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谣言 [复制链接]

21#

谣言:地震相关谣言

谣言:地震相关谣言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时间:2019-09-25 16:51:06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 (高黎明)由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人民网科普中国主办的“说说身边的谣言——2017全国科普日特别策划”有奖征集活动已经结束,此次活动收到了广大网友的近万条留言,人们纷纷写下自己听到的谣言和看到的愚昧行为。其中就有不少与地震相关的谣言,如在地震前发现动物异常,各地出现“地震云”,在地震后发布“某地即将发生地震”等。这些谣言不仅不利于救灾,还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粉碎这些谣言、谬论。


    网友调侃宠物不能预感到地震(微博截图)
    谣言一:动物可以预感到地震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有些动物在地震断层破裂前会有些感知。但据《钱江晚报》报道,实际上用动物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情况很复杂、没有规律,科学家们不能用这种“经验之谈”来预测此类重大事件。再者,动物的行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饥饿、领土之争和气候变化等,因此不见得动物有行为异常就可能要发生地震。【详情】
    ]
    “地震云”谣言引发民众担忧(微博截图)
    谣言二:地震前会有“地震云”
    看似怪异的“放射云”“排骨云”“鱼鳞云”等都只是几种常见的云彩,它们碰巧出现在了某次地震前,有些人就认为这是能够预测地震的“地震云”。据四川省地震局报道,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李汀表示,“地震云学说”从未被主流科学界接纳,地质或气象方面的专业人士都曾对此加以反驳。而中国气象局也曾表示,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所以并不能通过卫星云图来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详情】

    震后出现“某地将地震”的谣言(微博截图)
    谣言三:某地即将发生地震
    一旦发生地震,网络上就会出现不少“某地即将发生地震”的消息。这些消息总会让当地百姓人心惶惶,例如据人民网“求真”栏目报道,北京时间2016年7月31日17时18分,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东经111.56°,北纬24.08°)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发生后,网络上迅速出现了大量相关信息,其中不乏故意制造的谣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只有政府有权发布地震预报,其他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因此切勿相信与地震有关的一切非官方信息,更勿传谣,不让谣言造成二次伤害。
最后编辑上虞王飞 最后编辑于 2020-01-06 07:25:47
TOP
22#

谣言:把身体埋进沙子里会致命

谣言:把身体埋进沙子里会致命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时间:2019-09-25 16:51:06 辟谣专家:张芃

    很多人喜欢在沙滩上玩沙子埋人的游戏,而网上却有传言说,这种“沙滩埋人”的玩法其实很危险,因为沙子一旦进了水,就会把埋在沙子里的人吸住,无法自拔。真有这么危险吗?为此,央视《是真的吗》栏目记者来到秦皇岛北戴河的沙滩来探寻真相。
[    ]
    记者先找到一位女性志愿者来验证。第一位志愿者平躺在沙滩上之后,记者开始铲沙子,把志愿者的身体埋严实。接下来进行第二步浇水,用来模拟海水涨潮时,人躺在沙子中被水浸湿的情景。记者用小水桶浇了十几次,才把志愿者身上的沙子全部浸湿,沙子的覆盖看起来更均匀了。
    在身上的沙子被浇水后,志愿者感到似乎每一处血管都被压迫着。那么,志愿者到底能不能脱身呢?
[    ]
    尝试了多次,志愿者都没能从沙子下起身,并且感到越来越没劲。最终在记者拨开部分沙子后,她才得以脱身。这样看来似乎网上的传言的确有道理。不过,会不会是因为这位志愿者是女生,力气小,所以才不能起来呢?
     接下来记者又找来一位身材健硕的男性志愿者。很快,第二位志愿者就被沙子盖得严严实实了。然后将身上每一处沙子都均匀的浇上了水。这位身材健硕的志愿者能不能脱身呢?
[    ]
    当志愿者尝试起身时,胸口的沙子出现了明显的裂缝,但是经过几次尝试,他最终都没能起来。经过两次实验,两位志愿者都没能脱身。那么,为什么沙子被浇了水后,埋在下面的人可能会出不来呢?
[    ]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教授张芃表示,“当沙子没有被水浸湿的时候,沙子之间有空隙,一旦沙子被水浸透,空隙就被水填补了,那么,外面的空气就不可能跑到人体下方,这个时候人主要受到两个力,一个是正上方的沙子的重力,另外一个是从上而下的空气的压力,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力”。
    专家告诉我们,即使部分位置承受了单向下的空气压力,这个力也让人难以反抗。同时,专家还表示,造成这种现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水进入沙子的空隙后,在表面张力的等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沙子会变得有黏性,比如干沙子很难塑形,但湿沙子就能堆出城堡,这就是湿沙子有黏性的表现。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教授张芃说,“一粒沙子的运动就会带动另外一粒沙子,两个沙子是这样,这沙滩上成千上万粒沙子也都是这样,这就被连成一个整体了,这个时候人要想站起来,需要面对的就不光是自己正上方那一部分沙子的压力,还包括周围这一大片沙子所产生的压力,这很难克服”。
    专家还提醒我们,我们用小水桶浇的10桶水,约为一两次海浪能覆盖在人身上的水量,试想如果此时遇上海水涨潮,你会被埋在沙下无法逃离,后果可想而知。有新闻曾报道,在厦门的海滩上就发生过这样惊险的一幕。一男子与女友挖沙自埋,遇海水涨潮被困沙中无法自拔。消防官兵到达现场后,发现被困男子胸部以下位置全部被沙子掩埋,身体因长期浸泡出现微抽搐,大约40分钟后,被困男子才被救出。
    在此提醒网民:如果在沙滩玩“沙子埋人”的游戏,不要埋太深,并且一定要远离海水,以免发生危险。 (记者孝金波 实习生扶倩羽整理)
最后编辑上虞王飞 最后编辑于 2020-01-06 07:28:15
TOP
23#

谣言:天气阴暗就是雾霾惹的祸

谣言:天气阴暗就是雾霾惹的祸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时间:2019-09-25 16:51:06

    每个人似乎都有这样的经历:一觉醒来,发现窗外天气阴沉、不见阳光,空气似乎也浑浊不清。这时,很多人不自觉地就会想一定又是雾霾惹的祸。可有时并不是雾霾在“捣鬼”,而只是单纯的阴天而已。那么如何区分阴天和雾霾天呢?
[    ]
    2016年11月19日上午,江西省多地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摩天大楼耸立在雾中如“空中楼阁”。
    首先,从气象学定义的角度来说,阴天和雾霾天有着本质的区别。据《中国气象报》报道,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康志明指出,判定是否是阴天要看云量,阴天时天空基本上被云层遮蔽并且没有太阳光照;而雾和霾的判定主要看“能见度”,并且二者不可混为一谈。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变得混浊并且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这些颗粒物主要来自自然界以及人类活动。由此可见,阴天主要是高空天气现象,而雾霾天则是近地面天气现象。
    其次,阴天不等于空气污染。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人只要看不到蓝天,就以为空气陷入了被污染的状态,实际上这样的认识是不准确的,空气质量的好与坏要看污染物在空气中所占的比重,可通过仪器检测得出准确数据。人们对空气的感觉是相对主观、抽象的,所以判断空气质量的好坏,还应以监测数据为准。
    就如同《西安晚报》曾报道过的一样,2011年11月18日的古城西安一整天都被雾霭笼罩,看上去灰蒙蒙的一片,但是市环保监测数据显示的空气污染质量为“良”。西安
市环保局相关人员表示,这是[p=26, null, left]降水之后出现的以雾为主的阴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雾霾天,所以空气质量还不错。
    所以,在判断天气是阴天还是雾霾天的时候,应理性客观,不能仅仅依靠自身对于天气的抽象感觉来判断。可通过相关的天气实时平台、权威媒体等渠道查询空气质量指数,并以此为标准对阴天和雾霾天进行区分,而不是只要天气不太好就“赖”给了雾霾。(杨新)
    本文由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勇进行科学性把关。
TOP
24#

谣言:地球动怒会如何

谣言:地球动怒会如何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时间:2019-09-25 16:51:06

    今年3月27日,俄罗斯堪察加坎巴利内火山在沉寂了近250年后突然喷发。央视网报道称,火山喷发时,勘察加半岛上空飘扬着五、六千米高的火山灰柱,产生的火山灰痕迹甚至在卫星地图上也看见。
[    ]
    2016年2月,摄影师Gabriel Barathieu深入法属留尼汪岛的富尔奈斯火山,近距离拍摄了一组火山喷发画面。
     火山喷发与地下岩浆的补给和积累相关
     火山为什么会突然喷发呢?据《科技日报》报道,研究表明,小且频繁的火山喷发是由岩浆补给活动引起的,岩浆补给的过程会给岩浆房围墙带来压力,当岩浆房围墙的压力达到断裂点时,就会发生小规模的火山喷发;而较大且不太频繁的火山喷发是由地下低密度岩浆缓慢积累导致。

     火山喷发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据央广网介绍,火山喷发时,火山气体和火山灰会进入大气层,从而对气候和航空运输等造成影响。
     有研究称,高纬度的强火山爆发可对全球气候系统造成多年影响。中国新闻网在报道中指出,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夏季发生大规模火山爆发,那么便会造成北半球温度显著下降;火山爆发后8-9个月内,大气和太平洋洋流循环都可能因此产生变化,令太平洋中西部的信风减弱,造成类似厄尔尼诺现象的效应。如环球网报道的冰岛在1783年拉基火山喷发,当时的火山活动不仅改变了当地气候模式,还造成不列颠岛许多人的死亡,欧洲西部农业减产,饥荒蔓延。
     与此同时,火山灰对航空运输业也会造成深远的影响。国际在线提到,专家认为火山灰烟尘主要来源于火山的堆积物和岩浆,可以飘浮到海拔8000米的高空,形成火山灰云团。火山灰云团所在的高度正是喷气客机飞行的高度,大量烟尘颗粒会阻塞飞机的气流阀门,并引起发动机故障;火山灰中含有玻璃颗粒和岩石粉末,一旦粘附在飞机发动机叶片或机体表面,会导致引擎停转,机身损坏,从而引起重大航空事故;火山灰激起的烟尘还可能威胁到所有飞机外部的传感器,在过去20年间,火山烟尘导致的飞机故障已有80多起。火山喷发后会对空中交通造成最长6个月的影响。
     虽然火山喷发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灾难,但央广网也提到,火山喷发也能给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能源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我国虽没有现代火山活动,但新生代火山分布广泛且有可能喷发
     据《齐鲁晚报》的报道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中国出现过,唯独没有出现过现代火山活动。
     虽然没有现代火山活动,但新生代火山在我国的分布却极其广泛。据《光明日报》介绍,我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故我国的火山属于大陆边缘和板内火山。火山分布在成因上与两大板块边缘有关:一是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形成我国东部大量的火山;另一是受印度板块碰撞的影响,形成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火山的分布。
     新华网提到,据中国活动火山监测与研究的创始人刘若新介绍,长白山是目前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在最近一万年以来至少发生5次喷发,
     特别是距今800多年的大喷发是全球近两千年来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事件。
    那么长白山火山会喷发吗?日本学者谷口宏充汇总研究结果称,长白山受东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板块运动影响,截至2019年底的喷发概率为68%,截至2032年底的概率为99%。
(温远灏)    本文由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勇进行科学性把关。
TOP
25#

谣言:“瑞雪兆丰年”

谣言:“瑞雪兆丰年”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时间:2019-09-25 16:51:07

     很多人喜欢下雪,因为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雪景,可能还会迎来一个丰收年,正所谓“瑞雪兆丰年”。然而过度的或者不适当的降雪也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雪害。
[     ]
      2013年02月18日晚,南京普降暴雪。(图片来源:卢辉/中新网)
     什么是雪害
      常见的雪害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风吹雪为代表的交通雪害;另一类则是以冬作物雪害或牧区雪害为代表的农业雪害。我们对交通雪害可能比较熟悉,它是指由于积雪或者雪崩从而导致交通设施无法正常运作、交通堵塞或造成交通事故的雪害。中国气象局刊文介绍,农业雪害一般是指冬季降雪过多、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过长,致使冬作物、畜牧业、林木生产以及农业设施等遭受的损害。
       交通雪害常见类型
     在交通雪害中最为常见的莫过于由风吹雪造成的灾害。据中国山东网报道,风吹雪是指由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运行的多相流,又称风雪流,简称吹雪。它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特殊流体,较大的风速以及飞扬的雪沫很容易影响视线和交通的正常运行,从而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此类雪害常发于我国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冬季,如新疆、内蒙古自治区等。
      农业雪害危害大
      降雪过度或不适当是如何对农作物造成影响的呢?据中国气象局介绍,冬作物雪害的指标为越冬期雪层厚度持续4个月超过5厘米,遭受雪害的主要原因是深厚雪层下温度较高,光合作用微弱而呼吸作用旺盛,作物体内糖分大量消耗,形成饥饿状态。同时,雪层下的植株还易受真菌(雪霉病和菌核病)的危害,使叶片及基部组织腐败而全株死亡。牧区雪灾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于草场的破坏,草场被积雪淹没,从而致使牧场家畜采食困难。
      如何防治雪害
      那么面对雪害,我们应当如何防治呢?首先对于交通雪害,可以通过建造防雪林、阻雪堤来进行防治,并在交通雪害易发段及时开展除雪工作。对于农业雪害,可以通过培育新的防雪害作物品种,储备干牧草,及时转移相关家畜、财物等来降低雪害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杨正)
     本文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主任工程师王海波进行科学性把关。  
TOP
26#

谣言:太阳进入暮年即将死机

谣言:太阳进入暮年即将死机    来源:科学辟谣 时间:2019-10-24 22:03:01 辟谣专家:赵永恒

      作为地球能量的驱动机,太阳这颗恒星一直备受关注,它的变化关乎人类命运。比如最近关于“太阳死机”的传言“死灰复燃”,并言之凿凿称“我们的太阳正在逐渐停止工作,甚至可以说正逐渐进入暮年!因为不少科学家发现,太阳近期所分泌的太阳黑子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所分泌出的太阳光温度比以往都要变低。如果长期以往这样下去的话,太阳所折射出的太阳光将没有任何的光照作用。”为了证实其权威性,还标注此消息来源为美国太空空间站。
      首先,“美国太空空间站”并不是一个真的存在的机构名称。
      其次从科学角度来看,目前恒星结构与演化的理论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可以肯定的说,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但是它目前才只有50亿年,正值壮年,处于一种非常稳定的状态,远未到死机的“年龄”,所谓的“步入暮年”之说言过其实。
      那么,既然被称为恒星,那是不是真的可以永恒存在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恒星演化理论中,恒星也会经历“死亡”过程。目前可知,恒星最终会走向三种结局:白矮星、中子星和我们更为熟悉的黑洞。比如,太阳就将在50亿年后进入到红巨星阶段,慢慢“走向死亡”。表现形式通俗来说就是:内核向里收缩,外壳向外膨胀(最终会“吞噬”地球,也就是《流浪地球》中所描述的最后场景),最后外壳散掉,归于星际,留下一个白矮星。
      虽然目前的太阳非常稳定,但是内部也会有一些微小的活动,比如文中所提到的“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呈现波浪式、正旋式的周期性活动,11年为一个周期。在低谷期的时候,太阳黑子偏少,太阳活动减弱。其实,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太阳黑子连续偏少的现象:在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的70年间,太阳黑子大概连续6个周期变少,业内称为“蒙德极小期”,但当时并未对地球造成任何显著影响。因此,就算太阳黑子数量不断减少,我们也还未到担心的时候。
      辟谣专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赵永恒
      复核专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星云人才计划研究员 李然
      中国科学院国际天文台信心中心主任 崔辰州
TOP
27#

谣言:洗洁精可以洗车

谣言:洗洁精可以洗车 来源:科学辟谣 时间:2019-12-17 15:28:22 辟谣专家:袁智勤
谣言: 洗洁精可以洗车
辟谣:      洗车是汽车保养最基本、最常做的事情,车子一脏车主们就想去洗车,以免影响美观。众所周知,洗洁精去污能力比较强,是家庭主妇的好帮手,那么能否用洗洁精来洗车呢?  
       市场上目前洗洁精基本配方一般为:表面活性剂(磺酸)+脱脂剂+高泡精+增稠粉+防腐剂+水+香精+拉丝粉。许多洗洁精为了增强去污效果,还会添加碱性物质,使得洗洁精的pH值为碱性。碱性洗涤剂的去污能力虽然比较强,但当其作用于车漆时,却会对车漆产生很大的损害。另外,洗洁精主要是针对餐具、果蔬及衣物等而设计,如清洗厨房的一些器具(炊具等)、洗涤衣服的局部部位(如较脏的衬衫领口等)、洗涤丝毛类衣物等,但洗洁精本身并没有防缩、防蛀等附加功能。因此,洗洁精是不适合用于洗车的。  
      那么洗洁精洗车为何不行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首先,洗洁精要确保能快速冲洗干净,少残留,所以洗洁精一般都会添加微量的消泡剂。而洗车对泡沫的要求却很高,泡沫多能使洗车液与污渍的接触面积更大,清洗更干净,洗车同时也需要洗车液尽可能久的附着在车漆表面,保证清洗的时候充分的润滑,而洗洁精是很难达到这两个要求的。洗洁精中的清洗成分一般为磺酸钠、脂肪醇醚硫酸钠、泡沫剂等,属于碱性产品,长期使用会伤手,比如造成手脱皮等现象。我们知道碱性物质能够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对车也一样,长期作用于漆面,其碱性会腐蚀车身的橡胶条以致其老化或断裂,车漆也容易受到伤害,车本身也会失去原有的光泽甚至出现泛白的现象。所以使用洗洁精洗车是不合适的,还可能导致花更多钱对车身进行抛光、喷漆等二次维护。  
     此外,市面上所采用的洗车液一般都含天然车蜡,车蜡的洗车液融水效果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漆面的划伤与破坏;除此之外,洗车液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降低长期日照对车身的伤害。因此,洗车液洗车不会伤害车漆,清洗后车身会显得更加明亮,洗车液洗车是一种社会大众化的洗车选择。
     从汽车美容的角度来说,洗车作为最基础的项目,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比较多,不要小看洗车,能把车真正洗干净又能不伤害到车漆也是一种技术。综上可知,用洗洁精来洗车效果不仅不会更好,反而更加伤车伤钱。
TOP
28#

谣言:永动机在不消耗任何自然资源情况下,就能获得无限动力

谣言:永动机在不消耗任何自然资源情况下,就能获得无限动力 来源:科学辟谣 时间:2020-01-07 13:32:00

  谣言:
  永动机在不消耗任何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它就能获得无限动力。
  辟谣:
  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但却消耗了许多能源和动力。于是人们又梦想发明一种机器,这种机器能源源不断地输出能量或动力,却不需要消耗任何外界的能量。人们曾设想如果能制成永动机,在不消耗任何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它就能获得无限动力。这确实是一个极度诱人的幻想!长时间以来,很多人投身于永动机的研制开发。但迄今为止却没有试验成功任何一种永动机。原因是什么呢?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我们知道,在工作原理上,永动机的设想是违背热力学基本定律的,所以根本不可能实现。热力学的四个基本定律在自然科学中是最为坚实的定律,是几百年来科学技术与经验的结晶,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一例违反热力学基本定律的案例。
  人们幻想的永动机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永动机、第二类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永动机。那么,这两类永动机为什么不能实现呢?
  
  达芬奇设计的永动机图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永动机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揭示的是:“自然界中物质的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成为另一种形式,也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转变或传递过程中能量总和保持恒定。”而“第一类永动机”的工作原理就是不消耗能量就可以做功,与第一定律是相悖的。此类永动机的代表作是达?芬奇设计的永动机,该装置奢望利用不均衡的力矩作用,来使轮子绕中心轴转动,而且能源源不断地输出动力。但是,在某一确定的位置,由于所有圆球产生的力矩正好能够相互抵消,因此该装置根本就无法实现想象中的“永动”。在以后的时间里,大量设想利用浮力、电磁力、惯性力或毛细作用的第一类永动机制作实验相继宣告失败。早在1586年,荷兰科学家斯蒂文在《静力学基础》一书中就明确指出,利用力学方法无法制成永动机。
  1775年,基于理论和实践证明的第一类永动机无法实现的事实,法兰西科学院通过决议,将拒绝审理“表现永恒运动的任何机器”。
  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永动机
  第二类永动机是仅从一个能量源获取一定的动力,并永远运转的一种装置。此类永动机的代表作是美国发明家甘姆埃设计的以液氨为工作介质的“零度发动机”。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液氨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热量,汽化后体积膨胀,推动活塞,将推动力输出,然后再自动凝结,放出热量给周围环境。在整个循环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不违背第一定律,而且由于能量转换,输出的功,最终也以热量的形式释放给了环境,这样,环境的能量就能取之不竭了。上述的过程循环往复进行下去,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做功了。这个设计看上去貌似可以实现,但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却是相悖的,因此,实验当然没有成功,也是无法实现的幻想。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的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并将其完全转换为功,而不对环境造成影响。热力学第二定律强调的是热量传递过程的方向性,尽管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但这个转移的过程却必须耗损一定量的功。而甘姆埃的“零度发动机”却是一种从单一的热源获得热量,并将其转换为功的机械,液态氨从高温环境中吸热、气化的过程能够自发进行,但气态氨的凝结放热过程却不能自发实现,它必须有一个比环境温度低的冷源,而要想维持这个冷源,就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因此该装置的“永动”也是无法实现的。
  法兰西科学院关于永动机的决议
  1775年,法兰西科学院非常郑重地通过了一项决议,那就是永远不接受永动机的申请。《法兰西科学院的历史》一书中有如下记载:“这一年科学院通过决议,决定拒绝审理有关下列问题的解答:倍立方,三等分角,求与圆等面积的正方形,以及表现永恒运动的任何机器。”并做出如下解释:建造永动机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便是中间的摩擦和阻力最终不至于破坏原来的动力,这个动力也不可能产生等同于原来的效果;再如,假设动力可以连续起作用,在一定时间之内,其效果也会是无限变小的。假如摩擦和阻力减少,初始的运动往往可能得以继续,但它却不能对其他物体作用。在这种假设(自然界不可能存在)中,唯一可能的永恒运动对实现永动机建造者的目的是毫无用处的。
  热力学体系建立后,人们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和研究证明,永动机是违背热力学基本原理的。目前美国专利及商标局也禁止将专利证书授予“永动机”之类的申请。
  复核专家:张闯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前副所长、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
最后编辑上虞王飞 最后编辑于 2020-01-13 08:39:11
TOP
29#

谣言:突发!又一的哥猝死电动车内,新能源辐射又害死人了!

谣言:突发!又一的哥猝死电动车内,新能源辐射又害死人了! 来源:科学辟谣 时间:2019-08-15 10:21:59 辟谣专家:姬扬

  谣言:
  杭州萧山机场一名的哥在自己所驾驶的新能源电动车内丧命!据了解,的哥今年刚满40 ,被同行发现时,一切都晚了!尽管救护人员竭尽全力抢救,但的哥的身亡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的哥在新能源电动车内突然身亡事件,不禁引起了同行的热议:司机不是过于劳累猝死的,就是新能源电动车害死的!
  辟谣:
  电动汽车产生的电磁辐射非常弱,比国家规定的标准低得多,不会伤害到人。
  前几天,浙江杭州的一位出租车司机猝死在车里,他的亲朋好友们很悲痛,同行师傅们也很伤感,可是有人却趁机“贩卖焦虑”,甚至无端攻击新能源汽车,宣扬“司机不是过于劳累猝死的,就是新能源电动车害死的!”
  这位出租车司机很可能是因为劳累过度而猝死的,据《都市快报》报道他每年跑10多万公里,身体不好、压力太大、休息不足,长期过度劳累的工作才是罪魁祸首。
  电动车的辐射基本上不可能是他死亡的原因。“电动车辐射会伤害人”的谣言已经在网上传播很多年了,各种各样的辟谣也有很多次了。2017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就在“深圳政府在线”上做了辟谣,比亚迪公司的现场测试表明,电动出租车的电磁辐射比电脑还低。
  这个公众号发布的谣言是典型的“贩卖焦虑”,他先是毫无根据地抹除了最可能的原因(劳累过度),然后抛出个毫无根据的谣言(猝死是因为电动车辐射),再编造数据吓唬人,还用无关数据迷糊人。
  看看他所谓的“网传处理纪要”的微信截图。里面说“2018年深圳因电磁辐射猝死27位出租车驾驶员”,真是造谣不嫌事情大呀。一位司机猝死就是新闻了(死因尚未确定),还一年27个?这就是编造数据吓唬人啊。要知道,重要信息需要权威部门来发布,而微信截图是谁都可以瞎编的,为了流量他什么都敢干啊。
  再看看他所谓的“电动出租车运行辐射测试”的视频。里面展示了一块“电磁辐射测试仪”,停车的时候读数是0.1μT,踩电门加速后增大到0.4μT(最大值达到0.8μT),有一个小红灯开始闪烁,他就说这是报警了,电磁辐射太高了。真是敢忽悠啊!要知道,μT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也就是百万分之一的特斯拉,地磁场大约是50μT(就是那个让指南针能够指方向的磁场),而国家规定的纯电动出租车的电磁辐射强度最高值是100μT(这个值还远远不足以造成伤害呢),你测的这个值连1μT都不到,安全的不得了,为什么要瞎叫唤呢?这就是利用无关数据吓唬人。再说,随便谁都可以弄个小红灯一闪一闪的,简单极了,可是这跟电磁辐射强不强都没有一点关系。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的重点支持方向,也是国家重点监督检查的领域,企业有很多规范和标准需要遵照执行,安全更是第一位——电磁辐射达标是最起码的。不相信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而是相信网上不知道谁写的忽悠文章,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出租车师傅们每天工作很辛苦,现在天气又这么热,还是请大家安排好工作,适当地休息,不要过分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更不要听信“电磁辐射伤害人”这种谣言,无端地给自己制造心理压力。
  辟谣专家:姬扬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物理学研究员
  复核专家:张闯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前副所长、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最后编辑上虞王飞 最后编辑于 2020-01-13 08:41:24
TOP
30#

谣言:汽车里开暖风会增加耗油

谣言:汽车里开暖风会增加耗油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时间:2019-09-25 16:51:07



     冬天驾驶汽车,很多人坐进车里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暖风打开。有人说开暖风会导致车辆的油耗增加,到底是不是这样?究竟怎样开暖风才是正确的使用方法呢?
     据《羊城晚报》报道,暖风跟冷风的工作原理不同。冷风是通过压缩机增压使制冷剂液化后汽化,并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而形成的;冷风打开时,压缩机带轮带动压缩机工作,增加发动机负荷,要耗费一定量的燃油。而暖风则是来自于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当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给发动机散热后,通过风扇将散出的热量送入车内,形成暖风;在不使用暖风时,风扇停转,热风口关闭,散出的热量就会完全散入大气中。所以,汽车暖风属于废物再利用,不会耗费油量。
    那么究竟怎样在车里开暖风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呢?
    首先,熟悉车内和空调相关的按键使用是第一步。我们都知道车里的温控区有一个“AC键”,但你真的知道它的正确使用方法吗?中青在线曾介绍,AC键是空调压缩机的开关,夏天用空调,一定要开AC键,即打开冷风;而暖风只是利用汽车内部的热循环,根本不需要启动空调压缩机,所以,开暖风只需要调节空调按钮,不用打开AC开关。
    在寒冷的季节,我们需要快速提升车内温度。当汽车启动时发动机开始预热,等发动机温度指针指到中间位置后,先打开暖风空调,同时把空气循环设置为外循环,让车内的冷空气排出车外,等待2至3分钟后,再将空气循环设置为内循环即可。如遇雨雪天气,车内外温度相差比较大时,前挡风玻璃很容易出现雾气,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暖风的出风方向调整到吹前挡风玻璃的档位,几分钟就可以去除雾气。
    大家还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车里开暖风睡觉是否也会中毒?众所周知,在车里开冷风睡觉极易一氧化碳中毒,那么开暖风呢?其实开暖风和开冷风的道理是一样的:发动机工作时,如果燃油燃烧不完全,就会产生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汽车在行驶时,由于空气通过空调设备产生对流,所以车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很低;但当车子停止行驶而暖风继续开放,车窗又紧闭时,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就会因逐渐积聚而浓度升高。因此停车时最好不要在车内开着暖风睡觉。(毛菡)
    本文由全国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实际操作考官邵青进行科学性把关。
最后编辑上虞王飞 最后编辑于 2020-01-13 08:44:2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