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经验交流会文集 [复制链接]

11#

5.探秘万千气象   提升科学素养

  ——小学气象探秘拓展性课程开发初探

 陈可伟

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教育集团

 

气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气象,关注生活质量提升。在小学阶段开展气象实践活动是科学教育的有效载体,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近年来的新课程改革大潮中,我校以立足学生幸福地学为基点,重组基础型课程,精化拓展型课程,深化探究型课程,为现代化人才提供富有特色的培育基和生长点。几年来,我校依托鄞州区气象局的专业资源和技术后盾,依托学校原有的科技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以堇秀红领巾气象基地建立为契机,进行了气象探秘科技类拓展性课程的探索,以此作为学校科技教育特色的新的增长点,打造特色课程,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塑造教育品牌。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1.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气象知识教育已成为全球化中小学教育的共同内容,教育部的新课程标准里,也把气象知识列为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2.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

开展气象探秘拓展性课程探索,通过研究活动探索气象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奥秘,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3.基于切合课改的需要

开展气象探秘拓展性课程研究,构建可供学生选择的个性化特色课程,是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

二、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目标

()课程定位

气象探秘拓展性课程是一门以气象与生活”作引子,以“气象科学发展史”导入,以“大气变化”为轴心,以“气象观测”为转轮,以“气象科技活动”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平台的,引领学生参与气象科技实践活动,掌握气象科学技术技能的学校自主开发实施的特色科技类课程。

()课程目标

1.提高素质。通过气象探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树立科学态度,赋予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达到全面素质提高的效果。 

2.拓展视野。通过气象探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满足新课标规定对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气象科学知识的要求,拓展延伸科学课本知识,多方拓展学生的现代科学视野。

3.领悟科学。通过气象探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气象科学的整个结构体系,了解气象科学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对各学科领域的渗透与交叉,乃至相互作用,让学生完全走近科学,并置身科学。

三、课程开发的内容与教材

()课程内容

气象探秘校本课程学习内容的设置立足于小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科学实践能力六个基本目标去思考,构建六组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气象探秘活动学习项目:

1.气象知识模块:从学习气象知识技能层面展开,通过组织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实践操作、课外阅读、网络训练等活动引领学生学习气象科学史、气象科学专业知识等。

2.气象活动模块:从科学实践活动的层面展开,立足校内、拓展校际、延伸社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参观气象台站场馆,参加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气象调查,组织气象知识竞赛征文,编写气象日记、论文等散射式气象科学探究学习等活动。

3.气象观测模块:从气象科学技能实际操作层面展开。从地面气象观测和物候观测两个方面引领学生掌握气象观测的规章制度、观测的时间、顺序、气象要素及气象仪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及气象要素的观测记录方法等技术技能。

4.气象信息模块:从对地面气象观测所获取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层面展开,引领学生掌握基本气候指标的统计方法、气象要素的统计方法、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气象记录月年报表的编制方法等技能。

5.天气预报模块:从预知未来天气趋势的层面展开,引领学生掌握天气预报知识、天气预报的方法与种类等知识和天气预报的步骤过程及发布等技术,并以网上发布、示牌告示和校园小报等形式发布。

6.气象实验模块:从科学探究的层面展开,引领学生开展气象仪器小制作、气象要素成因实验、气象要素变化实验、天气变化影响自然实验、气象情报运用实验、网上气象科学实验等学习。

 ()教材设计

气象探秘拓展性教材的编写以气象观测基本知识和技术为切入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气象实践、体验活动为依托,按照基础的气象科学知识介绍、有趣的气象探究实验活动、有益的气象科学知识拓展三个板块为体例着手编写。每课由“知识窗”、“探究与活动”、“资料链接”、“思考题”等四个部分组成,分常识篇、气候篇、气象灾害篇,观测预报篇等单元,对天气现象观测、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气象知识作了全面介绍。为确保教材的科学性,教材编写过程中特别聘任了鄞州区气象局局长厉亚平等四位气象专业工作人员和宁波市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吴小泉为顾问。经专家审稿后,现该教材已由现代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宁波市首本中小学生气象科普教材。

四、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方法

()建立基地,创设氛围,营造校园气象人文环境。

为了给学生学习气象创设知识氛围,充分显示出气象科普教育的育人功能,建校以来,学校在校区里精心设计气象景点,形成了“气象科普园区”:二站(堇秀红领巾气象站、鄞州区气象局中心城区观测站)、一室(堇秀气象探究室)、一长廊(气象科普长廊),并开辟了“气象小网站”、“气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气象科普园区” 为学生提供了知气象、学气象和气象科学实践的平台,园区里有介绍气象科学的展板、气象知识问答园地,也有红领巾气象站每天发布的天气预报、日常生活气象警示、动植物节令生态和节气农事安排等。

()建章立制,组织落实,规范气象科普教育活动。

为顺利推进气象探秘拓展性课程实施,学校建立了三级管理网络:一级网络是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气象科普教育领导小组,二级网络由学校三位专职气象科普教师和每班一位的兼职气象科普辅导员及特聘的气象科普辅导员组成,三级网络是全校各班落实了一名气象学生为兼职的气象科普小辅导员。在此基础上,学校每个月第一周的星期一为全校学生的“气象日”,在这一天学生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气象业务”。学校将每年的3·23所在周定为“气象文化节”,围绕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是年活动主题进行活动,开展各类气象主题活动,进行气象课程活动展示。将每年十月定位“校园科技节”,召开气象科普主题班会,开展“气象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

()立足课堂,做亮课程,丰富气象科普教育内涵。

1.基础型学习——重在教学。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气象探秘拓展性课程的主要途径,学校专门开设了“气象探秘”课,把气象科普教育纳入四年级段每周一个课时的拓展性课程基本教学中,进行系统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零距离学习系统的气象科学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其他各年级,则注重于将气象知识渗透于平时的学科课程教学中,如科学学课中梳理气象知识内容,有计划、有目的补充气象知识内容。数学、信息等教学中,结合气象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坚持钻研、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拓展型学习——亮在选择。在完成课堂气象科学教育教学的同时,学校还针对气象科学的特点,设计了多维延伸的教育导向。对于气象知识的拓展型学习,学校注重与基础性课程相联系,注重学科联动,拓展学生探究的时空。学校科学教研组与科技教育组合作,引领学生在低、中、高年级分别开展植物生长观察、植物长周期观察、植物生长与气象的实践,学生在校园里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周期的变化,在校园外观察农作物生长与写观察日记,以此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科学求真的精神。

3.探究型学习——强在探究。学校组建“堇秀红领巾少年气象研究院”,以“气象科普园区”为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气象探究活动。少年气象研究院承担三大职责:一是气象观测,也是气象研究院的基础工作,按规定的观测时间、观测项目、观测顺序进行每天二次的观测与记录,并填入“全年气温曲线图及天气情况表”,建站至今的记录从未间断。二是按照学校指令进行气象科普宣传,科普长廊的气象科普宣传栏目、气象科学知识宣传橱窗、气象科普和气象知识讲座、气象科普影视片的观看、气象观测员培训班、学校的天气预报牌等都由少年气象研究院独揽其责。三是组织和带领学生进行气象科普探究实践活动,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届的气象文化节,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实地气象观测,搜集气象谚语,学习气象法规,阅读气象书籍,参与气象知识竞赛,参观气象站,开展气象小调查等“七个一”活动都是在小院士组织带领下进行。

()借助外力,整合资源,拓展气象科普教育外延。

学校以“学气象、知气象,用气象”活动为载体、广阔的课外活动为实践基地、滋育学生科技素养为核心,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气象特色创建的合力。学校与鄞州气象局结成共建单位,聘请了区气象局局长厉亚萍为科技教育总顾问,史浩辉、杨宁山两位科长作为校外辅导员。学校依托鄞州气象局专业资源,获得最新气象信息,将气象专家请进校园,有序、扎实地开展气象实践活动。气象局工作人员每年都要来校进行气象科学知识、气象科学技术讲座,举办气象观测员培训班等。通过气象科学工作者的言传身教,使同学们掌握了气象目测与器测各项目的观测和气象预报等技术。

学校还将课外活动看作是学校开展气象活动的最大舞台和最宝贵的资源。先后学生慈溪达蓬山气象雷达站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参观测控中心、科普馆,实地了解了气象观测事业的发展,组织学生赴鄞州区气象局实地参观科普展示厅、气象业务平台、气象观测场、地面测报室等现场,还携手鄞州区气象局开展“大手牵小手”、“气象进社区”等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TOP
12#

6.校园气象科普在拓展课程建设中绽放光彩

 

范晓岚

 

(桐乡市崇德小学,浙江嘉兴,314511

 

[摘要] 天气的变化与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开展研究的对象。我校一直以来重视校园科普知识的教育,因此气象知识的普及自然而然成为了学校科普教育的一大重点。随着气象设备的建立完善、活动的推进开展,我校开发和实施了“气象初探”拓展性课程。校园气象站的建设为气象拓展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配备的气象测量仪器是开展各项气象活动的基础,而前期开展的气象活动也为气象探秘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气象初探”拓展课程的开设也为校园气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时间保障和内容保障,是发展和延伸。“气象初探”拓展课程就是依托于校园气象活动开设的校园拓展性课程,它从充实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改进评价方式三方面考虑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完善课程的评价机制,从而推进校园拓展课程建设,实现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变和学生个性化教育。

[关键词] 气象活动 拓展课程 学习兴趣 个性发展 评价方式

 

一、我校气象活动开展概况

天气的变化与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开展研究的对象。我校一直以来重视校园科普知识的教育,因此气象知识的普及自然而然成为了我校科普教育的一大重点。其实,我校在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在校园内设置了百叶箱,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观测活动。20055月完善了校内气象观测站,并建设了气象活动室,进行过丰富多彩的气象活动,如气象讲座、国旗下讲话、社团活动、气象知识竞赛等。2012年由于校园气象站选址的局限性,将老校区的校园气象站搬迁到新校区,聘请专家进行指导,设立两位辅导员,并更加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气象活动。20156月被浙江省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学会命名为第三批“浙江省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20171月被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新气象站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气象设备,现已有基本的最高、最低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风向风速仪、雨量器以及自动测量装置。自2012年新气象站建立以来,我校将天气的测量作为气象兴趣小组的每日必修功课,每周还会开展两次兴趣课。自2015年起,每年的3月开始是为期一个月的科技节,都会与世界气象日相结合,开展以世界气象日为主题的活动,普及学生气象知识,2015年开展了气象知识我知道的问卷调查,2016年结合“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主题开展了气象灾害我知道的游园活动,2017年结合“观云识天”主题也开展了相关的系列活动,可以说校园气象站建立为我校校园气象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是开展一系列气象活动的基础。2016年气象日当天市气象局还向我校赠送了多媒体显示终端,方便学生实时了解天气变化,判断自己测量的准确性,多媒体显示终端设备的增添再一次为我校开展校园气象活动添砖加瓦。

二、我校拓展性课程建设概况

拓展性课程是近两年来伴随着《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等多个课改文件的颁布而出现的一门各校按照学校实情、学生实际等自行开发并实施的新课程。根据《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主要强调要着力于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着力于转变育人模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因此拓展性课程的实施是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需要的,是符合一个地区实际的,是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

我校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从2015年起就开始尝试着开发和实施拓展性课程。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校开发了具有乡土气息的 “乡野寻趣”拓展性课程群,其中包含22个子课程近70多个学习项目的内容,而“气象探秘”属于其中的一个子课程。“气象探秘”课程的开设既是对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思考,也是对学校未来发展道路的探索实践,希望能满足当前不同学生的需要,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1.它是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虽是一所农村小学,但一直坚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质教育,完善课程结构,转变育人模式。2.它是基于学生认知的需要,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的观念一直困扰着学校的教育。在追求高分的道路上,在繁重的课业负担面前,学生往往扮演着“学习的奴隶”的角色,气象探秘课程作为拓展性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空间、学习的形式。3.它是基于教师教学的需要,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提出相似的问题,比如教学时间不够用,学生水平差异大,教材内容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场所局限于教室内的现状与实际需求相矛盾,教学时间的分块化与实际需要连续性相矛盾等,这些矛盾无法通过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来解决,而气象探秘课程的开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教学内容上出现的矛盾。

“气象探秘”课程自开发和实施以来已有两年多时间,依托气象站活动,通过不断地完善和充实形成了现有的气象拓展教材。可以说气象站的活动与“气象探秘”课程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三、校园气象活动推进拓展课程建设

    校园气象站的建设为气象拓展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设置的气象测量仪器是开展各项气象活动的基础,而前期开展的气象活动也为气象探秘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气象探秘”拓展课程的开设也为校园气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时间保障和内容保障,是其发展和延伸。

1.充实气象活动内容  满足学生个性需要

尽管自2012年在老校区建立校园气象站以来,学校就已经开始开展气象活动,到2015年随着新校区气象站的落实,学校已经开展了许多有关气象的科普活动,但作为一门气象拓展课程,过去开展的活动显得零散,没有计划,因此对于气象科普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分类和充实,从而方便教师更好地实施,满足学生对气象更多方面的认识需求。气象探秘拓展课程分为三部分:即气象基础知识、气象灾害应对和气象实践活动,具体如下表。

                                                                                
  

单元专题

  
  

课文题目

  
  

 

  

 

  

一、气象基础知识

  
  

1.认识气象观测仪

  
  

2.用平移填补法观测云量

  
  

3.一起来“看云识天气”

  
  

4.研究水蒸发快慢的影响

  
  

5.画一画天气谚语

  
  

6.气象知识大调查

  
  

 

  

 

  

 

  

二、气象灾害应对

  
  

1.我会应对台风

  
  

2.我会应对暴雨

  
  

3.我会应对高温

  
  

4.我会应对雾霾

  
  

5.我会应对城市内涝

  
  

6.我会应对雷电

  
  

7.我会应对地震

  
  

8.我会应对各类灾后急救

  
  

 

  

 

  

 

  

三、气象实践活动

  
  

1.日照强度与温度高低的关系研究

  
  

2.研究“衣服小气候”

  
  

3.指定我的“穿衣指数”

  
  

4.水果皮保温探究

  
  

5.探究“海市蜃楼”

  
  

6.探究天气状况与学习情绪是否有关

  
  

7.探究房子坐北朝南的原因

  
  

8.调查当地雾霾的成因

  

本册教学内容从气象基础知识、气象灾害应对以及气象综合活动三方面展开,更适合在小学科学中学习过《天气》单元的四年级以上学生学习。通过《气象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认识气象各要素的测量方法,了解到不仅可以通过仪器,如风向风速仪、温度计的测量来掌握天气的变化外,也可以通过平移填补法来了解天空中的云量,还可以通过观察云的形状高度、物象变化、天气谚语来识别天气的动态变化。通过《气象灾害应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预测、预防方法,并通过实践演练,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而《气象实践活动》是对气象学习的综合运用,不再是单纯的研究某个气象要素,而是涉及到更多的气象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运用学过的气象知识去实验、去解释。“气象探秘”教材从多个角度设计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原有的关于气象就是晴天、下雨、冷、热的单纯认识,可以满足学生的更多求知需求。

2.丰富气象活动形式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自己的特征,大多性格好动,偏爱在动手过程中学习,同时学习的对象喜欢以形象思维为主,例如可见的、可操作的实物,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过渡到理性思维学习为主。另外,由于小学生思维未定势,所以比成年人更具有创造能力,在表达方式上也更具多样性,因此丰富气象活动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的形式取决于教学的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有适合的活动形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依据“气象探秘”教材内容,可以看到有实地操作气象观测仪器,有实地观察云的数量、性状、高度,有画天气谚语,有问卷调查,也有查资料学习气象灾害,还有各种小实验小实践等。以《画一画天气谚语》为例,学生先通过自我学习不同天气谚语的含义,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文字型的天气谚语转化为一幅幅鲜活易懂的多格漫画,并在全班展示交流,展现自己的同时也向其他同学普及了更多谚语知识。又如,在《气象知识大调查》中,学生想要知道其他同学对气象基础知识、气象灾害知识的了解,便要自己先开始搜集资料,挑选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气象知识,整理成问卷,并向校园内其他同学开展问卷调查,最后还要回收问卷、分析数据,了解其他同学对气象知识的认识程度。而在《气象实践活动》单元,学生需要更加全面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各种动手的小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些丰富的活动形式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3.改进活动评价方式  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课程的评价应该与课程开设的初始目的相匹配,传统教学评价往往以作业、测试、测验为主要依据,这仅仅评价了学生的一个方面,缺乏全面性。作为一门发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养的拓展性课程,传统的纸笔测试评价不再适用。   

在“气象探秘”教材中,可以看到学习的内容类型很多,有的是到室外练习使用气象仪器的;有的是在室外观察了云量之后画图、剪切、粘贴的;有通过查阅资料自己学习气象谚语,并将自己的理解画成四格漫画;还有通过问卷调查来做研究的,例如《气象知识大调查》、《调查当地雾霾的成因》等。在学习《气象灾害应对》时,学生通过现实举例、网络搜索资料等方式进行学习,学习结果可以通过气象小报、表演进行展示。而气象实践中的学习结果还可以通过科学小论文进行展示。可以说,评价手段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表达方式,有利于不同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另外,在评价的结果上不需要再以分数为标准,可以简单设置等级评价,如不达标、达标、优秀三个等级。在评价的方式上,教师一人的评价可以作为评价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可以在全班面前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由全班来举手表决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时间上应体现阶段性,从而起到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持续研究的兴趣。

 

校园气象活动的开展在我校已经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开设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科普一定的气象知识。这与当前教学改革提出的转变育人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目的是一致的。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式下,依托我校校园气象活动,推进“气象探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更好地实现学校教学的改革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 永永. 小学拓展性课程需解决的“三问”[J].中国教师,2016(8).

TOP
13#

7.基于“气象”的德育课程化探索与实践

                 ——以丽岙二小气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为例

 

金海彬

 

温州市瓯海区丽岙二小

 

现在德育发展的理论认为:个体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是其在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活动实现的。活动是德育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因此,我校依托气象课程,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与周围的自然、社会进行接触,产生真实的感受的体验,积累经验的智慧,获得自我、对世界、生命和生活的认识的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促进道德的发展。 

2009年,我校在温州市气象局和温州市气象学会的全力支持下,建成了校园气象站,组织了气象活动小组,指派了专门的气象科技活动指导老师,聘请了校外辅导员,被正式授牌于为“温州市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我们借助这个平台,通过气象科技活动的开展,开发气象校本课程,推动我校“德育活动课程化”的长期健康发展,打造出自己学校的品牌。通过将近八年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的进展。

 

背景篇:“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在探索“德育活动课程化”过程中,深切地意识到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性。而我校的气象校本课程开发,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一、基于气象的德育课程化的初始要求:开发气象校本课程

2009年,瓯海首个校园气象站在我校建立,随后,学生喜欢去观察气象站,对气象站运转、设备的功能很感兴趣,时而去问老师有关气象的知识;老师也觉得学生来问,还不如在班队课、实践活动课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学生们探索气象科学的兴趣高涨,我们及时请进专家进行气象知识的科普教育,组织学生参观温州市气象局,学习气象观测方法,承办“温州市3·23 世界气象日”活动,气象科普教育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开展。此时,学校被命名为温州市首个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学校也成立“天空气象站”,但开展活动随意,没有整体规划,故开始想到开发气象校本课程

二、基于气象的德育课程化的特色提升:组编气象教材

由于学校气象科普活动有序开展,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温州市气象局领导的带领下,中国气象局专家莅临学校指导,公共服务中心邵俊年处长说:“学校是气象科普‘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事业’的第一站。校园气象站是推进科普进学校的重要平台。那么一套好的气象校本课程书籍,对气象科普进校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始组编气象科普教材。

三、基于气象的德育课程化的有效实施:学校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

我校位于温州市的南大门,肯恩小镇、“浙南花卉基地旁边,学校前面的104国道两边花卉种植场鳞次栉比,绿色蔬菜基地遥遥相对,后面是树木繁茂植被种类繁多的吹台山。我校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校本课程组建提供了丰富的“气象”研究素材,从而保证此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

 

回眸篇:实践·思索·提升

气象科普教育作为我校德育特色项目,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学校怎么去开展工作?具体地说就是怎么将气象科普教育真正以一种比较好的、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在校园当中开展起来?气象科普教育不像每年科技节活动,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出成果,气象科普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几年来,我们一边实践一边思索,在思索中不断提升。

一、创建气象校园,营造特色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凸显气象特色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句古语揭示着环境育人的深刻道理。环境在接纳人的同时也塑造人,它对人的影响与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因此,我们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着意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学气象、知气象、用气象”环境。

1.气象科普栏

我们在校园里设立一个气象科普宣传栏,主要内容为天空气象站成员每日观测结果进行发布和定期更换气象知识,让学生关注每天的气象情况,感受到气象对生活的重要性。

2. 气象中队

学校用二十四节气分别命名不同的中队,并在各中队教室的门口挂牌。在三到六年级的班级里设置了班级气象专栏——气象角,主要用来宣传身边的气象知识。 “气象角”中是本班同学自己收集或创作的有关气象的信息、知识等内容。

3.校园气象观测站

在校园醒目的地方建造两个气象站——自动气象观测站和手动气象观测站,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活动,加大气象科普的宣传和教育。

4.气象活动室

活动室面积并不大,但内容相当丰富。有气象科学家的画像,有气象信息图表,有气象工作台,有气象资料档案柜。这个小小的活动室既是气象工作室,又是气象科学学习室,也是气象资料档案的保管室。

(二)校园活动安排,呈现气象特色

以凸现气象文化为目标,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使气象科普成为学校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我们的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1.开展常规的气象活动记录

我们设计气象记录本,由天空气象站成员每天观测记录天气现象。并对一个月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绘制成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统计图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过程让学生画一画、看一看、说一说等方式,身临其境,感受气象科普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开展气象科普评比活动

我们每学期会开展气象征文评比、气象知识竞赛、气象知识阅读交流会等活动,普及气象科普知识。

3.利用节日开展气象科普知识活动周

每年的3.23国际气象日,学校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气象专题活动。如:20103.23开展“关注气象,共创美好生活”的主题日活动,主要是展板展示,现场解说,班队演绎的形式展现,孩子们以一些表演、谚语、知识抢答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气象的认识,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20113.23举行手动气象站落成仪式暨以“云中漫步”为主题的队会,气象征文、气象演讲等比赛活动,增强气象科普宣传的氛围。今年的3.23活动已经在筹备之中。

二、组编气象课本,提供探究起点

真正要将气象科普做到普及,让每一个孩子有所了解与认识,光靠气象站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气象科普与学校的课程相结合。组编一套适宜的课本,被提上了本校气象科普研究的日程。

我们的气象校本课程,以“观云测天,走进气象为核心,按照各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构建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每个年级的学习既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是一个紧密相关的共同体。

201112月份,我们的《观云测天——走进气象》气象科普课本,通过了有关专家的最终审核,交付气象出版社出版。定稿的课本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分别供三、四、五三个年级段学生使用。

本课本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突出童趣性,提倡图文结合,体现“识气象、用气象”的理念。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情感上易接受,对学生各种智能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果篇:秋实总随耕耘来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气象科普活动德育课程化的探究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气象科普社团荣获瓯海区优秀社团评比一等奖

温州市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浙江省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全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气象校本课程《小学生气象科普教育读本》分别荣获瓯海区精品课程一等奖、温州市精品课程二等奖、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

《天气预报》等气象综合实践活动课多次在区、市级展示。

 

展望篇: 建构模型·形成体系

自开展气象科普教育以来,我们始终将气象科普教育贯穿德育的全过程。几年的实践,学校德育工作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也使学校的综合实践学科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天空。“规范+特色”的办学思路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学校的内在文化将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地得以塑造与形成。展望未来,我们在德育课程化研究的路上,仍需上下求索。

一、探索气象课堂,建构校本课程的操作方法 

  《观云测天  走进气象》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拟通过兴趣课、技能课、主题活动课以及校外考察等课型的实施,以冀生成一套适宜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兴趣课

了解气象的基本知识及其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从小亲近气象,热爱气象,激发好奇性和求知欲,形成自觉关注气象科普意识和能力。

(二)知识和技能课

传授基本的气象观测知识,会做基本的气象记录,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技能,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爱在云天”主题活动课

通过“关注气象,共创美好生活”等主题活动,探索“确定主题—设计方案一实践活动一总结评价”的教学过程,初步形成“爱在云天”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

(四)校外考察

通过有意识地策划、组织,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观察、思考、判断和行动,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二、实施气象实践,形成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重过程、重参与,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期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初步建立气象校本课程适用的评价体系,组编小学气候课程的练习检测题库等一系列的气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三、进行气象研究,探索学校全面发展之路

我们的气象课程研究总体目标是:丰富我校校本课程设置,推动学校特色课程的形成;以组编校本教材为载体,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完善教师专业结构。以校本教材的使用为载体,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综合实践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气象方面的知识面和能力基础。

(一)教师方面的发展

1.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指导,提高组编教材、使用教材、评价教材的能力。

2.通过系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

(二)学生方面的发展

1.加强观测气象意识,并以期加强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2.丰富基础气象知识,并以期丰富大自然知识,丰富科学知识结构。

3.提高分析气象能力。能够通过基本气象工具、分析基本气象信息,提高防范基本灾害的能力。

(三)学校的发展

1.初步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德育活动的有效深入。

2.探索课程管理、评价制度建设新形式,丰富课程管理经验。

3.组织课程开发全过程,丰富课程开发经验,丰富教育资源建设行为。

4.为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积极作用。

短短的八年时间,我们看到了基于气象的德育课程化的价值。它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真正体现了“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要求。老师们则是亲身参与、主动实践。 实践证明, 气象科普课程的开发,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建立新型的教师队伍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学生群体,以及对学校特 色的形成和健康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TOP
14#

8.“校园气象观测与物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卢成树 

(浙江省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笔者所在学校首创了以“社团班”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以此加强全校教师的课程意识,催生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其中,包括建立校园气象观测站,成立“气象之窗”社团,开设《校园气象观测与物候》校本课程。该课程以气象和物候知识为载体,拓展了大气环境知识,兼顾了生物学科中植物生理特性变化的知识,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倡导“学中做”和“做中学”,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调查研究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校园气象观测和物候调查,学习气象和物侯的知识,学会气象观测和物候观测的方法和技能,并且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气象观测技能。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具体目标

通过《校园气象观测与物候》的学习,学生们将在以下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1、知识与技能

1获得气象和人类活动关系的相关知识,了解气象对农业、交通、旅游、人体健康的影响,关注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继续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2)学习气象的观测技能,掌握云的观测、能见度的观测、天气现象的观测以及、气温、湿度、降水、气压、风向、风速的观测方法;了解自动气象站的工作原理,掌握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方法。

3)获得物候的相关知识,掌握物候观测的技能;了解诗歌和谚语中的物候,学会收集本地关于物候的谚语。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气象知识学习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获得观测气象的一般方法与技能,学做一名合格的校园气象员,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2通过对校园里的植物、动物的物候观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调查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初步学会观测物候的一般方法;

3)通过特定主题的宣传和实践活动,提升活动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互助合作的能力。通过对气象资料的查询,初步学会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气象观测的活动开展,激发学生探究气象科学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物候观测与调查,培养学生探究物候的奥秘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关注校园绿化和校园生态,保护校园环境。

3)关注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课程内容

                                                                                                                                                                                                        
  

章节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实践活动

  
  

第一章

  

气象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气象与农业

  
  

1

  
  

了解气象要素对农业的影响;理解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学会调查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查阅资料了解温州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并提出解决措施。

  

2)查阅资料,了解温州瓯柑生长的气象条件。

  
  

第二节

  

气象与交通

  
  

1

  
  

了解降水、大风、能见度、雷暴等对交通的影响;理解应对不利天气对交通运输影响的主要措施;学会调查气象条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收集温州气象资料,调查气象因素对温州交通运输的影响。(2)查阅资料,写一份关于气象条件对温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行的影响的小报告。

  
  

第三节

  

气象与旅游

  
  

1

  
  

理解气象景观形成的条件;掌握气象景观的欣赏方法;掌握气象灾害对旅游安全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1)查阅资料,了解冰雪运动的安全防护措施。

  

2)查找资料,分析吉林市雾凇形成的条件。

  
  

第四节

  

气象与健康

  
  

1

  
  

了解影响人体健康的气象要素; 了解“热岛效应”“秋冬逆温”、“倒春寒”“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理解雾霾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1查阅资料或者咨询医生,了解“倒春寒”和“高温酷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下建议和措施。

  

2请你进行以“面对雾霾天气空气净化器有用吗?”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

  
  

第二章  校园气象

  

观测与天

  

气预报

  
  

第一节

  

云的观测

  
  

2

  
  

了解云的分类,识记云状的特征;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判断云状、云量的估测和云高目测估算;初步学会云的观测和预测云与天气的关系。

  
  

“云的观测”实践活动过程:

  

1)选择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为观测点; (2)分小组进行观测;(3)汇报各小组的观测结果,交流“云的观测”的心得体会。

  
  

第二节

  

能见度的观测

  
  

2

  
  

了解能见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理解能见度目标物的选择条件;通过实践活动,学会能见度目标物分布图的绘制和能见度的观测

  
  

“能见度的目标物分布图的绘制”实践活动过程:

  

1)以观测点为中心,选择目标物;(2)测定目标物的方位和距离并进行登记;(3)目标物分布图的绘制;(4)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和展示。

  
  

第三节 天气现象的观测

  
  

1

  
  

了解天气现象的分类;了解各种天气现象的特征;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天气现象的观测和记录。

  
  

“天气现象的观测”实践活动过程:(1)气象观测员要认真研读熟记天气现象的特征和符号;(2)值班观测员应随时观测和记录出现在视区内的全部天气现象;(3)当出现强度很大的天气现象,在本地范围内造成灾害时,应及时记录。

  
  

第四节 气象要素器测与记录

  
  

2

  
  

学析降水、蒸发、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向和风速、日照、大地温度的观测;通过实践活动,学会气象要素器测与记录。

  
  

“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观测”实践活动过程:(1)了解百叶箱的结构原理,观测百叶箱及温度计和湿度计的摆放位置;(2)学会观测干、湿球温度表,先读干球,后读湿球;先读小数,后读整数;(3)毛发湿度表按指针指示的位置观测读数并记录;4以三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第五节 校园自动气象站

  
  

1

  
  

了解校园自动气象站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实践活动,学会运用自动气象站进行观测和数据保存,并比较与常规观测的差异。

  
  

“自动气象观测”实践活动过程:   (1)观看自动气象站电脑显示屏,读取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要素;(2)学会输出气象要素的数据,并进行保存。

  
  

第六节

  

天气预报

  
  

1

  
  

了解现代天气预报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学会校园天气预报,学做一名合格的天气预报员。

  
  

“学做校园天气预报员”实践活动过程:(1)先作出天气形势的预报;(2)作出具体气象要素的预报(如天气状况、气温状况、风、降水等)。

  
  

第三章

  

校园物

  

候观测

  

 

  
  

第一节 物候观测的“仪器”

  
  

1

  
  

了解物候观测的“仪器”;举例说出物候观测的植物名称、动物名称和气象水文现象;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校园物候观测的“仪器”。

  
  

认识校园内的木本植物物候观测

  

“仪器”:(1)将校园划分为若干

  

区域,分别作为各小组的实践范

  

围。布置各小组学习实践任务;

  

2)分小组进行调查研究,描述

  

并记录实践范围内的木本植物数

  

量、种类、特征,结合摄影记录。

  

采集叶标本,带回制作标本。

  
  

第二节 物候观测的准备工作

  
  

1

  
  

了解物候观测的准备工作的要素;学会物候观测对象、观测点的选择和物候观测工具的制作;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物候观测工具的制作。

  
  

“物候观测工具的制作”实践活动过程:(1)分组并各小组选择一种校园物候观测“仪器”;(2)调查分析小组的物候观测“仪器”,讨论并制作物候观测记录表;(3)实践使用并修订完善物候观测记录表。

  
  

第三节 物候观测的方法

  
  

1

  
  

了解物候观测的两种方式,能说出这两种方式的特点和观测方法;掌握定点定时观测和流动不定时观测的注意事项;能确定典型物候“仪器”的观测时间,掌握各类指示性物候观测对象各发育期的特征。

  
  

“校园物候指示性植物各发育期特征的观测记录”实践活动:(1)将校园按小组划分观测区域,各小组在拟定范围内完成开展实践活动;(2)分小组进行观测,观察判断区域内的植物所处的发育期,描述并记录所处发育期的特征。

  
  

第四节 物候观测项目的记录与资料整理

  
  

1

  
  

了解物候观测项目的记录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物候观测项目的资料整理

  
  

“物候的观测”实践活动:(1)选择校园内茶花园、桂花园、植物院内的柿子树为观测对象,做好开花、结果(柿子树)日期的记录;(2)选择校园内池塘为观测点,观测青蛙的始鸣和终鸣日期。

  

 

  
  

第五节 诗歌、谚语与校园物候

  
  

1

  
  

了解诗歌和谚语中物候并能解释其中的意思;了解二十节气与物候的联系;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收集本地关于物候的谚语并能进行解释

  
  

“调查校园的物候现象”实践活动

  

1)收集一些有关气象物候的成语或谚语,并分析其生态原理;(2)认真记录调查到的校园内一个物候现象。

  

 

  

 

三、课程实施

1、实施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教师授课、专家讲座、学生实践活动、调查研究、主题研讨、收集物候谚语、气象知识竞赛等,确保达成预期的课程目标。

2、组织形式:自主选课,走班教学。我校学生每人选修课程可以填报三个意向,第一意向为优先考虑项目,第二第三为参考选项。当第一意向社团人员不满时,则根据第二第三意向。

3、课时安排:每周课时,每课时40分钟,一个学期共 18  课时,共  2 学分。

4、适用年级:主要是高一年级,兼顾高二年级。

5、班级规模:10人——20人。

6、活动地点:户外和室内相结合。

 四、课程评价

本课程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与学生评价、体验式评价与交流式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具体如下:

                                                        
  

项目

  
  

分值

  
  

评价方式

  
  

得分

  
  

考勤评价

  
  

10

  
  

由选修课班长负责点名,一次迟到或上课违规扣1分,一次旷课扣2分。

  
  

 

  
  

过程评价

  
  

60

  
  

1、 教师过程评价(40分):根据学生参与态度、观测技能、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日常观测记录完成情况进行过程评价(优秀为40分,良好为35分,中等为30分,合格为25分);

  

2、 小组合作评价(10分):由组长给组员打分(优秀10分,良好为8分,中等为7分,合格为6分);

  

3、 自己评价(10分):由自己打分(优秀10分,良好为8分,中等为7分,合格为6分)。

  
  

 

  
  

结果评价

  
  

30

  
  

1、 实践活动(10分):优秀10分,良好为8分,中等为7分,合格为6分;

  

2、 相关研究性学习成果(10分):优秀10分,良好为8分,中等为7分,合格为6分;

  

3、 学习体会(10分):优秀10分,良好为8分,中等为7分,合格为6分。

  
  

 

  
  

教师综合评价

  
  

教师通过教学评价表进行综合评价: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 6079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60分以上者,给予2学分。

  
  

 

  

 

 

 

五、课程成效与特色

1、课程成效

1)注重体验式学习

作为高中地理学科大气环境和高中生物学科对植物生理特性变化的知识拓展,《校园气象观测与物候》校本课程立足体验,通过调查活动和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气象和物候的乐趣。学生对气象和物候的兴趣是学习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课程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联系学生的实际,营造学校气象和物候观测环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2)强调学生自主选择

《校园气象观测与物候》校本课程作为本校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一大主题,充分体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气象与物候的机会,课程要让多数学生有机会参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课程将根据学生需求设置具体目标内容,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权利。

3)体现实践研究过程  

《校园气象观测与物候》校本课程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气象科学素养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践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求和感知客观事物变化的真实存在,使学生获得一系列直接经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训练他们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技能。

4注重团队协作精神

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组建了气象及物候观测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各小组由成员和组长组成,平时活动主要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从而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2、课程特色

1)具有校本特色:我校于2006年建立校园气象站,成立气象之窗社团,在气象和物候观测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效。2013年校园气象站进一步升级,成为省内规模较大的校园气象站,还增添了自动气象站和气象专用教室。

2)注重实践活动:气象与物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倡导“学中做”和“做中学”,学以致用。通过气象观测和物候观测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不同学科整合:课程在气象观测等知识内容上,拓展了地理学科大气环境的知识,在物候观测与调查中结合了生物学科对植物生理特性变化的专业化分析和记录。所以本课程具有地理学科和生物学科融合的特点。

4)注重环境保护:利用特定的“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和“世界气候大会”等,进行宣传活动的策划,开展气象公益活动,提倡低碳生活。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增强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校园气象和物候观测活动和调查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调查能力和气象观测技能,点燃了学生学习气象和物候知识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TOP
15#

9.海岛小学气象科普教育十年探索

——浅谈校园气象科普特色教育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俞雷杰

(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小学)

 

我们以教育科研为依托,不断深化学校气象科普特色教育。从2006年的市规划课题《气象科普特色项目打造的实践与研究》、2009年的市规划课题《气象科普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再到2012年的市规划、省教研课题《海岛气象科普拓展性课程群开发与研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深化气象科普教育特色。2015年我校的《行知求真——海岛小学气象科普教育的实践研究》荣获全国优秀陶研成果三等奖,2016年我校的《海岛小学气象科普教育拓展性课程群建设十年探索》喜获由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备注: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为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而出台的一项政府性奖励政策,每四年评审一次,是浙江省最具权威的科研成果评比)

在气象科普教育的十年探索中,我们走过了气象科普特色项目打造、校本课程开发、拓展性课程群建设三个阶段,从中也不断思考、解决探索中呈现的一些关联问题:如何使外地学生尽快适应沿海气候并提高生活、生存能力?气象科普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如何更好地围绕学校特色展开?如何克服学校特色创建与学生特色发展不同步?如何在气象科普教育课程群建设中确立学生立场?等。

1、特色项目打造阶段

 在气象科普特色项目打造过程中,我们以气象观测和主题活动为载体,打造学校的气象科普特色品牌,也取得了些许成绩。05年建站之初,我们组建气象兴趣小组,每天编排二至三名同学轮流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天气观测,并为全校师生提供天气预报服务。同时在世界气象日主题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活动开展随意性比较的,缺少系列化。特别从学生立场的角度思考:在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背后,我们的学生收获了些什么?是否考虑过我们学生的发展到底需要什么?这样的举措是否有助于将我们认为的特色植入学生的思想行为中?

我们的做法:让气象科普特色课程进入课堂。

2、校本课程开发阶段

编写校本教材《少年气象观测》,每周一课时面向三至六年级学生讲授气象科学知识,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气象观测的方法。短时间内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但时间一长,学生对气温、湿度、风速、风向、云量等气象要素感到了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气象的积极性不高。原先的校本课程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1、教材内容呈现的形式缺少图文并茂;2、教材的知识含量少,辐射面窄;3、缺少探究体验活动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4、校本课程设计缺少目标引领,随意性强,缺乏科学规范性;5、校本课程实施方式单一;6、缺少必要的评价体系。

随后我们在各级气象部分及省气象学会的指导与帮助下先后编写了3套新的校本课程:海岛气象科普校本教材、气象科普探究性学习校本教材、防震减灾校本教材。并在教学中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让校内校外相结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尝试研究性学习。由于我校是浙江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推广示范单位。从2011年开始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和中央共青团主办的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每年暑期组织学生针对活动主题开展调查、体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提炼整理调查体验活动操作流程图。并建构秀山小学气象科普特色争章评价体系,让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更加落地、生根。

思考: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使特色课程不会因为教师人员更替而衰落?

我们的做法:发动广大青年教师的热情,让气象科普与基础性课程进行整合,开发成为拓展型课程。

3、拓展性课程群建设阶段

落实学校特色育人价值的“根本”——关注课程建设。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必须把育人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发展的跑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全部经验。因此学校特色与学校课程不应是两张皮,而应该是同步进行。气象科普特色的课程化开发,使其目标更明确、内容更丰富、实施更规范、评价更全面。

根据气象科普和学校、教师的特点,教学方式和目标的差异,我们将拓展性课题群分为上述三类,这并不是说相互之间是割裂的,其实也是相互联系的,只是侧重点有所差异。气象科普知识技能课程群及其相关课程,主要侧重于“关于气象的教育”,以传授气象科普知识与技能为主,课程、课堂是主要的教学场所;气象科普过程与方法课程群及其相关课程,主要侧重于“在气象中教育”,以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以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气象科普情意教育课程群及其相关课程,主要侧重于“为了气象的教育”,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受到身心感染、情感熏陶、意志磨练,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获得气象科普教育的价值观,并外化为行为。

上一学年,学校在校本培训中首次将特色整合课程进行了整合,并邀请了县教研室及相关兄弟学校莅临指导,只有将特色课程与基础性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才能让我们的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是有根的教育,在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道路我我将继续且行且思。

TOP
16#

三、气象科技探究实践与拓展

 

1.让气象科普教育在初中校园里健康成长

 

沈钊

 

(竺可桢中学)

 

[摘要]我国的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已有很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调整现行课程管理政策,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后,气象科普校本教材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把校园气象科普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在初中校园里,气象科普教育仍面对着一些挑战。让校园气象科普在初中校园里健康成长,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 初中 气象科普 健康成长

一、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本土化

浙江省气象学会校园气象协会秘书长任咏夏认为:不同年龄段的气象科普教育内容深度有不同要求,初中应从知识拓展和探究性学习入手,通过与气象科学相关的课外知识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创新思维。如以“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为例,引导学生对当时当地气象因素进行研究;以本地主要的气象灾害为例,引导学生研究逃生避险技术等。

中小学校园中的气象科普活动,其目的并不是培养气象科学家和气象工作者;而是通过气象科普活动,传播气象科学知识,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公众气象意识,培养和提高他们防灾抗灾的技能与能力。特别是在于开拓、延伸、补充他们的课本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强化他们的科学意识,训练他们科学的技能技术,达到提高他们全面素质的效果。

因此,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内容必须本土化,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起到更好的科普效果。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一些建议。

(一)选择性学习有地方特色的气象谚语

气象谚语是民间流传的关于预测天气变化的词语,是劳动人民在历经口述与笔记的历史后总结出的谚语,用来指示天气变化的谚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但经纬度不同,海拔不同,海陆分布不同的地区,适用的气象谚语也不同。在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过程中,对气象谚语的推广要有选择。如“未到惊蛰一声雷,七七四十九天雪花飞”,“雷响惊蛰前,四十二日不见天”和“惊蛰未到响雷霆,一日落雨一日晴”,这三句天气谚语描述的征兆是相同的,但预测的结果却不同。另外,甚至有相对立的气象谚语,如“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和“吃了端午粽,棉衣不可送,还要冻三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谚语涉及到的科学原理加以甄别,不适合当地天气气候的谚语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候的变化,古时的气象谚语今日未必可用。

同时,我们需要知道大多数天气谚语生成时科学知识并不发达,因此其欠缺了科学的求根精神,其只是对现象作出描写,而没有作出解释,因此其没有理论支持。因此校园气象科普不仅需要让学生验证和学会使用气象谚语,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借助所掌握的知识和网络知识去解释气象谚语。如“东虹日头,西虹雨”因为中国大部份地区均处于西风带,如果西方出现彩虹,说明西方已有云雨,不久将会向东移并降水。如果东方出现彩虹,说明云雨带已移走,晴天将至。对气象谚语的解释,其实质为对气象科普知识的综合运用。学以致用,这体现了科普教育的精神实质。

(二)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开展气象科普教育

虽然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但农业的发展对天气气候的依赖,天气气候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是不可避免的。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开展气象科普教育,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气象科普知识的实用性。在这一问题上可以进行两大类气象科普活动。

第一类:探究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践活动。笔者所在的城市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近几年来开发四季鲜果之旅,春季以樱桃为主打水果。但今年春季降水量较往年偏多,导致樱桃大大减产。同样的,笔者所在学校门口种植的水稻产量也受到了影响。学校气象科普兴趣小组的成员分别记录统计了今年春季以来的降水量、日照、气温和樱桃以及水稻的产量。当然这样的探究活动不是短时间能出成果的,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有所收获。这就让气象科普教育有了持续性和延续性。

第二类:研究物候。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通过观测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笔者所在学校在校园里开辟了一块“气象苗圃”,种植当地的各类蔬菜和花卉。气象科普兴趣小组成员负者记录播种的时间,播种后每天的天气要素和植物生长情况(如发芽时间,发芽率,株高,几芽几叶,开花结果的时间等等),并总结出两者之间的关联。当然,物候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校园气象科普要做的,能做的,也只是一个“普”字。

(三)撰写校园气象科普校本教材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应该包含科普知识教育和科普实践活动,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科普知识可以指导科普时间活动,科普时间活动可以深化对科普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气象科普校本教材强调一个“普”字:普遍所有人员,讲解普通知识,在生活中能够普遍应用。我想根据三个年段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编写了校本教材《科技之光》三册。涉及的层次分别是认知、实践、应用。为我校气象科普教育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现代化

如同其他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一样,近百年来气象科技也得到巨大的发展,校园气象科普也需要跟上科技发展的节奏。

(一)合理利用自动气象站

近年来,校园里自动气象站逐步代替了人工气象站的位置,其优势在于打破了人工气象站对于时间的限制。人工气象站对天气要素的测定有严格的时间要求(2时、8时、1420时),而在校园环境里,由于授课的需要,很难在对应的时间安排对应的人员进行观测,而自动气象站则由传感器进行测量,由计算机记录测量结果,使得测量结果更准确更符合标准。但自动气象站丢失了校园气象科普的意义,它对于学生无异于看天气实时天气预报。因此,笔者建议由条件的学校可以同时设立自动气象站和人工气象站,平时的科普教育活动应以人工气象站为主,自动气象站只是其补充作用。另外,将学生人工观察的数据和自动站记录的数据相对比,更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不管是人工气象站还是自动气象站,其价值仅体现于气象要素的观测和统计,学生很难根据气象站测得的数据做出天气预报。其实我们可以利用网上资源,辅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天气预报。笔者所在的学校设立了一个“现代气象实验室”,就是利用“中国天气网”上的“天气雷达”和“卫星云图”让学生做简单且相对准确天气预报。让学生在气象科普活动中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三)密切联系当地的气象局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当地气象局的支持,学校的气象科普基地再先进也达不到气象局的层次。为了让气象科普教育的内容能反映气象科学发展的前沿,学校应密切联系当地的气象局,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体验天气预报的制作、了解气象科技的新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校园气象科普基地的建设向当地气象局寻求帮助。

三、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渗透化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硬件设施是容易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得到当地教体局、气象局和科协的支持,建立一个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初中校园里,影响气象科普教育有序开展的重要原因是软件配备,最关键的是师资和时间。在师资方面,很多初中学校的教师是短缺的,很难安排专职的气象科普辅导员,多为兼职辅导员;在时间方面,由于升学压力的存在,特别是初中高段,学科教学占据了师生的大部分时间,科普教育只能尴尬的在“夹缝”中求生存。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解决我们的对科普教育的认识。科普教育不需要特定的课堂,不需要特定的时间,不需要特定的教师,因为科普无处不在,气象科普也是如此。大家可以翻看初中各学科教材,都会有气象科普的身影,如浙教版《科学》教材中,有一章的内容是讲解天气气候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统一全校各学科教师的思想,在各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的开展气象科普教学和实践,让气象科普渗透入各学科课堂,而不需要专门的教师和课堂“为了科普而科普”。

四、夸区域合作,让科普活动覆盖更大的空间

在更多的具有不同下垫面特征的区域和具有不同地表环境的区域开展气象科普活动,能够让学生的气象科普知识得到更好的拓展,获得的成果也更具有普遍性。但目前的环境下,学生的活动多局限于校园内部,想带学生出校门活动都难,跟别提稍远一些的户外环境了。如果能实现多个学校气象科普活动共同体,区内、市内甚至省内多所学校合作,那么就可以让科普活动“走”得更远。合作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几所学校共同参与一项活动或题。或者,甲学校提出活动方案,但由于叫学校附件没有合适的场所或地理环境,而请具有条件的乙学校完成。等等。

气象科学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关系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气象科普是我们身边的科普,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气象科普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气象,了解气象,利用气象。让我们都动起来,为校园气象科普的更好发展献上一份力量。

TOP
17#

2.提升小学生气象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陈一红

杭州市长阳小学

 

【摘要】通过气象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发现:小学生气象知识薄弱、气象意识低下、气象态度淡漠。本文以校园气象馆站建设为载体、规范的课程建设为体系,丰富的探究活动为抓手,多维度的互动交流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气象科普热情,丰富学生的气象知识,培养良好的气象科学素养。

【关键词】校园气象馆站   气象活动   气象科学素养  

 

一、小学生气象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

气象科学素养是指把气象科学知识用公众可以接受并理解的形式与内容,向社会普及,从而引起公众对气象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形成获取气象知识的能力,使其能够利用气象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应对气象灾害等,最终形成对气象科学发展的观点态度。主要包括气象知识、气象意识和气象态度三个重要指标。

气象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人类从一出生就在感受气温、风向、风速的变化,而气象科普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类生活的品质。小学阶段是学习气象知识、养成良好的气象意识和正确对待气象问题的关键时期。那么当下的小学生气象科学素养究竟如何呢?为了了解我校学生气象科学素养的现状,笔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1.你认为气象与你的生活、学习有关吗?

                                                                                                                       
  

年级

  
  

被调查人数

  
  

无关

  
  

百分比%

  
  

有一点关系

  
  

百分比%

  
  

有很密切的关系

  
  

百分比%

  
  

  
  

30

  
  

4

  
  

13.3

  
  

20

  
  

66.7

  
  

6

  
  

20

  
  

  
  

30

  
  

8

  
  

26.7

  
  

9

  
  

30

  
  

13

  
  

43.3

  
  

  
  

31

  
  

1

  
  

3.2

  
  

10

  
  

32.3

  
  

20

  
  

64.5

  
  

汇总

  
  

91

  
  

13

  
  

14.3

  
  

39

  
  

42.9

  
  

39

  
  

42.9

  

2.你最喜欢参加的活动?

                                                                                                                                                     
  

年级

  
  

被调查人数

  
  

游玩活动

  
  

百分比%

  
  

读书活动

  
  

百分比%

  
  

科学探究

  
  

百分比%

  
  

体育活动

  
  

百分比%

  
  

  
  

32

  
  

23

  
  

71.9

  
  

16

  
  

50

  
  

16

  
  

50

  
  

11

  
  

34.4

  
  

  
  

33

  
  

15

  
  

45.5

  
  

7

  
  

21.2

  
  

10

  
  

30.3

  
  

13

  
  

39.4

  
  

  
  

34

  
  

22

  
  

64.7

  
  

8

  
  

23.5

  
  

11

  
  

32.4

  
  

14

  
  

41.2

  
  

汇总

  
  

99

  
  

60

  
  

60.6

  
  

31

  
  

31.3

  
  

37

  
  

37.4

  
  

38

  
  

38.4

  

3.你在哪里接触过专业的气象知识?

                                                                                                                                                                                   
  

年级

  
  

人数

  
  

课堂上

  
  

百分比%

  
  

父母口中

  
  

百分比%

  
  

外出参观游览中

  
  

百分比%

  
  

电视、电影、书报杂志

  
  

百分比%

  
  

其他

  
  

百分比%

  
  

  
  

30

  
  

3

  
  

10

  
  

10

  
  

33.3

  
  

9

  
  

30

  
  

7

  
  

23.3

  
  

1

  
  

3.3

  
  

  
  

30

  
  

1

  
  

3.3

  
  

13

  
  

43.3

  
  

10

  
  

33.3

  
  

8

  
  

26.7

  
  

0

  
  

0

  
  

  
  

31

  
  

16

  
  

51.6

  
  

3

  
  

9.7

  
  

10

  
  

32.3

  
  

11

  
  

35.5

  
  

0

  
  

0

  
  

汇总

  
  

91

  
  

20

  
  

22

  
  

26

  
  

28.6

  
  

29

  
  

31.9

  
  

26

  
  

28.6

  
  

1

  
  

1.1

  

4.你会每天关注天气预报吗?

                                                                                         
  

年级

  
  

被调查人数

  
  

  
  

百分比%

  
  

不会

  
  

百分比

  
  

  
  

30

  
  

9

  
  

30

  
  

21

  
  

70

  
  

  
  

30

  
  

19

  
  

63.3

  
  

11

  
  

36.7

  
  

  
  

31

  
  

25

  
  

80.6

  
  

6

  
  

19.4

  
  

汇总

  
  

91

  
  

53

  
  

58.2

  
  

38

  
  

41.8

  

5.你一般从哪些地方了解天气情况?

                                                                                                                                                     
  

年级

  
  

被调查人数

  
  

听广播

  
  

百分比%

  
  

看电视

  
  

百分比%

  
  

自己观测

  
  

百分比%

  
  

其他

  
  

百分比%

  
  

  
  

30

  
  

2

  
  

6.7

  
  

5

  
  

16.7

  
  

5

  
  

16.7

  
  

1

  
  

3.3

  
  

  
  

30

  
  

5

  
  

16.7

  
  

14

  
  

46.7

  
  

2

  
  

6.7

  
  

2

  
  

6.7

  
  

  
  

31

  
  

7

  
  

22.6

  
  

20

  
  

64.5

  
  

4

  
  

12.9

  
  

1

  
  

3.2

  
  

汇总

  
  

91

  
  

14

  
  

15.4

  
  

39

  
  

42.9

  
  

11

  
  

12.1

  
  

4

  
  

4.4

  

6.你清楚天气预报的来源吗?

                                                                                                                       
  

年级

  
  

调查人数

  
  

不清楚

  
  

百分比%

  
  

有一点知道

  
  

百分比%

  
  

很清楚

  
  

百分比%

  
  

  
  

30

  
  

27

  
  

90

  
  

14

  
  

46.7

  
  

0

  
  

0

  
  

  
  

30

  
  

13

  
  

43.3

  
  

12

  
  

40

  
  

3

  
  

10

  
  

  
  

31

  
  

8

  
  

25.8

  
  

18

  
  

58.1

  
  

5

  
  

16.1

  
  

汇总

  
  

91

  
  

48

  
  

52.7

  
  

44

  
  

48.4

  
  

8

  
  

8.8

  

7.当你早晨起床后发现天空阴沉沉的,你会?

                                                                                                                       
  

年级

  
  

被调查人数

  
  

觉得很正常,不予理会

  
  

百分比%

  
  

觉得不正常,但不知道怎么办

  
  

百分比%

  
  

关注一下天气预报,考虑出行准备

  
  

百分比%

  
  

  
  

30

  
  

15

  
  

50

  
  

4

  
  

13.3

  
  

11

  
  

36.7

  
  

  
  

30

  
  

4

  
  

13.3

  
  

3

  
  

10

  
  

23

  
  

76.7

  
  

  
  

31

  
  

1

  
  

3.2

  
  

2

  
  

6.5

  
  

28

  
  

90.3

  
  

汇总

  
  

91

  
  

20

  
  

22

  
  

9

  
  

29

  
  

62

  
  

68.1

  

8.在遇到很多问题时,你会?

                                                                                                                                                     
  

年级

  
  

被调查人数

  
  

觉得很烦,索性什么都不去想

  
  

百分比%

  
  

找一个简单的问题解决

  
  

百分比%

  
  

请求别人的帮助

  
  

百分比%

  
  

自己对问题进行比较

  
  

百分比%

  
  

  
  

30

  
  

2

  
  

6.7

  
  

6

  
  

20

  
  

4

  
  

13.3

  
  

16

  
  

53.3

  
  

  
  

30

  
  

0

  
  

0

  
  

4

  
  

13.3

  
  

16

  
  

53.3

  
  

10

  
  

33.3

  
  

  
  

31

  
  

4

  
  

12.9

  
  

6

  
  

19.4

  
  

15

  
  

48.4

  
  

12

  
  

38.7

  
  

汇总

  
  

91

  
  

6

  
  

6.6

  
  

16

  
  

17.6

  
  

35

  
  

38.5

  
  

38

  
  

41.8

  

9.你会用哪些气象仪器?

                                                                                                                                                                                                                                                                                                           
  

年级

  
  

被调查人数

  
  

温度计

  
  

百分比%

  
  

雨量器

  
  

百分比%

  
  

风向风速仪

  
  

百分比%

  
  

地表温度计

  
  

百分比%

  
  

  
  

32

  
  

24

  
  

75

  
  

3

  
  

9.4

  
  

3

  
  

9.4

  
  

6

  
  

6.1

  
  

  
  

33

  
  

23

  
  

69.7

  
  

20

  
  

60.6

  
  

23

  
  

69.7

  
  

3

  
  

9.1

  
  

  
  

34

  
  

32

  
  

94.1

  
  

30

  
  

88.2

  
  

25

  
  

73.5

  
  

6

  
  

17.6

  
  

汇总

  
  

99

  
  

79

  
  

80.6

  
  

53

  
  

53.5

  
  

51

  
  

51.5

  
  

15

  
  

15.2

  
  

年级

  
  

被调查人数

  
  

气压计

  
  

百分比%

  
  

最高温度计

  
  

百分比%

  
  

蒸发器

  
  

百分比%

  
  

最低温度计

  
  

百分比%

  
  

  
  

32

  
  

2

  
  

6.3

  
  

1

  
  

3.1

  
  

0

  
  

0

  
  

1

  
  

3.1

  
  

  
  

33

  
  

3

  
  

9.1

  
  

5

  
  

15.2

  
  

7

  
  

21.2

  
  

6

  
  

18.2

  
  

  
  

34

  
  

4

  
  

11.8

  
  

6

  
  

17.6

  
  

8

  
  

23.5

  
  

6

  
  

17.6

  
  

汇总

  
  

99

  
  

9

  
  

9.1

  
  

12

  
  

12.1

  
  

15

  
  

15.2

  
  

13

  
  

13.1

  

10.你做过最长的一次科学探究活动时间是

                                                                                                                                                                                                                 
  

年级

  
  

人数

  
  

1天以内

  
  

百分比%

  
  

1-2

  
  

百分比%

  
  

3-5

  
  

百分比%

  
  

6-10

  
  

百分比%

  
  

10-15

  
  

百分比%

  
  

15天以上

  
  

百分比%

  
  

  
  

32

  
  

15

  
  

46.9

  
  

6

  
  

18.8

  
  

3

  
  

9.4

  
  

3

  
  

9.4

  
  

1

  
  

3.1

  
  

2

  
  

6.3

  
  

  
  

33

  
  

11

  
  

33.3

  
  

3

  
  

9.1

  
  

5

  
  

15.2

  
  

6

  
  

18.2

  
  

1

  
  

3

  
  

4

  
  

12.1

  
  

  
  

34

  
  

2

  
  

5.9

  
  

1

  
  

2.9

  
  

0

  
  

0

  
  

0

  
  

0

  
  

3

  
  

8.8

  
  

23

  
  

67.6

  
  

汇总

  
  

99

  
  

28

  
  

28.3

  
  

10

  
  

10.1

  
  

8

  
  

8.1

  
  

9

  
  

9.1

  
  

5

  
  

5.1

  
  

29

  
  

29.3

  

11.你喜欢什么形式的探究活动?

                                                                                                                       
  

年级

  
  

被调查人数

  
  

自己探究

  
  

百分比%

  
  

与家长合作

  
  

百分比%

  
  

与同学合作

  
  

百分比%

  
  

  
  

32

  
  

7

  
  

21.9

  
  

6

  
  

18.8

  
  

28

  
  

87.5

  
  

  
  

33

  
  

2

  
  

6.1

  
  

3

  
  

9.1

  
  

27

  
  

81.8

  
  

  
  

34

  
  

7

  
  

20.6

  
  

6

  
  

17.6

  
  

24

  
  

70.6

  
  

汇总

  
  

99

  
  

16

  
  

16.2

  
  

15

  
  

15.2

  
  

79

  
  

79.8

  

12.长时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你会

A坚持每天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观测并记录

B 观测可以坚持做到,记录会容易忘记

C基本不去理会,时间到了再说

                                                                                                                       
  

年级

  
  

被调查人数

  
  

A

  
  

百分比%

  
  

B

  
  

百分比%

  
  

C

  
  

百分比%

  
  

  
  

32

  
  

22

  
  

68.8

  
  

7

  
  

21.9

  
  

3

  
  

9.4

  
  

  
  

33

  
  

18

  
  

54.5

  
  

12

  
  

36.4

  
  

1

  
  

3

  
  

  
  

34

  
  

26

  
  

76.5

  
  

8

  
  

23.5

  
  

1

  
  

2.9

  
  

汇总

  
  

99

  
  

66

  
  

66.7

  
  

27

  
  

27.3

  
  

5

  
  

5.1

  

13.探究活动结束后你会

A及时利用记录的数据和资料得出书面结论,并与人交流

B印象深刻的内容口头交流一下就行了

C不喜欢和他人交流

                                                                                                                       
  

年级

  
  

被调查人数

  
  

A

  
  

百分比%

  
  

B

  
  

百分比%

  
  

C

  
  

百分比%

  
  

  
  

32

  
  

25

  
  

78.1

  
  

6

  
  

18.8

  
  

1

  
  

3.1

  
  

  
  

33

  
  

16

  
  

48.5

  
  

15

  
  

45.5

  
  

0

  
  

0

  
  

  
  

34

  
  

31

  
  

91.2

  
  

4

  
  

11.8

  
  

0

  
  

0

  
  

汇总

  
  

99

  
  

72

  
  

72.7

  
  

25

  
  

25.3

  
  

1

  
  

1

  

从调查统计的数据分析发现小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小学生气象意识薄弱

通过调查发现有57.2%的同学认为气象与生活、学习关系不大,其中14.3%的同学认为气象与生活无关。

2、小学生气象知识匮乏

通过调查发现:气象观测仪器中除了科学课程中涉及的温度计、风向风速仪、雨量器的使用知晓率较高以外,对于其它气象观测仪器几乎一无所知。原因在于小学阶段他们缺乏接触和使用专业气象仪器的机会。自然气象科普知识的储备也相对匮乏。

3、小学生对待气象的态度淡漠

通过调查发现22%的同学对异常的天气情况熟视无睹;29%的同学缺乏应对的方法,他们无法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甚至有6.6%的同学在问题危机产生时选择消极应对的思想。

二、我国小学阶段气象科普教育的现状

1、气象科普教育已得到重视

《新课标》已将气象科普知识写入教材。并在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7课时的教学内容,从认识天气到了解气温、降水量、风向风速的观测仪器和方法,并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风向标、风速仪、雨量器等,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了解气象常规要素,掌握最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除此以外小学语文课程中也有少量的气象科普文章和气象名人介绍,小学美术、音乐、数学等学科也略有涉及。

2、气象科普教育的教学条件十分匮乏

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中具备专业气象知识的教师非常罕见,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气象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教师本位性知识严重不足。虽然学校实验室配有雨量器、百叶箱和简单温度计设备,但离专业气象观测的要求仍相差甚远,无法满足正常的气象科学探究的需求。

因此,不断开拓气象教育资源,开展丰富的气象科普教育活动,是提升学生气象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更是每一位科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三、提升小学生的气象科学素养的策略

(一)以气象馆站建设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气象热情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气象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对于孩子来说有则近、无则远。显性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把气象站搬进校园,让气象科学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让校园充满气象科普的浓厚氛围,是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热情的有力手段。我校于2010年和2012年分别在两校区建设了标准化地面观测站,自此白色栏杆内高高的风杆、随风而动的风向标、快速转动的风杯、大大的百叶箱和精致的雨量筒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走向气象科学的载体。2016年经过多方论证,我校开工建设了以24节气为线索、以四季为板块的校园气象科普馆,为学校的气象科普教育注入无限的力量。学生可以利用气象站的人工观测设备亲手去尝试与探索,可以利用气象馆内丰富的气象资源和专业的气象模拟互动设备进行反复的学习与操练。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期气象科学的热情。

(二)以规范的课程为体系,丰富学生的气象知识

乘着浙江省课程改革的东风,在原有气象社团的基础上,我校对气象课程进行了整体的梳理与规划。结合国家课程《科学》的7课时教学内容,从气象基本知识、气象观测技能、气象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重整与规划。编制了气象课程纲要《耕云播雨体验五彩人生》获拱墅区首届精品课程奖,并允许付诸实施。在一年多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对气象课程进行了多次的修改与完善,编撰了一套属于我校自己的课程教材。本课程从基本的气象术语、气象符号以及气象观测与预报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天气现象与天气要素进行真实研究。课堂上,学生对气象专业知识进行了初步的学习,课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气象站进行“实战演练”。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培训学生能利用所学的气象知识,独立承担起学校气象站观测与发布的重要任务,每天定时观测与发布,无惧风雨。

(三)以丰富的探究活动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象意识

除了日常的观测活动以外,我们还积极参与气象科学的研究活动。如杭州的雾霾天气非常严重,我们就利用社团时间进行雾霾天气特点的观察与研究,探索雾霾的形成与防治;夏季,浙江是台风的受灾地,我们利用暑假布置实践作业《追寻台风的移动路径》让学生在假期里利用媒体与网络资源亲自绘制台风移动路径图,进一步了解台风的形成、发展与移动,台风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等。经过几个学期的努力,我们先后完成了《温度变化与菌类生长的关系》、《校园土壤PH值的调查研究》、《校园什么地方最凉快》、《校园等温线绘制研究》、《校园风向风速规律调查》等课题研究。其中《温度变化与菌类生长的关系》得到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气象学会天气委员会委员周兵老师的指导;《为什么朝北的房间比较冷?》一文还在2014年《少年发明创造杂志》上发表;《关于地膜覆盖对植物发芽快慢影响的研究报告》荣获杭州市综合实践成果评比一等奖的好成绩。孩子们利用稚嫩的笔触,严谨而科学的方法不断尝试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大大丰富了气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好提升学生的气象意识。

(四)以多维度的互动交流为依托,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象态度

气象科学是一门生活科学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但气象科学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普通老百姓很难真正走进。为了使学生对气象发展形成正确认识,正确处理天气现象与生活的关系,更好地利用气象科学服务生活。在气象部门的帮助下,我们走进杭州市气象台与首席预报员亲密接触,了解什么是气象视频会议,什么是气象基础数据……开阔眼界的同时体会气象专家工作的艰辛。我们还多次走进浙江省气象科技楼、杭州气象科普体验馆、杭州市科技馆、杭州市自然博物馆、杭州市低碳博物馆等场馆参观与学习。同学们走出校园与他人交流、沟通,体验了不同的气象科普学习形式,感受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的魅力。小气象员参观气象科普体验馆后在文章中写到:这次的参观真有意思,原来气象预报还分这么多类别,我今天终于知道什么叫“阴霾”。另一名学生这样写到:气象体验馆里的雷电通道很神奇,人走过就能听到雷电交加的声音,好像天空就在我的头顶一样。星球体重计更神奇,我们可以测量出人在各种不同星球上的体重,原来我在月球上只有6公斤呢!在学习之余我们还不忘积极宣传气象科普,每年的3.23在校内积极开展气象宣传日活动;每年学校科技节气象科普视频与知识竞赛是同学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我们还集体上阵在杭州市校园社团PK活动中获得明星社团称号,同学们带着百叶箱、风向风速仪、干湿球温度计等各种专业的气象设备,在杭州市少年宫的展示区组建了一个室内模拟气象观测站,并向过往的参观者主动介绍和宣传,还自编自演快板《夸夸我们的气象社》引得现场阵阵的掌声。

走出去体验气象大千世界,请进来感受气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除了定期邀请校外辅导进行专业的培训以外,学校还积极创造气象科普教育的机会,先后邀请了浙江省气象学会秘书长俞善贤老师、杭州市气象台预报员刘老师、戴老师等专家来校讲座。同学们与专家近距离接触,与气象科普零距离,充分感受气象科普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是可观测、可触摸、可预防的、可自救的。

结束语:

  气象科学素养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一个民族科学素养的重要指标。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象科学素养应从点滴做起,那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而良好的气象科普氛围、完善的气象科普教育体系以及丰富多彩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气象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气象科学素养的有利途径。

 

参考文献:

[1] 任咏夏.《中小学气象科技活动指南》  气象出版社.北京

[2]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巢惟忐 徐建中 苏志侠.《气象科普素养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研究》  上海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上海市气象学会

 

TOP
18#

3.探风观雨识天气 辩景察物寻联系 

——留下小学气象科普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知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校园气象站则是学生获得大自然启示的优秀平台和重要载体,我校结合科学课本和学校社团活动进行了多项校园气象教育的实践,并主要对气象与物候的关系进行了一些探究活动。

缘起

现象一】:

茶香四溢的西湖,一直以来拥有“万担茶乡”的美誉,留下——这是一个美丽的小茶村,云遮雾绕,泉水叮咚,伴着龙井清香,醉人心扉。这里的孩子们从小对茶树有着情有独钟的情感,茶忙时节戴上斗笠、挎上小竹篮,跟在长辈们的后头采摘这大自然赐予的珍品。俗话说:“玉髓晨烹谷雨前,春茶此品最新鲜”清明节前采摘的龙井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可是2011年春五年级(2)班学生王欣敏同学留意到家里的茶树迟迟未爆出新芽,采茶期也不得不延迟,她焦急地来询问科学老师。

【现象二】:

往年的七月,校园里面的枣树上枣子已是密密麻麻,枝叶繁茂之间点缀着颗颗大枣,又大又圆,有青有红。青的如碧玉,红的似玛瑙,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校园里的学生路过此地早就馋的垂涎三尺了。可是今年的枣树上光秃秃的,只剩绿叶在风中摇曳,枣子颗粒不长,这让学生很是失落,可是为什么今年的枣子都不结果呢?学生想到了询问他们的“气象专家们”。

……

类似的大自然神奇的现象屡见不鲜。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往往充满着各种好奇心,相比从书本上获取或从老一辈的口中得来的真理,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去研究问题,他们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自然学家用一双慧眼识破大自然的奥秘,他们寻求各种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

一、   凄风苦雨——小学生气象物候探索的困惑

爱默生曾经说过:“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通过自然教育训练孩子们的眼力、专注力并增加他们的自然知识和经验,去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和完美,从而学会欣赏自然找到大自然中的无限联系。

《天气》单元,是让我们一线科学老师倍感困惑和头疼的一个单元。我校教师团队对本单元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具的选择和使用,教学体会进行交流。也谈到了雨量器的正确使用?如何正确测量风向?一天的降雨量各个临界点的数据处理等很多的教学细节问题。同时,对征集到的全区小学科学教师先期推出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归类整理。如:

1)教材中对风力分级只有12级,而气象预报中则有16甚至17级台风,怎么解释?

2)模拟降雨实验中,不同口径的圆柱形实验器材,按理想状态应该是每个实验器材的在实验中降雨量的高度是一样的,但是在实际实验中却无法做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第一课的教学中,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今天的天气怎样》的内容在教学中实施学生很难操作。

4)第二课的教学内容和后面几课的教学有重复。

5)一天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指什么?

……

通过研讨,我们发现教师们的疑惑和困难主要来自:气象专业知识,课程编排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指导学生长期观察,气象观测设备,五个方面。

针对发现的问题,陈伟泉首席教师提出集中工作室力量和智慧攻克疑难、设法解决问题,立足学生学,设计有趣的气象活动,为全区小学科学教师服务。

然而,学生在有趣的气象活动的学习中,对于联系“气象与物候的关系”却出现了以下的困惑:

1.课本教材中气象学内容与物候现象缺乏联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的学习在这样的启迪下编排了诸多关于自然科学的内容(见图1)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单元,通过长时间观察和动手实验,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不同动植物的特点,也知道了环境因素例如空气、水分、阳光、土壤等因素会对动植物的生长将会带来诸多的影响。但是这些实验中可控制的“环境因素”在宏观的大自然领域中又是通过谁的“手”来操控呢?这便是我们的地球天气变化。

《天气》单元的学习由于老师们在气象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加之模拟实验的操作中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于是学生学得无味。长此以往,学生在天气观测能力上的薄弱以及他们气象学语言表达的苍白让我们大感挫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深深感到忧虑。

2.气象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求缺少碰撞

教材上的天气知识,是气象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几个因素,气温、风向和风力,降雨量等,涵盖了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要素,这些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付诸实践,参与一些观测和体验活动。但是学生往往会缺少恒心和驱动力。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气象的观测缺乏内驱力——这些气象活动不是学生的需求,也就是学生认为做了这个有什么用?所以在开展这些活动的时候学生开始满满的新奇感在几节课后立刻被枯燥的活动给击败了。要使得学生能持续的开展气象探究活动,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恒心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小学阶段气象活动成为学生自己想解决的身边问题的气象研究。

3.科学教师气象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缺少储备

良好的气象专业功底是从事气象教学的基本前提。但是如今从事气象教学的教师多是科学教师,教师对相应气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欠缺,教师的气象素养得不到及时更新,对为数不多的气象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那么,气象知识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在课堂中,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另类问题,教师由于知识结构不够完整,可能一时难以应变,气象专业知识的教学就达不到游刃有余的境界了。

二、   春暖花开——开展校园气象活动生生不息

 《天气》单元共有七个主题,基本上显现了气象科学的完整体系;特别是其中的气象观测主题,涵盖了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要素。为此,我校在市气象局的支持与帮助下,建成了一座校园气象站——“小太阳”气象站,并组建了气象科技活动小组,开展了一系列的气象科技活动。校园气象科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实地进行气象观测和测量活动,这样校园气象站就很自然地成为课本与课堂学习的延伸平台。

回忆建站以来的点滴,一路坎坷与艰辛,却无不记录着一路走来的无限收获:

1.建站初期,自强不息

杭州市留下小学气象站建立于2001年,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校几位科技辅导员老师努力下,正式建立起一个“小太阳”气象站。当时,气象站的设备仅是楼顶的一个风力风向标,学校西面绿化带中放置了雨量筒和百叶箱。我们的气象小组便开始了气象观测活动。但是气象社团的同学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结合《常识课程》的内容依旧认真地做每日天气记录,基本做到每周及时整理和汇总数据,开展一些基础的气象资料的记录工作。在多年的时间里,在社团活动中,大多只是停留在记录的阶段,也就是比较初级的活动阶段。

2.发展阶段,如火如荼

为了提升气象观测活动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趣味性,2008年底,陈伟泉校长积极和杭州市气象台领导沟通,把杭州市气象台在留下的监测点放在了我们学校。气象台技术人员经过实地考察,结合我校的实际,在我校北侧校园绿化带建立起了——杭州市气象台留下观测点。建成后的观测点,这里有了自动实时温度计、自动雨量器、风力风向计。这给我们气象小组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首批20位同学成为“专业小气象员”,不仅学习气象知识、坚持进行气象观测活动,还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活动。为了提升气象知识普及的专业性,学校聘请了杭州市气象局技术员盛晖为“小太阳”气象站校外辅导员,专门指导“小气象员”进行气象观测活动。现在的气象站,数据全部在实时传送到杭州市气象台数据库中后及时返回到学校电脑的显示屏上,数据精确、及时。为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准确性。

3. 有序阶段,欣欣向荣

2009年,在“道义、和谐、雅趣、开放”的学校精神指导下,留下小学“西溪少儿研究院”成立。学校的兴趣小组都统一成为“西溪少儿研究院”所属的社团活动。小太阳气象站的活动更加规范起来、各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项目也开始进行。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每学期在每个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安排不少于2周的气象知识内容的学习,每年结合科技节活动进行气象知识展览和气象知识竞赛活动。基本达到对学生进行全员普及的教育活动。

三、   包罗万象——开展校园气象活动精彩纷呈

俗话说:“花开一枝,芳香四溢”。我们的气象科技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不但没有拘泥于课本所展示的内容,而且还涉猎气象科学的整个基本体系。

(一)社团活动熠熠生辉

1.抓基础——气象工作日日行

每周二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我们有将近一半时间进行气象知识的充电过程,讲解测量温度和湿度以及各项气象指标的原理和方法。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实地进行气象观测和测量活动。初建阶段,小气象员们观测的技术不够熟练,所获得数据也不准确。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地熟练和规范。目前,他们所观测的数据可以与自动站所传输的数据进行对比,其中的误差也相当细微。

小气象员们将每天观测所获得的气象数据,通过学校的橱窗专栏公布气象信息,并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提醒大家增减衣物、合理饮食、雨雪雾天注意交通安全等等,把科技活动与全体师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将学到的气象知识在专栏或墙报上进行展示,使全校师生得到共享。

2.实记录——家乡天气日月记

天气情况的记录是一项常规工作,气象站每天有2名社团成员对留下3个时间点进行即时温度和昨天的最高最低温度记录。并把数据进行整理,按月编制气温、雨量、晴雨天天数等数据图。针对每个月绘制的气温折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及时分析当月的气温降水特点和变化规律,提出自己的设想和疑问。

3.请进来——专家讲座细讲解

对于专业性很强的知识,我们则请来专家给学生做培训。比如:2011年的914日,我们就邀请杭州市气象台的台长周春雨来给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做气象知识讲座,周春雨台长针对气象预报和测量角度作了题为《认识天气预报与了解气象观测》的专题讲座。周台长从生活实际和气象谚语作为引言,依次介绍了天气预报的发展历史、种类、流程,以及气象观测的业务等。还特别重点介绍了大气层、气团、风的产生、云的种类、高低气压中心、气旋、副热带高压等天气因素及其观测方法,最后还结合我们留下小学小太阳气象站,介绍了气象站的选址、仪器布局和测量所使用到的各种仪器及工作原理。周春雨台长讲座就是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的气象科普讲座,解答了气象知识疑惑。

周台长不仅给予我们专业的培训,还了解了我们小气象站的活动情况,和小气象员们开展了积极的互动,解答了孩子们关于气象方面的很多疑问,同时周台长对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物候方面的观测也予以了高度的肯定,鼓励我们坚持观测下去。此外我们还指导学生登陆一些气象网站查阅资料,如中国气象局的网站,杭州气象网等上面的气象谚语、气象术语、气象词典的内容,学生也非常喜欢,还通过自己的实测对其正确性进行验证。

4.走出去——实地考察真体验

杭州市气象科普体验馆给了孩子们接近大自然各种天气现象的机会,第二课堂的体验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风雨雷电,通过接触屏可以直观了解一些气象设施,体验馆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主要包括:设施设备的放置和使用知识、对电脑数据的认识和分析、气象观测知识(认识天气预报、云的观测、气温的观测、大气层知识、台风知识和介绍等)。

5.找联系——气象物候紧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使得气象研究活动更贴合实际,更能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校主要开展了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课题研究,增加了物候方面观测内容,洞察动植物和我们生活的变化等等。通过拍照数据调查记录等方法,了解周围环境变化情况,这些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活动也更能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关注身边事物变化的热情。

这几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这些小课题研究的活动:留下南面周围丘陵和城区的温度比较测量;2013大雪时留下各处积雪厚度比较;为什么蜗牛多在雨后出现;校园各处狗尾草长势的调查;柿子的一生长时记录;杭州的青蛙要钻多深冬眠才不会被冻死;校园桂花树的发芽为什么早晚相差这么多;为什么山顶的龙井茶会更早几天发芽;学校及附近地方的PM10PM2.5浓度的调查等

例如在2010年学生撰写的《西溪夏天湿地的气温比城市更低一些吗》一文,从生活的发现出发,通过获取的气象数据,进行数据比较研究发现湿地气温在白天最高温度的时候并没有比市中心低,只是早晚的时候才比市中心更低一些。然后通过网络查询和咨询气象专家了解到在小范围内,白天太阳在这些方的辐射强度差不多,所以白天的温度在郊外和市区差不多,而到了晚上,郊区没有热岛效应,热量容易散发,所以晚上的温度会比市区低。

又如2014年学生调查的《校园桂花树的发芽为什么早晚相差这么多》这一课题,是学生在春天调查统计校园各种植物数量的时候,同学偶然发现,学校的

64课桂花树有的芽有近5厘米长了,而有的树刚刚发出不到1厘米的芽孢。学生觉得不可思议,很有兴趣,于是就开展了这个研究。在研究前,先让学生提出了假设,什么原因造成了桂花发芽的早晚?学生的预测很多,有的认为是温度差别,也有认为是阳光照射的差别,还有的认为是水分、土壤肥料、是否被北风吹到等因素,学生各抒己见,都认为自己的猜测最有可能正确。于是分组让学生开展调查,每个组选择其中的一项去验证猜想。然而结果却出人意外,学生的这些预测在校园的桂花树发芽早晚上都不能解释。最后还是在学校花工伯伯的的解说下,才明白原来是由于桂花树个体的原因,有些桂花树本身就会发芽早几天,有些会晚几天。

这个研究后,有学生又提出——气候对植物发芽及生长有没有影响呢?所以在20153月开始,我们又开展了一个长时课题项目:“研究植物的生长是否受到气候的影响”。气象社团的同学记录校园的一课柿子树,从每年的315号开始,每天拍摄2张柿子树的整体和局部的照片,同时记录柿子树的发芽开花结果等每一个显著的变化,预期用3年左右的时间,来研究不同年份的天气会对柿子树造成怎样的影响。从这一年半的情况来看,这颗柿子树的发第一个芽和开第一朵花和去年比分别早1天和迟4天,第一朵花的花期也长一天,做到这里的时候,发现可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多,方案也逐步的在改进和优化。

6.展成绩——参与论文新评比

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区科技节的小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评比,我们也鼓励学生进行一些讨论活动和小论文写作活动,近些年,学生的多篇论文在科技节小论文中获奖(见下表)。这类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开展更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学生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不仅视野开阔了,还善于发现研究素材,使得写作也能得心应手。

1:留下小学气象荣誉

                                                                       
  

年份

  
  

荣誉名称

  
  

获奖级别、奖次

  
  

2005

  
  

优秀科技实践活动

  
  

杭州教育局三等奖

  
  

2007

  
  

优秀科技实践活动

  
  

杭州教育局二等奖

  
  

2008

  
  

西湖区科技特色学校

  
  

西湖区少年宫

  
  

2010

  
  

科技节学生论文

  
  

西湖区一等奖

  
  

2012

  
  

浙江省气象教育科普基地

  
  

浙江省气象局

  
  

2014

  
  

科技节学生论文2

  
  

西湖区三等奖

  
  

2015

  
  

课题报告1

  

观察日记2

  

小论文、科普征文各1

  
  

西湖区一等奖

  

西湖区三等奖

  

西湖区一等奖

  

(二)课堂教学游刃有余

1. 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气象气候部分有许多知识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细心观察,从而加深对气象气候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云的观测时,由于学生对云并不陌生,晴朗天空里那白白的,和阴雨天那乌黑的都称作云,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亲身经历中找出层云和积云的特点,人们常常看到的天空碧空无云,有时候白云朵朵,有时候乌云密布,为什么天上有云有时又没有云呢?云究竟怎么形成的呢?通过长期观察测量气象指数中的空气湿度,学生不难发现,其实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室友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俗话说:处处留心是学问。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分析,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观察和想象又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它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积极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察实践活动,让他们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加强,创新激情也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激发。所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不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打破思维定势,加强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

    气象气候知识中,知识的联系十分紧密,往往是环环相扣,有些地理现象一定要搞清楚前因后果,方能摘清知识的脉络。在学生平时学习中,一般都是按正常思维习惯来解决问题,但有些题.目打破了正常的思维常规,需要调整思维方向方能求得结果。

    例如,北半球一观测者背风而立,要判断高压在他的什么方位?按正常思维是已知高压、低压要求判断风向,而现在是已知风向要求判断高压的位置,这就要逆推。风向是结果,要逆推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同时要考虑风向形成时还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样可以通过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求出高压的方位——在其右后方。   

    通过调整思维方向,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可以了解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产生的前因后果,从而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所以说,思维定势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活跃性的发展,思维方式也往往受传统的、常规的思维习惯的影响,十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学时,教师宜多设计这样的逆向思维的情境,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探求规律,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从某一点出发,思维不局限于一个方面,而是向着多个方面发散。所以,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我们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多个角度思考。 

气象观测是人类最早的科学活动,在远古的时候,人们为了保障自己的生活和生产,首先对天气变化现象进行了观测。气象科学中蕴含着大量的多学科知识,中小学生的气象科学实验也是如此,例如《蜡烛能燃烧多久》、《制造云》的实验等。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实验,其中涉及的学科知识有明显的偏重性。还有很多比较复杂的气象科学实验,很明显地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有力地说明了气象科学中蕴含着多种学科知识和多门学科对气象科学的渗透。   

气象教学中这类事例很多,一个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出现往往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制约,在分析时就要从多方面着手,避免以偏概全。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在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必将有力地推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4.抓住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许多气象气候现象,或有相似的成因,或有相似的表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辨析,找出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相似中求不同。例如,露与霜,其形成过程基本相似,但形成条件却有所不同。它们都是气温降低到露点以下,水汽凝附于地面或地面物体上面形成的,不同的是形成露时温度高于零度,水汽凝结成了液体,而形成霜时温度低于零度,水汽凝结成了固体。

正确地引导学生对这类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地理知识,提高辨析能力。  

   5.加强知识渗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气象物候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其他相关知识也有着较强的渗透性。教学中注意气象气候知识与其他知识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例如,气象对洋流、河流径流、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如下表)

                       
  

影响对象

  
  

影响结果

  
  

河流径流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地中海气候区——汛期在冬季;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流量较大且流量平稳;

  

季风区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以冰雪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受气温影响——夏季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河流径流很小甚至干涸

  
  

农业生产

  
  

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复种制度和产量;

  

 降水小于250毫米农业生产就需要灌溉;

  

 寒潮、霜冻、冰雹、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农业生产

  
  

工业布局

  
  

    有污染工业的布局要考虑风向,一般要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象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联系的事例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不断加强知识间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如何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无疑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再展新枝——学校气象研究的目标

1.教学做合一,深入小课题

“教学做合一”是中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三大教育主张之一。陶行知先生在这一主张中视“教学做”为一体,特别强调的是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我校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就是从课堂的“教”结合课外的“学”,并从日常持续的“做”中获得系统的知识,在这其中不断发现有兴趣的教学小课题,发掘出更多关于气象和物候的小秘密。

2.开发小课程,探究大奥秘

我们的校园气象站拥有地面气象人工观测站和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和双套设备;属于综合校园气象站,具有风向、风速、温度、气压、降水、地温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功能。

拥有这样的全套设备我们将合理地利用,努力开发出属于我们校园的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气象站不但能够学到书本上的气象知识,了解到天气变化的过程及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观测方法和技能,而且通过气象社团的活动和综合实践调查,不断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引导他们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异常问题的关注,从而培养他们防治自然灾害的科普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气象奥秘,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实践之中。

 

TOP
19#

4.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

姚珂

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教育集团 

 

堇山教育集团是宁波市鄞州中心城区新开办的一所全日制公立小学, 创办于20129月。学校地处堇山中路中段,分南北两个校区,建成投用的北校区占地面积29155m2,建筑面积24800m2,规划兴建中的南校区占地面积约1.73m2,建筑面积约2.1m2。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先进。校区按浙江省一类学校的标准要求设计和建造,建有图书资料中心、科学实验中心、多媒体教学中心、艺术体育中心、健康教育中心等“五大教育中心”。配备现代化集成控制系统、有线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程控电话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办公管理系统等“六大智能系统”。

学校秉承“尊重关注每一个,多元发展每一个,好习惯滋润每一个”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求知、向善”的校训,“博学明礼、修身健体”的校风,“尊重关注、乐教善教”的教风,“乐学善思、自主合作”的学风。围绕“创办品质一流、外语教学特色鲜明的高品位小学”的办学愿景,学校提出“三爱三会”的育人目标,通过构建实施“德育导师制、自主学习制、全面课程制、家校共育制”等四大制度,开发“三色堇”多元发展课程,推行“体艺2+2”活动课程,创新“1+3+N”评价改革方式等教改举措,努力实现每一个孩子主动、全面、有差异的和谐发展,达成“人文校园、英语学园、书香校园、个性乐园、幸福家园”的特色校园建设目标。

创办至今,学校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成为宁波市和鄞州区的窗口学校之一。学校已先后被授予鄞州区气象科普先进单位、宁波市雷电灾害预防先进单位、鄞州区科技教育先进集体、连获三届鄞州区气象科普征文比赛先进组织奖。在科技方面成果丰硕,获鄞州区四轴无人机连续赛五场第一名,团体第二名,堇山学子代表宁波出战航模省赛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宁波市机器人比赛中也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在气象科学已经攀上科学高峰的今天,对小学学生进行气象科技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目前,气象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独立科学体系,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辐射日益广泛深入,我校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开展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结合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确立以下三个研究目标。

1.探索气象教学有效方法。以浙教版教材为例,小学阶段对气象内容的学习仅为一个单元,很容易造成遗忘。开展气象探究主题活动,为解决这一困扰提供了思路,将气象课程落实到生活中,真正的落地,以此培养学生随时观察天气的习惯,为小学阶段的气象教学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气象科学素养。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探索气象研究的新思路,凭借我校处于区中心的地理优势,形成各方合力,通过气象探索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3.打造学校科普教育氛围。以探究气象活动为支点打造学校科技教育氛围,将课本内容进行拓展,丰富科技教育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气象站,提供学生场地及仪器,人人参与,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围。

在这三个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以下实践探索。

1. 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的学习资源研究

我校基于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之外进行拓展和延伸,学校、家庭、社会实践基地“三位一体”共同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1)进行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平台搭建

各年段的学生报名参加,通过测试选拔组建堇秀气象研究院,在气象辅导员和科学老师们的引领下组织学生进行各个主题的探究活动。作为开展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贯穿校内外的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2)开发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实践阵地

对学生进行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教育,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气象实践基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亲身体验,有所收获,教育才能达到实效。为此,我们选取和开发堇秀气象观测站、区气象局自动观测点等,在家里也利用学生制作的简易气象仪器进行相关测量。

2. 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的活动内容研究

探究活动主要从五大主题展开,分别为:科普类、预报类、实验类、制作类和生产类。涵盖小学阶段气象学习的各个方面。

1)科普类

 以气象与生活相重合的部分为探究对象,鼓励学生对气象进行科普性探究。具体研究“给教学楼走廊降降温”,“水果皮保温探究”,“一年中什么季节人们最容易感冒”,“教室里每个学生座位的气温都相同吗?”和“霜后青菜味更甜的原因探究” 这五块内容。

以水果皮保温探究为例:取不同种类水果的果皮,将同一种类的果皮修剪至相同厚度贴于烧杯外部,与不做任何处理的小烧杯对比。分别倒入相同温度、相同量的热水,每隔五分钟测一次水温并记录,计算降温幅度。

2)预报类

以气象谚语预报、传统方法预报、现代科技预报为内容,学生从各个不同侧面对气象进行探究。具体研究“天气谚语验证”,“看云识天气”,“动物预报天气调查”,“气压与天气变化关系探究”和“绘制曲线图,预测天气” 这五块内容。

以气压与天气变化关系探究为例,要求学生统计近年的气压、降水观测资料,按年、季、月的不同时段,做相加、求平均、挑去最高和最低值,分析并讨论不同季节的气压与降水量关系的差异,分析总结气象升降与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3)实验类

以科学实验为方法,对气象科学领域内系列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在明白科学知识,懂得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动手实践训练。具体研究“神奇的气压”,“酸雨危害实验”,“人造彩虹实验”,“风的形成实验”和“雾形成实验”这五块内容。

以雾形成实验为例,在广口瓶中倒入若干热水,水温以不冒热气为宜,水量以广口瓶的1/3容积为宜。取方形冰块于广口瓶瓶口,直到瓶口冒烟为止,并反复多次进行,观察冰块不同位置的冒雾情况及放置时间长短不同情况下的冒雾情况。

4)制作类

以动手制作为方法,对气象科学的观测仪器、使用工具进行探究。具体研究“天气符号制作”,“制作简单雨量器”,“自制简易气压器”,“新型风速风向仪制作”和“简易毛发湿度表的制作” 这五块内容。

以简易毛发湿度表的制作为例,选取几根120mm长的头发,放在煮沸的肥皂水中浸泡2-3小时,制作脱脂头发,经过清水漂洗后晾干备用,用硬纸板裁下一块长方形,在长方形的右侧画一个弧形标尺,用竹片剪一个指针,安装于底板上,选一根平直的脱脂头发,把它一端系在指针的缺口处,另一端固定在地板上,最后再进行组装调试。

5)生产类

气象与工、农业及各行各业都有关联,具体研究“降水量与粮食作物产量关系的探究”,“树木年轮与气候的关系”,“风力作用对植物影响的探究”,“气温对水产养殖影响的探究”和“影响蚕茧质量的气候因素调查” 这五块内容。

以树木年轮与气候的关系为例,组织学生分组在校园内选择几棵生长环境不同、大小不同、品种不同的树木作为实验对象,做好标记,用专用的钻具钻入树心取出薄片作为标本,用工具将采集到的标本表面处理平整后进行研究,观察年轮特点推测当时气候特征并记录。比较不同环境生长的树木年轮的异同,分析其原因。

3. 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

1)集体性学习

集体性学习活动是活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气象辅导员进行系统教学,通过气象科学史知识、气象物候学知识、全球气候概貌知识、气象灾害知识、气象观测知识等气象科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零距离学习系统的气象科学知识,掌握相关技能。

2)小组性研究

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将学生组成一个个小组,学生在组内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发挥自己的力量,合作探索,完成各个主题探究活动,以此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合作的意识。

3)个体性探究

对于延续性较长的探究性活动,学生利用制作的简易气象仪器在家进行相关测量。学生个体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这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帮助。

4. 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的评价体系研究

1)个体档案性评价

A.开展知识竞赛,授予“气象百事通”称号

为了检验气象探究主题性学习活动效果,了解学生对气象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一学期组织学生开展气象知识竞赛。竞赛的内容涉及六大主题的理论知识,根据不同年段学生取得的成绩分别授予各年段“气象百事通”称号,并颁发相应证书。

B.进行技能比武,授予“气象小能人”称号

为了了解学生对气象观测技能的掌握程度,检验活动效果,对于各个主题探究性活动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行检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合适难度的操作考核,授予优胜者“气象小能人”称号。

C.考察综合能力,授予“气象小院士”称号

为了综合衡量学生的气象科学知识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气象科普活动的热情,开展了“气象小院士”评选活动。每学年对学生的气象知识和气象技能的掌握及应用能力作一次综合评定,评定成绩为优秀,可以获得“气象小院士”的称号。

2)同伴主观性评价

为了促进主题性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小组活动中开展同伴主观性活动评价。为使学生在对同伴评价时有据可评,有话可说,因此,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程度,循序渐进。设计组内互评表,让每个学生对于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等做出评价。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参考评价标准对自己和本组的合作与交流情况做出反思,总结有益经验,改进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次主题性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3)自我情感性评价

每次探究活动以后,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能使他们按照既定目标和标准,对于实践活动进行自我检测,是实践活动延伸的催化剂。自我评价要求学生从独立寻找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务活动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汇报,在情感上给予自己肯定。

经过我校这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提高

我校开展的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通过系统的气象科学知识的传授,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气象科学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气象科学知识不断丰富,气象科学技能不断完善,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近三年来,共有50余人被授予“气象百事通”称号,60余人被授予“气象小能人”称号,30余人被授予“气象小院士”称号。学生的气象小论文被多人次收入鄞州区气象局编纂的《鄞州区小学生优秀气象科普征文集》。

2、提高了教师行动研究能力

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展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课堂教学比武中获得佳绩,组内教师开课率为100%,3节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课在市、区交流。课题组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小学主题性气象探究实践活动的构建》、《探秘万千气象,提升科学素养》等十余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区获得奖项,为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科研保障。

3、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我校为了深入开展主题性气象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创建了“气象知道多少”公众号,获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宁波教科网、鄞州教育网等媒体上的报道也有些许,鄞州电视台也有多次视频报道。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家长对此的认同率由前期的49.8%上升至93.1%,积极肯定了成效。

TOP
20#

5.新“气象” 新思考

何芹

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

 

从小孩子们就喜欢观察天上的云,思考云为什么会变化成各种形状。听到打雷声就会问家长:“轰隆隆的雷声是怎么产生的?”闻着雨后特别清新的空气,孩子们就会想雨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下雨呢?孩子们对于天气也有自己独特的喜好,有些孩子特别喜欢下雨天,有些孩子特别喜欢晴天,也有小部分孩子喜欢布满云层的阴天。天气时时刻刻都伴随着孩子,小到今天应该穿什么衣服,要不要带雨具,大到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防。气象科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而且利国利民的好事。

校园气象科普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天气观测从刚开始的新鲜、好奇到后来很多学生借口作业忙不来观测。校园气象社团发展也遇到瓶颈,很多学生觉得气象社团的内容有些无趣,没有其他社团的好玩。气象社团教什么?怎么教?变成了困扰老师的最大难题。怎样让气象科普生出新的活力,让孩子能畅快遨游在气象知识的海洋中。我将通过实际例子,阐述我校气象科普的新思路。

杜威曾说过:孩子的生活与本能就是教育的起点,教育的目的是社会,学校的教学就是中间的这座桥。让孩子通过教育走向社会,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的公民。学校的气象首先的着眼点应该是孩子,孩子对与天气最想知道什么?再按照孩子的想去编写内容。比如孩子从小就在关注云是怎么来的?雨为什么从天上落下来?耀眼的闪电和轰鸣的雷声是怎么产生的?这些孩子想知道的东西就是气象科普的切入点。除此以外,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比如秋老虎、秋台风、倒春寒等,学生偶尔在天气预报中听说过它,但对它却不了解。这些天气现象也是我们课程开发的主要对象,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天气情况来讲解它们的相关知识事半功倍的同时,学生会觉得自己比同龄人对天气了解的更多,给孩子带来新鲜的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自豪感。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超级台风、雷暴、雾霾、酸雨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在平时的气象科普活动中不仅要引导孩子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引起,我们可以通过退耕还林、绿色出行、新能源建设等方式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同时还有指导孩子学会如何防御灾害性天气。例如打雷下雨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哪些事情?台风来临时我们如何应对?在野外如何躲避龙卷风?这些防御方法的介绍,既联系生活又十分的实用。

孩子的天性是喜动手,在气象科普中有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天气6要素进行观测、记录。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生刚开始的观测会觉得新鲜有趣,但长期就会产生厌倦、懈怠的情绪。教师开学初招生时,就要明确招收的社团学生要有耐心、细心。同时,进行气象观测的分组,每个组务必由高年级的学生带领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观测,当高年级学生毕业后还有有生的力量形成梯队。每个组观测一周,每个组每个学期一般轮到三至四次。为了提高孩子的观测兴趣,在每周的拓展性课中观测的数据做成折线统计图或柱状统计图进行分析。每个学期评出“观测活力小组”和“观测活力之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气象方面,提升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在邱老师的帮助下我校有幸申请了“北斗智慧生活”,用于辅助气象观测。当高大上的仪器装配好后,学生的观测热情瞬间提升,也在孩子心中扎下了一个北斗梦。

24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一项了不起的文化遗产。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这项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源远流长。为了普及24节气的相关知识,我校开设了24节气的课程。为了让24节气教学生动有趣,我们会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例如:在秋分这个节气中,民间有祭月和竖蛋的传统。我们开展了祭月民俗调查和竖蛋比赛。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南北差异,有些节气可能会有所偏差。我们引导孩子把天气观测和24节气结合起来,用求真的眼光去看24节气。气象科普少不了严谨,但也可以烂漫,24节气中不少文人墨客结合节气的特点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我们在普及24节气时,不断收集哪些有代表性的诗篇和谚语进行气象与语文的跨学科整合。不仅如此,国家对中医这块越来越重视,养生是一个中医中独特的一块,结合24节气漫谈养生,让孩子了解不同的节气如何养护自己的身体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为了让气象活动更加的精彩分层,更具影响力,每年我校都会围绕3.23世界气象日开展主题活动。邀请更专业人士给我们讲解更加深入透彻的讲解气象相关知识,让全校师生都受益匪浅,是我校的主旋律。我校还会组织一批学生参观义乌市气象局,观测站中先进的观测仪器和多样的观测手段,真是看的人眼花缭乱,不得不让人感叹科技的进步让气象观测如虎添翼。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是《观云识天》,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气象活动中来,我校准备围绕该主题进行《我拍我云》活动,我们提倡用不仅可以拍晴天时的云,还可以拍雨天等天气情况下的云,初步的想法是把云的作品集合起来,再把云进行分类,最后制作一份云册,供以后学生学习云相关知识时使用。

以上是我校近年来校园气象科普的所思所为,以点带面的形式影响着更多的师生和家长。虽然有时走的并不顺畅,但总体是在不断向前迈进,越走越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