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柯桥田老师《影子的秘密》
1.一“境”到底:孙悟空金箍棒变化作为情境贯穿至课堂始终。
2.3D打印材料结实又形象,龙王、妖精、金箍棒这些剧本中的要素都是用3D打印的,学生拿在手上不容易坏。
3.五色手电筒,五色影子区,突破了改变角度影子长短方向改变的难点。
4.课堂落实了评价,三种颜色的评价贴纸每组一盒,老师奖励他的时候自己拿一个就行。
A:田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孙悟空金箍棒的故事来引入“影子的秘密”这一课。影子戏中通过讲述金箍棒影子能够变化大小、长短、形状的神奇特性,田老师生动地展示了影子的变化规律,使得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直观而有趣。这种教学方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影子的形成原理。此外,田老师还引导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演示交流,一起学习实验方法,活动中亲自观察和探究影子的变化,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富有创意,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B: 三年级渗透渗透控制变量,对于三年级太有挑战。
田老师采用了贴纸记录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改变影子大小的方法,并通过贴图发现影子变大有两种方法,手电筒不动金箍棒动,金箍棒不动,手电筒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方法的共同点,在渗透控制变量的同时,找到影子变大变小的秘密在于光源和遮挡物的距离。
贴纸记录的优点有三:1.提供支架,降低学习难度,2.体现控制变量意识,做好简单渗透,3.找到了影子变化秘密。
C:用三种奖卡奖励学生倾听、表达、实践,既有老师的评价,又有学生的自评,教学评一体设计。用充满童趣的动画片导入,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极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动先演示后分组合作,由帮扶到放手,学习过程有进阶。记录表很有特点,通过贴的方式代替画,不仅方便研讨,而且节省绘制的时间,简单高效。强调小组的分红,用科学语言模板引导学生科学汇报,使得思维更有条理性。学习后及时应用。由单个变化到多方面的变化,任务在逐层深入,思维在逐步深化。
D:田老师无论是个人魅力还是课堂设计,都很吸引人,无论是听课老师还是参与的学生都有深度沉浸式体验的美好感受。提出个人比较不成熟的小建议~
一、评价方面:尝试教学评一体,过程性评价贯穿始终。三张不同颜色与三个不同维度的重要素养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比如汇报时共同演示和汇报,让其他倾听的学生关注汇报者的配合默契度。遗憾的是,最终还是老师的评价说了算,“他们配合得很好”,可以让孩子们评一评,实现多主体评价。
二、创意方面:全程境脉,剧本有创意、富童趣。特别是第一幕的白骨精。要是第二幕结局改成:金箍棒变成了一根绣花针,钻进了孙悟空的耳朵🦻里,可能会更有趣。
三、思维方面:扶放结合,思维可视化。利用细致入微的多种可视化工具,无论是降低难度的粘贴式记录单设计,用颜色来一一对应影子与光源;还是板书上可粘贴式“金箍棒”的演示运用;还有汇报语言支架的穿插讲解;直观地合力解决了本节课交流研讨难呈现的痛点。
四、生活链接方面:可能由于此情境太特殊,所以仅有一处将影子的秘密和生活联系(你还从生活中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吗),建议能不能再多一些。
五、环节整合方面:先扶两次再放一次,很精彩。如果先大活动剧本演绎,在演绎中用剧本演绎的现象来解释影子的秘密;不知可不可行。
六、设计背景方面:偏“独立”。属于《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前一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后的自然延续,为接下来在太阳系领悟宇宙空间维度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形成的阴晴圆缺打基础,是宇宙领域的内容,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可能从单元总体定位方面,过于“独立”了,建议能不能适当建立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