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谣言 [复制链接]

31#

谣言:只知道酒驾危害大?“药驾”是啥

谣言:只知道酒驾危害大?“药驾”是啥 来源: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时间:2019-09-24 17:08:00 辟谣专家:胡立玫





















       主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缪中荣
         “猫大夫医学漫画”供稿
最后编辑上虞王飞 最后编辑于 2020-01-13 08:48:58
TOP
32#

谣言:阿波罗登月是假的?
来源:科普中国融合创作 时间:2019-09-24 17:08:00

  五十年前,美国“阿波罗计划”第一次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实现在月表行走。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意味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却有不少人质疑登月造假,“阿波罗”载人登月完全是20世纪最大的骗局。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扒一扒质疑者怀疑阿波罗登月造假的几点原因,以及解释为什么这些质疑站不住脚。

vBvvfGrpKNGtWaZsnBtDX5tKgZtA973yJ6Uf.jpg

阿波罗计划的任务徽章。从左上至右下依次为阿波罗1号—17号。

(图来源NASA)

  质疑一:真空环境下的旗帜会飘扬?登月图片中,美国旗帜“迎风飘扬”。月球表面高真空环境下不可能存在空气的对流,相应地,就不可能存在“风”,旗帜也就不可能“迎风飘扬”。因此有人质疑这些照片和录像是在地球上的摄影棚内完成的。

  这个观点很容易反驳。图像中的美国国旗是一个特制的旗帜,它为了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设计的旗杆比较长。相应地,旗杆的刚度就有所下降。我们看到的旗帜“飘扬”实际上是插入土壤后的旗杆在高真空环境下的较长时间振动导致。这种“飘扬”的现象反而证明该区域真空度很高。

  延伸阅读:在埃德加·科特莱特的著作《阿波罗月球远征》中,巴兹·奥尔德林回忆了他与阿姆斯特朗插国旗时发生的事情。他说:“插国旗工作由我们两个人共同完成的,它几乎酿成一场公共关系灾难。一个附在旗杆上负责让国旗保持伸展和垂直姿态的小伸缩臂给我们出了难题。虽然经过多次尝试,但这个伸缩臂臂就是不能完全伸开。国旗原本应该平伸才对,但由于这个问题,它的上面出现了波纹。”原来,伸缩杆上被涂抹了错误的涂层,以致无法完全伸开,这也就是为什么国旗看上去好似在迎风招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奥尔德林站在国旗旁拍摄的照片居然成为阴谋论者证明“阿波罗ll号”登月不过是一场骗局的证据。

  其实,以当时的技术手段,制造一个无风的环境很简单,仅需要保持空间的密闭和温度恒定即可。倘若真想造假,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这种观点纯属无稽之谈。



8imzkUGt62VGsFODDpCP3Fz1bZvgeIdi6w7x.jpg

阿波罗14号任务执行过程中。图中的美国国旗旗杆设计为L形,旨在使其在真空中也能完全舒展。红圈选中的部分还能看到旗杆横梁露出的细节。(图来源NASA)

    

  质疑二:天空中没有星星?月球没有大气层,天空中的星星应该是明亮清晰可见的。而拍摄的图片中,天空却根本看不到星星。

  这是当时的拍摄条件受限所致。当时拍照使用的是胶片,一张胶片能够呈现的最亮细节和最暗细节的区间有限,在月球表面的恶劣环境下,这个区间将会被进一步缩小。此外,由于月球表面反射太阳光的能力较强,故在拍摄过程中需要将曝光度降低,否则拍到的将是一团模糊的白色。同时曝光时间也要减少,以减轻月面反射光带来的影响。而曝光度降低和降低曝光时间都将导致无法拍摄到天空的星星。



J3pWz8QrLDjOt31I5ybdcUhD78ACFsYOwRLQ.png

图3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活动,可以看到背景的天空中没有星星。(图来源NASA)

    

  质疑三:日本“月亮女神”绕月飞行时为何未拍到阿波罗登月设施及活动痕迹?

  月亮女神为一个三星系统,其主卫星“辉夜姬”上搭载的星载相机分辨率仅为10米,且“月亮女神”的飞行轨道高度为100千米,月球表面物体半径至少大于50米才能被分辨出来。而“阿波罗”15和17号着陆器及月球车的半径或最大尺寸约为3米左右,“辉夜姬”传回的图像中很难分辨月球车和着陆器的痕迹。

    

  质疑四:地面上的影子为啥不止一个? 图像中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的影子不止一个,同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宇航服显现出非常明亮的白色。有人便提出,这是在摄影棚中使用了补光灯等设施导致的。

  实际上,这种质疑很站不住脚。首先,月球表面的月壤对光的反射系数较大,很容易将来自太阳的光反射出去。其次,月球表面并非光滑平面,其存在多个平面,使得光能够被多角度反射。最后,我们不能忽略航天员旁边的舱体,舱体表面同样可以反光。

Jh3XIe8KTjGe0mWfzUHt35oXIkR7S28NjXKS.jpg

图4 阿波罗11号登月舱段,可见其表面非常光滑。(图来源NASA)

    

  质疑五:宇航员在前进过程中能够大步向前跳跃,而没有飘到很高的高度。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为什么看似宇航员在发力但实则没有真正跳的很高?

  原因在于登月航天服的重量太大。阿波罗航天服兼具提供氧气、空气流通、保持气压、过滤二氧化碳和冷却功能,足够让登月宇航员进行长达7小时的月球漫步。此外还有一个后备系统,可提供30分钟的氧气和通信。与此同时,通信系统还可将宇航员的生理数据传回地球。月球表面时刻受到微流星体袭击,因此阿波罗航天服的外面增加了一个保护层。如此多的功能导致阿波罗航天服重达82公斤,故不会一脚跳入太空。

SZtrE2rp7W0d1zVi5H1eq5Wm03p4avJbXkgy.gif

图5 宇航员在月面行走。(图来源NASA)

    

  质疑不可怕,可怕的是用谣言误导舆论

  那些认为登月造假的“阴谋论”者认为,“阿波罗”载人登月是NASA制造的谎言,目的是为了转移美国公众对“阿波罗”计划劳民伤财且失败的困境。但实际上,所有学者都没有对登月的真实性提出任何质疑,这其中甚至包括美国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苏联。实际上,“阴谋论”者或许根本就不在乎事实究竟为何,他们只是利用这种手段,去吸引注意,去误导舆论,来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造谣一张嘴,我们很少看见谣言被揭穿时造谣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是辟谣的学者或相关领域工作者,不愿大众被误导而不辞劳苦地付出。而在他们付出的过程中,不知道又有多少造谣者在酝酿一个又一个谣言……

    

  参考文献

  [1]欧阳文. 阿波罗登月的阴谋论之谜[J]. 科学大观园, 2015(4):33-35.

  [2]樊宏伟. “阿波罗”登月真相[J]. 视野, 2009(22):60-60.

  [3]兰西. “阿波罗11号”登月是骗局?[J]. 科学大观园, 2009(5):66-67.

  [4] Dickey J O, Bender, P. L, Faller, J. E, et al. Lunar Laser Ranging: A Continuing Legacy of the Apollo Program[J]. Science, 1994, 265(5171):482-90.

  [5] Tera F, Wasserburg G J. U-Th-Pb systematics in three Apollo 14 basalts and the problem of initial Pb in lunar rocks[J]. Earth &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972, 14(3):281-304.
TOP
33#

谣言:霍金警告不要登月因为有外星人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时间:2019-09-25 16:51:07 辟谣专家:朱进

GiZ3p7lj4mFPtYVNFYLKXGjzvGmWxvig7zq4.jpg

消息截图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从埃及金字塔到百慕大三角海底金字塔,从麦田怪圈到玛雅宇航图,从外星人绑架事件到人们口中和镜头中形形色色的不明飞行物,人们对是否存在外星人的猜测从未停止过,外星人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近日,一则关于“BBC消息称,霍金再发警告不要登月,科学家证实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的消息再度将外星人的话题推向高潮。消息中提到,“自1972年12月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返回地球、美国结束‘阿波罗’登月计划后的40多年来,美国再未进行过任何载人登月任务。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所有25名飞往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都曾在月球上发现过不明飞行物,出于对外星强大科技的‘畏惧’,美国宇航局(NASA)放弃了载人登月任务”。消息还提到,嫦娥三号绕月飞行的第一天,就发现月球上有不明飞行物飞过;今年,日本天文学家也在月球表面拍摄到了好几个500米到1000米长的黑色物体。

大量的“证据”和霍金言论的信服力似乎让外星人的存在成为了实锤,尤其流言散布者还宣称此消息来源于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BBC(英国广播公司)。然而,消息的内容可谓漏洞百出,下面就让小编来为你揭开事实的真相。

谣言一:消息是由BBC发布的

当小编探究消息来源时,这则消息就已经有些站不住脚了。虽然新闻宣称霍金的言论发布于BBC,但通过BBC官方网站的搜索功能搜索关键字“Hawking”

(霍金)

后,却没有任何关于“不要登月”及“外星人在月球背面”的报道。

谣言二:美国四十多年来未进行过载人登月任务是出于对外星强大科技的“畏惧”

用“美国40年来再未进行过任何载人登月任务”作为月球存在外星人的证据十分牵强,通常一个国家的太空计划是经过诸多因素综合考量后制定的,人们无须作过度解读和随意猜测。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解释:“当时美国登月是出于更重要的需要,譬如与苏联抗衡,这一任务完成了他就不再登月了。”

谣言三:不明飞行物和黑色物体表明存在外星人

至于消息中提到的不明飞行物和黑色物体,朱进表示尚未看到相关官方报道,消息中这一内容的可信度也有待考究。

据新华网报道,2018年,嫦娥四号将实现全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并从月球背面开展射频测量。由于避免了太阳及地球的干扰,该测量将获得更多以前无法获知的信息,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也将被揭开。

宇宙已经存在140亿年了,在这一漫长的时期中,有多少文明存在过,又有多少文明消失过,都还需要更多考证。但目前可以明确的是,消息中的种种“证据”都不足以证明月球背面有外星人存在。(实习生方正)

受访专家: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
TOP
34#

谣言:喝可乐也可以减肥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时间:2019-09-25 16:51:07 辟谣专家:孙菁、邱超平

近日,某可乐品牌公司推出了一款可乐,该公司称此可乐添加了可以减脂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能够抑制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因此,很多人把这款可乐称为“减肥可乐”。那么,用可乐来减肥是否靠谱呢?


据《海南日报》报道,所谓的“减肥可乐”中添加的膳食纤维是一种名为Fibersol-2的来自玉米淀粉的水溶性膳食纤维,此纤维50%不会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被称为难消化性麦芽糊精,也被叫做抗性糊精。

抗性糊精早在1990年就已获得美国GRAS认证。据《科技日报》报道,该物质在1992年、1994年、1998年还先后获得日本特定保健用食品制度关于调整肠道、延缓餐后血糖上升、延缓餐后甘油三酯上升等3项功效的认证,并在2012年被我国卫生部批准为普通食品,中文名为善倍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孙菁在接受《南京日报》采访时表示,从“减肥可乐”的配料表中可以看出,所谓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就是指每瓶“减肥可乐”中所含的5克抗性糊精。抗性糊精由淀粉加工而成,是一种低热量的葡聚糖,近年来正广泛运用于食品加工行业中。但是“减肥可乐”官网上并没有任何文字表明该款饮料可以减肥,只是强调其可以抑制身体对脂肪的吸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医科医师邱超平在接受《南京日报》采访时表示,“减肥可乐”中所含的5克膳食纤维远不足以改变可乐的本质,膳食纤维号称人体第七大营养素,很多减肥代餐或饮品等都会添加此类物质,但从减肥的角度来说,5克膳食纤维只能起到对人体的补充作用,“用它来减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张茜)

本文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副研究员代金刚进行科学性把关。

代金刚:中国中医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擅长中医内科、针灸科疾病的诊疗,研究领域包括健康养生、康复锻炼、中医内科疾病、针灸、推拿、中药和传统锻炼等。
TOP
35#

谣言:救生手环能在溺水时救人一命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时间:2019-09-25 16:51:07

夏季是游泳的好季节,很多人喜欢在公开水域游泳,几乎每年夏天都会有溺水事件发生。所以,溺水时如何自救便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近日,网上一款名为救生手环的产品热卖,商家称戴上手环后游泳可以防止人溺水,真有这么神奇吗?


据《北京日报》报道,这款救生手环由放置气罐的凹槽、开关、气囊,以及指南针和救生口哨组成。气囊充满气后能产生大约87牛顿的浮力,可让体重125公斤之内的人在4米深的水域中浮出水面。人在游泳时戴上它后,如果在水中发生危险,只需要扳动开关,被压缩的气囊就会迅速弹出,从而带动水中的人快速浮出水面。同时,遇险者还可使用栓在气囊下方的急救哨来向周围发出求救信号,或借助指南针来判断方向进行自救。

据《北京晚报》报道,记者和救生人员经过亲身实验得出结论:此款救生手环虽然能用,但是安全系数并不高:

首先,此款救生手环在设计上存在缺陷,一般人习惯用右手操作,所以会将手环戴在左手上。但手环的开关在左侧,这样就造成了人在开启手环时要用右手将开关向左外侧拉动,操作起来非常不便。

其次,该手环的气罐的凹槽内装有顶针,开启开关实际上就是用顶针将气罐瓶口顶破,让二氧化碳迅速充满气囊。如果没有足够的臂力,再加上溺水时人的行为慌乱,极有可能导致不能及时开启开关。

最后,气囊充满气需要3秒到5秒的时间,这对于溺水者而言,时间显得稍长,如果将气罐瓶口做得更大一些,气囊的充气速度会更快。

据千龙网报道,游泳新手和“旱鸭子”在使用救生手环前要多加训练。因为一般不会游泳的人在溺水后,出于本能其双臂会不停摆动,很可能不会想到自己戴着救生手环,即便想到,危急之下手环也可能不易被打开。所以游泳新手和“旱鸭子”不适合佩戴该手环,游泳新手这类人群在使用救生手环时,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张茜)

本文由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勇进行科学性把关,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环保、水利、节能、气象、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等。
TOP
36#

谣言:免费WiFi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时间:2019-09-25 16:51:08

网络时代,很多人走进餐馆、咖啡厅第一件事就是询问WiFi密码。于是,“WiFi密探”“WiFi伴侣”“上网神器”等一批手机APP应运而生,号称出门在外不必询问密码,就能免费连上周围WiFi。

但真有白吃的“大餐”?虽然这类APP方便了大家在外上网,但业内专家提醒,使用这类APP面临着自家无线密码也被分享出去的风险,从而可能带来更多安全问题,且免费WiFi也是商家推送广告的一种手段,用户还需谨慎连接不明网络。

  免费?WiFi玩“共享经济”

“WiFi密码一键查看”“手机必备的万能WiFi密码”……打开APP商店,输入“WiFi”,能搜到至少20款类似功能的APP。

记者也下载了其中一款APP,在北京朝外SOHO附近搜索周围的WiFi,列表中跳出10多个WiFi,其中有4个原本需要密码的WiFi显示可以免费使用了。记者点击一间咖啡馆的WiFi,“蹭网”成功。

为什么这些WiFi资源可供免费用?据了解,这些APP主打的是WiFi“共享经济”,热点主人将闲置WiFi资源分享出来,方便更多人上网服务。一位此类应用的负责人表示,其热点类型80%以上来自商户。

  安全?自家网络莫名“被分享”

记者走进连上其网络的这间咖啡厅询问,意外的是,工作人员却表示不知道店里的WiFi被分享了。“从来没和这个APP有过合作,不太清楚为什么别人可以连上。”工作人员一脸茫然。记者又询问了另外一家可连接的餐厅,工作人员也表示并没有共享过。

为何商家没有分享,其网络却在可用列表里?是谁分享出去的呢?

“不排除是其他店员分享的。产品迭代到现在,更多的是热点主人自己分享的。”一家APP相关负责人回应。

其实,这类APP的共享模式一直遭人质疑。曾有知乎用户反映,分享WiFi实际上是在“收集用户数据”。“用户默认自动分享时,手机应用通过访问手机系统内存储有WiFi相关数据的关键文件,将密码存储在云端。当其他用户使用该WiFi时,软件直接从云端调取密码。”

对此,有相关公司曾回应称,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障数据和隐私安全。所有密码分享都是在用户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可随时关闭分享,或选择不分享。密码传输和服务器保存都采用了128位加密后的密文。云密码不会在用户手机本地保存,连接成功后即被删除。

“我在外头是免费蹭网了,但自己家的WiFi和密码也可能被上传吗?”有网友担心。

记者发现,一些该类应用有分享热点功能,当用户首次使用时,页面默认勾选“自动分享已连接热点”和“自动备份已连接热点”,可以点掉勾选。但更多此类APP根本没有类似的提示。

“每个人在使用的时候,很可能就把自己的密码也泄露出去了。这类APP打了法律擦边球,其实它没有权利收集别人密码。此外也存在安全问题,比如很多人接入一家餐厅的WiFi,会影响正常使用体验;如果有黑客植入木马,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电信专家项立刚认为。

  变现?免费WiFi推送广告

“目前,中国WiFi产业圈的规模并不大,是10亿左右的量级,但是已经走在了爆发的前夜,再过两三年大概是30亿左右的量级。”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表示,近年来中国WiFi产业发展迅速,WiFi热点数目是千万级以上。

实际上,很多巨头早已盯上了这块方兴未艾的市场。“腾讯WiFi管家”称提供优质公共WiFi的免费连接,杜绝僵尸、虚假、私人WiFi;“360免费WiFi”主打可以对WiFi热点进行专业检测与鉴别,标注出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平安WiFi”称整合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和20多家专业WiFi提供商的无线网络……

记者了解到,目前,也有免费WiFi的APP商家计划在庞大用户量基础上实现“变现”,广告将会成为最重要的盈利模式。这类广告服务将运用大数据计算能力,推测用户喜好及需求,将中小商户、个人的信息精准推送给特定辐射范围内的用户。

比如,商家用几分钟时间编辑一条广告信息,可以是宣传、招聘、促销、优惠、交友、闲置物品交易等等,会精准推送给周围的WiFi用户。商家称此举将灭掉海报和传单的“小广告”。

“还是尽量不要贪免费WiFi的便宜。”业内专家建议,为了安全考虑,最好还是不要随意连接不明无线网,更不要使用这样的无线网进行网银转账、支付汇款、网购等操作。(记者董禹含)
TOP
37#

谣言:给手机无线充电会致癌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时间:2019-09-25 16:51:08 辟谣专家:周洪直

人民网北京11月23日电 据环球网报道,美国苹果预定在2017年发售的最新款“iPhone”可能会使用无线充电模块。有人说,普通手机的辐射尚且要防,更不用说无线充电的手机了!更有人担心,无线充电产生的辐射会不会致癌?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副教授周洪直。


给手机无线充电是怎么回事?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周洪直介绍说,“所谓的无线充电技术,其基本原理和变压器的原理一样,就是我们中学物理课上学过的‘电生磁、磁生电’的原理。以手机为例,手机的充电器中有一个磁芯,外面绕有线圈,能将电转换为电磁场,而电磁场能够在空间传播,同时,手机中也有一个相应的接收线圈,这个接收线圈接触到充电器发出的电磁场后,经过一定的电路进行处理,就可以给手机充电了。”

给手机无线充电产生的辐射会致癌吗?

周洪直表示,“给手机无线充电会产生一定的辐射,但在有质量保证和使用正确的前提下,这种辐射对人体几乎没有危害,更不会致癌。一方面,在无线充电时,磁场是封闭的,对外界辐射很小;另一方面,只要是经过国家3C认证的产品,都会经过严格的检查,其产生的辐射也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各种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会叠加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接触到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电脑、手机、平板等。有人担心,电子产品会不会都有辐射?这些辐射会不会叠加到一起,而产生“1+1=2”甚至“1+1>2”的效果呢?

周洪直表示,“电子产品都有辐射,但只要符合国家3C认证的标准,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至于辐射叠加,需要符合很严格的条件,在日常生活中,‘1+1=2’或者‘1+1>2’的情况几乎没有,各种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会相互干涉,但并不会相互叠加,在很多情况下甚至会相互抵消。就比如说有很多人同时向湖面扔石子,每一颗石子都会形成水波,但这些水波并不会叠加成巨浪,辐射不会叠加也是这个道理。”

给手机无线充电的技术为什么没有普及?

给手机无线充电的技术一直被人们期待,但至今没有普及,难道是因为其成本过高,或者在技术上难以实现吗?

周洪直说,“从技术上讲,给手机无线充电可以实现,其成本也并不高。这种技术之所以没有普及,主要是标准和要求上的问题,比如说充电器该采用哪一种规格,磁场该怎么封闭等,现在这些标准还没有正式发布出来。”不过,周洪直表示,一旦相关的标准正式发布出来,给手机无线充电的技术会很快普及的。(实习生赵鹏)

采访对象: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副教授周洪直
TOP
38#

谣言:智能空调能去甲醛和PM2.5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时间:2019-09-25 16:51:08

从简单的制热和制冷功能,到如今被打上智能的标签,空调产品在不断地迎合市场需求,进行更新换代。如今,市场上很多空调厂商宣称其产品有静音、去PM2.5和甲醛等功能。那么,这些产品真的能达到宣传中所说的功效吗?

“静音功能”往往夸大其词

据中国消费网报道,近日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对12个品牌的空调进行了空调商品智能化综合性能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空调厂商宣称的“静音功能”往往夸大其词。空调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压缩机振动、室内风机与室外风机运转。由于变频空调采用全直流电机和直流变频压缩机,运转较为平顺,震动较小,因此噪音也随之降低。即便如此,在半消声噪音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结果显示,12款样品中有7款的噪音值高于其说明书和广告宣传中宣称的噪音值。

“去甲醛”功能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

商家标榜的去甲醛功能也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空调出厂配有的滤网本身无法去除气态污染物,而部分宣称带有去除甲醛功能的空调产品,其配置有去除甲醛的模块,模块中装有颗粒状物质以去除甲醛。但是,经过对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之后发现,目前空调产品去甲醛技术并不成熟,该功能还停留在宣传阶段,并无实质性效果。

国产品牌比国外品牌更具优势

据《羊城晚报》报道,根据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对省电、温控、智控、静音、制冷和智能等六个方面共12个项目进行的实验检测及综合评分情况来,国产品牌智能化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外资品牌,智能化功能更多。此外,在价格上,国产品牌价格也大大低于外资品牌,性价比更具优势。(张茜)

本文由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勇进行科学性把关,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环保、水利、节能、气象、人工智能、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等。
TOP
39#

谣言:只知道酒驾危害大?“药驾”是啥 来源: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时间:2019-09-24 17:08:00 辟谣专家:胡立玫
[s
上虞王飞 发表于 2020/1/13 8:46:28
这个确实很容易被忽略。
TOP
40#

谣言:把身体埋进沙子里会致命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时间:2019-09-25 16:51:06 辟谣专家:张芃

上虞王飞 发表于 2020/1/6 7:26:32
就跟电视剧里埋进米里,然后灌水是一样的道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