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岩石与土壤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今年有幸参加了新教师比武,感谢磨课过程中各位老师的帮助。下面是我对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大家批评交流。

一、教材分析

  本课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是单元起始课,主要安排了4个活动:观察并描述岩石和土壤、交流岩石和土壤的来源地及用途、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整理我们知道的岩石和土壤的知识。其中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岩石和土壤不但是地球系统的基本要素,更是人类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资源,因为它们很好地记录了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历史,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这也为本单元后续的学习提供了认知铺垫。

教材分成本单元以岩石与土壤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初步建构岩石与土壤在特征、组成、类别等方面的科学观念,并通过探究岩石与土壤本身的价值来增强学生对岩石和土壤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二、学情分析:

  岩石和土壤随处可见,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所以学生对它们并不陌生,也知道岩石中会有动植物的痕迹,以及化石的存在,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岩石和土壤在形成过程中记录下的地球形成与演变的历史。本节课带领学生经历科学家一样去观察岩石和土壤,发现大自然留下的痕迹,分析这些信息,基于证据做出一定推理,并留下一些疑问,从而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分享 转发
TOP
2#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知道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用途广泛,认识到它们的形成过程记录了地球形成与演化的故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 通过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学习感悟学习和研究岩石和土壤的意义与价值。

3. 通过图文结合等方式记录,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特征、用途及相关的故事。

4. 在展示交流中,产生对岩石和土壤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意识到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习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岩石、土壤、观察记录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难点:能通过观察岩石和土壤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TOP
3#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李四光的故事引入:观看视频后,提问李四光家门口的这块岩石是哪儿来的?

2. 提问:你在哪里见到过岩石呢?

我们从其他地方运来岩石并进行加工做成了地板、花坛、石桥等等,岩石的作用可真多呀。

3.提问:我们看到的陆地被岩石覆盖,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没有岩石呢?

——比如我们的花坛深处,岩石被土壤覆盖了;

——比如我们的海底,蛟龙号下潜前往7000km处的海底,证实海洋的底部也被岩石和土壤覆盖)

4.小结:我们整个地球都被岩石覆盖,在他们的身上还存在着秘密,今天我们向李四光先生学习,去探究岩石和土壤的故事。


最后编辑红泥小火炉 最后编辑于 2025-04-20 16:25:03
TOP
4#

(二)探索岩石和土壤的故事

1.引入:今天我请来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其中李四光发现的冰川石,我们上虞也有,就在覆卮山上的冰川石浪。我们怎样来发现它的故事呢?

2.还有其他方法帮助我们了解岩石和土壤的故事吗?

3.在教室两边有各种岩石和土壤、卡片、视频,同学们可以先逛一逛看一看,再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去了解,在记录单上写下它的故事,并根据评价表完成自我评价,最后要把它们组成一本故事册。

注意:在教室两边进行观察,音乐响起,回到位置。

4. 教师巡视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三)交流岩石和土壤的故事

1.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台下学生补充。

明确交流过程中的要点:

木化石、弓石燕化石——曾经存在过哪些生物

菊石化石——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

魔鬼塔——岩石的形成年代

土壤剖面——土壤的形成过程

2.其实岩石和土壤还有更多的故事,在本单元后续的学习中,我们将更深入学习土壤和岩石的故事,希望我们这本故事册能不断填充新的故事,变得越来越厚。


TOP
5#

七、教学反思

优点:

1.故事册概念建构与探究伏笔铺设
  作为单元起始课,引入了"岩石与土壤故事册"作为教学载体,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岩石与土壤故事记录单,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基础认知。同时提出"故事未完待续",我们现在的故事册还并不是完整的,在本单元后续的学习中我们将不断了解有关岩石与土壤更多的故事,逐步丰满这本承载自然密码的故事集。
2.开放式探究场景创设
  在教室两侧打造"岩石土壤故事超市"探究空间,构建多维度资源矩阵:陈列形态各异的岩石标本、土壤剖面、视频资料及科普阅读卡。采用完全开放式选材机制,学生可依据个人兴趣自主择取研究对象展开深入探究,基于了解展开想象推测,写下它“告诉你的故事”。同时开展"故事讲述会"环节,鼓励学生在分享中深化认知。
3.科学家精神浸润
  以我国地质泰斗李四光先生的科研故事开篇,特意截取其"十年磨一剑"的研究历程,着重呈现观察记录、文献查证等科研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科学探究始于质疑,成于坚持"的精神内核。顺势提出"今天我们也要像李四光先生学习,探究岩石与土壤的故事"的探究号召,将科学家精神具象化为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使抽象的精神传承转化为具体的探究行动。

不足:

1.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土壤的故事没有学生记录,所以在交流故事环节,我向学生提问:没有学生记录土壤,是它没有故事想告诉我们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分享和推测。课后询问了他们不选土壤的原因,有学生就提到:土壤平时都可以见到,和其他岩石相比没有吸引力。或许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教具/资料卡片等形式增加学生对它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发言过多,导致课堂交流环节存在不足。请学生“根据故事,你推测出了什么”这个交流环节中,对每一个故事都请了较多学生发言,导致环节使用时间过多,有部分岩石的故事没有交流到。并且有部分学生的发言其实是重复的,教师应该抓住重点,及时引导重点,减少冗杂的发言。

3.时间把控不到位。课堂结尾环节提到:这本故事册是否完整时,可以让学生发言,给出完整或者不完整的理由,但是我没有灵活机动应变,感觉快到下课时间了,就急冲冲结尾了,导致下课时间提前了半分钟左右。


TOP
6#

开放的教学设计,精准的目标定位,让每个教学环节都指向核心素养的生长,相信这样的经历会对你帮助很大
TOP
7#

回复 6楼沈银彬的帖子

谢谢师父的指导与帮助,还需要多多努力💪
TOP
8#

课堂活动设计的很有亮点!“岩石土壤故事超市”的形式好新颖,学习了,感谢分享。
TOP
9#

给你点赞,总结的很好呀
TOP
10#

好精彩的设计,作为单元起始课,大大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TOP
11#

这个导入吸引人,家门口的岩石,让孩子们马上知道岩石无处不在,也为后面制作岩石标本打下基础
TOP
12#

科学家故事导入
TOP
13#

有利于传播发扬科学家精神
TOP
14#

这节课需要学生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
TOP
15#

可以优化记录单,成为作品形式
TOP
16#

在故事超市旁布置一个陈列区
TOP
17#

或者开启一场游园会,让学生能流动起来欣赏学习
TOP
18#

这样评价也可以进行组间互评了
TOP
19#

这种类型的课还是非常有难度的
TOP
20#

活动设计很精彩。
TOP
21#

资料卡、记录单等学习支架的搭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TOP
22#

故事册、超市、科学家故事,亮点多多!
TOP
23#

资料卡是不是印制成彩色的更好些
TOP
24#

这一课我也很感兴趣,因为上的不够好,所以特别关注
TOP
25#

丰富的学习内容
TOP
26#

融入科学家的故事,发扬科学家精神
TOP
27#

结合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不错的引入
TOP
28#

岩石和土壤的故事孩子们是非常有研究兴致的
TOP
29#

开放式自主学习的方式值得借鉴。
TOP
30#

通过资料让学生学习到了科学家的精神。挺好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