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深化课程改革培训活动之二 [复制链接]

11#

好丰富的活动,还要请了好多教研员汇集。
TOP
12#

报道内容丰富,如临现场,感谢分享!
TOP
13#

科学教研的及时雨,值得学习!
TOP
14#

这个邀请函漂亮,细致
TOP
15#

2017.11.2活动感受

2017.11.2活动感受

上午,我先是聆听了杭州市上城区闻蓉美老师的《在观察中比较》一课。这一节课下来,给我的感觉是:真是一节开放式的盛宴。之前也听过其他优秀教师的这节课,闻老师的这节课和他们的这节课相比,无论是在教学形式上,还是在教学理念上,有着明显的不同。闻老师的上课流程大致是:观看视频-----提问-----探究-----班级汇报------总结------完成实验记录-----整理。本堂课,实现了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指导。在确定探究的目标之后,完全由学生去操作、去给恐龙排队。学生在这样开放式的教学中,能自主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思考、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潜在的能力才被开发出来。探究时,有的组能很好地进行小组合作、有的组能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另外的比较。到了班级交流、汇报结果的时候,真是想不到: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很棒!!无论是语言表达、坚持自己的观念、坚持自己的原则,还是辩论方面,都能做到落落大方、处事不惊。在很长时间的交流后,闻老师很简短地总结了一下,然后让学生花大约两分钟的时间,完成活动记录。独立完成实验记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但是今天我才发现:原来孩子们并不是什么不会,只要你肯放手,孩子们一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们的表现也很出色,中高段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做得很好。可见闻老师的课堂教学功底、课堂教学设计、把控能力很强,不愧是名师!!闻老师的课也给了我启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助教学、沟通、思维、安全、重合作、重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会尝试一下闻老师的教学风格,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课堂把控能力。

第二节课是由湘师实验小学的沈华燕任教,内容是:《起点和终点》。课前准备(赛跑)------讲故事-----怎样确定跳远的终点线-------热身运动------播放视频(青蛙跳远比赛)--------学生进行青蛙跳远比赛活动-------组内交流、班级交流------拓展活动(课外折纸青蛙)。沈老师这节课有很多亮点:1、课前学生跑步比赛,既可以让学生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讲故事,让学生能参与其中,想想办法怎样让两只小青蛙能够公平地比赛跳远。3、使用微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知道如何弹跳青蛙和怎样确定青蛙跳得最远。视频观看后,沈老师还提问了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看懂视频里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了这块的知识。4、探究后的小组评价和班级评价非常有必要。对于最后的冠军,奖励一只大纸青蛙也是非常好的评价。

沈老师这节课,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些不足:1、在确定终点线时,教师演示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情况没有展示出来。在演示青蛙跳远时的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沈老师讲解的不是很透彻。2、评价时,奖励学生冠军时,又奖励其他学生,这样激励性不强。

接下来是聆听专家的报告,首先是闻老师的《于STEM理念下的课堂学习》,闻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去加拿大交流时学到的一些知识。

一是:STEM是什么?

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总称。加拿大更倾向于教学理念、思维方式的培养。学习面向每位学生,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基于STEM的课堂教学

  

教育改变
教师中心---------------学生中心

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沟通、思维、个人和社交能力。

教学方式:

五步提问法:提问---探究----操作---讨论----反馈----提问

“配对”教学法:思考----配对---分享

“探究时、项目式”学习步骤

三是:两国的比较


加拿大重在:合作、独立承担、沟通、思维、包容、多元、安全、重合作、重反思

中国:竞争、合作承担

听了闻老师的报告以及之前她上的一节课,再次确定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

教师辅助教学,重合作、中反思,在中国势在必行。

下午的报告是由姜向阳老师讲授,内容是《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科学教与学》,他也指出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从学科转向面向学生;强调学生的深度学习即是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素养是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生成;知识是嵌入一定的情境中的。教师应该使学生“以学待用”走向“以用促学”。

最后由杨老师就一年级的科学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进行教材解析。本单元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公平比较,精确测量。本册开始科学课的探究目标是四维目标。杨老师就本单元的每节课进行了解析:每节课的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层层递进,最后让学生知道刻度尺的由来。实际上学生在这一单元的比较和测量中,就是在进行科学家们之前的探究------发明尺子,也学会了统一标准和尺度。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也慢慢地具备了合作、思考、记录等一些科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备课中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教学,努力地重合作、重反思,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升。

最后编辑侯文英 最后编辑于 2017-11-03 18:34:38
TOP
16#

                                                               萧山区深化课程改革培训活动后的反思
11月2日萧山区深化课程改革第二次活动在美丽安静的湘师实验小学进行,活动邀请了上城区诸多的教研员,骨干教师,还包括来自河南的一线教师。收获颇丰,在这里谈谈几点感受。
1 《在观察中比较》  执教老师:闻蓉美  上城区教育学院小学科学教研员
本节课听下来的总体感受是闻老师不愧为传说中的名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着实让我懂了什么叫做课的生成性,什么叫做真正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什么叫做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课前闻老师亲切的与同学谈话,让学生大声的介绍自己或者班级。接着让同学猜身高,比身高。站在不同台阶上比。再对黑板上纸人的比较,强调头或尾对齐比身高才是公平的。为本节课的授课做了良好的铺垫。流程大致是 视频导入——比大小—— 比较探究——小组讨论与交流——总结——记录——整理实验材料。给我的启示如下:                                
创设具体情境。闻老师开始以带领小朋友去恐龙学校自然的引出本课比较对象——恐龙。接着再将小恐龙进行排队,调动其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语言简洁明了,指令清晰。能够将小朋友表达不清晰的句子说明白。
小组实验要求明确,小组汇报整组汇报,各有分工,给孩子时间让他们思考,表达观点,给每位孩子尽量多的展示机会。
了解学生。在说记录单和活动手册时,考虑到小朋友不认识字,特地说了百合花封面的记录本。填写记录单时,先认字再让孩子当小老师,告诉她字——短语——填什么——最高的填哪里——最矮的填哪里。这样的处理比直接告知填写方法效果要好。
实验结束时,强调实验器材整理放回原位。上课结束时强调拿好铅笔盒和本子。这也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态度的教育。
2 《起点和终点》    执教老师:沈华燕        湘师实验小学
沈老师这节课脉络清晰,大致的流程是 课前活动——聚焦(故事导入——问题聚焦——引出课题)——探索及研讨(确定起点终点及比赛规则——热身运动——青蛙跳远比赛)——拓展活动。沈老师这节课较为紧凑有很多优点值得我学习:
以跑步比赛作为课前活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明确了公平比赛的规则。
热身运动的设置较为巧妙。解决了学生弹跳纸蛙的问题。虽然仍有同学的纸蛙出现问题,
微视频的使用。沈老师为小青蛙跳远比赛录制了微视频,明确演示了如何比,直观明了。
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
我对于本课一些地方处理的看法是:沈老师在黑板上讲重点确定时,不够清楚,第一跳,第二跳,第三跳虽然指出了两种终点确定的方法,但还不够明确。可能使用的纸蛙太小了,不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沈老师不必自制赛道,直接在黑板上进行就可以。只用一只小青蛙演示确定规则不够清晰,可以再用一只小青蛙进行比较,得出胜负。沈老师不仅对冠军还对小青蛙贴纸较多的同学都进行了奖励,个人觉得没有必要。
                                                湖滨小学 毕静如
TOP
17#

第一次作为工作人员参加教研活动,也是第一次坐在最前面听课,坐在最前面,让我看到了以前没有关注过的一些东西。由于第二节课有课堂实录的任务,来不及细细聆听。所以我主要听了第一节课,闻老师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对待小朋友的态度,语言和肢体给学生传递的是一种温暖,一种邻家大姐姐的感觉。让小朋友们以一种很放松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就好像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表现的非常好!
TOP
18#

11月2日,阳光明媚,秋高气爽,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在我们美丽的湘师校园举行,
童趣的课堂
第一节展示课是由上城区教研员闻蓉美执教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在观察中比较》,闻老师由恐龙电影导入,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开始观察比较四只小恐龙模型。最精彩的无疑是研讨环节,轻松的氛围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老师的一次次适时引导,学生间的一次次争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整节课中,闻老师优美的语言,亲和的教态,一次次弯下腰去倾听学生的发言,亲近学生,尊重他们的回答……给与会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节展示课是湘师实验小学的沈华燕执教第二课《起点和终点》,沈老师的课堂充满了童趣,全课围绕“纸蛙跳远比赛,怎么比”展开:如何让纸蛙跳起来,跳的远;如何让纸蛙跳远比赛更公平;如何展示每个小组的比赛结果……在整节科学课中逐步渗透学生的公平比赛意识,规则意识。
三个讲座,三种维度
闻蓉美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在加拿大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并重点介绍了BC省的教育模式,还将中国与加拿大的科学课堂进行了比较,为我们带来了国外的先进理念与科学教学模式。
姜向阳老师的讲座重点阐述了科学课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知识教学能发展素养吗?”“如何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姜老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提出,引发大家的思考,他也做了深刻的解答与阐述。
杨春晖老师则对《比较与测量》整个单元的教材进行了剖析与解读,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该如何开展学生活动,该如何研讨都做了细致的分析与讲解,使每个一年级的科学教师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天的活动满满当当,参加的老师收获满满。活动后还需要花时间去细细回味,慢慢消化,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并付诸于自己的科学教学实践中。
TOP
19#

本学期第一次走出学校,参与了课堂研训活动。一年级的科学课对我来说比较陌生的,本学期学校没有安排任教一年级科学课,对教材和学情都不太了解,今天能够聆听观摩课和讲座,受益良多。同时也有一些思考:
1、闻老师的《在观察中比较》一课,上的很棒,唯一的感觉是材料的选择不是那么合理。学生在活动中,对恐龙的高矮排序效果很明显,没有异议;对胖瘦的选择,异议不大,老师组织讨论一下,基本意见一致;对于长短的选择,学生有比较大的争议,争议的产生源头就是对恐龙模型的选择不当,特别是三角龙和长颈龙的长度判断,模型中的长颈龙,头颈是昂起来的,有部分学生认为头颈部分可以算身体长度,因此它是最长的,有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按照模型的现有情况测量,那么长颈龙还是三角龙长。生物学家在测量动物长度是包含头颈以及尾部的长度,所以认为长颈龙身长最长的学生也不鞥算错,归根到底我觉得应该是模型材料的选择不那么合理。
2、沈老师的《起点和终点》也同样精彩,我在这一课中看到了我们现在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感觉真正的是渗透了大概念的理念,起点和终点的设定,不仅仅是我们科学课的测量,它其实是所有学科测量的基本点,包括数学、体育等。按此理解,我觉得沈老师在课堂结尾处,应该延伸到其他领域的测量,比如体育跳远的测量、身高的测量等。
TOP
20#

一年级的课,上好上出彩好有难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