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地球表面覆盖着也是岩石,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设计的。设计意图“减少容量,降低难度”、“增加土壤的内容,完善知识结构”、“关注学生学习动机与实践活动”、“凸显大单人结构优势”。本单元的多元学习方法:观察描述、比较、阅读写作。

感谢娄老师的分享。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36#

立好概念 明确目标

——每月研修学习体会

遂昌妙高小学   刘莹


3月15日有幸倾听了娄立新老师的讲座《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娄老师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大概念的相关内容和教材设计与解读。娄老师讲的大概念作为一个普通老师,我其实不是很明白,平时对于专业知识的涉及非常少,这是我急需努力的短板。

听课娄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什么是大概念。大概念是可以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物体和现象的概念,能够解释和预测较大范围自然界现象的概念。大概念的特点有包容性、本质性、抽象性。

为什么要围绕大概念来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娄老师说是为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去获得一堆用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进展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实和现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并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我的角度来理解,比如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利用思维导图,就是把大框架定下来,学生就朝着这个大框架去学习,就更能理解教材。

娄老师介绍课程标准中不论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对概念进行进阶教育,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作为教师是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只有了解了这些大概念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

娄老师还介绍了四年级新教材的设计细节:1.减少容量,降低难度。2.关注学习动机与实践活动。3.增加土壤内容,完善知识结构。4.凸显大单元结构优势。在这个单元中运用的学习方法多元化,主要有观察、描述、比较、阅读、写作等方法。通过娄老师的介绍,让我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对教材有了新的认识,对我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为教师应该多学习,把课标与教材的内容渗透入思想中,立好大概念,立好思维框架,并且能把思维框架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系统化、全面化。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37#

《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研修体会

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 施晓露

本期研修主题中提到的大概念一直是我的知识盲区,感谢娄老师为我们正确解读,并剖析教材给予设计方案,让我受益匪浅。

“概念”这个词语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比如光年的定义、浮力的定义、食物链的定义,可是“大概念”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它与我们教的这些概念有什么区别吗?大概念是指可以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物体和现象的概念,也指能够解释和预测较大范围自然界现象的概念。科学教学应该实现一个趋向于大概念的进展过程,而不是去获得一堆用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学生知识的结构需要围绕大概念来组织,而不是简单罗列无关的实时性知识。这让我想起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死记那些概念,而单元后不去梳理结构是在做无用功,心中的概念还是一盘散沙,概念和概念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对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并没有帮助。    

娄老师为我们以《岩石与土壤》单元为例,解读了单元目标及教材设计理念,其中一张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图给我了启发,我们可以在单元结束后找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用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还能帮助查漏补缺提高成绩。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引导或与学生共同制作思维导图,一直坚持到六年级毕业,那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完备的,这个习惯和方法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38#

小学科学中如何渗透大概念教学


—3月份每月研修体会

                                  姚江小学 田佳杰



2017年伊始,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正式出台, 相较于旧版课标, 主要在6个方面进行了重点修订。除却广受关注的低年级的课程确定恢复以外, 还涉及到学科素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理念变革等方面的修订。在重点修订内容中, 所涉及的科学教学要基于大概念基础实施的理念也是颇受关注。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具体详细地列出了18项科学大概念, 其中物质科学领域6项, 生命科学领域9项, 技术与工程领域3项, 并这样写道“教材的整体设计要呈现出不同科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一些科学知识之间存在逻辑顺序要利于学生感悟这种顺序。某些知识之间存在着非本质的内在联系, 这种联系体现在相同的内容领域, 也体现在不同的内容领域。帮助学生理解类似的实质性联系, 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知识积累, 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 采用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进行进阶性的教学, 展示科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科学方法的一般性, 这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 》对大概念渗透科学教育的强调痕迹非常明显, 那究竟什么是大概念呢?为何要强调大概念?而大概念理念又将如何渗透到我们日常科学教学中呢?

    科学大概念和日常教学中提及的“概念”和“科学概念”均有所不同, 它是可以适用于解释和预测较大范围内的物体和现象的概念, 它是能够整合众多科学知识的科学学习的核心。与其相对应的概念称之为小概念, 小概念是只能运用于特定观察和实验的概念。在科学学习过程中, 碍于科学知识的综合性特征, 我们无法学习完所有的科学知识。因此, 我们试图通过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进展过程来解决这一困难, 把这些概念称为科学上的大概念。科学大概念是在具体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 对科学事实和科学事业更为宏观而具概括性的认识和观念。



大概念的核心内容是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在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具有统领作用的概念, 它是能把零散的科学知识, 它是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基轴与核心科内部的重要概念。

科学教育还应该在促进学生理解有关科学方法、科学探究及推理上面渗透大概念理念。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的纵向建构意味着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方法建构的深度空间, 引领学生通过自身挖掘探究方法来深化自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收集和运用数据来验证想法。学生是以发展理解、寻求突破点的方法参与活动, 教师有意识地、纵向深入地培养学生在科学方法上的认知与发展, 将帮助学生形成对科学本身的大概念。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39#

大概念 课堂的主线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文化小学  

王路路



每月研修,依旧。准时守候,学习。

本期是娄老师讲授,参加学习多次,接触过很多专家老师,娄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美貌与智慧并存。

科学大概念,往往在教学中忽略。今天聆听的娄老师的讲座,忽然觉得科学课程清晰了,目标明确了。

讲解中谈到的岩石土壤、地球表面变化教学,是科学教师教学中遇到的比较难讲的内容,学生觉得枯燥,老师觉得又无从讲起,无法深度挖掘教学本意。娄老师从国内与国外科学课程教学对比,相对于学生的理解程度、知识架构,国内简单的多,很符合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但随之要反思的就是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文化底蕴,才能更好的服务课堂、掌控课堂,看到娄老师为大家介绍相关书籍,你才能知道,优秀的老师学习不会止步,她的教学智慧是要汲取各方面的力量。

遇到的困难总比方法多,知识的匮乏可以弥补,不要让困难阻止前进的步伐。面对种种问题与困扰,娄老师轻松耐心为大家讲解,让我们对课程编排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提出了对科学教师而言,教学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育也需要有教育者来创新,二次创作对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足教材,用活教材,拓展教材,基础在于以生为本,因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大概念贯穿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合作者,教材的二次创作让我又有了重新认知,是教育的又一次实践。

本次学习,收获良多,学与思同在。

学习与思考,是让自己的课堂更丰盈,让自己的课堂更有味道、更有回味。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40#

《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研修体会

遂昌县金岸小学 项英

3月15日晚,听取了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娄立新老师带来的《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的讲座,让我对大概念以及教学中如何教有了一些了解。

以前教学中,我并没有系统地去学习科学大概念,但多次听到与大概念有关的讲座。今晚的学习 ,让我对大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什么是“大概念”?正如娄老师所说大概念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指可以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物体和现象的概念,第二种是指能够解释和预测较大范围自然界现象的概念。大概念的特点是:具有包容性、本质性、抽象性。围绕大概念来进行课程(教材)设计与教学实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今天娄老师对科学教育涉及到的大概念进行了详细地解读,把大概念与小概念的联结及概念进阶,用叙述的方式来阐述大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进而使大家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娄老师讲解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概念进阶”中地球领域的不同年级概念的构建,从大方向上来了解课标中恰当地分布概念进阶。

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内容方法上,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总体上是从简单、低级到复杂、高级进阶的过程。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帮助学生围绕重要概念或“大观点”来联系和组织课程内容。

这次学习中,下面一段话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思考: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去获得一堆用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进展过程,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实和现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并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期待今后的科学课能向这方面努力。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