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536373839404142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年共同体林泳桥专帖 [复制链接]

381#

这个照片拍摄于甘肃省的张掖。土壤的颜色是数百万年的红色砂岩和其他岩石积累的结果





本文来自《科学网》

暑假期间我们也到了张掖,看到的七彩丹霞颜色并没有这么鲜
上虞鹤小林泳桥 发表于 2019/8/23 8:29:29
太美了,真想去看看。
TOP
382#

白冠长尾雉、镇海棘螈和高山棘螈等列入《公约》附录II
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8月29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当地时间8月17日至28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18届缔约方大会上,我国提出的将白冠长尾雉、镇海棘螈和高山棘螈、疣螈属、瘰螈属以及睑虎属列入附录II的五项提案全部顺利通过。

此外,大会还审议了107项政策性议题和57项附录修订提案,通过了300余项决议决定,并宣布《公约》第19届缔约方大会将于哥斯达黎加召开。

据了解,全球169个缔约方的政府代表团、200多个国际组织和新闻媒体共17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而我国派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外交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政府代表团参会。

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团积极参加议题谈判,广泛开展磋商交流,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特别是在大象、老虎、赛加羚羊、鲨鱼、海参、热带木材等与我国密切相关的焦点物种,以及贸易规则、执法、生计等综合性议题方面,密集沟通协调,提出合理对策,努力推动议题结论客观公正。组织召开了以“共同的责任、共同的担当:全链条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为主题的中国边会,倡导包括源头国、中转国、目的国在内的全链条打非理念,全面展示我国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成就。参加了公约第71、72次常务委员会会议、野生动植物执法网络第三次全球会议、生计边会、大象边会、减少需求边会等会议和活动。开展了与欧、美、亚、非等近二十个缔约方、公约秘书处、有关国际组织的双多边磋商,为《公约》谈判奠定了良好基础。

《公约》于1973年3月3日缔结,1975年7月7日正式生效,目前有183个缔约方。《公约》通过制定监管物种的附录、实行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推动国家履约立法和执法、对违约方实施制裁等措施规范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活动,以达到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缔约方大会是《公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每两至三年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讨论各缔约方提交的附录修订提案,调整贸易管制范围;讨论《公约》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制订修订决议决定;选举缔约方大会下设的常务委员会、动物委员会、植物委员会的成员等。
TOP
383#

2019中韩海洋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山东青岛召开
8月27日至28日,“2019中韩海洋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山东省青岛市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召开。论坛主题为“海洋与海洋观测技术”,来自中国、韩国的150余名科研工作者、海洋产业的企业代表出席。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秦久怡,韩中科学技术合作中心首席代表金钟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毕伟,山东省科协国际部部长赵书平,青岛市科协巡视员王军,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主任吴荣敏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

论坛旨在打造国际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平台,促进中韩在海洋领域的开发与治理方面的合作。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秦久怡表示,论坛由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与韩中科学技术合作中心合作,今年已是第二届,论坛聚焦海洋可持续发展,通过中韩海洋学术对话及科技交流,促进中韩在海洋领域的前沿科技的交流合作,同时带动地方的海洋学术水平及海洋产业的发展与提升。秦久怡表示,中国科协将发挥平台优势,鼓励全国学会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支持学会推荐科技工作者到国际组织中任职、在国内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更好地发挥学会的民间科技交流作用。

韩中科学技术合作中心首席代表金钟先表示,韩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韩国经济离不开海洋,而海洋资源的开发需要国际上的共同合作。论坛的召开吸引了中韩两国最顶尖的海洋领域科学家,对于中韩双方增进了解、找到合作领域、建立合作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科协是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海洋领域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是宝贵的海洋人才资源,也是海洋强国战略的有力保障。本次论坛通过高水平的民间科技交流,推动了双方的海洋学术水平提升与海洋产业的发展。

论坛由中国科协国际部指导,由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韩中科学技术合作中心、山东省科协、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

据了解,论坛还将组织与会专家考察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实验室和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
TOP
384#

科技助力非遗传承 技术公益Hackathon再现雄安双堂“盒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和组织意识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更需要借助传播、科技、设计等多方力量,强调协同设计的技术公益马拉松既兼顾了极客的创新精神,又能在短期内集中各领域的专业人员和需求方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在8月24、25日NGO2.0举办的第八届Hackathon(技术公益马拉松)上,参与者设计出的现代科技解决方案,为雄安新区烟火类非遗双堂“盒子”的传承与再现提供了可能性。
地处雄安新区双堂乡双堂村,一直以来元宵节都保留着放“盒子”的独特风俗,它是一种民间自发的带有祭祀性质的民俗活动。双堂“盒子”集编扎、造型、剪纸、彩绘、烟花制作等技艺为一体,由明代传承至已成为雄安地区所独有的非遗技艺。由于其表演时需要用明火触发,已在当地被禁止燃放,村里会制作盒子的艺人年事已高,传统技艺已处于濒临失传状态,“双堂盒子”的再现急需在技术和内容上进行现代化的改进。

针对这一困境,本次Hackathon集结科技、艺术、设计、媒体、公益人、非遗传承人等多方力量,两天的活动中在场创客同需求方展开了充分交流沟通,共产出三套方案涉及VR、AR、Projection Mapping、新媒体传播、游戏开发等科技手段,对解决双堂地区非遗再现、民俗传承、乡村治理等问题给予了一定帮助。

由MIT、上海纽约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的组成的第一组,通过对双堂“盒子”进行逐层结构,针对不同的工艺效果分别找到对应的数字媒体呈现方式,最终呈现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他们将双堂盒子改造成可循环使用、长期保存的装置,利用仿明火灯光装置,突破烟火禁燃带来的难关,保留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 projection mapping 、fog screen 、 led show 等),尝试给予盒子新的生命力。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团队的第二组,整合虚拟再现双堂“盒子”的思路,以双堂“盒子”为原型,内置构造为任务,设计出一整套游戏方案,并结合AR技术,让双堂“盒子”在虚拟世界得到重现,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体验“盒子”的制作过程,观看“盒子”的燃放效果,在多元的沉浸感中认识和了解这项历史悠久的民俗。

第三组的成员涵盖工业设计、非遗关注者、艺术设计、公务员、公益人等参与者,结合双堂村实际情况和雄安新区的规划,给出一套文创产业发展建议方案,包括如何将双堂“盒子”打造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并通过电商、教育工作坊等形式开发“盒子”的经济价值,为当地村民“坚定文化自信、全面立体讲好的中国故事”,打开了新的思路。
三个方案在展示阶段接受了现场问答,雄安新区领导及双堂“盒子”非遗传承人认为,四个方案都具有可行性,且各个方案并不排斥可以有效整合,进行优化。在认可产出方案的同时,活动也开拓了当地村民对于科技的新认识,纷纷表示“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非遗与科技的融合”。

本次Hackathon吸引了各个领域的年轻人关注到非遗技艺,科技让非遗以更生动、更直接的方式拓展社会化传承空间。

据了解,技术公益马拉松是NGO2.0发起的公益创客团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联接NGOer和Maker,联接需求和创新,推广“协同设计”的理念与实践,推动ICT 4 GOOD(技术公益)在国内的发展。通过线上的交流、线下的技术沙龙和Hackathon的形式,搭建开源软硬件设计、交互设计人员与NGO对接的平台,产出解决方案和创意原型。公益创客团已在北上广深等地举办20场技术沙龙和Hackathon活动,来自IT、设计和公益界近700人参加。

今年5月25日,在“首届技术公益峰会上”,NGO 2.0发起人&秘书长王瑾教授分享了关于“技术公益之未来村庄篇”的主题演讲:“未来村庄”是草根的实践,强调的是从下到上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创新。对此她分享了“以直接用户(村民)为主体、非物理的实验室(村庄)为载体、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Fab Lab”模式。换句话说,发明创造将不只发生在拥有昂贵实验设备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也将不仅仅属于少数专业科研人员,以用户为主体的设计思维和协同创新是Fab Lab的核心理念。王瑾教授强调,“未来村庄的实践不是狭隘的科技创新,乡村的改变并非只是依赖技术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突破思维束缚,使其成为技术和人文相结合的实践。”

Hackathon是未来村庄项目落地的第一步,项目组同村庄在活动中进行充分接触并建立信任关系;然后通过田野调查融入村庄实践;最后进行模式复制。“未来村庄”项目组认为,传统技艺结合科技艺术手段能够实现“双堂盒子”的重现和传承,这有利于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同时带动该地区的相关产业的开发,从而促进农村形态转型和产业升级。
TOP
385#

“不老莓”在涿州引种成功
8月18日上午,河北省涿州市百尺杆镇大住驾村东南的河北鸿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一名小朋友正在采摘“不老莓”。

“不老莓”学名叫黑果腺肋花楸,又称野樱莓,蔷薇科,腺肋花楸属灌木,高可达3米。其梨果的果皮紫黑色,果肉暗红色,种子肾形,棕褐色。“不老莓”原产于北美东北部,我国辽宁省先后从国外引进此物种。

河北鸿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红旺介绍,2018年春季,公司依托山东威海农科院的技术,从东北引进了“不老莓”品种,经过专家对基地土壤的测试并改良后,栽种了40亩“不老莓”。经过一年多的培育,今年40亩“不老莓”成功挂果。
据悉,“不老莓”最大的优势就是富含花青素、原花青素、花色苷等重要物质。全球品种资源达30余个,分别适用于食用、药用、园林绿化和适生于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不老莓加工的药品、保健饮料和食品在市场上非常普及和流行。

“‘不老莓’不仅可以泡水喝,还可以泡酒,也可以做成饮品。”宋红旺表示,引种成功后,今年将按照公司发展的规划,在周边村发展种植农户,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逐步壮大“不老莓”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农户走“不老莓”种植致富路。而且还将建设饮料生产线,对“不老莓”进行深加工。
TOP
386#

世界大象日:这些高科技手段,帮助人与大象和谐共处
2019年8月12日是第八个“世界大象日”,旨在呼吁人们关注身处迫切困境的非洲象和亚洲象。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它们的存在与活动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必不可缺的一环,帮助植物物种更新,与其他动物物种共存,是森林中的旗舰物种和明星物种。亚洲象不仅被列入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加以重点保护,而且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物种,严禁国际贸易。

我国的野生亚洲象总体呈现增加势头,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0多头增加到如今的大约300头,生活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的8个县区内。[p=null, 2, left]野象数量增加,同时人类的种植面积扩大,压缩野象的生存空间,随之而来的就是在全球都没有先例的人象关系变化——人象冲突加剧,大象扰民频发。[/p][p=null, 2, left]据统计,1991-2010年西双版纳州共有201人受到野生亚洲象攻击,其中30人死亡、171人受伤。居住在大象出没地区的居民不止要担忧他们地里的庄稼被大象糟蹋,更害怕自己成为大象攻击的目标。
解决人象新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人象隔离。那么,我国林业部门都用到了哪些科技手段来帮助实现人象隔离的目标呢?[/p][p=null, 2, left]2009年11月,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的支持协调下,版纳保护区率先开展“西双版纳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服务”,推动了西双版纳州全面实施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
据报道,云南江城县林业局等在下辖每个村都设立了广播,通过广播进行大象情况的播报,还开设了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在这个平台上推送大象的最新动态。[/p][p=null, 2, left]2017年11月,我国首个亚洲象村寨防护栏试点在西双版纳建成。截至2018年初,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先后投入172万元在关坪村试点建成亚洲象防护栏1350米。[/p][p=null, 2, left]据了解,西双版纳保护区实施的“亚洲象保护项目”还包括太阳能路灯100盏、宣传牌4块、警示牌30块、避象亭2个,完成9个植被类型60个样方的西双版纳亚洲象栖息地调查和1000亩外来物种的清除栖息地恢复工作,建立了亚洲象红外相机监测预警系统等。[/p][p=null, 2, left]在保护区内亚洲象频繁出没的勐养、尚勇等地点,则建有多个人工硝塘和食物源基地,满足亚洲象补充盐分和食物的需求,有效缓解了人象矛盾。[/p][p=null, 2, left]西双版纳保护区与西南林学院合作,应用遥感技术进行亚洲象生境评价,开辟了自然保护区应用遥感技术开展保护研究的先河。目前,该区拥有巡护监测无人机14台,空中护林基本实现全覆盖,亚洲象监控发挥效能、红外线相机抓拍广泛使用。[/p][p=null, 2, left]他们还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国际保护组织合作,推广太阳能电围栏应用,筹资建设防象壁、防象沟、生物隔离带、亚洲象食物源基地等防范工程,指导社区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受害严重的村寨发展经济、实施试点补偿等,尽最大努力缓解“人象矛盾”。[/p][p=null, 2, left]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海林草局打造了一款APP,24小时提供野象信息预警,现在勐海县周边8万多人已配有该软件。[/p][p=null, 2, left]
[/p][p=null, 2, left]2018年4月,由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资助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态监测站研究员邓云研发的机动式声光预警系统,落户西双版纳傣族村寨空格六队。这套系统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供电,西双版纳充足的日照保证了系统能够平稳进行运作。[/p][p=null, 2, left]整套系统以4个喇叭结合,增加报警声的传播强度。考虑到晚上割胶的村民,还增加了爆闪灯作辅助报警提醒。当发现亚洲象后,声光预警机通过播放短信内容和红蓝灯闪烁预警,同时,还有字幕机显示短信内容。自从声光预警系统投入使用后,空格六队村没有发生过野象伤人事件。
[/p]

[p=null, 2, left]推动人象隔离,减少人象冲突,这片美丽的土地,就让人类和大象共同拥有…… [/p]
TOP
387#

全国首个研学地图发布 十条主题路线让青少年进森林探秘
线路1:生物多样性主题研学游

中国最美森林科普之旅

开化是国家级生态县,全县森林覆盖率80.9%,生物丰度、植被覆盖均居全国前10 位,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开展森林科普研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条线路研学项目:(一)了解认识钱江源国家公园相关知识;(二)学习森林知识,区别原始森林、原始次森林、人造林等;(三)认识不同的动植物资源;(四)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TOP
388#

线路2:红色文化主题研学游

中国铁军之源红色基因传承之旅

开化是浙江省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区之一,是浙西革命的摇篮,衢州市唯一的革命老区县,是“铁军”之源,是开展红色研学之旅、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实践基地。本条线路研学项目:(一)了解开化红色革命斗争历史、背景、概况;(二)学习革命先烈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品质;(三)谈理想、谈远大抱负,树立争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理想信念。
TOP
389#

线路3:根雕文化主题研学游

中国根艺国学之旅

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是世界最大的根艺博览园。它既是艺术之根、文化之根、民俗之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更是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之所。本条线路研学项目:(一)了解中国雕刻艺术的魁伟瑰丽、发展历史和类别;(二)了解中国古典建筑的雄伟壮丽和发展历程;(三)学习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区别;(四)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发展历程,传承好中华文化。
TOP
390#

线路4:水环境主题研学游

中国最美河道探源之旅

开化位于钱塘江的源头,拥有全省最优质的水环境。我县打造的百里金溪画廊项目,以旅游产业为引领,推动文化、体育、健康、养生等幸福产业共同发展。本条线路研学项目:(一)了解钱塘江的历史演变和源头故事;(二)学习我县生态立县、环境保护、五水共治的成效;(三)探讨、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自觉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