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3学年共同体李尔敏专帖(三、五年级) [复制链接]

121#

回复 86楼李尔敏的帖子

沉的材料做成浮的,各显神通,玩中学,做中学
TOP
122#

回复 101楼李尔敏的帖子

再生纸做的很成功,体验成果的快乐
TOP
123#
TOP
124#
TOP
125#

回复 123楼李尔敏的帖子

孩子给蚕宝宝结茧做的屋子真不错,动过脑筋的。
TOP
126#

成果出来了,孩子们满满的成就感。
TOP
127#

给锅里的水加热,让学生预判热在水中传递的情况,学生这样猜测,其实是基于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来猜测的。我用高锰酸钾做实验,在试管中的热传递用手机投屏出来,效果有但是整个过程太快了学生可能看不清。


用烧杯加热水,由于石棉网有使烧杯均匀受热的作用,所以有些高锰酸钾直接往旁边散开,效果也不是很好,还是视频中的效果好。

最后编辑李尔敏 最后编辑于 2024-05-15 09:00:14
TOP
128#

回复 127楼李尔敏的帖子

用高锰酸钾来做这个实验,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高锰酸钾的量不能太多,米粒一样的一颗就可以。
TOP
129#

2024.5.16温州的《观察土壤》
1.渗透了核心概念——土壤组成了一个系统
2.新颖的分区记录单——观察区,讨论区,核对区
3.学生记录写在塑封纸上,每组都贴上黑板



最后编辑李尔敏 最后编辑于 2024-05-18 16:59:53
TOP
130#

5.17宁波的《风的作用》1.弃用磨砂纸,自制教具更加贴近真实模拟。
2.模拟实验太短,增加教师课外模拟1个小时后的情况,说明大自然的岩石在风几万年甚至几千万的作用下,确实可能形成更加深的条痕。
3.通过模拟实验顺势引导出由风的作用可能形成的几种几种地形地貌,可惜学生很难说出“沙滩”。
4.结合实际,补充全国风力图,证明魔鬼城确实风力很大,周围也有沙漠。

李老师以魔鬼城风蚀蘑菇形成原因这一真实探究情境引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带领学生科学模型思维的建构中,用精练的提问语言、入微的实验指导,让学生建立合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让这个短时间难以产生结果的实验,通过材料的选择、改进,在课堂上呈现出更好、更明显的现象。又通过让学生长时间视频观察、推测,最后又回到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解释成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学生通过充分深入的体验,科学思维的碰撞,对风的侵蚀、搬运、堆积一定有了更深层的认知,科学素养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李老师所展现的耐心和细致令人印象深刻。
在指导孩子们再造“风的作用”的模拟环境时,李老师循循善诱,她注重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和探索,让他们在不断的思维碰撞过程中逐渐发现模拟实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在实验交流环节,李老师更是展现出了极高的耐心。她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针对孩子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和指导。她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实验结果,更注重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方法论。
最后,在引导孩子们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李老师再次展现了她的耐心和细致。她通过提问、讨论和总结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帮助他们形成清晰、准确的科学结论。同时,她还引导孩子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和课前导入相呼应,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耐心和细致不仅让孩子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这些旁观者深感敬佩。她的教学方法和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相信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462718039474126219.jpg (, 下载次数:0)

(2024/5/18 17:11:41 上传)

462718039474126219.jpg

最后编辑李尔敏 最后编辑于 2024-05-18 17:11:41
TOP
131#

5.17柯桥田老师《影子的秘密》
1.一“境”到底:孙悟空金箍棒变化作为情境贯穿至课堂始终。
2.3D打印材料结实又形象,龙王、妖精、金箍棒这些剧本中的要素都是用3D打印的,学生拿在手上不容易坏。
3.五色手电筒,五色影子区,突破了改变角度影子长短方向改变的难点。
4.课堂落实了评价,三种颜色的评价贴纸每组一盒,老师奖励他的时候自己拿一个就行。

A:田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孙悟空金箍棒的故事来引入“影子的秘密”这一课。影子戏中通过讲述金箍棒影子能够变化大小、长短、形状的神奇特性,田老师生动地展示了影子的变化规律,使得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直观而有趣。这种教学方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影子的形成原理。此外,田老师还引导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演示交流,一起学习实验方法,活动中亲自观察和探究影子的变化,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富有创意,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B: 三年级渗透渗透控制变量,对于三年级太有挑战。
田老师采用了贴纸记录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改变影子大小的方法,并通过贴图发现影子变大有两种方法,手电筒不动金箍棒动,金箍棒不动,手电筒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方法的共同点,在渗透控制变量的同时,找到影子变大变小的秘密在于光源和遮挡物的距离。
贴纸记录的优点有三:1.提供支架,降低学习难度,2.体现控制变量意识,做好简单渗透,3.找到了影子变化秘密。


C:用三种奖卡奖励学生倾听、表达、实践,既有老师的评价,又有学生的自评,教学评一体设计。用充满童趣的动画片导入,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极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动先演示后分组合作,由帮扶到放手,学习过程有进阶。记录表很有特点,通过贴的方式代替画,不仅方便研讨,而且节省绘制的时间,简单高效。强调小组的分红,用科学语言模板引导学生科学汇报,使得思维更有条理性。学习后及时应用。由单个变化到多方面的变化,任务在逐层深入,思维在逐步深化。

D:田老师无论是个人魅力还是课堂设计,都很吸引人,无论是听课老师还是参与的学生都有深度沉浸式体验的美好感受。提出个人比较不成熟的小建议~
一、评价方面:尝试教学评一体,过程性评价贯穿始终。三张不同颜色与三个不同维度的重要素养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比如汇报时共同演示和汇报,让其他倾听的学生关注汇报者的配合默契度。遗憾的是,最终还是老师的评价说了算,“他们配合得很好”,可以让孩子们评一评,实现多主体评价。
二、创意方面:全程境脉,剧本有创意、富童趣。特别是第一幕的白骨精。要是第二幕结局改成:金箍棒变成了一根绣花针,钻进了孙悟空的耳朵🦻里,可能会更有趣。
三、思维方面:扶放结合,思维可视化。利用细致入微的多种可视化工具,无论是降低难度的粘贴式记录单设计,用颜色来一一对应影子与光源;还是板书上可粘贴式“金箍棒”的演示运用;还有汇报语言支架的穿插讲解;直观地合力解决了本节课交流研讨难呈现的痛点。
四、生活链接方面:可能由于此情境太特殊,所以仅有一处将影子的秘密和生活联系(你还从生活中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吗),建议能不能再多一些。
五、环节整合方面:先扶两次再放一次,很精彩。如果先大活动剧本演绎,在演绎中用剧本演绎的现象来解释影子的秘密;不知可不可行。
六、设计背景方面:偏“独立”。属于《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前一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后的自然延续,为接下来在太阳系领悟宇宙空间维度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形成的阴晴圆缺打基础,是宇宙领域的内容,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可能从单元总体定位方面,过于“独立”了,建议能不能适当建立些联系。




最后编辑李尔敏 最后编辑于 2024-05-18 17:32:21
TOP
132#

嘉兴平湖冯老师《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生生互评能力,实证能力的好课例。
2.去除了“白糖燃烧”这个内容的教学,着力在“发现”,而不是“新物质”。
像侦探一样的步步探案,排除最初大家一致认同的“猜想”,最终“结局反转”,引人思考,真是留足了悬念。同时冯老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是一堂创新力十足的课!


A:冯老师在课上,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带领学生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用烧杯盖住燃烧的蜡烛的实验,巧妙的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他们的发现。冯老师进一步挑战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计使烧杯中蜡烛不熄灭的方案,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开放性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这种生生互动的交流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一起合作共同完善方案。冯老师成功地将课堂主导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


B:通过不断尝试的“失败”来推理新物质的产生以及不助燃的特性,打开了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通过提问题:白烟、炭黑,怎么描述更合适?黑色的物质由谁产生?蜡烛芯变黑了,水是哪儿来的?有气味,产生的气味是一氧化碳,对于错误回答但是没有办法证明学生是错的,用幽默化解,不直接否定


C:一开始就被冯老师的语言所吸引。冯老师的语言简单明了,操作指令清晰明确,到了重点的问题,又会放慢语速,着重强调,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值得学习。
冯老师的课以蜡烛直接导入,燃烧的蜡烛和烧杯盖住的蜡烛现象明显,冯老师能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观察现象,是杯内侧出现小水珠和黑色物质,也对学生提出的炭黑也提出质疑,制造矛盾。
在学生研讨时,老师站在课堂一角,把课堂充份交给学生,只有在需要他出现的才出现。一堂好课一定是磨过多次的,也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和想法上的。冯老师课前准备十分充分,了解了学生设计的所有可能性,学生提出想法时,老师马上就能提供材料,直观得展现学生的想法,会让学生更加佩服老师。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再选取材料,验证自己的想法,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沉浸于探索中。到这里,我看了一眼课题,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如果蜡烛不熄灭,怎么观察新物质的产生?老师又会怎么引导到新物质?学生会不会只关注怎么让火焰不熄灭,而忽略了观察新物质的产生呢?让人非常期待。
在第一组汇报时,我看到学生说冰块,没想到冯老师连冰块都能准备好,太优秀了。孩子们在汇报时,有理有据,也会提出质疑,分析原因。当同学们的讨论出现瓶颈时,冯老师就出现了,提出关键问题,学生发现烧杯顶部出现了一个气体,阻止燃烧,不支持燃烧。而且冯老师也没直接跟孩子们说这是二氧化碳,给孩子们提出问题,用方法验证,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这就是探究的方法。

D:从看不见到看得见的现象,再让学生猜测,出现炭黑,水等现象,一个个问题在全班的思维碰撞中解决,真的是一节值得细细研究的好课,我都不想下课了。
最后,我想夸一夸崇正学员的学生们,太棒了。有一个地方让我记忆深刻,老师让孩子们拿材料,然后老师转身贴了板书。学生就安安静静等待,没有一位同学动材料,而且等老师说开始操作,才有序开始。学生也很会倾听,会汇报,回答得完整,课外知识丰富等,这种科学素养不是一时一刻就会的,而且经过长期训练养成的。
TOP
133#

















TOP
134#

郑老师推荐书籍
TOP
135#

感谢宁波崇正书院的美食







TOP
136#


215053
215054
215055
李尔敏 发表于 2024/5/11 15:22:15
大丰收 ,后续还可以做很多活动。
TOP
137#


215056
李尔敏 发表于 2024/5/11 15:23:19
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在养蚕的过程中,可以有满满的收获。
TOP
138#

给锅里的水加热,让学生预判热在水中传递的情况,学生这样猜测,其实是基于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来猜测的。我用高锰酸钾做实验,在试管中的热传递用手机投屏出来,效果有但是整个过程太快了学生可能看不清。
215436

用烧杯加热水,由于石棉网有使烧杯均匀受热的作用,所以有些高锰酸钾直接往旁边散开,效果也不是很好,还是视频中的效果好。

李尔敏 发表于 2024/5/15 8:59:00
把视频拍摄下来后,减慢视频播放速度,效果可能就出来了。
TOP
139#

2024.5.16温州的《观察土壤》
1.渗透了核心概念——土壤组成了一个系统
2.新颖的分区记录单——观察区,讨论区,核对区
3.学生记录写在塑封纸上,每组都贴上黑板
215799
215800
215801
215802[
李尔敏 发表于 2024/5/18 16:57:09
渗透了核心概念——土壤组成了一个系统,新颖的分区记录单,值得我们学习。
TOP
140#

学生记录写在塑封纸上——为什么要用塑封纸,它的用意在哪里?
TOP
141#

5.17柯桥田老师《影子的秘密》
1.一“境”到底:孙悟空金箍棒变化作为情境贯穿至课堂始终。
2.3D打印材料结实又形象,龙王、妖精、金箍棒这些剧本中的要素都是用3D打印的,学生拿在手上不容易坏。
3.五色手电筒,五色影子区,突破了改变角度影子长短方向改变的难点。
4.课堂落实了评价,三种颜色的评价贴纸每组一盒,老师奖励他的时候自己拿一个就行。

A:田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
李尔敏 发表于 2024/5/18 17:22:49
《影子的秘密》一课中,很多将金箍棒变化作为情境,但环节的设计各有不同。
TOP
142#

嘉兴平湖冯老师《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生生互评能力,实证能力的好课例。
2.去除了“白糖燃烧”这个内容的教学,着力在“发现”,而不是“新物质”。
像侦探一样的步步探案,排除最初大家一致认同的“猜想”,最终“结局反转”,引人思考,真是留足了悬念。同时冯老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是一堂创新力十足的课!

215813[/a
李尔敏 发表于 2024/5/18 17:38:24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新颖的思路,学习了
TOP
143#

215814
215815
215816
215817
215818
215819
215......
李尔敏 发表于 2024/5/18 17:43:28
感谢分享,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一节又一节的优课
TOP
144#

感谢宁波崇正书院的美食
215836
215837
215838
215839
215840
215841[/at......
李尔敏 发表于 2024/5/18 17:54:33
水果零食小篮子,用心的会务,满满的仪式感。
TOP
145#

老师讲的真好。。认真学习了。谢谢 分享 8
TOP
146#

学生记录写在塑封纸上——为什么要用塑封纸,它的用意在哪里?
小卫 发表于 2024/5/19 9:08:23 光面的记号笔可能可以擦掉,而且塑封以后这张纸不容易坏
TOP
147#

学生自制的保温杯,每个保温杯放相同的冰块颗数,最后下课后把冰块倒出来,看看融化情况。

TOP
148#

回复 147楼李尔敏的帖子

学生喜欢,动手自制各式各样的保温杯,科学课的魅力就在于此了。
TOP
149#

科技节五年级“我是小船长”
TOP
15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