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任教六年级,在进行第一单元备课时,真是非常得着急。着急怎么让孩子们在这个单元有所收获,着急怎么才能达成教学目标,更着急这个单一的教学进度如何安排。
仔细研读了教参教材,完成了一个单元的备课,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启了这个单元的教学。第1、2两课在教学后自我感觉还是可以的,但是当第3课开启时,我就疑惑了。以下是我梳理的疑惑点:
1. 第3课作业本的竞标书中塔台设计部分需要达到怎么的目标?我认为核算成本是工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那么塔台竞标书中塔台的设计便是准确核算的前提,可是问题来了,根据塔台建造的要求,学生在设计图中便需要精准计算高为1.2米的塔台,直棱柱或者是斜棱柱的长度,以及上下底面的边长及周长,这里涉及的数学知识很多,比如勾股定理或者是按照比例尺画图。咨询了数学老师,这些数学知识六年级现阶段的学生只是接触了一点点,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正因为这一系列原因,给成本的核算造成了很大困难。
2. 课时紧张,如何安排教学进度?根据现实的教学情况,第三课至少2个课时,后面第4、5、6课安排四个课时依旧很紧张,这个单元大致几个课时可以结束?
3. 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紧跟着第3节课根据真实材料设计塔台到这一课,部分学生非容易把两节课混淆,需要多次提醒。在塔台模型的设计,又是一个大挑战,需要良好的绘图本领,在做数据标注环节依旧需要数学知识支撑,部分学生又迷糊了,导致想当然的标数据,因此根据设计计算吸管数量不准确(利用1:10的比例作图进行计算转换,部分孩子需要多次解释才能理解,尤其是出现了斜楞柱怎么得出高度时)。还有就是偏大的底面,发现后期制作很费吸管,只能不断改进设计再制作模型。在这些细节中老师们是如何高效处理的呢?
目前课时进行到这里,后续继续记录反思、求助.......欢迎老师们答疑解惑,谢谢!