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流言榜发布 [复制链接]

391#

流言:足贴能够吸附体内毒素 具有排毒功效

流言内容:足贴能够将人身体细胞内滞留的毒素吸附出来,有效祛除身体毒素和湿气。贴过足贴后,足贴会变黑,脚底出现的黑乎乎的物质就是吸附出来的“毒素”。足贴还能在短时间内消除皮肤色斑、痤疮,改善便秘,消除口臭、足臭。此外,足贴还有降低血压、血脂、血糖,提高皮肤光泽度,改善睡眠,延缓衰老等功效。

真相:其实这是商家的障眼法,只要往足贴上滴几滴水,足贴就会变黑。因此,足贴变黑并不是排毒,而是汗湿了。人体排出“废弃物”主要是通过粪便、尿液、呼吸、汗液、毛发等途径,脚底板并不是主要途径。

本段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时岩进行科学性把关。

TOP
392#

流言:咖啡致癌

流言内容:文章《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全球媒体刷屏!每天喝进嘴里的东西竟然致癌》再次在网上流传,文章称咖啡内含强烈致癌物丙烯酰胺。

真相:食物在高温加热时会产生微量丙烯酰胺,它被认为对实验动物具有潜在致癌性。但中国人摄入的丙烯酰胺有近一半来自炒菜,咖啡并不是主要来源。同时,在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喝咖啡会增加人类患癌症的风险。2017年,国际癌症研究基金会(WRCF)发布的报告也指出,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喝咖啡会使人致癌。同时,有部分证据表明,咖啡能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例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肝癌。

TOP
393#

流言:房间放洋葱可防流感

流言内容:有一则故事称,在历史上某次流感疫情发作时,有一位医生到各地农场去探视,他发现众多农民及家庭难逃流感之袭,而有一户人家却出奇健康,原因是他们在家中每个房间内都放着一个没有剥皮的洋葱,有说法称这是因为洋葱吸收了病菌,因此使家人得以健康。另有说法表示,把洋葱的两头切掉,插在叉子上,然后把叉子放在花瓶里,晚上放在病患身旁,第二天洋葱变黑了就是洋葱吸收、杀死流感病毒的表现。

真相:洋葱中含有有机硫化物(辛辣味的来源),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流感是病毒感染造成的,洋葱对病毒是没有抑制作用的。流感是经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但是免疫力正常的人群大多可以在3~5天自愈。如果较重的病人可能会合并细菌、肺炎支原体、军团菌感染,需要及时就医。

TOP
394#

流言:接触超市小票会致癌

流言内容:水杯、购物小票中双酚A严重超标,这种物质有极大的致癌风险。建议大家接触购物小票以后应注意洗手,且尽量不要长时间接触,尤其是手上出汗或有油的时候。

真相:虽然购物小票上有双酚A,但每克小票中的双酚A含量仅为0.0139克,通过触摸进入人体的量就更少了。以收银员为例,每天接触小票10小时,双酚A的摄入量也比安全剂量低42倍。因此,消费者一天接触几张购物小票,致癌概率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TOP
395#

流言:科学家研发白菜价“神药” 可延长寿命至150岁

流言内容:朋友圈中广泛转发的一篇文章——《重大!UNSW华裔研发神药:5年内人类寿命将延长至150岁!白菜价,人人可买》称,目前已研制出了能够延长人类寿命至150岁的“神药”,为了增加其说服力,文章还附上了原始英文媒体报道的截图。

真相:2017年,David Sinclair和他的导师Leonard Guarente分别在Science和CELL杂志发表了论文,介绍了对6月大的年轻小鼠和22个月大的老年鼠分别进行腹腔注射溶剂和NAD的前体物质NMN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NMN在一定程度起到了逆转生理老化、维持年轻体力的效果。

虽然动物试验的结果很鼓舞人,但样本数量过少,如果要证实同样的效果能在人体复现,需要再做人体试验,现在就吹嘘其为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过于夸张、离谱。

TOP
396#

流言:常吃米饭会诱发糖尿病

流言内容:网上有传言称,某项研究显示,中国人和日本人每天吃3份以上白米饭,其中,吃白米饭多的人其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55%;而美国人每周只吃1~2份白米饭,糖尿病发生风险只增加12%。因而得出常吃白米饭是糖尿病的诱因。

真相:在中国,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爱吃面,但是对比整个糖尿病患病率的情况,北方人要明显高于南方人;在日本,最近这些年与三四十年前相比,其大米的人均销售量从120千克/年下降到大概60千克/年,但是日本的糖尿病患病率却是明显增加的。糖尿病是一个多因素引发的疾病,它和遗传还有生活方式都有关。

TOP
397#

流言:牛奶致癌

流言内容:“喝牛奶反而缺钙”“奶品中含化学物质”“违抗自然遭天谴”等声音在网上流传,还有说法称牛奶会使人性早熟、笨脑、缩短生命、激发癌细胞,十分危害健康。该谣言还列举了众多文献依据,如坎贝尔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来增加可信度。

真相: “牛奶致癌”是公众对一项实验研究的错误解读。该研究中,大鼠需要摄入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诱发癌症,同时比较吃酪蛋白(来自牛奶)饲料和大豆蛋白饲料的大鼠发生肝癌的情况,结果吃酪蛋白的大鼠患癌更多。实际上,如果没有黄曲霉毒素诱发癌症,两组大鼠都不会得肝癌,而且该研究的结论也不能直接外推到人。有关牛奶与癌症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据也说明,当前膳食指南推荐的牛奶摄入量(约每天一杯)并不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TOP
398#

流言:食盐中含亚铁氰化钾 不可食用

流言内容:一篇网传文章《盐里面加了亚铁氰化钾》称,一位教授发现自己转氨酶升高,总胆红素升高,肌酐升高,他排查所吃的食品后认为“罪魁祸首”是盐里面的抗结剂——亚铁氰化钾。因此得出结论,中国国内的食盐里面含亚铁氰化钾,该物质有毒不可食用。

真相:亚铁氰化钾,别名黄血盐钾、黄血盐,是一种浅黄色单斜体结晶或粉末,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亚铁氰化钾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想要分解亚铁氰化钾,需要在400摄氏度下完成。人们平时在家做饭,温度达到200摄氏度时,菜就已经烧焦了。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日常吃盐的安全性。

此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专家委员会的评估数据,成年人每天至少摄入1.5毫克亚铁氰化钾才会损害健康。按照我国国家标准规定,食盐中的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的含量每公斤不得超过10毫克。按照这个标准来推算,每天要吃150克的食盐,亚铁氰化钾的摄入量才会超过1.5毫克,而正常人一天吃的食盐达到20克就非常咸了,所以正常食用食盐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TOP
399#

流言:大蒜炝锅会致癌

流言内容:网上热传大蒜炝锅会把“好蒜”变成“毒蒜”,在用高火炝锅时,大蒜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丙烯酰胺,这是一种致癌物质,因此得出结论大蒜炝锅会致癌。

真相:大蒜炝锅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酰胺,其实是食物发生“美拉德反应”的副产物。美拉德反应在食物加热处理中普遍存在,因此丙烯酰胺在炒菜、焙烤食品、烧烤食品中也都存在。但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及香港食环署的科学意见,当前国人饮食中的丙烯酰胺尚不足以危害健康。当然,从膳食营养与健康的角度考虑,多蒸煮、少煎炸烧烤是更好的烹饪方式。

TOP
400#

2019年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
TOP
401#

1.流言:5G基站辐射对人体会产生很大影响

  流言内容:一位互联网知名人士宣称,5G基站密度极其高,因为是毫米波,振动频率高,可能会对水分子和氧分子的一些震荡频率产生共振。他根据自己的物理知识判断,5G基站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

  真相:首先,辐射是一种能量传递方式。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自然界电闪雷鸣、太阳黑子活动等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并伴随着生命产生和演化的整个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无线电台、微波炉、电磁炉、电脑、电视机和吹风机等都是电磁波的发射源,可以说电场辐射已经是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其次,手机、基站的电磁辐射能量较小,不能使得DNA链断裂,属于非电离辐射,与X光、核辐射等电离辐射完全不同,它主要是热效应。而且,现代无线通信技术都采用了上下行的功率智能控制技术,所以通信基站数量越多,手机通话效果就越好,而手机和基站的电磁辐射反而会越小。最后,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需要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运营商考虑到不同制式无线通信信号的叠加,工程施工会控制在8微瓦/平方厘米以内。实际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都会比安全限值要低很多。

TOP
402#

2.流言:中国高铁辐射严重,“坐高铁=照X光”

  流言内容:国产高铁从诞生起就存在严重的辐射问题,坐高铁等同于照X光,对人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坏女性生殖系统。

  真相:我国高速铁路上运行的列车,使用的电力一般为2.5万伏特、50赫兹交流电。高铁的高压电力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属于“极低频电磁辐射”。能量较小,不会使DNA链断裂,属于非电离辐射,完全不同于医院里X光的电离辐射。所以“坐高铁=照X光”的说法纯属误导。有电的地方就有辐射,普通火车、地铁都有辐射,手机、剃须刀有辐射,太阳光也有辐射。只要辐射在一个安全值内,就不会对人产生影响。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规定,高铁产生的磁场辐射的安全标准为100微特斯拉(磁感应强度单位)以下,电场辐射的安全标准为5千伏/米以下。北京铁路局专业人士曾专门对高铁车厢中的电场辐射进行测量并公开测量数据,不同车型的一等车厢、二等车厢、车厢连接处、驾驶室等位置,电场辐射值分布在0.011—0.021千伏/米范围内。比对这些数据不难发现,中国高铁的电磁辐射量要远远低于国际标准,根本不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TOP
403#

3.流言:长期服用降压药致死

  流言内容:一半以上高血压患者死于肾衰竭、心衰竭,这与长期服用降压西药关系重大。西药会让患者产生强烈的药物依赖性,药物“毒性”则会摧残心、脑、肾,还会带来头晕、恶心、心慌、哮喘、水肿等副作用。

  真相: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导致身体靶器官的损伤或衰竭,如心衰、肾衰、心梗、脑梗等,最终造成患者死亡。服用降压药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靶器官的损害,所以并不会造成患者的死亡。其次,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目前有少部分降压药确实会引起小部分人身体不适,如头晕、恶心、局部水肿等,但通过对药物的调整,基本可以解决上述副作用的出现。此外经科学证实,降压药基本没有成瘾性,不会让患者产生强烈的药物依赖。

TOP
404#

4.流言:电子烟无毒无害,是戒烟的利器

  流言内容:电子烟可以替代传统卷烟,其产品“健康无公害”,具有“无二手烟”“杜绝焦油等致癌物”“帮助戒烟”等效果,值得推广。

  真相:虽然电子烟不含焦油,相对传统卷烟危害小一些,但电子烟中含有对健康有害的尼古丁。另外,导致烟瘾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电子烟中的尼古丁也一样会让人上瘾,有些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甚至超过传统卷烟,所以抽电子烟并不能帮助吸烟者有效戒烟。

TOP
405#

 5.流言:饥饿能够“饿死”肿瘤,延缓衰老

  流言内容:有流言称人体细胞在饥饿的时候,能把自己体内的无用或有害物质自行吃掉,以提供自己生存需要的能量,所以吃素或少吃饭可以激活“细胞自噬”,起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等作用。

  真相:通过少吃、吃素降低得癌的几率,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研究发现,营养不良的人肿瘤发生率更高,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几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良性疾病,如果肿瘤患者患有合并营养不良症,会导致免疫力进一步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另外,“细胞饥饿”并不等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饥饿,断食、辟谷也不等于医学研究中的自噬,现阶段的自噬研究离临床应用还相当遥远,自噬与抗肿瘤、衰老的关系也尚不明确。轻断食、生酮饮食、无麸质饮食这些近年来很火的饮食概念,原本在医学上都是针对特定人群(肥胖、小儿癫痫、明确的麸质过敏等)的治疗方式,实施前后都需要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保证患者安全。

TOP
406#

6.流言:孕妇不可接种流感疫苗

  流言内容:孕妇接种流感疫苗,会使孕妇感染流感病毒,加重妊娠反应,还会影响胎儿健康,甚至是导致胎儿的畸形。

  真相:冬春季节流感高发,一些体虚、体弱的人群尤其容易被流感病毒所侵袭,而接种流感疫苗则是抵抗、预防流感的有效途径。相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孕期女性的抵抗力稍弱,较容易被流感病毒攻击。大量研究表明,在流感大流行期间,孕妇因流感感染而住院、入住ICU和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还显示,孕妇患流感可对胎儿和新生儿产生影响,出现死产、婴儿早产和出生低体重等情况,所以孕妇接种流感疫苗有其必要性,并且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

  孕妇在接种疫苗时应注意,孕期接种灭活疫苗是可以的,但应禁止接种非灭活疫苗。非灭活疫苗是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的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这类疫苗有潜在的感染胎儿的风险。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对鸡蛋或对疫苗中任一成分过敏者不宜接种流感疫苗;患伴有或不伴有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议在症状消退后再接种;曾经患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孕妇,应先咨询医生再决定是否接种。

TOP
407#

7.流言:抑郁症不是病,就是太矫情

  流言内容:据媒体报道,一名20岁女孩不堪抑郁症折磨,发微博表示“我生了一场很久的病,这是最后一次自杀”。很多人都认为抑郁症就是太矫情,是一时想不开,或是由于意志不够坚强所导致的。

  真相:抑郁症是一种当今社会上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典型症状是持续性的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以及失眠等,严重的可能导致自杀。抑郁情绪会让患者在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自己无法通过意志力控制痛苦。

  因此,我们不应该指责或者质疑抑郁症患者,应当加大力度传播抑郁症及其治疗方法,正确看待抑郁症,关心抑郁症患者群体。

TOP
408#

8.流言:低盐饮食不健康

  流言内容:胃酸是以盐作为原料产生的,盐能促进消化,低盐会使消化出现问题。同时低盐饮食可能导致麸质过敏。另外国外有人因为低盐饮食,在极端高温天气里中暑而死。

  真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它调节人体内水分均衡的分布,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还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人体内不能没有盐,但少量盐就能满足机体的需求,而且生活中的“隐形盐”无处不在,如牛奶、肉、饼干、面包、挂面等钠含量都不低。因此即便是口味较清淡的人也有钠摄入超标的可能性,即使不吃盐但是其他含有氯元素的食物摄入后还是会产生胃酸。一般成人每天摄入3克食盐就可以维持生理基本需要,过量摄入食盐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如引发高血压、骨质疏松甚至胃癌等疾病。目前成年人每天盐的推荐摄入量约为5至6克,而实际研究表明,我国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达到了9至10克,远超健康标准,因此控盐、减盐才是正确做法。

  另外,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比如因为气候炎热或剧烈运动而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盐分大量流失的时候,才需要大量补充盐分。如今我国大部分居民日常运动较少,夏天吹空调保持凉爽,导致排汗较少,所以绝大部分人不需要大量补充盐分。低盐饮食与麸质过敏并无关系,麸质过敏是谷物蛋白诱发的。

TOP
409#

9.流言:近视能治愈

  流言内容:只要用对方法,近视在一定期限内是可以治愈的。如针灸治疗近视效果就非常好,近视度数在八百度以下、年龄在六十岁以下的近视眼患者,都能被治愈,且治愈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一至三个月内视力可以恢复到正常视力1.0以上,不复发。它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相关神经,使视力自我调节功能得以恢复正常。一般来说治愈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年龄越小、病程越短疗效越显著。

  真相: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除了因睫状肌痉挛所致的“假性近视”外,近视是不可逆的,严重情况甚至会导致失明。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办法能使其恢复。也就是说,近视只能被“矫正”,不可“治愈”。目前,近视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药物、光学眼镜、角膜塑形镜、手术治疗等,基本原理均为改变光线折射路径或者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但不能逆转已经发生的近视眼结构改变。所以,近视后唯一能做的就是延缓度数加深的速度。2019年3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明确表示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近视治愈”等带有误导性的表述。

TOP
410#

 10.流言:液化气钢瓶着火一定要先灭火再关阀门

  流言内容:一个关于燃气着火后是先灭火还是先关阀的消防培训视频,在网上“火”了起来。“业内人士”的培训视频声称,液化气钢瓶起火后先灭火再关阀门。

  真相:燃气瓶起火时先关阀会导致燃气瓶爆炸,这一说法缺乏消防常识。首先,关阀不可能产生负压。燃气瓶里充装的一般是液化石油气,家用液化气钢瓶正常使用时,其压力远远高于大气压,阀门一关,瓶内的压力不会降低形成“回火”。其次,液化气钢瓶的阀门关后,在某些情况下,火焰会沿软管向回燃烧,烧到关闭的阀门处,管内可燃物燃烧完毕,燃烧也停止了,回火不可能把火带到燃气瓶里。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液化气钢瓶横向倒地燃烧,钢瓶容易被火焰加热,到达一定温度后,瓶内的液化气受热膨胀,瓶体容易发生物理爆炸。因此,燃气瓶严禁卧放。

TOP
411#

2024 年 12 月科学领域流言榜
TOP
412#

1.孩子只要没发热就说明不是肺炎?


流言:
秋冬季节,孩子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孩子没有发热就说明病情不严重,没有变成肺炎。


真相: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对孩子来说,发热确实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之一,但不能因为孩子没有发热就认为一定不是肺炎。对于较小的孩子来说,体温的高低和是否得肺炎并不一定直接相关,病原体的种类、孩子的身体状况、用药种类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都可能导致孩子虽然已经患上肺炎,却仍然只有低热或不发热。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孩子的体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关注孩子是否出现呼吸方面的异常,如数呼吸次数,是否出现三凹征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处向内凹陷等症状,以及是否同时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问题。如怀疑孩子可能患有肺炎,建议带孩子及时去医院就医。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TOP
413#

2.维生素片可以随便吃,没有副作用?



流言:维生素片就跟日常吃糖果似的可以随便吃,缺不缺营养都能补,还能预防各种病,多吃总没坏处。


真相: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不能一概而论。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B 群和维生素 C)在体内容易通过尿液排出,因此安全性相对高一些,但一次性过量摄入仍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刺激胃肠,引发皮肤过敏症状。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A)会在体内脂肪组织或肝脏中积累,过量摄入可能导致无法完全排出,长期积累可能引发健康问题。因此,维生素片的服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应随意大剂量长期服用。


来源:腾讯较真

TOP
414#

3.吃未焯水菠菜会肾衰竭?



流言:菠菜中的草酸会导致严重健康问题,甚至出现了“61 岁男子吃未焯水菠菜后肾衰竭”的案例。


真相:这种说法夸大了风险,健康的普通人吃菠菜不用担心。菠菜富含草酸,过量摄入且伴随饮水不足或钙摄入不足时,可能增加草酸钙结石(如肾结石)的风险,但这一过程较为缓慢,并不可能立刻引发肾衰竭。


“61 岁男子吃未焯水菠菜后肾衰竭”案例中,男子的肾衰竭主要因其本身患有慢性肾病,而非单纯食用未焯水菠菜所致。降低草酸含量并不难,它易溶于水,焯水能去除大部分草酸,因此建议在烹饪菠菜前进行这一步骤,特别是对于有肾脏疾病的人群来说更为重要。


总的来说,健康的普通人吃点未焯水菠菜不会直接导致肾衰竭,但对于已有肾脏疾病患者则需谨慎。面对类似信息时,公众应全面了解事实背景,避免被误导。


来源:科学辟谣

TOP
415#

4.站立办公比久坐办公更加健康?



流言:久坐办公确实伤身,但只要改成站立办公就能抵消伤害。


真相:这种说法过于绝对,而且搞错了重点。虽然站立办公确实能稍微提高能量消耗,改善某些代谢指标如血压、胰岛素敏感性和甘油三酯水平,但这些改善不足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表明,无论是久坐还是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都会增加体位性循环疾病的风险,如静脉曲张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


健康办公的关键在于采用交替坐立的工作模式,定期变换姿势,并结合简单的活动如伸展和短暂步行,以减轻单一姿势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用可调节高度的办公桌,确保站立时正确姿势,以及穿着舒适的鞋子,都是维持工作健康的有效策略。


综上所述,单纯依赖站立办公来抵消久坐的危害并不可取,合理调整工作方式和环境才是长久之计。


来源:科学辟谣

TOP
416#

5.老年人要多喝汤,因为营养都在汤里面




流言:食材的精华都在汤里,老人多喝汤营养就有了保障,比吃肉吃菜都管用。


真相: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老年人因味蕾萎缩和食欲下降,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喝汤,尤其是肉汤、鸡汤、鸭汤、排骨汤和海鲜汤等,因为这些汤品中的食物氨基酸和少量脂肪酸能带来鲜美的口味,促进食欲。但实际上,90%以上的蛋白质都在食材中,单纯靠喝汤来补充蛋白质和钙质是不够的,这可能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


因此,建议老年人在喝汤的同时,也要吃肉(菜)等食材以满足蛋白质的需求。此外,老年人的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包括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钙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而不应该只依赖喝汤来获得营养。


来源:腾讯较真

TOP
417#

6.上了年纪,应该少喝水?



流言:老年人肾功能下降,过多饮水会加重身体负担,甚至引发水中毒,因此老年人应减少饮水。


真相: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老年人更需注意合理补充水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对缺水的感知能力减弱,容易不知不觉中处于脱水状态。饮水不足会对老年人造成多种危害,包括皮肤变差、泌尿系统疾病风险增加、便秘加重以及认知能力降低等。


对于没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肝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特殊情况的老人来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非常重要的。适量饮水不仅不会危害肾脏健康或增加身体负担,反而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老年人每日饮水量达到 1500 至 1700 毫升,首选白开水,也可选择淡茶水或柠檬水。


来源:科学辟谣

TOP
418#

2019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发布


吃素益智?喝荷叶茶减肥?错误的“养生”建议,不仅无益,还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1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上,还发布了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看看这些流言,你的餐桌安全守住了吗?
TOP
419#

流言1

喝“千滚水”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科学真相 反复煮沸的饮用水中亚硝酸盐含量会有所增加,但在人体正常饮水量下,不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TOP
420#

流言2

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能预防流感


科学真相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广泛存在于新鲜蔬果中,有实验发现其具有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但临床疗效尚未能肯定,其可预防流感没有科学依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