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馨科学交流教师黄俊东活动记录专帖 [复制链接]

41#

回复 40楼杨秀林的帖子

共同交流
TOP
42#

回复 39楼何伟的帖子

同样同样
TOP
43#

设计理念先进,反思到位。
TOP
44#

教学后的反思很重要,反思才能进步,相信你们的课会越来越好。
TOP
45#
TOP
46#

桂馨科学交流教师黄俊东活动记录专贴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次教学反思


        我和龙云我们两位老师共同执教了递铺小学四年级的科学,有幸让递铺小学楼森海主任对我们俩指导。通过第一次试教,我修改了教案进行了第二次执教。
第二次执教后,总体上感觉比第一节课要成熟的多。具体体现在
        1、各个阶段的教学目的更清楚了。例如第一个活动,想办法制造声音。第一次执教时,是为了让学生制造声音,明白我们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来产生声音。所以学生在这个活动后,就明白了我通过哪些方法制造了声音,缺少分析我为什么要这样,使的这个活动就跟引着孩子们在玩一样,从而没有价值。第二次执教时,也是想办法让学生制造声音,但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在我们拍、敲之前物体却没有发出声音,我们拍、敲等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受到外力后产生声音,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通过这样的分析使学生明白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这样学生也明白了活动的目的,而不是纯粹让他们制造声音。还有第二个活动,认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在第一次执教时,我是让学生想办法使多个物体发出声音,并观察它们发声时的表现。在学生观察完后我又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它们发声时都在振动,因为在学生活动时指向性不明,所以学生把这个活动主要当成了我们想办法让多个物体发出声音,活动的价值也小了很多。第二次执教时,在这个活动开展前 ,我先是根据学生在第一活动开展前,做出的猜测,声音可能与物体的振动有关,让学生明确我们第二个活动就是用桌上的材料来证明这些物体发出声音时你如何向大家证明它是在振动的。这样学生也明确了活动的目的,整个活动的开展也就更有价值了。
        2、细节的处理也更到位。如学生在活动中研究钢尺发声时的现象,让学生汇报时他的方法是用手压住一头,另一头用手向下压,然后再松手,他的方法太长了,我有效的总结了给钢尺做实验这一过程可以用拨这个词来代替,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他是怎么做的,即节省了板书时间,又有效。还有学生在记载证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现象时,我让他们即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图画来描记。结果学生用图画记物体的振动现象太复杂了,我就在小组活动时指导他们可以把这些振动现象用箭头来形象描述就可以,即很好的描述了振动是 物体是做往返运动的表现,也方便了学生的记载。
        当然,本课的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楼老师点评以后,我感觉我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有: 一、我上课时语言太平淡,缺乏抑扬顿挫,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二、对学生的评价过少,缺乏激励措施。三、对实验材料在什么时间给学生出示时机选的不好。


(晚上加班修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次教案)



(修改完教案走在回住所的路上)



最后编辑13487149001 最后编辑于 2016-11-13 18:51:51
TOP
47#

黄老师辛苦了,认真执着的态度值得学习!
TOP
48#

向您学习!
TOP
49#

桂馨科学交流教师黄俊东活动记录专贴

《点亮小灯泡》第一次备课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连接简单电路。
      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的乐趣。
      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正确连接小灯泡。
四、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谈话:同学们,生活中,到了晚上,我们会打开灯来照亮,这节课,我们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这是一个小灯泡,你们能点亮小灯泡吗?(能)你认为点亮小灯泡需要什么材料?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点亮小灯泡。
      2、谈话:我们来比赛一下,看那个小组最先点亮小灯泡,当听到老师用手掌拍三下后,比赛结束。下面请大家把我们桌下袋子里的材料拿出来试一试。
      3、师引导:刚才我们看见有小组的同学已经点亮了小灯泡。我们请点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演示一下你们是怎么把小灯泡点亮的。也请还没点亮小灯泡的小组同学上来演示一下你们是怎么连的,没有把小灯泡点亮。
      4、师引导:看清了吗?
     我们请这两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把他们是怎样连接小灯泡的方法在黑板上画下来。
二、活动一:观察点亮小灯泡的材料
      1、观察小灯泡的构造
      (1)师引入:点亮的这幅图中(指着亮的)小灯泡的什么位置被连接了,没点亮的这幅图中(指着不亮的)小灯泡的这些位置被连接了吗?
      这两个位置在小灯泡中叫什么,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小灯泡。
      (2)生观察小灯泡构造。
      (3)生汇报。
      引导生说小灯泡里灯丝、玻璃泡、金属架。材料,是谁发明的。(课件屏幕板书)
      灯丝用什么固定。灯丝外面为什么用玻璃材料。金属架连在小灯泡的什么位置?
      (4)引导生观察小灯泡的内部金属架的连接点。(课件展示)
      2、观察认识电池的表面构成。
      师引入观察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电池是什么样的?谁能介绍下。生观察电池,然后汇报:(课件展示)电池有正负极。正极+,负极-。
      温馨提示:电池里的电有正负极,你估计电从电池的什么位置流出来的。
      3、认识导线构成。
      师引入观察:我们是用什么把小灯泡和电池连在一起的,导线是什么样的?
      生观察后汇报:导线里面是铜丝,外面是一层橡胶皮。
三、活动二:让小灯泡发光
      1、引导学生设计连接方法,并画在实验记录单上。
      师谈话引入,刚才我们认识电池时说了电池里的电流入了小灯泡,所以小灯泡能亮起来。那么你能想到什么样的连接方法让电流入小灯泡,从而点亮小灯泡呢?请大家试着把你的想法在实验记录单上画一下。然后动手试一试,看看你的想法对不对。
      2、生小组动手实验各种连接方法。 实验一个在纸上判定一个。(师让画法不一样的小组分别上讲台画出他们的连接方法。)
      3、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验的结果,对照黑板上的连接设计说说,哪些连接方法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四、引导学生画完整电路。同时认识短路和断路。
      谈话引入:点亮小灯泡的这些连接方法,电从电池流出来经过的路径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能上来用笔画下来。
      讲述:向这样,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来,经过小灯泡,最后又流向电池的负极这样的一个电路,我们叫做完整电路。
      向这样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向这样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来,经过小灯泡,最后没有流向电池的负极,这样的现象叫断路。
温馨提示:

PPT课件温馨提示: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会发光,电池也很快会损坏,有的家用电器短路时会烧坏,还可能会引发火灾。

安全用电:在学校和家里的电是发电厂通过导线送过来的220V的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利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上的电来实验。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第一次执教本课后,自我感觉问题挺大的。主要体现在:

1、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认识不到。(1)没有上课前以为只要给学生一根导线、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学生基本上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点亮小灯泡的。可是上课后,发现学生试了很长时间也没点亮。(2)当让学生汇报点亮或点不亮小灯泡的做法时,学生是描述他们操作的方法和实际上是不一致的。

2、教学活动的设计价值没有体现。如尝试让学生点亮小灯泡后,学生也汇报了方法。但是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点亮小灯泡的方法与点亮小灯泡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所以这个活动结束后,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活动设计不到位,从而价值体现不出来。

3、引导学生观察点亮小灯泡的材料时,很生硬的讲授这一内容。不是引导学生明白材料样构造有什么用?为认识通路时人为的设置了障碍。

TOP
50#

桂馨科学交流教师黄俊东活动记录

点亮小灯泡》二次备课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连接简单电路。

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的乐趣。

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正确连接小灯泡。

四、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1只小灯泡、1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谈话:看看黄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把电池拿在手里,然后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电池)


把小灯泡拿在手里,然后问:这是什么?(让学生回答小灯泡)


把导线拿在手里,然后问:这是什么?(学生一般会说电线,老师引导:在科学课上,我们把它叫做导线。把导线板书在黑板上)

3、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点亮小灯泡吗?

生:能。

评价引入尝试点亮小灯泡(如:你们真历害,既然大家这么自信,你们需要多少时间?)

二、活动一:尝试点亮小灯泡,观察点亮小灯泡的材料。

   (一)尝试点亮小灯泡

   1、谈话:我们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点亮小灯泡的小组要举手告诉老师。请科学组长上来领取材料,实验开始。

   2、生领材料实验。(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当出现两种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后实验可以结束了。)

   3、全班汇报:

引入汇报:时间到,老师发现已经有( )个小组点亮了小灯泡。请点亮小泡第4小组上来两个同学把你们是怎样做的展示一下。(教师在黑板上用贴图画出学生的做法)

继续引入: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点亮的?上来两个同学把你们是怎样做的展示一下。(教师在黑板上用贴图画出学生的做法)

继续引导汇报:没有点亮的小组,也请你们说说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在黑板不同位置上用贴图画出自己的做法)

   4、引导讨论:(指着图)这边是亮的,这边是不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请小组的同学在一起讨论一下。

让生汇报,评价学生。

(例1:你观察的真仔细,能从连接电池的位置发现不同。例2、你回答的声音很响亮,给其他同学作了榜样。例3:你还能从连接小灯泡的位置发现不同,比老师都观察得仔细等。)

那么点亮的有什么共同点呢?我们来看一看。

(如果有举手的请他们说一说,没有的请他们直接引导观察电池的连接有什么共同点,小灯泡的连接有什么共同点。)

师根据生的回答准确介入电池和灯泡的教学。

(二)师根据生的回答准确介入电池和灯泡的教学。

1、观察认识电池的表面构成。

师引入观察电池:点亮的电路电池两头都是连接的。我们来观察一下,电池原来有两个头,突出来的是正极,凹进去的是负极(板书电池正极“+”负极“-”)。就好像电池这个家有两扇门,一扇前门,一扇后门。所以点亮小灯泡我们必须要一头连接电池的正极,一头连接电池的负极。

2、观察小灯泡的构造

引导学生回答:(它们共同点你还有什么发现,灯泡的连接有什么共同点,灯泡好像都要一头接上面,一头接下面。)

(1)师引入:灯泡好像都要一头接上面,一头接下面。这是为什么呢?那么我们来认识一下灯泡。灯泡你觉得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2)生观察小灯泡构造。

(3)生汇报。

引导生说小灯泡里灯丝、玻璃泡、金属架。

好像金属架我们只看到一部分,那么里面、下面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想不想看。

你有什么发现。原来金属架里面一个要连底下,一个连上面,所以我们在点亮小灯泡的电路中都必须要一个连接旁边,一个要连下面这两个连接点。

通过我们刚才的研究讨论,你们觉得点亮小灯泡必须要做到什么?

三、活动二:让小灯泡发光,验证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1、引导学生设计连接方法,并画在实验记录单上。

师谈话引入:点亮小灯泡,必须要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小灯泡的旁边和底下都连接住,你还能找到几种连接方法来验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你还有哪些不一样的连接方法没有发现?同时把你的发现在实验记录单上画一下。

2、生小组动手实验各种连接方法。

3、生让找到不一样方法的上来在黑板上贴图画一下。

四、活动三:引导认识通路、断路、短路现象。

谈话引入:我们知道电是可以流动的。为了研究方便,人们通常选择从正极流向负极作为电流的流向。

边画边讲述:象这样,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来,经过小灯泡,最后又流向电池的负极这样的一个电路,我们叫做通路。

向这样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来,经过小灯泡,最后没有流向电池的负极,这样的现象叫断路。

向这样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现象。短路现象是很危险的。你用手实验会烫手的,刚才有设有同学烫着手了,我们学校里和家里的用电都是220V,如果你用手触摸,那可不是只烫手的,那是足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要用学校和家里插座上的电来实验。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相比较第一次上课,这一次有了一定的改进,首先是上课的思路很清楚了,其次上课时对各个环节的执教有了一定的预设,针对每一个环节会出现的各种状况有了应对措施,最后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价值。

   改进一、导入更简洁,一些无用的,没有价值的都去掉了,直接引导学生进行点亮小灯泡教学。

   改进二、为每组多提供一根导线,为学生点亮小灯泡降低了难度。

   改进三、针对学生汇报时,说的和做的不一样,用学生直接演示代替,教师在黑板贴图展示学生的做法。

   改进四、教学小灯泡、电池的构造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介入教学。这样即了解了电池和小灯泡的构造,也为描述电流在电动中的流动提供了基础o

最后编辑13487149001 最后编辑于 2016-11-16 00:58:2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