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9科学共同体李金女专帖 [复制链接]

21#

难题解析


       测试卷中的第二题,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后,还有一瓶?半瓶?还是大半瓶?这道测试题的错误率较高,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半瓶。一瓶减去半瓶等于半瓶,这是理所当然的。空气虽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可是无色无味,我们看不见摸不到,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很难理解。怎样来解释这一道习题呢?
       我打了一个比较贴近生活实际的比方。把我们教师比作一个瓶子,关上门窗后,假设是完全密封的。我们抽去一般空气,难道教室里一二两组的学生会因为没有空气了,就呼吸困难吗?学生很肯定地说,不会,还是可以呼吸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就讨论得出结论,空气会跑来跑去的,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张。但是空气抽去一半后,就稀薄了,氧气就少了。……
       学生们讨论了很多,也弄明白了这道题,抽掉一半,还是一瓶,只是空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变稀薄了。
       各位老师,不知道我这样解释这道题是否合适,有没有更易理解的题目解析?
TOP
22#

认识温度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需要认识气温计。在课堂上,我带上了实物,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耳温枪,电子体温计。让学生进行认识比较。耳温枪和电子体温计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气温计和水温计在外型和原理上都比较相近,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体温计有点不同,液柱只能升,不能降,要通过手动甩了之后才能降。       学生能较好掌握气温计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的名称,但是对于读数还是有一定难度,对于零上的温度读数类似线段的读数,还是比较能够掌握的。但是对于零下的读数,学生有较大的困哪。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过负数,不懂负数的概念,也不会读。于是我就自己总结了温度计读数两步走:第一步:确定零上还是零下。如果刻度在零下,就先写好“-”(负数符号),第二步:看刻度在哪两个数字之间,从小数字往大数字数。例如零下5摄氏度。先观察,刻度在“0”以下,写好“-”,再观察,刻度在“0”和“10”之间,从小数字“0”开始数,数出来是5,所以读数是零下5摄氏度。
最后编辑cherryljn 最后编辑于 2019-12-13 13:23:53
TOP
23#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比较和测量》,这一单元都是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宽窄等等。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测量是难点,也是这一个单元的重点。一年级的孩子不会量直线。在课堂操作中,总是测着测着就倾斜了,导致测量结果相差太大,或者测量的时候没有遵循首尾相接的原则,所以测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所以在测量的时候,要给学生找一根标线,例如测量桌面长度时,可以让他们沿着桌面的蓝边测量,每测好一次可以用铅笔做个小记号,用一些简便易操作的小窍门,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测量,也使得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TOP
24#

网络研修!

12月15日晚,准时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的研修活动。
向心理学博士郭锐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型大脑》
微信图片_20191218135748.png (, 下载次数:0)

(2019/12/18 14:05:55 上传)

微信图片_20191218135748.png

TOP
25#

做一个测量纸带

       一年级《比较和测量》单元第六课,《做一个测量纸带》。上了这节课以后,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一年级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差。按虚线剪下来的一条条小纸带比较歪歪扭扭,有些男孩子甚至把用于测量的小方格都剪破了。
       其次,在黏贴环节也出现了问题。把剪下来的一条条的小纸带黏贴成一个完整的测量纸带,需要把一个个的小方格并排紧挨,有些同学贴错了,就导致小方格之前存在较大的空隙,不便于之后的测量,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再次,部分孩子对于数字不敏感。测量较短物体时可以比较准确数出个数。但是对于较长物体,如讲台桌的长度,课桌的高度等,就很难得出准确的数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