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读《科学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11#

 

第二章  科学的过程究竟是什么


一、过程与方法的含义


“科学作为过程”的科学教育理论,它的意义在于强调科学教育不仅仅是学知识,而是整个探究过程的参与和体验。


“科学过程”主要是指在一般的科学研究中,那种普遍使用的系统化的操作方法与步骤,是指在众多具体的科研项目中抽象出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论上的特性和规则。


二、过程与方法的教育价值


让孩子们学习科学对事实的尊重、科学对观察的依赖、科学对结论的谨慎、科学对错误的勇于修正。


1、客观精神


要回答一个问题或对一个问题做出判断,必须要有证据。


我们说“孩子们很喜欢新的教学法”,这是不是事实?不知道。而要给出孩子们怎么喜欢的行为表现,如孩子们上课的时候笑容比从前多了,发言、参与更主动了,考核的成绩也有明显上升,等等。


要掌握事实性的证据,就必须去观察或实验,而不能凭感觉。我们要培养孩子们勤于观察的习惯,而且对孩子们的观察数据的解释要认真、谨慎,杜绝脱离孩子们的数据、教师直接给出标准答案的做法。


霍桑实验


2、科学规范、规则意识的教育


要回答一个科学问题,必须要围绕着这个科学问题进行规范的观察或实验,以保证获得的事实对证明一个问题有效,只有有效的事实,才是证据。如:不可以用道听途说的东西作为证据;不能看看挂图、宣传画就得出结论。


3、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总之,通过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培养客观的态度,严谨的作风,规范的意识,从而养成做事有计划、有条理,说话有根据、有分寸的习惯。
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TOP
12#

项老师报名了,我帮你补上了会员名称!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13#

以下是引用酸牛奶在2012-7-11 23:01:00的发言:
项老师报名了,我帮你补上了会员名称!

好的,谢谢!

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TOP
14#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首先要问自己,尝试着回答,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能回答出来吗?


 


教师在活动设计上要注意明确科学问题及其相关的准备性概念的建立


 


这两个问题思考得很深入,如有实例就更好了! 

TOP
15#

期待更精彩的内容……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16#

期待。。。
TOP
17#

 

三、“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应放在最基础的“观察”环节上,即收集资料环节上,让孩子们知道获得客观事实是科学的核心,懂得什么是可靠的数据资料,怎样进行观察才能获得客观的、可靠的数据资料。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最乐于做、也最适合于他们做的是“收集资料”或“获取观察、实验数据”。


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以及对资料进行整理时,教师应该帮助孩子们注意如下几点:


1、在客观的原始记录基础上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从而有利于发现其中的规律。


2、发现矛盾数据进行判断:是观察错了,还是发现了新问题。


3、要学会尊重数据、保留原始数据、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4、根据学生的能力,注意适当引入计算机的运用,帮助学生进行概念和信息的管理。


四、几种常用的探究活动


1.观测:包括定性的文字描述和定量的描述,即测量。(P37


科学观测是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观察、测量、记录的过程。科学观测要有计划,要事先确定诸如多长时间观察并记录一次,观察什么现象或什么因素,一个因素还是两个因素,用肉眼观察还是借助一些观察仪器,记录的格式是文字的、图像的,还是数字的等等。


观测法适用于对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测量,如植物生长速度的季节变化,昆虫生命循环的变态过程,动物栖息地的季节变化等,观测法还适用于不能做实验的东西,如环境、人体,为了了解环境污染会使什么生物受到伤害,我们不能人为地进行环境污染,因而只能用观察法进行研究。


2.实验法——借助于仪器的间接的观察


活动设计的宗旨是通过对非观测变量进行有效控制,而对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观测。


3.游戏


4.分类


兰本达认为,今天为了便于适用计算机的二进制算法,二分的系统(即各级都分为两类)更具有教学上的意义,而且也比多分的方案更适合于较小年龄的学生。


分类活动的意义实际上是还是对孩子们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该鼓励孩子们自己找到每一级分类的“键”,而不总是教师给定 “键”;也可以反过来,请孩子们找出已有分类体系的“键”,前者是培养综合能力,后者是培养分析能力。


5.解决问题


国外课堂上的“决策模型”(SODA模型):一停;二选项;三决策;四行动。


编成容易记忆的顺口溜:


停下来,仔细想——弄清问题;


捕信息,学知识——考虑周到;


做决定,讲策略——权衡利弊;


定主意,见行动——不断学习。

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TOP
18#

 

五、探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活动中的学具要有严密的结构


为了学具的结构更清楚,使孩子们更容易看出其结构,学具的发放可分阶段进行。


后续学具还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问题的复杂性。


选择材料的标准:1)材料要与科学的概念体系有关。2)能够吸引和适应特定年龄和能力的孩子们,让孩子们通过适当的努力,能够最终获得发现,而不是被迷惑和打击。(3)具有较大的不同探究途径、达到开发多种相互关系的发现的潜力。(4)学具的数量和种类在孩子们的有意义的自主活动中能够既充分又必要。


2.课堂讨论的内容要反映探究的过程


教师的课堂语言:


“你们猜这(里面)是什么?”——猜想


“你怎么知道是这样?”——方法


“你为什么这么想?”——证据


“谁还有什么别的发现?”——寻找更多的证据或修正已有的解释。


在孩子们充分活动之后,将学具全部归集归放在一边,再集中精力进行讨论。


 


3.活动要有情境化的背景


情境化:让孩子们进入一个他们熟悉的经验之中。


实地观察或放录像


语言


论述科学史故事、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的故事


情境化不仅要用于开头,还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重提,使探究在对孩子们“有意义”的气氛中向前推进。

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TOP
19#

 

4.尽量少说话,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


不要用开场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


尤其在孩子们的埋头活动中,当你不能讲出有意义的话的时候或没有把握的时候,就不要讲话,让孩子们自己去做。


如果你觉得不讲话、少讲话没法上课的话,就说明你的学具没有足够强的结构。一般来讲,在活动时如果孩子们盯着你,而不是盯着学具,一是说明你的学具有问题,二是可能你的科学问题不明确。


活动的关键在于自主发现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命令”去打气,而且整个过程充满了教师的声音和问题。


教师的讲话还要注意时机。


兰本达认为教师和学生在整个科学活动的经历中,思维和行动应该比语言占优势,甚至在讨论中,教师应该少说、多看、多听、多感受。


5.要进行水到渠成的小结


自主探究不是让孩子们任意走到他们想去的地方或者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地方,探究是有目的的行动。孩子们在尝试性地对观察、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核实、解释后,而且往往在具有许多矛盾的情况下,需要有人对其进行概括和整理,这就是小结。


1)要用孩子的话进行总结,而不是教师的话。


2)要对孩子们的探究过程进行回顾与评价,要对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价,要给出建立对孩子们自己的探究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的正确答案。


3)要适当地注意将对科学性质的认识融进小结中,使孩子们得到科学态度上的熏陶。


4)小结要简短、清楚。


孩子们在科学课上的发现常常会出现老师们意想不到的矛盾的结果,矛盾的结果正是反映出孩子们的问题所在,正是进行集体讨论、增进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的良好契机。

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TOP
20#

 

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


科学假说是对观察对象的一个假定性的解释,或者说是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一个推测性的回答。而且,假说之后必定有验证的活动,通过验证才能成为科学理论。


假说的特点:


1)有一定的观察的根据。


2)有相关的实验或其他实证研究的工作紧随其后。


3)假说是有一定的理论准备的,是符合逻辑的,而不是随意的猜测。


假说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假说要有一定的根据


最有意义的假说是在孩子们充分活动、拥有自己的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如果教师的活动设计是建立在需要孩子们回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弄清他们确实有过这样的体验。


2.注意假说教学的循序渐进


第一阶段(幼儿园至低年级):应该懂得在决定做什么之前先想一想可能会发生什么。


第二阶段(大约小学中年级):当决定做什么的时候,想一想可能会发生什么,要收集什么样的证据,需要用什么设备和材料。


第三阶段(小学高年级至初中):能够自己判断从什么地方开始进行探究,并做出语言。


3.注意对研究设计和结果的反思


4.不要为假说而假说

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