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考1:这节课教材的主体活动是通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这节课探究香的燃烧具有等时性的方式,为后面不同计时的学习做准备。因此,学生在关注古代有各种不同的计时工具或方法之外,还要对计时的原理有初步认识,能够想到方法证明香等燃烧的变化是否均匀。
教学思考2:燃香作为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学生是否在学完之后清楚怎么使用燃香计时?课堂重点探究线香的燃烧规律,发现燃香燃烧是匀速的,但是缺少利用这个规律,我们怎么使用燃香计时,甚至计量不同的时间,学生对此的思考是缺少的。因此缺少学以致用,学生的发展停留于理解概念层面。
教学过程:1.聚焦①感受计时的重要性:请学生说一说如果没有计时器,对生活的影响,出示现在各种各样的计时工具,感受生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说一说古人的计时方法,教师出示古人的一种计时工具——燃香。
②聚焦用香来计时:学生凭借已有经验,说一说燃香是怎么计时的,揭示今天的任务——用香来计时。学生说到了需要知道一炷香烧完的时间,才能用香计时。
③暴露学生原有认知:教师顺势呈现这支香燃烧完的时长和长度(24厘米,60分钟),学生思考基于已有信息,思考如何利用这支香计时60分钟、30分钟和15分钟。学生说60分钟烧24厘米,30分钟烧12厘米,15分钟烧6厘米,发现学生前概念里认为香的燃烧是匀速的。大家都认同。
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表达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推理,学生说香前后燃烧的速度是差不多的(视频中整支香的完整燃烧给了一定证据,学生观察到前后是差不多的。)
2.探究①顺着学生的推理,肯定学生猜测的合理性,提出探究需求,通过实验验证香在燃烧时是均匀的。
②学生先思考实验方法,学生说到可以通过燃烧相同的距离,比较他们的燃烧时间。其他学生补充想法。当学生没有想法时,教师提供材料请学生思考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
提供问题,引导学生的设计更加完善:
比如燃烧的第一段从哪里开始?
如何持续测量每一段燃烧的时间?
在问题研讨之后,方案逐渐明晰。
教师补充学生容易忽略但没有经验支撑他们思考的注意点:
以黑色部分最低处为燃烧结束标准;套上防风罩防风;倒插燃香,熄灭
③学生实验,测量连续4段所用时间。计算每段的时间。
3.研讨①根据数据,分析香的燃烧速度是否均匀。发现通过数据,同种香,燃烧0.5厘米大约需要1分10秒。
②分析数据上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比如标刻度的位置等。
③教师呈现另一种研究方法:相同时间(1分钟),比燃烧的距离。发现也是基本均匀的,燃烧1分钟大约燃烧0.4厘米。
4.应用①通过研究发现香的燃烧基本是均匀的,肯定学生之前对燃香燃烧60分钟、30分钟、15分钟的猜测。
②教师出示一种新的香,请学生设计能计时10分钟,并且时间到了会提醒的燃香钟。学生设计思路比较明确,学生说先要知道1分钟燃烧了多少厘米,再乘以10分钟。
在这里,组织学生比较在获取的信息中,为什么知道1分钟燃烧多少长度,比1厘米燃烧多少时间,要更好。学生会说这样计算更加方便。
③教师提供燃香和实践单,学生进行课后进一步探究和“火闹钟”的设计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